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练习四(中国的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练习四(中国的农业)
一、选择题
1.图7-1-1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图7-1-2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
某种农作物。

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
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图7-1-3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4.下列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
都比较高的是
A.黑龙江B.河北省C.江苏省
D.浙江省
5.图7-1-8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读图7-1-9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6.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
的措施有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陡坡开荒
7.不是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建筑、公交占用耕地B.退耕还林C.水土流失D.荒漠化读图7-1-10,完成8-10题:
8.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9.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0.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
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读图7-1-11。

回答11-13题:
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C.桑基农
业D.灌溉农业
12.7-1-11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
原料)名称,该区域和下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
1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
挑战,以下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B.有利于改善
我国的生态环境
C.有利于引进外贸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D.有利于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
读图7-1-12,回答14---15题。

14.我国粮食总产量有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加、增加了劳动投入
B.耕地面积大幅度扩大
C.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林牧等面积
D.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显著改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15.我国人均粮食不足400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
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工作
B.加强生物技术科学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生产比重
读某区域图7-3-1,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6-18题。

16.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17.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
业中心,该原料是
A.非金属B.有色金属
C. 棉花D.石油
18.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
物是
A.小麦B.水稻C.棉花 D.青稞
19.近年来,上海市郊鲜花种植业的规模和品种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外省市甚至国外的花卉也进入了上海。

导致这种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素质的提高B.水热条件的改变C.市场需求的增加D.土地价格的上涨20.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21.张某承包了
0.5公顷耕地,种
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均温为3℃。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2. 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A.水力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灾害最多
23.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24.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
A.峨眉天下秀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25-26题。

省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
a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图例
水稻
蔬菜
花卉
油菜
其他
1985年1995年2005年
图1
2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6.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读下图,回答27~28题。

27. 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28. 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中国的劳动力约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吸引了大量
外资来中国建厂,因此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大量从业
人员都返乡创业,使东部地区劳动力产生了很大缺口,厂商都抱怨招工难。

据此回答29-31题。

29.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

如果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A. 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B. 发展水稻种植业
C.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D. 回收土地发展国营农场
30.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扬,某出口加工企业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10万人,欲将生产基地转向西部地区,该企业区位转移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 资金
B. 技术 C.工业基础 D. 交通运输
3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不包括
A. 家乡生活成本低
B. 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信息,也积累了创业的资金
C. 家乡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沿海地区
D. 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该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32-33题。

32.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水稻田 B.弃耕地 C.园艺业用地 D.鱼塘
33.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34.2007年我国农村取消了农业税,外国人称之为“中国农业的一场革命”,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社会生产力
35.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因气温较低,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36.关于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温度带北移后,热带北缘的橡胶、咖啡等作物再也不会遭受现在偶尔出现的冻害B.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缩短,作物减产
C.气候变暖,植物病虫害会因气温升高而减少,农业受害也因此而减少
D.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农业生产受益,高纬度地区农业生产受损
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7.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②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③耕地后备资源充足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8.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②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③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④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图为“中国农业综合
开发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39-41题。

39.造成我国各地农
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
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40.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41.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其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海拔259米。

目前,雷州半岛是中国重要的特色生产基地。

下图为“雷州半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2.不属于雷州半岛上河流特征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程较短
C.呈放射状 D.汛期较长
43.雷州半岛特色农业基地的优势农产品可能是()
A.甜菜、亚麻 B.棉花、荔枝
C.甘蔗、柑橘 D.橡胶、大豆
二、综合题
44.读“我国两种主要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糖料作物:A
B 。

(2)A种作物主要分布省区
有、、、;如此分布
的原因是。

(3)B种作物分布特点是;其分布出现在长江以北地
区的原因是。

45、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及土壤:;
②气候:;
③水源:。

(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
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

②B地在农业生产模式方面的长处是。

③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3)比较 A、B、C三地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上的差异,并填写下表:
地区编号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A
B
C
46.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 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___ _、
__ __。

(6分)
⑵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
_,
原因有__
⑶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 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
件有哪些?(8分)
⑷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 _,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DCB 6-10CBDCB
11-15CBADB 16-20CBACB
21-25BABBC 26-30BDAAD
31-35CADAC 36-40CCBCC
41-43AAC
二、综合题
44.【答案】(1)甜菜甘蔗 (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这里气候温凉,降水少、盐碱地多,生长期短,适宜甜菜生长 (3)甘蔗分布在纬度较低、水热充足的南方地区甘蔗能够在江北四川盆地生产,是因为这里是盆地,地势较低,北有秦岭阻挡寒冬季风,盆地内部水热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甘蔗生长
45、答案:(l)①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均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而热同期③充足,灌溉便利(2)①黑土肥沃,耕地广阔,可垦荒地多,利于农业机械化;②采取基塘生产的方式,利于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③农垦历史悠久,靠近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3)
地区编号耕作制

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A 一年一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B 一年三

水稻
甘蔗、桑树、热带水

C 一年两

水稻、冬小麦棉花、油菜
46.【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大气运动不强烈,阴雨、雾天多,工业生产向大气排放污染气体,空气能见度低。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