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
1.(2016·上海市普陀区高三模拟)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
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正确认识的能力。
C项属于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即“历史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A、B、D三项均为历史史实,即“历史资料”,故与设问要求“属于历史观点的是”不符。
答案 C
2.(2016·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卷)“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
”这说明作者还主张( ) A.学术研究应当“经世致用”
B.历史学家“三长”说
C.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
D.治史当“有资于治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
题目中的观点即清朝中期史学家章学诚希望通过对史书和史文的研究达到通晓史义的目的,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点,故本题应选A项;B项即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观点,主张史学家应具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的能力。
与题目中的信息“有史识而未有史学”不符,故排除;C项最先由清末梁启超倡导,晚于章学诚生活的时代,故排除;D项即北宋司马光的观点,主张以史为鉴。
题目中未涉及,故排除。
答案 A
3.(2016·青岛高三诊断)“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解析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中夸大了食物短缺所带来的后果,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6·赣州模拟)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近代)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据此可知弗兰克的观点( )
A.从全球史观角度看待欧洲的崛起
B.否定了欧洲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C.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片面看待
D.体现了对历史现象认识的单一化特点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弗兰克认为世界创造了欧洲,肯定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的发展,A项正确。
他提出了与传统历史学家不同的观点,说明他并未片面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没有单一认识历史现象,排除C、D两项;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 A
5.(2016·眉山高三诊断)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
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②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
③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
④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明末农民战争是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亡清兴的具体现象的说明,在整个目录中所占比例不大,没有明显的阶级斗争烙印,故①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史学界存在争议是难免的,“根本不存在”有违史实,故②错误;目录中经济史中未涉及社会生活史,根据多元史观的理念,应适当增加,以便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故③正确;多元史观要求我们学会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即适当增加明清时代整个世界演变的史实,故④正确。
答案 B
6.(2016·雅安高三模拟)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解析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查。
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故A项错误;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考查鸦片战争原因,故C项正确;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革命史观,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6·吉林高三模拟)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解析本题考查的史观的含义,甲是从近代化的角度高度评价了李鸿章,属于近代化史观,故C、D两项排除;乙认为“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李鸿章,属于革命史观,故A 项排除;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B
8.(2016·德阳高三模拟)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
”该指示( )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故A项错误;毛泽东关于设立研究所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故B 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6·大连高三模拟)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以蒋介石为指挥官……而无一惧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的情况。
当时蒋介石还没有背叛革命事业。
应选C。
答案 C
1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 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秦简属于原始材料,最为可信。
应选D。
答案 D
11.(2016·太原高三模拟)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
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
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上述表格材料可以看出表格整理了1872—1913年期间的商办、外国人办厂的设厂数量、资本、资本所占比重。
应选C。
答案 C
12.(2016·辽宁省大连市高三模拟)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
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的全球化,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B、C两项的表述均与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不符,故排除;迄今,全球的市场经济尚
未形成,故排除D项;题目中的信息“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