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组培苗的无基质培养
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关键技术
5
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关键技术
南雄雄 , 昊 , 王 时新 宁 , 李永华
西北特色经济林栽培 与利用 国家地 方联合工 程研 究 中心 / 宁夏林 业研 究所股份 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0 0 50 4 摘 要 :马铃 薯无基质 气雾栽培技 术是 国 内比较新 型的快 速繁 育微 型薯 的一种 方法 ,它同时具有 高效和条件 易控 的优
关键词 : 马铃 薯 ;气雾栽培 ;营养液 ;关键技术 脱毒
中图分类号 :5 20 8 ¥3. 4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02 2 4 2 1 )3 0 0 — 3 10 — 0X(0 2 0— 05 0
K y Te h oo y f rCut a i o rs fe P tt iia e is wi r p nc Meh d e c n lg o l t i on fVi - re o ao Or n lSp ce t Ae o o is v u g h to
b e d n r ia s e i s f p tte ,i i l o e s o r g l t n e n m1 t wa o d ce o e p o e t e k y tc n l g r e i g o gn i l p ce o oa o s t s as a y t e u ae a d o t .I s c n u td t x lr h e e h oo y
q i me t n t l t n e e t n e e t n n p a t g o e d i g ,k y e h oo is f s e l g ma a e n ,n t e t ma - u p n i s lai s lc o ,s lc i a d l i f s e l s e tc n lge o e di n g me t u r n n a o i o n n n n i a e n n t e g o i g s a o ,p tt h r e t g a d s r g n t e e e h oo is g me t i r w n e s n o ao a v s n n t a e a d o r k y tc n lge ,wh c a o d v lp a mo e a - h i o h ih wC mbnd N t nl Poic et fE g er g ad R sa h frC lvt n ad Uiztn A in - i g e l(o ie a oa / rv i C n ro ni e n n eer o uta o n ti i o i na l e n i c i i lao o S ei cn m c oet fN r w s r hn Nnx oet ntueLd,Ynh a , igi 7 0 0 ) f pc E oo ia F rsy o o h et n C ia/ i i Frs yIst t. i un N nx 5 04 l a l r t e ga r it c a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秦晓萍甘肃?酒泉 730500)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
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1]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 培养基的制作1.1培养基的配方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进行灭菌。
母液浓度/扩大倍数配置体积(ml) 母液吸取量(ml) 称取量(g) 大量元素 20 50 —钙盐母液 20 50 —磷酸盐溶液 20 50 —铁盐 100 10 —微量元素 100 10 — 1000有机物 100 10 —萘乙酸(NAA) 0.1mg/L 0.1 —蔗糖 3% — 30琼脂粉 0.56% —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1.2.1仪器、用具与试剂(1)仪器:PH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2)用具:移液抢、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3)试剂:配置MS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0.1mol/LHCL、0.1mol/LNaOH1.2.2 培养基制作(1)准备工作将配置好的MS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一、脱毒马铃薯的概念脱毒马铃薯是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病毒性污染的马铃薯种薯,通过特定的组织培养技术,去除其中的病毒,从而获得健康的马铃薯种薯的一种技术。
其实现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首先是选用足够健康的母株进行组织培养,待母株生长正常,无病害后,开始进行组织培养。
在组织培养中,将种薯切成小块或小片,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待细胞扩增到一定数量后,进行分离培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筛选,最后将培养好的组织移植到生长适宜的环境中,就可以获得脱毒的种薯。
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保证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并为高产栽培奠定了基础。
1. 种植地选择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地选择至关重要。
应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排水条件优足的土地。
应该注意排除近几年内曾种植过马铃薯和茄科作物的地块,以减少病虫害的同源传播。
还要注意避免选择有淮河水系下游、阜阳、淮北、苏北等病毒性马铃薯疫病高发地区进行种植,以免引发疫病。
2. 种薯处理选择病毒感染率低、生长健康的种薯进行培养处理,无论是直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还是经由热水处理、化学处理等方式进行脱毒处理,都要保证种薯的生长健康并且破坏病毒的传播。
3. 地块准备在进行种植前,要对种植地进行良好的准备。
进行地力测试,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进行施肥和松土等处理。
要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还要进行排水设施的建设,以应对雨水过多时的排水问题。
4. 技术措施在进行脱毒马铃薯种植时,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保障马铃薯的生长。
