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堇不同品种观赏性状的比较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色堇不同品种观赏性状的比较与评价
杜晓华;刘会超;贾文庆;安瑞娜
【摘要】对三色堇品种观赏性状的比较和评价是其合理利用的基础.在对12个三
色堇品种8个观赏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品种在各观赏性状上的差异进行
了比较和评价,最后采用百分制评比法对各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6、12、3号品种为双色和三色花,花色观赏性高;3、2、1、11、9号花径最大,大花优
势明显;12、7、10号的花数最多,多花优势明显;10、7号冠幅大、分枝性强,丰满
度好;开花指数以9号最高,其次为3、2、1号;8、10、7、4号株高适中;11、7、10号冠幅/株高大,株型较为理想.将12个品种总体评价依次分为:优(7号和10号)、良(12、9、3、2、1号)、中(8、6、5、4、11号)3级.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3
【总页数】4页(P71-74)
【关键词】三色堇;观赏性状;评价
【作者】杜晓华;刘会超;贾文庆;安瑞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
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园林
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1+9
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是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植物,常做一、二年生栽培,具有花
色丰富,花期长,能耐低温的特点,是重要的春秋季花卉,近年在我国园林绿化美化中应用广泛。

三色堇原产欧洲,经过育种家的多年选育,目前已育成多种花色、花径等观
赏性状非常丰富的品种类型[1]。

对园林植物资源(品种)观赏性状的科学评价是其利用的基础[2]。

目前有关三色堇观赏性状的比较与评价甚少。

为此,以近年从美国、
荷兰及我国北京、郑州等地引入的12个三色堇品种为对象,对其8个观赏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试图对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以便为三色堇的园林应用和育
种研究提供借鉴。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将供试的12个三色堇品种依次编号,其中1、2、4、5、9 号来自郑州,10、11 号
来自北京,3、7、8 号来自荷兰,6、12号来自美国。

2008年10月20日温室中播种,72孔穴盘育苗,2009年3月20日定植于河南科技学院花卉试验基地,随机区组
设计,每小区20株,株行距0.2m×0.5m。

田间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生产。

1.2 性状调查与数据处理
在盛花期,每小区选取5株生长健壮、具有典型性状的单株,分别调查和统计其花色、花径、花数、株高、冠幅、分枝数。

其中花色调查参照美国泛美种子(PanAmerican Seed)对三色堇的描述,其他性状测定参照王健等[3]的方法略有修改。

花径测定:以花心为中心,测花朵的横径与纵径,取平均值;花数为每植株己开放的花朵总数;冠幅测定:植株最宽幅度与最窄幅度的平均值;分枝数测定:每植株所具有的长度大于5cm的分枝总数;株高测定:自植株基部至顶端的自然高度。

并计算冠幅/
株高和开花指数2个衍生性状,其中开花指数=花数×(花径/冠幅)2[4]。

12个品种各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在Excel表格中分析,采用SAS软件的ANOVA
过程进行方差分析。

考虑到不同性状量纲上的差别,将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后,按公式Yj=∑(WiXij)计算各品种综合得分,并对各品种做出综合评价[5]。

其中,Yj指第j品种综合得分,Wi为各性状的权重系数(采用专家意见法确定,W花色=0.15,W 花径=0.15,W花数 =0.15,W分枝数 =0.15,W冠幅/株高 =0.15,W开花指数
=0.15,W冠幅=0.1),Xij指第 j个品种的第i个性状标准化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色
三色堇以其花色丰富而有名,调查结果显示(表1),从花色类型来看,12个品种可分为三色、双色和单色。

就色彩来看,分别有红、黄、蓝、紫、白等色彩。

就花斑有无,可分为带花斑品种(如6、8、12号)和纯色品种。

就目前稀有程度和观赏性来讲,三色花及双色花更显珍贵,它们在花色方面观赏价值更高;在花卉中,黑色和蓝色通常比常见的黄、红、紫色等罕见而显得较珍贵,所以5号和1号利用价值相对高于其他单色品种。

因三色堇主要用于花坛或镶边,要求颜色艳丽,所以浅黄色10号处于劣势。

表1 12个三色堇品种的花色及其评价类型品种编号花色评分类型品种编号花色评分三色 7 紫白黄三色 4 单色 1 纯蓝色 3双色 6 蓝黄双色带花斑 4 单色 11 白色紫纹 2双色 12 红黄双色带花斑 4 单色 2 深黄色 2双色 3 紫白双色 4 单色 4 红紫色2单色 8 黄色带花斑 2 单色 9 纯红色 2单色 5 紫黑色 3 单色 10 浅黄色 1
2.2 花径
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三色堇的花径大小通常可分为:≥10cm为巨大花,7~9cm为大花,4~6cm为中花,3~5cm为小花,<3cm为微型花[1]。

