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干预治疗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塌渍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干预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干预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护理方法分为中药塌渍前的心理护理,中药塌渍中的观察护理,中药塌渍后的局部护理,中药塌渍期间的饮食护理和治疗时间指导。
结论中药塌渍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干预治疗有较好疗效。
标签:中药塌渍;小儿肺炎喘嗽;痰邪闭肺;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率较高的高发疾病之一。
是目前常规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静脉给予抗生素或者是口服中药治疗,但患儿静点服用药物接受程度差,费用多,风险高,所以选择中药外治疗法,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笔者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中药塌渍干预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全部80 例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男44 例,女36 例;年龄< 1 岁19例,1 ~3 岁36 例,4 ~7 岁11 例,8 ~10 岁9 例,10 ~12 岁
5 例;病程
6 ~9d。
1. 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诊断标准确诊。
1. 3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同时予中药塌渍。
药物为中药粉碎后用蒜泥、蜂蜜(20%)混匀制成膏状。
取大小合适的敷料,将药调好均匀平摊于敷料上,薄厚适中(0.3 ~0.5cm);取合理体位,暴露病变部位背部,注意保暖;将摊好的膏药敷在背部肩胛骨间区即肺部听诊湿罗音密集处或X线检查改变明显处,加盖治疗巾。
1~2岁患儿每次15分钟,3~5岁每次20分钟,5岁以上每次25分钟,每日1 次,7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 4 护理
1.4.1中药塌渍前的心理护理
在做贴敷疗法前,应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教会家长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法诱导患儿平静。
当患儿躁动不配合时,我们在墙壁上挂图画、响铃、玩具等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配合治疗。
1.4.2中药塌渍中的观察护理
贴敷时应将药物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贴敷中密切观察,小儿若耐受不了灼热感,可及时取下,不受15-20分钟所限。
1.4.3中药塌渍后的局部护理
嘱患儿贴药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
贴药的部位24h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物擦洗,也不宜着冷水。
某些过敏体质患儿可能会出现灼热、疼痛、水疱等,出现时局部以碘伏消毒,保持清洁即可。
出现严重水疱时应及时处理,并请皮肤科医生会诊。
1.4.4中药塌渍期间的饮食护理
患儿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给予清淡饮食,鼓励患儿多吃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2]。
1. 5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 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 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1]。
2 结果
本组80 例,治愈42 例,好转34 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肺部开始有少许散在干、湿性罗音,随后罗音增粗、增多,范围扩大;肺部炎症呈小叶分布,以两肺下野及后部明显,病区为粟粒或豌豆大小的散在性病灶,有时融合成大片,肺泡内充满渗出液并于间质可见的细胞浸润,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
中医学为肺炎喘嗽范畴,而小儿肺炎喘嗽中又属痰热闭肺证顽固难治,该证病机关键为痰热互结,治宜清热开肺,豁痰平喘。
本中药塌渍方多为清热祛痰之药,配以大蒜为药引,利用其刺激性和挥发性。
研究表明,大蒜中有一种硫化丙烯的辣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中药塌渍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本研究贴敷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的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穴位贴敷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能通过特定的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吸收,发挥经络穴位和药物的综合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驱逐病邪、固卫正气的目的。
内外合治可使病程缩短,利于肺炎喘嗽急性发作期的控制。
现代研究证实,药物贴敷于皮肤可以使药物分子储存于皮肤角质层和真皮
层,通过皮肤的控制和整合作用,将药物缓慢释放,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通透性,同时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而达到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目的。
与口服剂相比,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口服药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与注射剂相比,可消除注射的不便与疼痛,对小儿有更好的依从性[3一4]。
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应用易引起中毒。
而小儿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较好,能使药物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又避免了小儿输液吃药之苦及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和对肝、肾的损伤,从而减少输液反应及药物毒副作用。
本研究根据经络学说将有效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塌渍干预治疗,所选覆盖穴位中肺俞为肺之经气转输于背部的特定穴,通过药物、穴位及二者叠加作用,激发经气,调理脏腑阴阳气血,从而使小儿肺炎喘嗽痰化热解,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79.
[2]庄子馨,邱惠娥.哮喘病人的中药敷贴治疗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7,5(IOB)21一22
[3]邹立家,张天民,王凤山,等.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制剂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8,19(5):268一269
[4]昌小军,周艳,曾凡芝,等.肝素肺愉穴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3,4(2):101一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