例如在种植时利用冠幅整齐、个头匀称、品质良好的切块,保证种薯质量;合理施肥,及时浇水,照顾好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施农药,保证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5. 合理密植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和品种特点,进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为脱毒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提供了基础。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指利用无菌培养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手段,将带有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马铃薯无菌化处理,使其完全去除病原体的技术过程。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对于保证种薯质量、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
选择适宜的无菌培养基。
无菌培养基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病毒脱毒效果。
无菌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需要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和病毒脱毒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调整。
应该注意的是,无菌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种类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选择适宜的病毒检测方法。
病毒检测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准确鉴定马铃薯是否被病毒感染。
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有ELISA、PCR等。
ELISA是一种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它基于酶标记实验原理,通过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来判断样品是否感染病毒。
PCR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核酸检测方法,它通过扩增病毒特异序列的DNA片段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选择适宜的脱毒方法。
脱毒方法是决定脱毒效果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脱毒方法包括酸处理法、行病枝处理法、组培脱毒法等。
酸处理法是一种常用的脱毒方法,它通过将马铃薯植株或组织切块浸泡在含有脱毒剂的酸性溶液中,达到去除病毒的目的。
行病枝处理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脱毒方法,它通过将带病毒的马铃薯枝条去除病斑,然后浸泡在含有杀菌剂的溶液中,使其生成新的病毒自由枝条。
组培脱毒法是一种无菌培养技术,它通过将带病毒的马铃薯切块培养于含有适宜激素和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使其产生病毒自由的植株。
选择合适的脱毒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马铃薯品种、病毒类型和种植环境等因素。
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管理措施包括整地消毒、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
整地消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措施,能够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脱毒马铃薯是指将马铃薯繁殖材料经过一系列特殊处理方法,去除其中携带的各种病原,以保证种薯的健康和安全。
脱毒马铃薯的栽培技术是种植马铃薯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下面将从脱毒马铃薯的选种和培育、病毒检测和消毒处理、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选种和培育脱毒马铃薯的选种和培育是保证种薯健康的基础。
在选种方面,要选择健康的马铃薯母株,以保证种薯的遗传品质和抗病性。
在培育方面,通过组培技术和组织培养,利用无病毒的母株进行繁殖,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的传播,确保脱毒种薯的质量。
二、病毒检测和消毒处理病毒检测是确保种薯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ELISA、PCR等检测技术,对种薯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从源头上控制病毒传播。
对于已感染病毒的种薯,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将种薯浸泡在消毒剂中,杀死携带的病毒,以确保植株健康。
三、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方面,对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要求更加严格。
首先是土壤选择,要选择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土壤,以确保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其次是种植密度和间距的控制,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期要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茎叶过于密集造成通风不良和病害传播。
再者是施肥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病毒病害的发生。
最后是地膜覆盖和温室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病害防治脱毒马铃薯的病害防治是栽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病毒病的防治,要加强对蚜虫、螨虫和蝇虫等致病介体的防治,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手段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其次是真菌病害的防治,比如晚疫病、早疫病等,要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加强对药剂的使用,及时防治。
最后是细菌病害的防治,比如炭疽病、软腐病等,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除草、通风,保持植株健康。
脱毒马铃薯的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选种和培育、病毒检测和消毒处理、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实施。
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不过,由于土传病毒和病害的侵袭,马铃薯种植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产品的安全,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一、脱毒技术脱毒技术是指将种薯中的病毒消毒或清除,制备出无病毒的马铃薯。
