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鱼梁洲生态旅游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8期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 V ol.28 No.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鱼梁洲生态旅游的影响分析
张中旺1,2, 方应波2, 李黎2
(1.襄樊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系, 湖北襄樊 441053;
2.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文章通过南水北调对襄樊的影响分析,着重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鱼梁洲旅游开发区的利弊,指出鱼梁洲旅游开发区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其有利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将其建设成全国优秀的“郊野型的生态旅游休闲岛”,成为汉江流域的一颗耀眼明珠.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鱼梁洲;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 TV213; X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2854(2007)08-0059-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人类环境意识的加强,一场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旅游革命应运而生,并即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据统计,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内,生态旅游的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收入的20%以上.
生态旅游是指去往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以欣赏、研究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为目标,并能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旅游者提供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自然保护的旅游活动(BooE,1991).
有“生态岛”之称的鱼梁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前景广阔. 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为鱼梁洲发展生态旅游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1 鱼梁洲生态旅游开发历程
鱼梁洲位于襄樊市襄城、樊城之间,系由汉江、小清河、唐白河冲刷而成,总面积31.28km2. 1965年以前,汉江洪水肆虐,鱼梁洲沉睡数千年无人问津,直到1968年丹江口蓄水发电后,洪水受到扼制,再没有被全部淹没过,鱼梁洲凸现在世人面前,客观上为其开发提供了条件.
1996年鱼梁洲开发区管委会的成立,其开发正式步入轨道,修建大桥、道路、供电供水、广场等基础设施;1999年鱼梁洲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国办[2000]23号文件通过的鱼梁洲总体开发规划将鱼梁洲开发定位于:突出鱼梁洲“郊野型绿地”特色,真正把鱼梁洲建设成为襄樊市的大花园、氧气库、生态岛. 但是在几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开发定位缺乏充分的认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引进了一些不符合开发定位的项目,如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非法建筑设施等;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函[2002]131号指出“鱼梁洲开发存在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建筑有防碍行洪的建筑物等问题”“停止开发”“取消其省级开发区”,自此鱼梁洲开发陷入困境. 经过几年的挫折和痛苦反思,鱼梁洲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将其定位于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始走上正轨,迎来开发生态旅游的大好时机.
2 鱼梁洲生态旅游区概况
2.1 优越的地理位置
鱼梁洲旅游区地处襄樊市襄城、樊城、张湾、东津、余家湖5个城市组团的中心,汉水唐白河环绕四周,面积31.28km2,是汉江中最大的洲岛,也是国内大中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开发城市旅游经济的一块宝地.
在汉代以前,襄阳城东门外统称鱼梁洲,是一块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半岛,至唐时,现在的鱼梁洲在枯水期仍与今天的鱼梁坪相连. 1958年因修汉丹铁路,在鱼梁坪与鱼梁洲间低洼区域大量采挖卵石,形成低“槽”,加之樊城迎旭门码头加固和延伸,江水期沿槽走水,形成河道“自然取直”,主流改道,使鱼梁洲与鱼梁坪断然分离.
收稿日期: 2007-06-14
基金项目: 湖北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2005]096);襄樊市2004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131)
作者简介: 张中旺(1966- ), 男, 湖北孝感人, 襄樊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系副教授.
2.2 独特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2.2.1 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观
鱼梁洲全部面积31.28km2,绿化率达60%以上. 以植被景观为例,水面以芦苇、蒲草为主体的多种水生植物,洲边近水域有狗尾草、紫穗槐、苍耳、牛皮消、车前等野生植被分布,防护堤外围是农作物种植区,主要林木有乔木、灌林、果树等. 其中以柳林、杨树、芦苇荡更为典型,因树种多样,根据“系统美学景观”原理,它可以加强水面波光和层次效应,属于美感度较高的景观[1]. 鱼梁洲上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小型动物有兔、猫、蛇、刺猬等. 目前,鱼梁洲上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开发本洲提供了原始条件,如加以利用、改造,适当引进,将对本岛的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2 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
《襄阳府志》晋记载,东汉时,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城东二十里建高台养鹰,名曰“呼鹰台”,又称“景升台”.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不但在鱼梁洲上“踏雪寻梅乐逍遥”或在《夜归鹿门山歌》的诗中描述了“鱼梁渡头争渡喧”的景象. 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感慨道:“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寒. ”在《登江中孤山与赠白云先生王迥》中触景生情,通过描写鱼梁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恋之情.
