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作者:张国清
来源:《纺织报告》 2012年第12期
文/张国清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大生纱厂,是我国最早的棉纺织骨干企业。

1895年,我国著
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了大生纱厂,在国弱民贫的旧中国为实现实业救国、繁荣地方经济进行
了艰苦的求索。

这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是我国轻纺工业的发祥地。

在117年的历史长
河中,大生饱经沧桑,是中国纺织发展的缩影,记载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轨迹。

如今大生集
团已发展成一个产权多元化、效益规模化、技术高新化的新型现代企业集团。

作为张謇先生事业的传人,大生不仅要继承“实业救国”的爱国思想,更要学习他敢为人
先的创新精神,持续创新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源动力,尤其在目前严峻的纺织形势面前,我们更
能深深感到企业要发展,创新势在必行。

一、创新人力资源提供人才保障
“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成果”、“人人都是人才,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公司成功的‘共同成功’”。

人力资源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要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优选法则,不
拘一格引进、选拔、使用人才,盘活人力资源。

着手职业生涯评估、职业生涯开发设计、职能
等级培训,建立有别于传统职业生涯纵向流动的网络式职业生涯系统,努力创造公开、公平、
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建立公司关键岗位员工能力模型和人才发现、选拔机制,搭建集团内
部人才交流通道,拓宽人才发展的空间。

全面提升转型期的员工素质和技能。

大力倡导能力主义,培养员工具有专业化的能力、精益化的服务态度和国际化的视野,不断提升全员管理、技术、操作的素质和能力。

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尊重个性、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
新氛围和激励机制。

企业竞争已进入“文化制胜”的时代,更新企业员工知识结构已成为企业战略发展必不可少的任务,为此企业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员工队伍的状况,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增强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品质。

对各级管理者实行“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建立各级管
理岗位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对新进集团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厂情教育与管理、技术再培训,非
纺织专业大学生增加纺织主业的专业培训。

实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教育计划。

积极与国内外院
校开展科技合作,以互聘兼职教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先期介入毕业生培养和提前选拔等方式
加紧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

培育一支具有卓越领导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具有高创
造力的技术领军人才队伍、一支具有学习力与执行力的操作人才队伍。

二、创新科技研发拓展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实力,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还
要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与集团管理体系相适应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

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

要以集团省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南通市
新型纤维素纤维应用中心为依托,组建集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大生技术研究所,发
挥研发“专业队”作用。

同时还要制订完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产品标准、知识产权、
技术交流与合作等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

企业要适应市场,就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研制开发新产品。

在具备了人才、技术优势的同时,我们坚持不断把内在的与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优势,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力。

要做好生态豪华纺、高档户外及产业用纺织品、高档军用、高档家用纺织产品、涤纶、腈纶、
锦纶、丙纶等合成纤维更新换代产品等五大系列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的开发,促使新产品的产业
化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

进一步加强与战略伙伴兰精公司等纤维供应商的“产销研”合作,在此基础上与更多的纤维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创新,共谋发展;利用
南通中国家纺第一城的优势,与家纺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向家纺成品面料方向延伸。

三、创新企业管理提升质量效绩
管理处效益,要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精细化管理,把人的行为和岗位标准、岗
位责任紧密结合,管到每一人、每一处、每一事、每一时,实现企业管理质的飞跃。

我们充分
运用管理中的计划、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5项基本管理职能,三管齐下打造系统执行力。

高层领导:战略明确、步骤清晰;中层主管:激活团队、执行有力;一线员工:增强动力、争创业绩,以能力和素质竞争力确保大生在新市场、新产品、新机会和新事业领域的创业计划成
功实施。

从质量发展是兴企之道、强企之策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制造与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
质量水平,持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集团质量管理体系。

着力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优化流
程管理,严格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
术与方法,积极开展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

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各单位各
环节牢固树立“诚信至上、以质取胜”的理念。

突出生产环节流程化管理,倡导“工序服从、流程服从”的理念,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强
化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管理体系中以规范操作、精益生产为导向,引入标准化作业、作业长制
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大力推广应用“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行持续改进的“6Σ”精细化管理,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全面提升集团总体管理水平,增创质量效率新优势。

四、创新营销模式放大市场优势
一个企业要想走得稳而快,必须牢牢坚持市场导向,始终把研究市场、追踪市场、抢占市
场放在第一位。

要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以打造战略供应链为核心,围绕“市场资源整合者、
战略同盟合作者、集成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定位,全面整合集团营销资源和市场要素,构建产品、客户、价格、渠道和服务五位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全面创新营销模式。

不断加强与兰精公司的战略合作,扩大天丝、莫代尔资源性产品市场份额,借助兰精顶尖
的纤维素纤维优势,通过与丝、毛、麻等多组分高档原料的混合,提升纱线产品档次,提升纤
维素纤维系列面料生产、销售的比例,扩大新品、精品以及特色产品的市场。

持续提升超仿棉
系列产品的销售量,重点做好高端品牌客户的市场推广。

依托技术进步,以中国纤维素纤维精
品生产基地为平台,逐步实现公司纤维素纤维产品在同类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以进出口公司为载体,拓展货源基地功能。

瞄准纱线销售区域化、面料销售专业化两大主
体销售市场,加强销售网络建设,整合营销资源,放大营销优势,拓展新的市场,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强化进出口公司的独立运作,探索开辟纺织品服装品牌海内外销售渠道,
突破销售总量,提高订单覆盖率,实现订单大于产能、销售大于产值的目标。

根据国际国内棉花市场行情,持续拓展进口棉花业务,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使特色家纺、针织服装、功能性面料等成品销售比重扩大至5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