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是词牌名;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武陵春》一词的第一句。
全词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意思是:风停尘香花谢尽,天晚懒梳头。
人非昨日人,风景还依旧,万事全休!这般心绪,未等开口泪先流。
听说双溪春光好,也想驾船游。
只怕双溪的蚱蜢小舟,载不动许许多多愁!
《武陵春》一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也就是公元1135年,作者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
北宋沦亡后,作者随着宋室南渡,举家南逃,在逃难中丈夫不幸病逝,经过几年颠沛流离,到金华时,形单影只,心情悲痛,境况凄凉。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词的上片写残春景色和当时的凄楚情怀。
“风住尘香花已尽”,是词人所见的暮春景象。
一阵狂风过后,百花凋残,只有尘土中还留有一点落花的余香,大好春光已一扫而空,无处寻觅。
词人南渡以后,四处飘零,备尝艰辛,现在面对一派凋零冷落的景象,深深触动愁怀。
因此,“日晚倦梳头”。
太阳老高了,还懒得梳妆,形象地表现词人无限伤春之情和心灰意懒之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物都还依旧,可是人事皆非,国破、家亡、夫死,一切全都完了。
“事事休”几字把国家、人民和个人的巨大哀痛全都概括在其中,心情沉痛已极。
因此,每提及此,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已先长流。
内心悲痛之情,倾泻无余。
词的下片李清照虚拟了想去双溪荡舟的愿望:“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双溪是唐宋时人们游览的风景区,听说那里还留有几分春意,于是想借游春以消愁。
但“双溪春尚好”只是“闻说”,“泛轻舟”只是“也拟”,这都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意念罢了,实际上词人已无心绪出游。
因此结尾时笔锋又一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舟小愁重,承载不了,最终又陷在无穷的悲愁之中。
最后两句不说自己没有兴致去泛舟,而说恐怕船小载不动自己的忧愁,形象地表现出愁情的深重。
李清照在这里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仅表现出愁苦之多,还使抽象的感情有了重量。
立意新颖,设想奇特,极富感染力。
可见《武陵春》一词通过景物引出愁情,既有身世之感,也深含家国之悲。
意思层层转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通篇全是通俗口语,但却语浅意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深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