由表2可知,所调查的12个品种全部为中、小和微型花,没有出现大花及巨大花类型。

在中花、小花、微型花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界限明显。

因此12个品种可分为3种花径类型。

在中花类型中,花径最大的3号与2号无极显著差异,1、9、11号间无
极显著差异。

属于小花类型的4,5,10,8,6号中,除6号外,其余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

属于微型花的7号和12号间无显著差异。

三色堇的花径一般是越大越好,所以3
号和2号具大花优势。

但是,近年迷你型(花径<3cm)三色堇开始流行,所以7号和12号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表2 12个三色堇品种花径大小的比较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下同类型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cm类型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cm 中花3 6.72±0.52A 小花5 4.84±0.48 D中花2 6.62±0.43AB 小花 10
4.70±0.39 D中花1 6.06±0.27BC 小花8 4.66±0.42 D中花11
5.84±0.36 C 小花6 4.10±0.44 E中花9 5.82±0.29 C 微型花7 2.00±0.16 F小花4 4.96±0.49
D 微型花12 2.04±0.38 F
2.3 花数
花数是三色堇重要的观赏性状,通常花越多越好,但目前还未见到关于花数的划分标准。

由表3可知,12号花数最多(53朵),其次为7号(49朵)和10号(33朵),3个品
种间虽存在极显著差异,但花数均在30朵以上,明显超过其他品种,具多花优势。

9、4、8、6号品种花数中等(15~17朵),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

而 5、1、2、3、11
号花数均较少(8~ 10朵),品种间也无极显著差异。

12个品种按花数可分为多、一般、较少 3种类型。

表3 12个三色堇品种花数的比较与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评价品种编号均
值与标准差评价12 53±2.41 A 多6 16±1.14 D 一般7 49±1.64 B 多 5
10±1.00 E 较少10 33±2.24 C 多1 10±1.00 E 较少9 16±1.34 D 一般 2
10±1.30 E 较少4 16±1.58 D 一般3 10±1.14 E 较少8 16±1.92 D 一般 11
8±0.55 E 较少
2.4 冠幅
三色堇的冠幅越大,对花盆及地面遮盖效果越好,所以大冠幅三色堇在园林景观中的
效果较佳。

从表4可知,12个三色堇品种中,10号和7号冠幅最大(>20cm),两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但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

6、11、4、12、8 号冠幅(15 ~20cm)中等,除8号略有差异外,各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

5、1、2、3、9 号冠幅(<15cm)较小,除 9号略有差异外,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据此,可将12个品种按冠幅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

表4 12个三色堇品种冠幅的比较与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cm 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cm 评价10 23.00±1.58 A 大8 15.20±1.92 C 一般7
22.20±1.30 A 大5 12.88±0.99 D 小6 19.40±1.14 B 一般1 11.38±1.08 DE 小11 18.60±0.55 B 一般2 11.42±1.36 DE 小4 18.40±1.14 B 一般3 11.42±0.83 DE 小12 17.80±1.30 B 一般9 10.04±0.79 E 小
2.5 分枝数
分枝性强的三色堇能尽早满盆及遮盖地面,应用效果好。

表5表明,10号和7号品种的分枝数最多(两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其次为12号,以上品种分枝数均超过20个,明显多于其他品种,达极显著水平,其丰满度好。

其余7个品种的分枝数较少,均在10个以下,虽然各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从数值上来看,差异并不大,均在5~10个。

本试验材料中未见到分枝数处于10~20个的中等类型。

表5 12个三色堇品种分枝数的比较与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个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个评价10 28.6±1.14 A 多6 8.2±0.84CD 少7 28.6±1.14 A 多9 8.2±0.84CD 少12 20.8±1.64 B 多4 7.2±0.84DE 少2 9.4±1.14 C 少 5
7.0±0.71DEF 少3 9.4±1.14 C 少1 6.6±1.52EF 少8 8.4±0.89 CD 少 11
5.6±0.55F 少
2.6 开花指数
开花指数是衍生出来的较为综合的观赏性状,其值越高则观赏性越好。

从表6可知,开花指数最高的为9号(5.62),与其他品种有极显著差异。

其次为3、2、1号(开花
指数2~4),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与8、5、10、4、11、12、6、7 号(开花指数<2,除 7 号外,各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有极显著差异。

据此,可将以上品种按开花指数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

表6 12个三色堇品种开花指数的比较与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评价9 5.62±1.15 A 高10 1.40±0.31 C 低3 3.39±0.83 B 中 4 1.18±0.24 CD 低2 3.34±0.61 B 中11 0.83±0.12 CD 低1 2.93±0.83 B 中 12 0.71±0.25 CD 低8 1.53±0.42 C 低6 0.71±0.15 CD 低5 1.47±0.50 C 低 7 0.40±0.07 D 低
2.7 株高
花坛用花的株高常以适中为佳。

表7显示,12号株高最高(24.60cm),其次为 6号(22.80cm),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8、10、7、4号株高为15~17cm,品种间无极显著差异,为适中株高。

11、1、3、2、5号株高为11~13cm,品种间也无极显著差异,株高较矮。

9号虽最矮,统计上与矮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实际应用中差别并不明显,可归为矮株类型。