2.2.3 活泼而充裕的现代气息
鱼梁洲位于襄城与樊城之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和城市环境负荷日益加剧,鱼梁洲本着发展生态旅游,襄樊市的后花园,其设计和规划符合补偿性生态设计原则和适应性生态原则. 例如高科技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生态屋,其集环保、节能、休闲、科普于一身,具环保、美观、舒适于一体的生态路;高新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基因工程与传统养育相结合的克隆羊,航天工程与热气球技术融为一体的飞艇,为鱼梁洲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深厚的科技底蕴.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鱼梁洲带来的机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供水给华北地区,是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工程,中线工程近期从长江支流丹江口水库引水95亿m3,远期调水145亿m3. 调水95亿m3对汉江襄樊段水文情势:水位、水量、流速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但较调水145亿m3要小. 调水145亿m3对汉江襄樊段水文情势的影响很大,以襄阳段面为例:多年平均流量减少35.4%,偏枯年减少31.12%,最大减少为平水年的10月份,达79.9%,流量减至53m3/s,丰水期完全消失;多年平均水位下降0.7m,偏枯年份下降1.46m,最大下降为平水年的10月份,达2.24m,水位降至60.96m;多年平均流速减少0.71m/s,偏枯年减少0.47m/s,最大减少为平水年的10月份,达0.69m/s,流速减至0.31m/s . 为减少调水对中下游的影响,国家采取汉江梯级开发的补偿工程,计划兴建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实施后,将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为鱼梁洲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千载难逢的良机.
3.1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襄樊城区上下游形成一个长度达33公里的人工湖,水面预计将达到400hm2左右. 该工程拟定在枯水期蓄水,洪水期泄水,保证襄崔河段水位介于洪水位以下. 届时,大坝锁江,水清鱼肥的平湖风光,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悠久深厚的古荆楚文化赋存,而且连接城区,使开发具有良好的基础. 在库区可泛舟揽景,欣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
3.2 形成独特的气候环境
宽阔的水体改变了鱼梁洲的水热状况: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为缓慢. 水体通过潜热输送和水气循环,调节鱼梁洲面的温度. 表现为冬季湖面水体形成热源,不但向岛上输送温暖湿润的水气;夏季湖面水体为冷源,源源不断地向洲面提供凉爽的水气. 通过潜热交换和水气循环,鱼梁洲年平均气温影响不明显,气温日较差将明显减少;库周降水量将随高程的增大而增大;库区风速将比岸上风速增加20%-40%,水库两岸10-15km地带,湖陆风将更加显著. 据研究:一个水面32km2的水库,可调节库区温度达±0.7℃.
3.3 构筑完善的生态系统
随着洲面小气候的改善及周围水位的升高,一些湿生植物草种也随着在洲面生长,从而促进植物多样性,洲面生态将会逐渐向良性循环发展.
植物多样性的增加将有利于动物多样性增加,水面将成为鸟类新的栖息地. 崔家营水利工程蓄水淹没可能导致库区鼠类种群数量增加,但根据现有水库蓄水过程调查,这种现象并不普遍[6]. 根据美国学者林德曼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或林德曼效率[7]. 鱼梁洲更加完善的生物群落将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60
物质和能量,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4 提升鱼梁洲生态旅游宣传力度
中线工程实施后,由于水量和流速的减少,汉江襄樊段的自净能力将大大降低,水质将由Ⅱ类降至Ⅲ类. 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的恶化令京津襄三地环保专家忧心忡忡,为保护京津襄共同的母亲河--汉江的生态环境,让三地人民共同饮用到清冽的汉江水,三地环保人士此次还向南水北调沿线人民发出倡议:强化节水意识,先节水后调水;强化治污意识,先治污后通水;强化环保意识,先环保后用水. 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南北双赢. 鱼梁洲生态旅游开发区可以借环保之机,加大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把鱼梁洲的形象推向华北地区.
中线调水主要是解决华北京津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和环境问题,作为受水地区的人民应该树立“用水不忘授水人”的观念. 鱼梁洲可以借此大做文章,可以向北京要政策,二可以向华北知名企业兜售项目,引进资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设计论证到建设花费了几代人的心血,可谓家喻户晓,而这对于营销宣传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3.5 促进鱼梁洲生态旅游资源和襄樊市旅游资源的整合
提升了旅游资源品位:如此大规模、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将创下世界水利史上辉煌的一页. 因此,引水工程必将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引水工程及鱼梁洲水域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8]. 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襄崔河段枯水期水位保持在洪水位以下,辽阔的水域将为鱼梁洲增加新的亮点. 鱼梁洲在引水工程的烘托下,也以文化深厚、现代气息、特色鲜明、唯我独有而扩大了知名度. 所以,在其关联带动下,对襄樊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组合配置. 以新颖时尚的旅游产品提升鱼梁洲旅游资源品位.
优化了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崔家营水利枢纽的兴建,形成了一条水上旅游通道,把散布沿线的旅游资源连接起来. 汉江襄樊段秀色可人,旅游开发前景诱人. 襄樊旅游部门称,正在筹划的全长195km的汉江旅游风光带将重点建设在犁花湖水上运动观光游览区、太平店古镇游览区、茨河红色旅游区、襄樊城市风光游览区、鱼梁洲休闲娱乐区等沿江特色旅游区. 此外水上观光游将尽快启动,并伴以水上运动、民俗、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3.6 利于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实施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由于涉及到调水区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国家反复强调“先节水后用水,先治污后调水”的原则. 作为汉江中下游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市要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把襄樊市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来抓. 开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鱼梁洲抢尽先机. 鱼梁洲管委会从全局出发,立足创建生态旅游区,搞好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 把国家的政策和自身的优势用活用灵.