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化学处理、热处理和组织培养。
其中,组织培养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通过组培培养的方式,可以得到无病毒的种苗。
二、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实现马铃薯生长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栽培技术。
具体方法包括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薯,合理选地、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等。
三、栽培指导1. 选择无病虫害种薯,进行脱毒处理。
在脱毒种薯还原到正常形态之后再进行栽培。
2. 选择优良的耐寒品种,能够越冬,防止冻害。
3.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高的壤土或壤土为基质,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根据土壤肥力,施用适量的机械化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适量追施。
5. 注意生长期的密度管理,避免过于密植。
6. 科学施水,避免造成发生根腐、疫病和四疮病。
四、栽培注意事项1. 种薯选择要做到“三重选”,即重心、重量和重量。
选择的种薯,要选择健康、生长旺盛、块大、目数多的种薯。
2. 在不同种植地域、年份、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土壤深度、肥力等情况变化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量。
3. 根据作物生长特点,选取分时分幅浇水,准确把握水分量,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提高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4. 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日常防治应注意用药安全,科学选用农药,并遵守使用规范和施用指导。
五、总结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是一个价值很高且难度较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有力途径。
透过脱毒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马铃薯种植中的病毒感染、疫病发生率,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收益,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微型薯是利用脱毒苗或试管薯在防蚜温室或网棚中繁育的小型种薯(即原原种),微型薯是种薯繁育的核心种,生产多少、质量优劣都关系到合格种薯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1脱毒种苗选择生产微型薯种苗要求叶片3叶以上,长度5cm,无污染,在自然光照下打开器具盖锻炼4~6d后移栽。
2生产方式及措施2.1生产方式2.2生产措施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目前主要采取无土栽培的有基质栽培。
基质:蛭石、泥岩土、珍珠岩、森林土、无菌细砂,通过多年的实践,大规模使用蛭石。
蛭石要求pH2。
保湿:将移栽于蛭石的脱毒苗用小拱棚覆盖,苗成活后去掉小拱棚(5~8d)。
保湿阶段不能使蛭石干涸,湿度应达到100%,温度25~28℃,若温度高于30℃则会产生烧苗现象。
浇水:保湿阶段结束后要及时浇水,整个生育期含水以50%~60%为宜(将蛭石用手捏,蛭石不能成块但不出水)。
浇营养液:无土栽培的有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通常使用的每升营养液的成分为:KH2PO4 0.50g,NH4NO3 0.31g,MGSO4·2H2O 0.50g,Fe盐0.03g,6~7d浇1次,每次浇量以1.50~2L/m2为宜。
喷农药:微型薯整个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病害,特别是真菌病害。
农药每周喷1次,多种农药交替使用。
对已生产过一次微型薯的地块和再次利用的蛭石必须注意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其防治措施是将1 280 ~1 300万单位的医用青霉素对水10~15kg,并与1%的高锰酸钾混合,喷洒于铺平的蛭石中,然后用水浇透,使一部分药剂进入土壤,并在苗子保湿期再用医用青霉素喷1次。
管理:待幼苗长到7~8叶时,培蛭石1次(厚5~6cm),注意防止病源的侵入,特别是病毒的侵入,严格控制带病植物带病虫进入温棚,棚内禁止吸烟。
收获及保存:待80%的薯块长至1.50g以上时及时收获。
微型薯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并喷洒真菌和细菌农药1次,待表皮无水分后入窖贮藏。
窖温以1~10℃为宜,湿度以50%~80%为佳。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1、培育壮苗组培苗本身的质量是决定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培育壮苗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一是利用LED组培灯全自然光培养;二是在移栽前的最后一次继代中,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培育出粗壮浓绿、根系发达的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成活。
2.1、基质的选择移栽组培苗的基质常常是能否移栽成活和幼苗生长好坏的关键。
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
移栽马铃薯组培苗常用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河沙、过筛的腐殖土等,其中珍珠岩和蛭石虽通透性好,但成本较高,且浇水后易流动,对原原种的结薯有一定影响,而腐殖土则较难灭菌,易滋生杂菌。
实践证明河沙是马铃薯组培苗最理想的移栽基质,它不仅通透性、保水性好,易于消毒,且对匍匐茎有较好的压实覆盖作用,很有利于结薯。
2.2、苗床和网棚的消毒移栽前对苗床和网棚的消毒是提高马铃薯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如果不对苗床和基质进行消毒,则在无菌状态下生长的幼嫩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导致死亡,另外,生产脱毒原种的基本要求是对组培苗的移栽基质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所有的致病源。
3、移栽在led组培灯培育出马铃薯组培苗继代扩繁后,在培养瓶中生长20天后左右为最适宜的移栽期。
此时苗高达6~7cm,平均每株苗有5.8条根,根尖的颜色为细胞分裂旺盛的黄白色,平均根长2.96cm,叶片数有5~6苔,最大叶面积约0.48cm2。
这种状态下的苗,移栽后易成活。
如果苗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短,则苗细弱矮小,移栽后难管理,易死亡。
相反,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长,则苗太高,移栽时易折断,且根系过长,变褐老化,不利于成活。
