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积累运用(4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8分)
rán fànɡtōnɡ xiāo bǐ cǐbǎi tān
()()()()
luò tuo hè sè jiǎo bàn wū yā
()()()()
二、选择题。
(1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蜜饯(zhàn)正月(zhēnɡ)骡马(luó)
B.唾沫(tuò)肿胀(zhǒnɡ)搁下(ɡé)
C.札札(zhá)机杼(zhù)獠牙(liáo)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蜡月一律彩绘沸腾
B.小贩元宵鞭泡搅合
C.浓稠粉碎浪漫解释
3.下面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下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气盈门”。
D.建筑上有“云”的图案,寓意“风起云涌”。
5.下面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一句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天一擦黑,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C.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6.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比如安徽的()、河南的()、浙江的()、四川的()都非常有名。
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豫剧黄梅戏越剧川剧
B.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
C.黄梅戏越剧豫剧川剧
D.黄梅戏豫剧越剧川剧
三、填空题。
(4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
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________________;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8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仿照例句写句子,注意用上2个以上加点的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用上加点词语
仿写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8分)
1.你从图表一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图表二中获得了什么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把这两份图表结合起来看,你产生了怎样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天地(24分)
六、阅读。
(24分)
(一)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11分)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划分的依据是()(3分)
A.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边做事的人回家吃团圆饭。
2.填空。
(3分)
这段话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是从
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
3.这段话具体介绍了除夕的哪些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13分)
除夕(节选)
斯妤
头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后照例是睡懒觉睡到阳光灿烂,市声嘈杂。
眼睛睁开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复又下意识闭上。
再次睁开眼时想到的是儿子。
躺在身边的儿子却早已醒来,自己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
不像在玩也不像发呆当然更不是在思索。
他就是那么躺着静静地眼珠黑黑地看着天花板。
我朝他一笑。
他也回报我嫣然一笑。
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醒了也不叫妈妈,不吵妈妈,今天真是特别地乖。
儿子应付似的笑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们不上幼儿园对不对?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记忆中的这个日子
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
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
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
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
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
外婆开始求福,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分)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生花(30分)
七、习作与表达。
(30分)
题目:难忘的________节
提示:我国有许多有趣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
其中哪一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难以忘怀呢?请把它写下来,和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少于500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
元综合检测卷
积累运用(52分)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6分)
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上,没有shū jí(),没有人liáo tiān(),没有yàn huì(),还担心着野人qīn xí(),过着jì mò()、qī liánɡ()的生活。
二、选择题。
(1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蓄养(xù)简陋(lù)叛乱(pàn)
B.刨虫子(páo)犬牙(quǎn)混乱(hún)
C.瞟见(piǎo)缰绳(jiānɡ)眩晕(xuàn)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倒霉藤蔓淡忘无济于事
B.防御跳望理智聚精会神
C.惊恐隔绝顷覆五颜六色
3.下面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毛之地②知足安命③臭味相投④滔滔不绝
A.①粗糙,没有加工②满,充分,够量
③向一定目标扔④断
B.①指谷物等庄稼②脚
③合,迎合④尽,穷尽
C.①指谷物等庄稼②满,充分,够量
③合,迎合④断
4.鲁滨逊流落到一座荒岛上,具体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没有一个容身的地方。
