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回忆我的母亲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学习的具体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韶(sháo)关 仪陇(lǒng) 祖籍(jí) 妯娌(zhóuli)
溺(nì)水 私塾(shú) 佃(diàn)农 横蛮(hèngmán)
勉强(qiǎng) 和蔼(ǎi) 不辍(chuò) 管束(shù)
第二层(第9-13段)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一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影响。
第二层(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和决心。
4、介绍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任务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2.重点字词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聊叙: 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劳作: 不停地劳动(耕作)。
慰勉:安慰勉励。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3.作者简介
回忆录具有以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5、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三、整体感知,初识母亲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2、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给本文可以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四、再读课文,走进母亲
1、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及与目标的对应关系
1、组内检查。
2、小组讨论,班级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
激趣
导入
核心过程推进
开放式延伸
一、导入新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
(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
姓名:
年级:八年级
编号: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回忆性散文,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朱德生平及朱德母亲的事迹,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本文写的是“回忆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一个时代都相通的。所以,教学本文,要适当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文章的语言朴素真挚,但深沉的表达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可让学生讨论文章语言的魅力。
①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②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
第一层(第2-8段)写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展示有关朱德的资料。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学习的具体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韶(sháo)关 仪陇(lǒng) 祖籍(jí) 妯娌(zhóuli)
溺(nì)水 私塾(shú) 佃(diàn)农 横蛮(hèngmán)
勉强(qiǎng) 和蔼(ǎi) 不辍(chuò) 管束(shù)
第二层(第9-13段)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一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影响。
第二层(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和决心。
4、介绍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任务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2.重点字词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聊叙: 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劳作: 不停地劳动(耕作)。
慰勉:安慰勉励。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3.作者简介
回忆录具有以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5、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三、整体感知,初识母亲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2、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给本文可以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四、再读课文,走进母亲
1、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及与目标的对应关系
1、组内检查。
2、小组讨论,班级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
激趣
导入
核心过程推进
开放式延伸
一、导入新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
(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
姓名:
年级:八年级
编号: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回忆性散文,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朱德生平及朱德母亲的事迹,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本文写的是“回忆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一个时代都相通的。所以,教学本文,要适当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文章的语言朴素真挚,但深沉的表达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可让学生讨论文章语言的魅力。
①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②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
第一层(第2-8段)写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展示有关朱德的资料。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