另外,在组培苗出瓶时,要仔细洗去附在其上的培养基,否则残留的培养基会导致霉菌污染,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茎叶,避免病菌感染致死。
4.1、移栽后水分控制保持水分平衡和控制好湿度是马铃薯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的核心。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它能够有效预防病毒病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脱毒种苗的培育和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下面就来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
一、脱毒马铃薯种苗的培育1. 选择优良的种薯脱毒种苗的培育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薯,要求种薯外形完整,无伤痕、无病斑,色泽均匀,无病虫害,种薯的生长势强、病毒负载低。
通常,可以选择种植马铃薯病毒抵抗性较强的品种,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2. 进行体外消毒消毒种薯是脱毒种苗培育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喷雾法和热水浸种法。
消毒能够杀死种薯表面的病毒、病菌和真菌,减少病毒在种苗中的传播。
3.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脱毒种苗培育的有效手段,它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去除种薯中的病毒。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脱毒种苗质量较高,病毒负载低,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1. 土壤选择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需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应在5.5-6.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同时要避免连作地块,减少病毒在土壤中的积累。
2. 种植密度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块条件和栽培方式灵活确定,一般为40~60cm×25~30cm。
在一定程度上,较高的密植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 施肥管理脱毒马铃薯的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在播种前期和生长期进行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
4. 病虫害防治脱毒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用轮作休耕、合理搭配、定期清洁、喷施农药等措施,减少病毒在种植过程中的传播和侵害,保证脱毒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5. 防控气候灾害在脱毒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控气候灾害。
要防止干旱、水涝、冷害等灾害对马铃薯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脱毒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在于脱毒种苗的培育和种植管理。
试析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试析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是指通过无菌培养技术,将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进行培养繁殖,去除病毒,保证种薯的质量和产量。
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选种、无菌培养、整地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选种1.选用健壮无病感染的种薯:选用健康的马铃薯种薯作为繁殖材料,要求无病毒的种薯,且田间病毒指数低,以保证后期的繁殖质量和产量。
2.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二)无菌培养1.材料消毒:将选好的种薯进行切块处理,然后用70%酒精或漂白粉进行材料消毒,保证培养过程中无菌。
2.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和培养阶段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和生长调节剂等。
培养基的配制要精确,保证营养充足,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3.培养条件控制:无菌培养过程需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一般为25-28℃,湿度控制在60-70%左右,通过调节灯光的亮度和周期,模拟自然光照条件,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
(三)整地和施肥1.准备土壤: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同时进行深翻整地,保证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2.施肥措施: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马铃薯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等,确保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加产量和质量。
(四)病虫害防治1.病毒病防治:脱毒马铃薯的重点就是防治病毒病,通过选用无菌种薯、建立病毒监测体系、定期病毒检测等措施,严密监测病毒病情况,一旦有病毒感染的植株,及时进行清除,防止病毒传播。
2.真菌和细菌病防治:使用抗病优良品种和无菌种薯进行种植,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定期进行病害巡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菌剂和合理的病害轮作等。
3.害虫防治: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害虫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黄板诱虫、埋蛋板等。
(五)水分管理1.合理灌溉:根据马铃薯生长不同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水,避免干旱或过度湿润,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
马铃薯是以块茎作为繁殖器官举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纳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
首先按照育种任务挑选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举行杂交授粉。