②身处绝境,悲观绝望。
③没有充足的食物可吃。
④过着一种孤独的生活。
⑤担心野人会
来吃掉他,恐惧万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5.《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叙了哪
些内容?()
A.海上遇险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B.海上遇险驯养培育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C.海上遇险建房定居救“星期五”驯养培育回到英国
D.海上遇险救“星期五”建房定居驯养培育回到英国
6.《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依次是()
A.墓地试胆→山洞迷路→洞中寻宝→当小海盗→鬼屋寻宝
B.墓地试胆→当小海盗→鬼屋寻宝→洞中寻宝→山洞迷路
C.墓地试胆→鬼屋寻宝→当小海盗→山洞迷路→洞中寻宝
D.墓地试胆→当小海盗→鬼屋寻宝→山洞迷路→洞中寻宝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之年。
()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背后没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
4.《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怀乡之情。
()
5.《汤姆·索亚历险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6分)
1.名叫五月玫瑰的牛对男孩说:“你过来,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改为转述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和蔼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病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12分)
材料一: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
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
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二:
1.从材料一中选出恰当的内容来当作“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并填在材料二的方框中。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图书漂流”主题。
(3分)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图书漂流是一种好书共享的方式。
()
(2)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是六年级师生,每本书停留时间不限。
()
3.读了这两则材料,对于图书漂流,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天地(18分)
六、课外阅读。
(18分)
帕瓦娜的守候(节选)
在距离他们出发前往马扎里的前几天,帕瓦娜正在集市工作,她坐在坛子上,突然有个东西落到她的头上。
那是一个用珠子串成的小骆驼。
窗后的女人还活着!她现在安然无恙,帕瓦娜知道她很好,至少她还有力气给她发个信号。
帕瓦娜想上蹿下跳、翩翩起舞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她想大喊大叫,欢声雀跃,对着那扇黑窗使劲挥手。
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安静地坐着,想着用何种方式向那个女人道别。
当帕瓦娜终于想到一个方法的时候,她也快到家了。
吃完午饭后,帕瓦娜又回到了集市里,她很小心地将几株银莲花从被炸得一团糟的废墟上挖出来。
她曾见识过这些花的生长力,能长上好几年,她也希望这些花能在这里一年接一年地生长下去。
她要把这些花种在平时铺毯子的地方,那个窗后的女人就会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
这些花也会成为一道不错的风景,她希望这些花能成为一件不错的礼物。
在帕瓦娜的地盘上,她用脚用力敲着地面,把坚硬的泥土弄松,她还用手敲,用附近找到的石块来砸。
附近的男人和男孩们都聚了过来看帕瓦娜,在集市上,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都是好的娱乐方式。
“这种土里可长不了花,”有人说道,“土里没营养。
”
“就算花长出来了,也会被人踩掉的。
”
“集市这种场所可不是种花的好地方,你为什么要在这种花啊?”
这些不赞同的声音中,又传来了另一个声音:“难道你们就没人能欣赏一下自然之美吗?这个小女孩尽她所能,想给我们这个灰暗的集市带来一点美丽。
你们为什么不感谢她,不帮帮她?”一个老人撑开人群,走到了最前面。
他艰难地蹲下来,
他还让一个在附近跑来跑去的茶童去茶铺取来一点水,水拿
来之后,老人把它浇在花朵旁,滋润着周围的泥土。
但那些植物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并没有立即就站直。
“它们死了吗?”帕瓦娜问道。
在泥土上拍了一下,帕瓦娜和另外一个人搀扶着他,让他站了起来。
他一直都向着帕瓦娜和善地笑着,接着就离开了这里。
直到人群散去,帕瓦娜还在花的旁边。
当她确定周围没人在围观后,赶忙抬头看了看窗户,迅速地挥了挥手,向窗户后的人作别。
她好像看见那里有人朝她挥了挥手,但她也不十分确定。
1.下面词语最适合作为文章题目的一项是()(3分)
A.绝处逢生
B.蜕变
C.希望之花
D.生命的罅隙
2.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说“她希望这些花能成为一件不错的礼物”,帕瓦娜想把这件礼物送给谁?()(3分)
A.一个陌生的女人
B.一个想象中的女人
C.那个窗后的女人和所有的人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富汗常年战乱,街道处处是残垣断壁,种点花美化一下,是一件好事。
B.只要心中希望不灭,怀抱勇气,耐心守候,隐忍勃发,无论如何摧残,阿富汗人民都一定会坚韧地为自己创造曙光。
C.阿富汗人民在战争的阴影下,在恐怖组织的统治下,流离失所,生离死别,但人民仍有坚定的信念。
D.阿富汗是个美丽的国度,虽然遭受了战争的摧毁,已经面
目全非,但战争总会过去,美丽定会重来。
4.文中几次提到“窗后的女人”,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经常提及这样一个从未露面、从未说过话的隐身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帕瓦娜,在伊朗古语中是“蝴蝶”的意思。
文中的小主人公帕瓦娜——这只美丽的“小蝴蝶”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写出至少两个不同角度的关键词,并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生花(30分)
七、习作与表达。
(30分)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你一定被鲁滨逊强大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本领深深折服。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读后感的形式,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流畅,内容具体,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