据此,可将12个品种划分为高、适中和矮株3种类型,其中8、10、7、4号最好。

表7 12个三色堇品种株高的比较与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cm 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cm 评价12 24.60±1.82 A 高11 12.80±0.84 D 矮6
22.80±1.64 B 高1 12.78±0.56 D 矮8 16.40±0.89C 适中3 12.22±0.86 D 矮10 16.40±0.55C 适中2 12.22±0.86 D 矮7 15.80±1.30C 适中5 11.40±0.89 D 矮4 15.60±1.14C 适中9 9.68±0.73 E 矮
2.8 冠幅/株高
冠幅/株高是衡量花卉株型的重要指标,一般以冠幅/株高较大为优。

从表8可知,冠幅/株高>1.4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 11、7、10号,与其他品种有极显著差异。

其次为4、5、9号,冠幅/株高在1.0~1.2之间,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接下来是2、3、
8、1、6号,冠幅/株高在0.8~1.0之间,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12号的冠幅/株高<0.8,与除6号外的其余品种有极显著差异。

据此,12个品种按冠幅/株高依次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种类型。

表8 12个三色堇品种冠幅/株高的比较与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评价品种编号均值与标准差评价11 1.46±0.06 A 优2 0.94±0.10 DE 中7 1.41±0.12 A 优 3 0.94±0.07 DE 中10 1.40±0.12 A 优8 0.93±0.10 DE 中4 1.19±0.16 B 良 1 0.89±0.12 DE 中5 1.14±0.14 BC 良6 0.85±0.07EF 中9 1.04±0.06 CD 良 12 0.72±0.02F 差
2.9 品种的综合评价
采用百分制计分评选法,对12个品种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见表9。

依据各品种综合评分结果及其差异大小,可将12个品种归类,初步评定:优(7号和 10 号)、良(12、9、3、2、1号)、中(8、6、5、4、11 号)3级。

未发现品种观赏性表现与国外或国内来源的相关性,这可能与近年来品种资源的广泛交流有关。

表9 12个三色堇品种的综合得分与评价品种编号得分综合评价品种来源品种编号得分综合评价品种来源7 1.35 优荷兰 1 0.92 良郑州10 1.24 优北京 8 0.86 中荷兰12 1.18 良美国 6 0.85 中美国9 1.14 良郑州 4 0.84 中郑州3 1.07 良荷兰 5 0.82 中郑州2 0.95 良郑州 11 0.80 中北京
3 讨论
对品种资源的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的基础[2]。

三色堇是重要的春秋季花卉,近年在我国应用广泛。

王慧俐[6]、傅巧娟等[7]分别对引入杭州的国内外三色堇品种进行了生育期和抗逆性等方面的比较与评价。

罗玉兰等[8]对三色堇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但目前有关三色堇品种观赏性状的系统评价还鲜见报道。

关于花卉观赏性状的评价,目前以从描述的定性方法[9]向基于统计学的定量化方法[10]发展,其中被普遍采用是方差分析法。

三色堇的主要观赏部位是花,所以其狭义的观赏性状应该
是花色、花径、花数,以及由此衍生的开花指数。

但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三色堇的株幅、分枝数和株高等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本研究将三色堇的观赏性状进行了扩充,并分别从花色、花径、花数等8个性状指标上,对12个品种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为选择和利用不同观赏性状上具优势的品种提供了重要借鉴。

由于在资源(品种)的利用上,有时人们更关注品种的整体表现,为此需要将各观赏性状的信息汇集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在花卉评价中,百分制计分评选法被认为是行之有效、客观的综合评价方法[5]。

本研究在三色堇品种的综合评价中,在专家对不同观赏性状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的基础上,采用了百分制计分评选法。

对12个三色堇品种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试验结果不仅对该12个品种的利用具有参考价值,而且有望为今后三色堇观赏性状的评价、研究与利用提供借鉴。

诚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TOPSIS、主成分分析等多指标评价法在权重系数的引入上更为客观,但这些统计方法需要大样本,并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与准确[11]。

在花卉新品种的引进初期,其数量较少时,百分制计分评选法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366-367.
[2]戴思兰.园林植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0-41.
[3]王健,包满珠.三色堇主要观赏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J].园艺学
报,2007,34(2):449-454.
[4]陈俊愉,王四清,王香春.花卉育种中的几个关键环节[J].园艺学报,1995,22(4):372-376.
[5]景士西.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0-77.
[6]王慧俐.进口与国产三色堇品种适应性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
学,2005,33(11):2037,2069.
[7]傅巧娟,孙瑶.三色堇品比试验[J].北方园艺,2006(5):130-131.
[8]罗玉兰,陆亮,王泰哲.本地和荷兰三色堇抗寒性的比较[J].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1,37(1):27-28.
[9]彭彬,郭丽霞,莫饶,等.海南野生兰花观赏性状评价[J].中国农学通
报,2008,24(10):360-365.
[10]杨文月,刘志洋,陈曦.40个国外矮牵牛F1代主要性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3(3):21-26.
[11]虞晓芬,傅玳.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4(11):119-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