采得实生种子后,播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挑选符合育种任务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举行单独心得,再用其块茎举行无性繁殖。
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挑选,直至挑选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
因为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纳块茎举行无性繁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因为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堆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讨论,此项技术已在国内举行了推广。
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
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实行措施举行预防。
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作一介绍。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举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分布是不匀称的。
据讨论,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
可能是因为茎尖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
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得不到养分而受到抑制。
也可能是因为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
以上缘由的机理尚未搞清,但利用对茎尖(带有l~2个叶原基,小于0.2毫米)组培苗举行病毒检测末发觉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
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薯脱毒技术就是通过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利用延续切茎尖,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哺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通过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在人工隔离或自然隔离条件下,通过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
二级原种在自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
脱毒马铃薯无基质气雾栽培
脱毒马铃薯无基质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无基质气雾栽培(简称雾培)技术是国内比较新型的快速繁育微型薯的一种办法,与普通的基质栽培相比含有很大的优势,能够人为控制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植株生长在较为适宜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挖掘其生产潜力。
气雾栽培(资料图片)一、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的重要设备配制雾培最佳在设施温室中开展,有助于控制生产条件和提高循环生产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单位面积马铃薯产量和生产效率,建议采用金字塔式的气雾栽培床,能使温室单位面积运用率提高约30%。
但是最佳采用能够进行分期采收的活床式,以提高结薯率和种薯的均一性。
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的设备重要由定植固定装置和定时喷施营养液控制器两部分构成,具体涉及支架、喷雾槽、喷雾装置、上水和回水管道、自吸泵、营养液调控系统、植株固定板、静电发生器、杀菌器、磁化器、微电脑主控制器、分控器、根系固定杯以及电流的过流保护和手动控制等其它辅助设备。
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栽培架密度按25cm×20cm进行,同时规定配备紫线外杀菌器、磁化器,重要用于保障营养液灭菌和防污染等。
气雾栽培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解决。
消毒可采用酸碱水,即通过电功效水发生器制备酸碱水,进行灭菌杀毒。
每七天进行 1 次,最佳在 09:00 左右,先进行酸水消毒,再进行碱水消毒。
如果棚内湿度太高能够选用烟雾剂进行消毒。
二、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1.苗木选择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苗木准备重要来源于脱毒试管苗定植于基质中 20d 左右,最大叶长 2.0~2.5cm,株高 15~18cm,长势较好的植株进行定植。
2.定植前准备工作酸碱水喷施栽培床灭菌,先喷酸水灭菌消毒,再喷碱水中和。
若无法制备酸碱水,则采用高锰酸钾熏蒸法替代。
春秋两季用酸碱水消毒效果会更加好点,夏季选用烟雾机更适宜一点。
(1)消毒环境①地面:用 0.5%的 KMnO4 溶液浇洒地面全部地方;②墙面:用多菌灵 500 倍液,3个喷雾器喷施全部内墙墙面;③温室空间:用百菌清烟剂和虫螨剂熏蒸全部空间。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栽培技术是一种将马铃薯基质移植到无病毒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样可以避免病毒在种植过程中传播,从而提高种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1、采集原原种:在选取健康植株的同时,要注意挑选出生长旺盛、无病毒症状的植株作为原原种。
2、脱去虫和菌:将原原种洗净,并用1%的次氯酸钠或石灰水进行消毒,去掉植株的虫和菌。
3、切取基质:将干燥的高质量基质切成大小相同的块状,通常为1cm左右大小。
4、无菌培养:选取高品质的培养基,将基质块放入培养皿中,进行无菌培养。
注意指定正确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
5、移植回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将基质块连同原原种一起移植回地,进行土壤中的自然生长。
2、加强病毒检测:在进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栽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病毒检测,可以有效的避免马铃薯病毒的传播。
3、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日益重视,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有更多的农民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马铃薯种植,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工作流程
【】李 浚 明. 物 组 织培 养 教 程 【 4 植 M】. 京 : 中 国农 业 大 学 北
出版 社 ,1 9 9 1,2 .
