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捣固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捣固作业
⼿⼯捣固作业
1 ⽬的
保证轨枕受⼒均匀,消灭超限或超限的⽔平、⾼低、三⾓坑及空吊板等线路病害,提⾼线路质量,确保列车安全运⾏。

2 适⽤范围
适⽤于普通混凝⼟轨枕、⽊枕、岔枕地段的线路作业。

3 质量标准
3.1 轨枕间捣固强度要均匀,空吊板率正线、到发线不得⼤于
8%,其他站线不⼤于12%。

3.2 道床回填平整密实。

3.3 线路轨道静态⼏何尺⼨允许偏差管理值不超过下表规定
(单位:毫⽶)
注:①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1456mm。

②轨向偏差和⾼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度值。

③三⾓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坑时基长为
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跟过表列的三⾓坑。

④专⽤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3.4道岔轨道静态⼏何尺⼨允许偏差管理值不超过下表规定:
(单位:毫⽶)
②导曲线下股⾼于上股的限位: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

临时补修
⼒3mm。

③专⽤线道岔按其他站线道岔办理。

4 作业前准备和确认事项
4.1 确认作业地点和⼯作量,明确作业⼈员及分⼯,并做好安全讲
话记录。

4.2 备好下列⼯具、材料并确认其状态良好:开⼝扳⼿、道尺、液
压起道机、道镐、四齿耙、拉碴耙。

4.3 备好下列防护⽤品:作业标。

5 作业程序
5.1 设置施⼯防护:按《⽇常施⼯防护作业》第4.1条设置作业标
防护。

5.2 复核划撬:带班⼈根据线路调查标记进⾏复核,确定捣固长度、
数量。

5.3 扒碴:扒碴要做到“三够⼀清”(长度够、宽度够、深度够、
轨底清),根据起道⾼度保持适当留碴量。

5.3.1 扒碴顺序:
5.3.1.1 综合抬道作业:⽤四齿耙,先扒上道时钢轨的外⼝,再扒
对⾯钢轨的内⼝;转过⾝扒钢轨外⼝,最后扒上道时钢轨的内⼝,扒完后将四齿耙放回到原地点。

5.3.1.2 找⼩坑作业:由两⼈同时扒,⼀⼈扒钢轨外侧,⼀⼈扒钢
轨内侧。

5.3.1.3 ⼿⼯捣固时,应先将轨枕盒内道碴扒出⼀半,再扒镐窝。

扒碴时,应尽量扒出⼤⽯碴,留下⼩道碴作为捣固⽤碴,以免⼤道碴堵门。

5.3.1.4 道碴扒出⼀半以后,开始先扒右⼿镐窝,道碴堆在轨枕盒
内对⾯的左⼿镐窝处,打完右⼿镐后,及时⽤道镐把堆在左⼿镐处的道碴扒到右⼿镐窝处,使落镐的背⾯总有道碴阻挡,既能防⽌道碴由背⾯串出,⼜能做到捣固坚实,同时能保证作业时轨道的稳定。

5.3.2 扒碴长度:⾃轨底中⼼向两侧各扒400-450毫⽶,同时轨底
应扒清、扒通,以便加强轨底镐。

5.3.3 扒碴深度:不起道⼿⼯捣固时,⼀般扒⾄轨枕底以下10-20
毫⽶;起道10毫⽶时,扒⾄轨枕底平;起道超过10毫⽶时,应
有留碴时,留碴量应为起道⾼度的两倍。

5.3.4 扒碴宽度:扒⾄距被捣固的轨枕侧⾯约100毫⽶。

5.4 压打道钉和拧紧扣件:撤除⽵垫板,压打道钉、调整胶垫和拧紧扣件。

5.5 确定标准股:直线地段以左股、曲线地段以下股为标准股。

5.6 起道:按《线路起道作业》第5.7、5.8条执⾏。

5.7 捣固前进⾏轨枕⽅正,对轨枕偏斜的在起道后应及时⽅正,达到
要求。

5.8 捣固:配合起道后,两⼈⼀组,在钢轨两侧打对⾯镐,如两股钢
轨均要捣固,则两组同捣⼀根轨枕,同起同落。

捣固时做到五够:捣固⼒量够、举镐的⾼度够、⼋⾯镐够、打镐数量够、捣固范围够,当打完右⼿镐窝后,及时⽤道镐扒出左⼿镐窝的碴覆盖到右⼿镐窝上,再打左⼿镐,捣固⽅法与右⼿镐相同。

