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学年度教学工作思路
陈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构建活力课堂
以“优化教学、减负增效”为主题,努力构建“活力课堂”,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形成校本研修特色。

1、关注“二个层面”
关注课程标准的“执行力”。

要求教师认真解读细化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在备课中落实。

“列出目标点,梳理知识点,把握重难点,找准中考点”的具体要求,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把夯实基础、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注学生的“学习力”。

“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的高效益,其高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参与、交往、思维的情绪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兼顾“三个方面”
心中有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眼中有学生。

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得到发展。

手中有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高效学习。

在方法运用上,学生会的不讲、不需要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关心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关爱每一个。

分学科依托托管的专家团队对教研组进行指导,教研组围绕“活力课堂”加
强理论学习。

3、落实四个“精”字
教学设计精巧。

其“精巧”表现在:教学目标明确、资源整合充分、教材钻研透彻、主体地位突出、教法合理高效、过程设计缜密、教案规范完整。

本学期将继续推行电子演案备课,鼓励教师使用电子白板上课,提倡无纸化备课,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检查模式,严格查处和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

课堂讲课精炼。

其“精炼”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贯穿始终、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科学、信息反馈及时、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艺术精当。

作业布置精心。

严格执行我校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既定要求:
(1)作业设计“四句原则”:量有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

(2)作业设计“四性”:针对性、迁移性、延伸性、整体性。

⑶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四精”:精选、精评、精练、精批。

⑷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⑸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四提倡”: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提倡分层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分层教学精当。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常规教学检查围绕“少教多学”的主题开展。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从组织上确保“活力课堂”活动的全面展开。

1、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注重集体备课的实效。

在集体备课组织形式上,继续推行原有的程序和模式,教研组长要想办法积极调动全组教师的参与,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学会集集体智慧形成精品教案和试题,以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备课内容上,要关注热点,突破重点,聚焦难点,高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遵照“个案——交流——反思”的程序模式,努力营造和谐教研氛围,促进广大教师在集
体备课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分享集体的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提高质量。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学习,明确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和任务;切实抓好教学常规考核,不断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了解每一位教师任教学科的情况,并及时查漏补缺。

3、专题研讨。

除了常规性的校本教研方式(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议等)之外我校还针对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惑或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谈想法、体会困惑,寻找解决办法。

4、开展优秀教备课组长评选活动,推进活力课堂的创建。

三、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过程管理
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课堂教学随机调研制度、上课评课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

落实检查:领导随机抽查、教导处、教研组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切实保障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

教研组对教学五环节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中将重点查是否按教学进度授课,查教案是否齐全、是否规范。

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教案完整全面。

加强课堂教学情况检查。

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与视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要坚持全员常态化听课制,鼓励学科内和学科间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问卷、访谈等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继续推行学生问卷评教制度。

四、规范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方式
本学期教师常规教学过程的考评,将继续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评价宗旨,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常规工作考评,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继续推行原有的评价模式,即以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校本研修、教学成绩等为重点,纳入考核,努力实现过程考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五、开展专题培训,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1、开展录像课活动,增强反思效果
新课程需要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唯有勇于质疑自己、挑战自己,才能逐渐获得专业化提高。

每个教研组一学期拍摄两堂录像课,学校推行录像课制度,给教师创造反思的条件。

将教师的教学实况拍成录像,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教师自评、
组内互评、邀请专家点评,教师对照上课录像,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听取同行意见,集思广益,提高课堂的效率,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

2、抓实教学研讨会,提升研讨层次
备课组、学科组根据学校的总体教研计划,制订好本组的研讨计划。

全组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工作,研讨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辅导等实际教学问题的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全组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或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

3、开办教师讲坛,推动教师成长
开办教师讲坛,给教师开设专题讲座。

学校每学期初,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制订讲坛开设计划,把讲座任务分解给教师。

每周请一位教师给全校教师开讲座,开阔教师的视野,扩大教师间的交流。

教师开讲座,心中会有压力,为了讲好,必然要阅读很多材料,精心做好准备。

这样压力转变为动力,推动教师深入钻研,在专业上走得更远。

4、创新形式,提供保障措施
教师能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报刊,每学期能写出数百字的评价;每月至少对一个教学案例进行评价,或写出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读后感;遇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要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反思;每个教研组至少承担一个学校课题。

创新教师培训形式,让学习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学校每年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多元保障。

开展教学节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