NA A, 增 殖 系 数 为 9—1 。通 过 组 培 扩 繁 可 以获 得 大量 的 组 2
0 4 0 河 北 省 邢 台学 院 生 物 ・ 学 系 石 晓 云 501 化 王僧虎 张雪 辉 唐
培苗壮苗数量 是效益 的保 障。马铃薯 种植逐步走 向规模化 、
标 准 化 、 区域 化 。各 科研 单位 与 企 业 要 摸 索 创 立 出 一 套合 适 的 可规 范化 生产 马铃 薯种 薯 的 工 艺 流程 ,提 高 繁 殖 效 率 ,简
酶联 免疫 吸 附检 测 病 毒 是 根 据 病 毒 颗 粒 能 够 与 它 们 的 特 异 性 抗 体 在 离 体 情 况 下相 互 反 应 ,并 用 酶 检 测 放 大 这 个 反 应 ,最 后 测 得 病 毒 的有 无 。它 是 鉴 定 马 铃 薯 病 毒 的 比较 便捷 的方 法 ,可 以检 测 P X、P Y、P S V 、P R 等 常 见 V V V 、P M LV 病 毒 , 比较 适 合 样 品 数 量 多 时 的 病 毒 检测 。 另 外还 可 以 用指
4周 后 组 培 苗茎 芽 长 高 ,茎 变 粗 、 叶 片 增 大 、 叶 色 浓 绿 ,茎 叶表 面 有 明 显 的 细 毛 。 加 入 25gtP . / VA 可 以一 定 程 度 上 防 . 止 组 培 苗 玻 璃 化 ,增 加 壮 苗 率 。 马铃 薯 是 喜 光 作 物 ,在 培 养 室 内也 要 给 予 其 充 足 的 光 照 条 件 ,光 照 强 度 为 20 0~ 0 0 40 0 l x的条 件 下 生 长 较 好 。一 般 认 为 组 培 苗健 壮 与 否 也 与 继 代 次 数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增 殖 时 间 长 , 生 长 势 下 降 , 生 活 力 较 弱 ,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无土栽培技术及应用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无土栽培技术及应用
马铃薯病毒病是阻碍世界各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年来专家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茎尖脱毒,呈一度解决了病毒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危害,但由于应用该项技术生产的脱毒原原种成本高、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花工多,始终处于推而不开局势。
为此,专家们利用无土栽培方法进行工厂化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获得成功。
这种方法大大的提高了脱毒薯的繁殖倍数,降低了成本,深受广大农民和专家的好评。
一、技术优势
(一)生产优势
在无土栽培情况下生产脱毒种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在温室生产。
水分、光照、温度可人工控制,对不同品种的不同生理特征,可进行药剂调配来最大程度满足其生理生化的要求。
加之透气性好,从而使根系生长快且发达,植株繁茂,叶色浓绿,根系增加35%。
比网棚生产早3―5d活棵,无缓苗期,吸收能力强,增加了生长势能,比网室早结薯7―8d左右。
由于在温室内生长,控制了晚疫病的发生,延长了生长时间,提高了产量。
(二)成本及效益优势
采用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脱毒种薯原原种,占地少、便于管理,当种薯在25g左右时,随时可以从培养箱里删下,进行恒温恒湿保存待用。
由于品种不同,每株可结脱毒小薯80―140个左右,相当于大棚里10―12株,节省中耕除草亩
用工40元左右,生产效率为大棚的8―14倍,小薯成本下降了40%以上,比大棚移栽生产原原种劳动强度减轻一半以上,易大面积推广脱毒薯的种植生产,提高单产,增加亩经济收入。
马铃薯脱毒苗生产管理技术
农业科学NONGYEKEXUE马铃薯脱毒苗生产管理技术武俊斌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在不断进步,组织培养技术是进行植物生产管理的最新技术,慢慢的变成如今现代农业和生物领域中重要的操作方法,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生物的生产,有着极其显著的成效。
利用无菌的方法实施马铃薯的生产,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里,从个体快速的生产成群体,马铃薯脱毒苗生产管理正是运用这个特点。
在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后,脱毒马铃薯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进,脱毒马铃薯不容易腐烂且产量较高,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培养基对马铃薯脱毒瓶苗的影响培养基的材料会对马铃薯脱毒瓶苗产生一定的影响,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琼脂、自来水、食用白糖、铁盐和微量元素。