5.8.1 站脚位置:捣右⼿镐时,右脚站被捣固轨枕上,与钢轨成15度
⾓,在距钢轨中⼼约250~400mm范围内移动(顺镐序⾃然移动),但脚尖不准伸出轨枕边缘。

左脚站在两根轨枕中间,两脚跟前后相距约250mm,并成70度⾓,左脚踏在钢轨底边处,不要伸⼈轨底。

5.8.2 捣固姿式:捣右⼿镐举镐时,右⼿必须向镐把中央移动,将镐向
⾝体前⽅举起;举起后,⾝体直⽴,挺胸抬头,⽬向前视,此时体重全部放在右脚上。

落镐时,⾃头顶向前倾斜约15度⾓时,开始⽤⼒加速打,体重由左脚移向右脚,⽬视落镐地点;当镐头打到道碴,⽽且右⼿顺镐上下移动约距100mm时,双⼿⽤⼒握住镐把,防⽌镐头摆动,并⽤⼒向后带镐,将道碴闷住。

5.8 .3 排镐顺序:⾃钢轨中⼼起各向两侧400~450mm为捣固范围,先
由轨底向外排,再由外侧向轨底排。

⽬前,镐头标准宽度为70mm,因此混凝⼟轨枕打7个镐窝,⽊枕线路打6个镐窝,每镐有4~5mm 重叠量。

5.8.4 打镐数量:起道量在6~14mm时打18镐,起道量在15~20mm
时打20镐;起道量超过20mm时,打22镐,必要时应串镐或塞锹,打镐速度不应过快,⼀般每分钟以24~26镐为宜。

5.8..5 落镐位置和⾓度:落镐点在轨枕边前⽅,第⼀排镐落在距轨枕
底边10~20mm,第⼆排镐适当填些道碴,落在距轨枕底边20~30mm 处,这样既可避免击伤轨枕,⼜能把轨枕底部道碴打成阶梯形的稳固基础。

5.9 落镐⾓度:⼀般起道量很少或不起道时,道碴不易打进,因此,
第⼀排镐的落镐⾓度应较陡,镐头与轨枕侧⾯垂直线成40~45度⾓。

镐头侧重向下⽅打,把打⼊道碴挤向轨底深处,原有道碴则被向上翻起;第⼀排镐加⼤⾄45度⾓,将轨枕底部及附近道碴挤严和打紧。

5..10 质量检查:捣固结束后,检查轨道⼏何尺⼨,未达到标准的及
时返⼯。

5.11 回填整理道床:
5.11.1回收道床边坡⽯碴,填充道⼼,收碴时要做到道床均匀、整洁。

5.11.2 整平道床,道床顶⾯(以轨底处为准)应低于轨枕顶⾯20~30
毫⽶,I型混凝⼟枕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低于轨枕底不⼩于20
毫⽶,长度为200~400毫⽶,Ⅱ型和Ⅲ型混凝⼟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

5.11.3 回填后清除轨枕及钢轨上的砂⼟。

5.12 作业完后,由施⼯负责⼈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质量回检并记录。

5.13 撤除防护。

6 注意事项
6.1 捣固时,前后应间隔不少于三根轨枕以免相互妨碍,并注意
飞碴伤⼈。

6.2 起道捣固前,应先检查线路轨缝,还要掌握实际锁定轨温。

要做到“半⽇⼀清”、“⼀撬⼀清”不留尾⼯,防⽌胀轨跑道。

6.3 不要打伤轨枕地段扣件、导线和捆扎⽊枕的铁线等。

6.4 ⽆缝线路轨温条件按《施⼯作业安全规定》第3.13.7条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