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
文学本位研究的范例与启示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㊁‘宋诗选注“㊁‘管锥编“中,对陆游都有很多精到的评价和论述①㊂认真综合分析这些评价论述,会使我们对陆游诗歌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对钱钟书先生的诗学思想和评价标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会使我们学到认知和评价诗歌的方法,学到怎样做文学的 文学性 研究㊂下面就作一个尝试㊂
钱先生首先从成就与地位上论述陆游,指出陆游是诗歌创作的 大家 ,是与杨万里一起如同 江河 一样 万古 ②流芳的诗人,这是不容置疑的㊂因此清人杭世骏所云 子无轻放翁,诗文至此,亦足名家 ,是比侮辱还要更甚的 谬恭 ㊂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当时就已经确立,而且得到了元明清至今近千年的考验与接受,这一点没有必要详细论述,所以钱先生在叙述中一带而过,但他批评杭世骏的寥寥数语,却使人们对陆游的成就和地位更加确信无疑㊂
钱先生对陆游的生前身后名的变化,与杨万里做了一个对比:陆和杨在当时诗坛上的地位大体相当,他们与尤袤㊁范成大都在 南宋时所推重的 中兴四大诗人 ③之列,当时都有不少追随者㊂而在四大诗人中,杨万里的诗名甚至超过陆游,所谓 九州四海一诚斋 (王迈‘臞轩集“卷
①②③‘谈艺录“‘宋诗选注“二书论述较集中详细,‘管锥编“较少较分散㊂本篇以前两种为主㊂原句: 放翁诚斋,江河万古㊂ 用杜甫‘论诗六绝句“中语: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
江河万古流㊂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㊂
十六‘山中读诚斋诗“)㊂‘谈艺录“列举了当时推崇杨万里的人及诗句,如张镃㊁周必大㊁王迈㊁项安世等㊂①王迈对杨万里 倾倒之至,意中直不数放翁 ,项安世 亦推诚斋空扫前人㊁独霸当时 ㊂陆游也自谦云: 我不如诚斋,此论天下同㊂ ②但是他们在后世的声名待遇却十分不同: 宋代以后,杨万里的读者不但远少于陆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来也数
目不如㊂ 放翁万首,传诵人间,而诚斋诸集孤行天壤数百年,几乎索解人不得㊂ ③陆游在后世的声名远远超过杨万里㊂这个对比无疑突出了陆游诗歌的长久魅力以及陆游的成就与影响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自然有各方面的原因㊂作家的生前身后名不同,是文学史上一个常见的现象,这涉及诗歌接受学的问题㊂钱先生对诗人接受史更为关注,而对接受环境心理等问题显然没有过多的兴趣㊂
钱先生对陆游和杨万里的诗歌成就及特点所作的比较论述,已经成为经典,经常被人引用㊂与杨万里那种 拓境宇㊁启山林 具有开拓性㊁创新性相比较,陆游只是能够 铺锦增华 ㊁ 与古为新 的集大成式诗人㊂如果以开拓性㊁创新性作为评价作家成就的最高标准,那么陆游不及杨万里㊂ 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㊂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的 诗体 节里只举出 杨诚斋体 ,没说起 陆放翁体 或 范石湖体 ㊂ ④陆游没有创造出 陆放翁体 ,主要是他对前人的继承大于他个人的创新,他的诗歌不像杨万里那样个性突出,因此他在南宋并非扭转诗歌 转变的枢纽 ㊂从诗歌发展史上考察,他的贡献没有杨万里那样大,南宋中后期的诗歌,尤其是江湖诗派的诗歌,主要沿着杨万里开创的方向向通俗化㊁白话化发展㊂如果没有明清诗歌的再次雅化,诗歌的白话进程肯定会提早完成,杨万里的影响也肯定比陆游更大⑤,但实际上传统诗歌的审美标准很难一时扭转,陆游的创新性虽不如杨万里,但他也不像杨万里那样远离491|陆游研究
①②③④⑤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1 122㊁446 447页㊂
陆游:‘剑南诗稿“,‘陆放翁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762页㊂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㊂
同上㊂
事实上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及其后,胡适㊁周作人等人直接将杨万里作为白话诗的源头㊂
甚至背离传统,因此陆游比杨万里更受传统㊁更受后人的接受,这是陆游在明清影响大于杨万里的重要原因㊂
陆游的最大特点是能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㊂陆游善于继承前人的文学遗产,他对前代的大小家数㊁本朝大小诗人的诗歌,都曾仔细阅读,悉心揣摩,然后或点铁成金,或推陈出新,取得比前人时贤略胜一筹的效果㊂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列举了许多陆游在前人诗句上创新的诗句,尤其对 放翁颇钩摘皮陆诗中新异语 ㊁ 放翁沾丐本朝名作 做了详细的论证㊂‘宋诗选注“在注释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名句时,更突出了陆游这一特色: 这种景象前人也描摹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㊂ 柳宗元‘袁家渴记“: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㊂ 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 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㊂
耿
‘仙山行“: 花落寻无径,鸡鸣知有村㊂
周‘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 远山初见疑无路,取经徐行渐有村㊂ 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指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㊂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 题无剩义 ㊂ 这正是钱先生说的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 ㊂ 与古为新 在陆游作品中表现得十分具体㊂面对前人丰厚的文学遗产,如何继承㊁超越是宋代诗人一直努力探讨的问题,陆游的答案不同于欧阳修㊁梅尧臣㊁王安石㊁苏轼㊁江西诗派,也不同于杨万里,他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尽管这一步没有杨万里那样巨大,但是在诗歌史上已经难能可贵㊂
钱先生指出陆游诗歌在题材㊁内容或主题上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㊂ 陆游近万首诗歌,其题材不限于这两方面,但这两方面题材在‘剑南诗稿“中的确表现得最为突出㊂钱先生显然不太欣赏陆游第一个方面的诗歌,其主要原因是 放翁爱国诗中功名之念,胜于君国之思,铺张排场,危事而易言之㊂舍临殁二十八字(指‘示儿“),无多佳什,求如文集‘书贾充传后“一篇之平实者少矣 ㊂陆游 爱国诗 中表现出过多的对个人建功立业的向往,以至于5
91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