进行马铃薯脱毒瓶苗的单节切断繁殖时,运用固体培养基比较合适。
假如工作人员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不小心发生放气不均现象,在灭菌后获得的培养基就会太稀,这会影响到马铃薯苗的质量。
但是假如培养基的硬度过大,那么马铃薯苗的切断就不容易插进培养基里,对培养基和苗切断的接触造成影响。
制作培养基也会对马铃薯脱毒苗的成活数量有一定影响。
在进行马铃薯脱毒苗的繁殖时,需要提前两周制作培养基,避免运用受到污染的培养基,对马铃薯苗成活数量造成影响。
此外,培养基瓶子上面的水珠,也会对马铃薯脱毒苗的繁殖和生长造成影响。
2 气温对马铃薯脱毒瓶苗的影响夏天的特点就是白天较长,夜晚较短。
自然光线的照射增加,日光灯的照射比起冬天较少,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马铃薯瓶苗移栽之后的成活数量。
但是在夏天,室内的温度会比冬天要高,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增加污染率,因此需要在室内安装空调。
通常情况下,室温需要控制在二十摄氏度到二十摄氏度之内,如果室温超过二十六摄氏度,就很容易会烧到马铃薯苗的顶部,如果室温超过了三十三摄氏度,那么马铃薯苗就不会继续生长。
并且要多放一些培养基在瓶子里,避免瓶子中的培养基被抽干而对马铃薯脱毒苗造成不利影响。
放置在生长间里的生长架,最好是用玻璃层制作,通过散射光能够有效的提升马铃薯瓶苗移栽后的成活数量。
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技术规程
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技术规程一、技术背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常常受到病毒病的威胁,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马铃薯病毒,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技术原理1. 材料准备:收集健康的马铃薯种薯和玉米秸秆作为基质。
2. 秧苗繁殖:将马铃薯种薯垫高温脱毒30分钟,然后切割成小块,埋入玉米秸秆基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育出健康的马铃薯秧苗。
3. 脱毒培养:将马铃薯秧苗转接到含有植物生长调控物质的培养基中,经过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脱除马铃薯病毒。
4. 繁殖生产:将脱毒的马铃薯秧苗持续传代培养,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脱毒马铃薯微型薯。
四、技术要点1. 材料要求: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种薯和无病毒的玉米秸秆作为基质。
2. 温度控制:不同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保证马铃薯秧苗的正常生长。
3. 病毒检测: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植株。
4. 研究成果:根据不同病毒类型和地区,优化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提高脱毒效果和产量。
五、技术优势1. 高效性:通过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健康的马铃薯微型薯。
2. 可行性:该技术所需材料易得,操作简单,适用于不同农田环境。
3. 经济效益:使用脱毒的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种薯,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病毒病的损失。
六、技术应用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种植行业,提高种薯质量,避免病毒病的传播,增加产量和收益。
该技术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作物的脱毒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 法培 养 脱毒 马铃 薯组 培 苗 , 以期能 寻找一 条 降低 组 培 苗生 产 成本 的新 途 径 , 而 扩 大脱毒 马铃薯 的 从
应 用范 围。
织 培 养方 法才 能 得 到 , 组 织 培 养 成 本 较 高 , 而 以致 原 种薯 生 产成 本 过 高 , 润 过低 , 利 栽培 者无 法 承 受 。
