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附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题2分,共50分)
1、政治中学生小丽在日记中写到:“我一天天长大,渐渐懂得了慈爱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学习机;在学校里,爸爸是学生的发动机;在社会里,爸爸是爱心的播种机,家里家外的操劳,写上了他两鬓的白发.爸爸,我爱您!”由此可以看出()
A.一个人只有当爸爸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B.关心孩子成长是爸爸对家庭的唯一责任
C.爸爸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责任
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2、“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浙江省杭州市开馆。

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①是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唯一途径
②有利于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③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④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属于认同宪法的原因的是()
①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②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③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④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可以代替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维护国家利益必然要放弃个人利益5、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举出下列事例,你认为其中人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A.张某在重庆江北机场禁飞区放飞无人机,造成多个航班迫降或返航
B.杜某用手机拍下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车辆照片并上传到交巡警网络平台C.宫某在网络中传播重庆某区成为禽流感疫区的不实消息,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下
D.王某在居民小区饲养大型宠物狗,并在外出时不给狗佩戴狗链,经常吓到陌生人
6、到目前为止,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吸纳就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已成为国民经济实实在在的“半壁江山”。

这说明()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大舞台上唱主角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高压线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

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
①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②要采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③讨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④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8、小明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

他常常不经同意就拿别人东西,到食堂买饭也不排队,课堂上小动作不断。

他的做法()
①是遵守规则的表现,不会受到舆论谴责
②不必太计较,只要不违法就可以
③是不文明、不尊重他人、不道德的行为
④没有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小杨抬得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
占为己有,小杨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10、学习宪法知识时,小凯在小组讨论时提出,应该建议全国人大把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写进宪法。

对这一提法,你的态度是()
A.赞成,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可以让全体公民都重视这一问题
B.不赞成,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C.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
D.不赞成,宪法是母法,已经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
11、我国的战略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如港珠澳大桥、天眼望远镜、京沪高铁、三峡工程等,均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和建设。

这说明国有经济()
A.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B.是实现同步富裕的重要保证
C.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2、漫画《问计于民》表明人大代表()
①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②接受人民监督
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④有权表决各项决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3、某市举办“寒窗学子圆梦行动”助学仪式,资助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就读于普通高中、高校的生活困难家庭学生。

这一助学行动()
A.保障了受资助学生的受教育权 B.体现了市政府重视义务教育
C.表明了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D.说明了受帮助是学生成长的前提14、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3%、28%。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
积的37%,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雾霾现象凸显。

这体现我国( )
A.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B.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C.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问题
D.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15、教室,没人督促不扫;黑板,老师不来不擦;垃圾,班委不叫不倒;一些勤快的学生往往被冷嘲热讽为“假积极”“爱出风头”。

这些现象表明( ) A.学生只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就是好学生
B.生活中一些小事不会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
C.某些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承担起关爱集体的责任
D.勤快的同学为班级出力,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16、九年级某班的一次普法讨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相陈述自己对宪法的认识。

其中错误的观点是()
A.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可见,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由宪法规定
B.宪法是子法、普通法律是母法,宪法的制定源于普通法律
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也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D.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17、共享单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公众对部分使用者不遵守交通规则、乱停乱放、恶意损毁等行为的诟病。

从责任的角度看,这些使用者()
①割裂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②没有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③没有随环境改变,坚持角色不变④没能在法律监管缺失时自觉承担责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在原子核理论研究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于敏又接到组织交给的氢弹探索任务,他毫不犹豫地表态:“我服从分配!”为了国家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于敏隐姓埋名奋斗了28年。

我们从他的光辉历程中获得的启迪是()
①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②个人利益没有获得应有的满足,不值得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④个人要服从国家安排,维护国家利益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9、从远程课堂辅助山里娃学习到寻亲平台帮助失踪儿童回家,从在线培训让果农喜获丰收到互联网政务“让群众少跑腿”……这说明()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B.网络逐渐取代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C.网络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D.要善于利用网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下边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需要再发展经济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22、某市成立了12345民生服务受理中心微信平台,成为某市反映民情民意,关注社会的焦点平台,每天有上千名市民给这个平台发信息,或提供报道线索,或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市民这样做()
A.是依法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和建议权
B.拥有绝对的议论自由,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C.加重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政府部门正常开展工作
D.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具体表现
23、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要种扰乱
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作为网民,我们应该()
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

”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在我国,人民才是直接管理国家的主人
B.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在我国,人民群众的地位比领导干部高
D.在我国,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任何大事
25、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20岁的徐某在某校附近拦截一名初中生,要“借钱”上网。

该生不给,徐某便把他暴打一顿,抢走了他仅有的80元钱。

后来,徐某先后纠集19岁的孙某等三人一起拦截学生要钱,遇到不给钱的,他们就拳打脚踢。

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累计抢劫学生现金和财物价值共计50000元人民币。

区人民检察院以徐某等四人涉嫌抢劫罪,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徐某等人危害学校周边环境,社会影响恶劣,以抢劫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0000元;其他成员被判3—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00—10000元。

(1)上述材料中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机关?
(2)材料中人民法院的做法体现了它的哪些基本职能?
(3)“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说明人民检察院要接受人民法院的领导”,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2、材料一王某向李某讨要欠款,李某拒绝归还,王某纠集一部分人将李某扣留。

材料二中学生小赵在网上发现一外国网站发布的我国地图,有明显的政治性错误,便立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要求更正并公开承认错误。

在我国外交部的干预下,该网站撤销了错误信息,并登出了道歉声明。

材料三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决定的,一经颁布是需要全国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只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才能更好的享有公民的权利。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王某侵犯了李某的什么权利?材料二中的小赵履行了什么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样的关系?
(3)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3、材料一一位初中生说:“太棒了!这次期末考试我比月考进步了好几个名次。

这个月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一位同学问他:“喂,你为什么进步得那么快?”他微微一笑,回答道:“学习是我的责任,我就要承担。


材料二一位优秀班主任老师说:“我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孩子可能是他家庭的全部重心,我得承担起这个责任。


材料三弗兰克利用多年的辛苦积蓄开办了一家银行。

在他的银行遭到抢劫导致他破产后,他经过39年的艰苦努力还清了所有储户的存款,尽管人们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联系实际,谈谈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中学生应如何做一名有责任感的人。

4、 2019年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坐在飞机舱门处不让飞机起飞。

无独有偶,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一位大叔坐过站,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引起乘客恐慌。

网友发声:大妈堵舱门,大叔拔钥匙,这类事件频发,规则意识有没有?
网友跟帖: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如果大家都漠视规则,那真正的自由何在?
(1)结合材料谈谈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网友说:“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材料启示我们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题2分,共50分)
1、C
2、D
3、A
4、A
5、B
6、D
7、D
8、C
9、B
10、B
11、D
12、C
13、A
14、C
15、C
16、B
17、C
18、B
19、D
20、B
21、D
22、A
23、B
24、B
25、B
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1)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2)体现了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职能。

(3)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2、(1)①王某侵犯了李某的人身自由权。

②小赵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3)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1)材料中的人物均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

(2)①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③承担责任可以使我们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3)①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②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④我们应关爱他人,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4、(1)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自由。

(3)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