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溶液X中只含溶质NaCl和Na2CO3
C.加入Ba(OH)2溶液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
D.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Al(NO3)3 B.CaCO3C.Al2(SO4)3D.Fe(NO3)3
3.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常温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D.常温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B.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C.拉瓦锡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要远远多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5.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A.油脂B.淀粉C.纤维素D.蔗糖
7.下表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新鲜牛奶柠檬西红柿肥皂水
pH 7 2.2~2.4 4.0~4.4 10
A.A B.B C.C D.D
8.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9.已知氯化钙溶液为中性溶液,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像不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0.(题文)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硫酸钾[K2SO4] B.尿素[ CO(NH2)2]
C.硝酸铵( NH4NO3] D.磷酸二氢钾[KH2PO4]
1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二氧化碳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_____。

14.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

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
____________(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

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液态氯气在溶于水时会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也可以做消毒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胺的化学式是NH2Cl,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5.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要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

(2)实验中能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6.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

(1)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_________性。

(2)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硫酸除去,该反应的生成物为H2O和_________。

(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法,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含有锌粉6.5克,铁粉5.6克,铜粉3.2克,铝粉1.8克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图1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验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珠生成,则收集氧气通常选用装置是_______ ( 填字母代号)。

(3) 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

如图2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
①甲、乙中能观察到相同的現象但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置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

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综合分析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
仪器名称:E_____,它的优点是_____.锥形瓶A中的发生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_____.广口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其原理是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广口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烧杯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因为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____克;需水_____克。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题分析】
A.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选项正确;
B.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X中含溶质NaCl和Na2CO3及氢氧化钠,选项错误;
C. 加入Ba(OH)2溶液和粗盐溶液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
Ba(OH)2+Na2CO3=BaCO3↓+2NaOH,选项错误;
D.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会导致最终所得氯化钠中有氢氧化钡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氮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Al(NO3)3 。

故选A.
考点:化学式
3、C
【解题分析】
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C.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没有气体生成。

B. 常温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有溶质析出。

D. 常温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基本不再溶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过程的图像表示。

4、A
【解题分析】
A. 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能表现出多种化合价,比如硝酸铵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故错误;
B、电木具有热固性,故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正确;
C、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金属元素的种类要远远多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故正确。

故选A。

5、D
【解题分析】
因为“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可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弱。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说明丁的活动性比乙弱,比丙强。

因此D项正确。

点评:可根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平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6、A
【解题分析】
糖类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包括淀粉、蔗糖、葡萄糖、纤维素等,油脂也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与糖类属于并列关系。

故选A。

7、D
【解题分析】
A、新鲜牛奶pH=7,溶液为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B、新鲜柠檬汁溶液为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C、选项西红柿汁,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题分析】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C
【解题分析】
A、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过量,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选项正确;
B、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选项正确;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盐酸消耗完了,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上述三个过程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不同,曲线的斜率变化有三种,选项错误;
D、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了,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开始减小,选项正确。

故选C。

10、D
【解题分析】A.硫酸钾[K2SO4]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B.尿素[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 NH4NO3]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D.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有
磷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11、D
【解题分析】
A、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故错误;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太阳能、核能、其它的化学反应等,故错误;
C、只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才能能燃烧,故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故错误;
D、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正确。

故选D。

12、A
【解题分析】
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错误;
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无毒无害且资源丰富,正确。

故选A。

点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不能作为燃料。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CaO+H2O=Ca(OH)2NaOH+HCl=NaCl+ H2O
【解题分析】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 H2O。

H O+Cl=HCl+HClO H2O
14、化学+1 22
【解题分析】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对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题目详解】
(1)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臭氧转化为氧气有新物质氧气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2)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对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x1+(-2)1=-1
⨯⨯,则x=+1,故-
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液态氯气在溶于水时会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也可以做消毒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H O+Cl =HCl+HClO 。

(3)氯胺的化学式是NH 2Cl ,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2Cl+X=NH 3+HCl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后氮原子1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1个,反应前氯原子1个,氮原子1个,氢原子2个,故X 的化学式为2H O 。

15、对A 中铁丝观察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 1、K 2,通入氧气后关闭止水夹K 1、K 2,继续观察 通一段时间氧气后A 中铁丝表面生成红色固体而B 中铁丝没有明显变化。

【解题分析】
(1)要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对A 中铁丝观察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1、K2,通入氧气后关闭止水夹K1、K2,继续观察;
(2)在B 中铁丝与氧气接触没有生锈,因此实验中能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通一段时间氧气后A 中铁丝表面生成红色固体而B 中铁丝没有明显变化。

16、导电 Fe 2(SO 4)3 ZnCl 2 FeCl 2 0.6 【解题分析】
(1)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2)三氧化二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该反应的生成物为:H 2O 和Fe 2(SO 4)3;
(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2Fe+2HCl=FeCl +H ↑,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22Fe+CuCl =Cu+FeCl ,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锌位于铁之前,铁不与氯化锌反应,故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Cl 2、ZnCl 2;
(4)解:设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2442Zn+H SO =ZnSO +H 6526.5g
x
↑ 2442Fe+H SO =FeSO +H 5625.6g
y
↑ 65 6.5g
=2x
x=0.2g 56 5.6g =2y y=0.2g 2424322Al+3H SO =Al (SO )+3H 5461.8g
z

54 1.8g =6z
z=0.2g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不与稀硫酸反应,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0.2g+0.2g=0.6g 。

【题目点拨】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长颈漏斗 水槽 2
3
2MnO 2KClO 2KCl+3O Δ
↑ C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 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Cl CaCl 2 【解题分析】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水槽;
(2)装置B 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3
2MnO 2KClO 2KCl+3O Δ
↑;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要验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珠生成,则收集氧气通常选用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故收集装置应选C ;
(3)实验室可用A 装置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
(4)①甲中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a(OH)+CO CaCO +H O ↓,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乙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3Na CO +Ca(OH)=CaCO +2NaOH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故甲、乙中能观察到相同的現象但甲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甲实验中:2232=Ca(OH)+CO CaCO +H O ↓,乙实验中:2323Na CO +Ca(OH)=CaCO +2NaOH ↓,乙实验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丙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过量稀盐酸,
222Ca(OH)+2HCl=CaCl +2H O ,故丙实验中溶液含氯化钙和HCl ,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
的烧杯中混合,静置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碱性物质,不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说明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盐酸,乙实验中碳酸钠可能过量,如碳酸钠过量,碳酸钠能与丙中生成的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故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钙。

【题目点拨】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8、分液漏斗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水→碳酸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解题分析】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题目详解】
(1)仪器E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试剂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2)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烧杯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

【题目点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4.5 g 25g 475g
【解题分析】
⑴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500g × 0.9℅= 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
x×18% =500g × 0.9℅
解之得:x=25g,则需加水的质量=500g-25g=47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