中进行 第 2代 分化 培 养 的效 果 基本 相 同 , 可能 是 这
无 基 质培 养 的茎 段 在 后 期 生 长 中 由于 营 养 物 质 供
实 验 结 果
1 无基 质培 养 的可 能 性
理 以 效 提高 养效 。 理 ÷M ( 量、 量) 蔗 0 ・ 一+A m ・ 一 理的 段的 养效 常 可 有 地 培 果 处 液1 s大 微 + 糖5 g L I 5 g L 处 茎 培 果与 A
规基 质培养 的无 明显差异 。培 养 出的分化 苗进 一 步进行 基 质分化 培养 的 效果 与一 直进 行 常规 基 质培 养 的 茎段 的 效果 相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植物生理学 通讯
第3 8卷 第 4期 , 0 2年 8月 20
3I 2
脱 毒 马 铃 薯 组 培 苗 的无 基 质 培 养
冯学赞 安忠民 静 ( 国 院 家 农业 代 究 石 庄0 01 王 中 科学 石 庄 现 化研 所, 家 5 2) 0 周贵连 ( 北 林 河 省 业局, 庄0 01 石家 5 8) 0
S iah a g0 0 2 ) h iz u n 5 0 1 j
Z U G i i ( oe ueuo ee Poi e S  ̄ z u n 50 1 HO u— a F r t r H bi rv , hi h a g0 0 8 ) Ln sB a f c n i a
提要
对脱毒 马铃 薯组培 苗无基质培 养的可能性和 最佳培养 条件 进行 了研 究。结 果表 明 , 培 养前 对培 养 茎段 进行 顸 处 在
脱毒 原 种薯 生产 维 持 困难 , 为我 国脱毒 马铃 薯 生 成 产 应用 中的一 大难 题 。 目前 很 多 研究 者 都 致 力 于
材 料 与 方 法
试 验 用 苗为 分化 培 养 2 0 d的 脱毒 马铃 薯 ( o S— ln m brsm) F v re 组 培 苗 。选 择 生 长 健 a u t eou “ ao t” u i
似 。2代培 养生产成 本可 以降低 3 %左右 。 0 关键 词 脱毒 马铃 薯 无基 质培养 分化 苗
马铃 薯脱 除 病 毒 后 可 以有 效 地 提 高 产 量 和 改 善品质 , 因而 脱毒 种 薯越 来 越 受 到广 大 马铃 薯栽 培
者 的欢 迎 。 由于 马 铃 薯 脱 毒 原 原 种 薯 必 须 通 过 组
修定
20 -12 0 2 -5 0
维普资讯
32 2
植物生理 学通讯
第 3 8卷 第 4期 , 0 2年 8月 20
压消毒 的滤 纸 , 种 前 向 瓶 内滴 几 滴 消 毒 的蒸 馏 接 水, 以浸 透 滤 纸 为 度 。 接 种 后 用 消 毒 的 封 口膜 封
口 , 于 温度 为 ( 5±2 o 光 照 度 为 2 0 0 l, 置 2 )C, 0 x 光 照 时间 为 1 d 的培 养 室 中培 养 , 养 1 6 h・ 培 5 d后
于 常 规 培 养 外 , 化率 、 重 差 别很 小 ,而 有 效 叶 分 干 片 数则 略 大 于常规 基 质 培 养 。方 差分 析 结果 表 明 .
琼脂 , H 5 8的 培 养 基 中 , 时 在 超 净 台 上 剪 取 p . 同 长 10~1 5a . . m带 2~ 3个 叶 片 的茎 段 放 在 下 述 各 处理 液 中( 1 , 泡 2h后 捞 出 直 接放 到容 量 为 表 )浸
不仅 生 产成 本 大 幅度 降 低 , 而且 生 根效 果 与 常规 培
养基 本 相 同 。根 据 马铃 薯 组 培 苗 的 生 长 特 点 和其 组 培苗 气 培 生根 的基 础 , 文 采 用无 基质 培 养 本
3 0m 的 空 罐 头 瓶 中 。 头 瓶 内 放 一 张 经 高 温 高 5 l 罐
表1 无基质培养处理液的组成
收稿
20 -10 0 11 -5
/ ir n vto Culu e o e um l s fViusf e t t t r fM di e so r .r e Po a o
F N u—a , N Z ogM n , N i ( h i ha gIstt o giutrl dri t n hns A ae yo c ne E G X eZ n A hn— ig WA G J S i zu n ntu fA r l a en ai ,C i e cd m Si cs n j a ie c u Mo z o e f e
降低 马铃薯 组 培 苗 生 产 成 本 的研 究 。我们 采 用 组 培 苗气 培 生根 方 法 曾建 立 了组 培 苗 气 培 生 根 工 厂
化 生产 工艺 体 系 , 用 于 多 种 植 物 组 培 苗 的生 产 , 应
壮 的组 培分 化 苗 , 取 长 0 5~10a 带 1~ 剪 . . m 2个 叶 片 的茎 段转 接 到 MS+3 L 蔗糖 + L 0g・ 5g・
两者 的各 种生 长指 标 均 无 明 显 差 异 。分 别 将 常 规
培 养 和无基 质 培 养 的分 化 苗 接 种 到 常 规 培 养 基 质
调查 生根 率 、 化 率 、 高 和 有 效 叶 片 数 ( 宽 和 分 株 叶 叶长 均 大于 2 mm 的叶 片 ) 并 测定 干 物质 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