3.7 利于兴建休闲度假区
国内旅游者,尤其是国内大中城市的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休闲度假、寻奇探幽的兴趣逐步升温,而且渴求在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之余,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康体娱乐活动,体味真正的休闲度假生活. 在一些旅游区(点)接待中,举家出游,亲友联动的旅游者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这是这种市场变化的反映[9].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客源市场在距离上的分布研究表明(吴必虎等,1997),一个城市的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离城市15km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15-50km范围内,21%分布在50—500km内[4]. 500km以外的广大空间,仅分割了城市出游市场的18%. 引水工程实施后,鱼梁洲的水更清,洲更绿,将呈现出异样风采:绚丽多姿的水域风光,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景象万千的气象景观,为休闲度假区的兴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那些犯“城市病”的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鱼梁洲和谐的人居环境成为他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鱼梁洲生态旅游的挑战
鱼梁洲位于襄崔河段中心,由于调水后汉江水文情势的变化(流量减少,动态水体变为静态水体),将会影响鱼梁洲水环境容量和生态安全. 如何立足生态旅游,促进鱼梁洲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区环境容量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4.1 调水使鱼梁洲的水环境容量恶化
2000年襄樊市环保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段水环境影响及补偿对策意见的报告书》中说:根据1999年状况看,“汉江干流整体水质仍然达到II类水质的要求,但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污水及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较快,根据目前水污染物状况分析,汉江沿岸排放口下游已形成长短宽窄不同的污染带”[10].
中线调水后,起初约为95亿m3/a,以后达到145亿m3/a,调水量约占汉江常年水量的1/3. 随着水量的减少,水的自净能力下降,汉江水环境容量必将减少,多年平均流量大大减少,损失率一般在35%-40%左右,最大为42.5%. 由于水量减少,在污染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河流水质也将变差. 其中,襄樊段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
61
将由3.27(mg/L)增加到4.26(mg/L),大多数江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个别江段接近Ⅲ类. 相应的在多年平均流量情况下,调水145亿m3方案对汉江中下游各江段水环境容量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总的环境容量减少109万t/a,损失率为32.37%[10].
崔家营水利枢纽的兴建,水位抬高、流速变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局部水域特别是排污口附近有可能变差,污染带变宽,影响范围扩大. 尤其是局部支流及断面宽的岸边和库弯易形成死水域或回流区,对污染扩散不利,使污染物滞留或回荡,造成局部水质污染加重,可能趋向富营养化,势必给依赖水体的鱼梁洲生态旅游带来极大的影响.
4.2 调水威胁鱼梁洲的生态安全
植物生长主要受土壤、气候类型等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用水则依靠降水补给. 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减少近1/3,因此会对引水坝址下游临近河段两岸土壤类型、局部气候和地下水的影响明显,而对植物种群的生态用水影响微弱. 据此分析,在中线调水后与崔家营水利枢纽建成期间,地下水位的下降将会对鱼梁洲的植物种群带来威胁. 陆生野生动物对植物种群有较强的依赖性,中线调水对下游局部植被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引起区内动物栖息地的变化[5]. 这些对鱼梁洲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
5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鱼梁洲生态旅游的开发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总之是利大于弊. 鱼梁洲旅游开发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一机遇,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容量监控,增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促进鱼梁洲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让鱼梁洲生态旅游成为中国魅力城市襄樊旅游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
参考文献:
[1] 洪忠江, 常春平, 李国东, 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河北省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构想[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4): 15-17.
[2] 保继刚, 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0, 107, 151, 157.
[3] 林南枝. 旅游市场学[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77-278.
[4] 李海娥. 加快湖北省水体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J]. 湖北社会科学, 2003(6): 35-36.
[5] 张中旺, 袁胜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襄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J]. 襄樊学院学报, 2006(2): 87-91.
[6] 周淑贞. 气象学与气候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12-337.
[7] 张中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江汉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襄樊学院学报, 2004(5): 66-68.
[8] 李瑞, 李永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旅游业发展前瞻[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2): 65-67.
[9] 郭焕成, 郑健雄. 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 江苏: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10] 张中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分析[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6): 111-113.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n Eco-tourism of Yuliangzhou
Caused by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ZHANG Zhong-wang1,2 , FANG Ying-bo2 , LI Li2
(1. Department of Tourism & Geography Science,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
2.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Following afte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n our country,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a great water project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ck of water in the north, and can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our country. Due to the water transfer planning, water volum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 River will reduce, which in turn will has a series of effects on local industry, agriculture, the living of urban residen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It also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Xiangfan district which lies on the middle of Han River and depends on it greatly.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o the Yuliangzhou tourism development zone, pointed that the Yuliangzhou tourism development zone should hold the opportunity, meet the challenge, fully display its advantages and develop eco-tourism to build national outstanding “eco-tourism and leisure island on the outskirts” and become a dazzling pearl on Han River basin.
Key words: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Yuliangzhou; Eco-tourism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