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一一南水北调〞工程.培养学生搜集、讨论分析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水平.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理知识, 并利用Word或PowerPoint 制作报告,或利用Excel统计调查结果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水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2.学习重、难点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主要途径.
3.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各小组题目如下: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周边河流受污染的情况、学校不文明的用水现象;开展家庭用水调查以及利用网络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种调水方案.
4.引入新课
请欣赏视频?南水北调?
专题一:中国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
(1)问题思考
①为什么从长江调水
②为什么把水调到华北地区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和时间分配上有什么规律?
③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
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活动
①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本组对中国的水资源概况及时空
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
间分布上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②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点评.
③应用所学的原理思考和交流: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专题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途径
(1)问题思考
①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师生总结得由解决方法:限制人口、节约用水、提升水费价格、海水淡化、调整产业结构、污水处理、人工降雨、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②学生自学得由解决方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平衡的途径一一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途径一一
跨流域调水.
(3)问题思考
从输水线路长短,施工难易程度,水质优劣,经济效益等方面说一说南水北调〞的三种调水方案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学生活动
①学生观看录像?南水北调?.
②小组代表陈述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方案的研究.
③学生讨论得由结论:东线调水工程一一水源保证,工程
量和投入少,技术简单,收效快,但有水的污染和供水区偏东、不能直供
到特大城市的问题;中线调水工程一一优点是
水质优良,总干渠较高,可引水自流,缺乏之处是人口迁移和治理运营本
钱很大;西线调水工程一一所调水清洁优质,
且调水距离最短,但工程地段自然环境恶劣, 施工难度极大.
专题三:缓解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1)问题思考
①我们身边有没有存在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呢?
②我们身边有没有存在一些水污染的现象呢?
(2)学生活动
①小组代表汇报家庭用水的调查结果.
②小组代表介绍学校用水情况及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用水
现象.
③小组代表介绍身边的河流受污染的情况.
5.课堂小结
6.作业:课后学生以含理利用每一滴水〞为题设计一幅漫画或宣传画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初中地理新课标倡导的根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所以,本节课试图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自我探究学习方式,开放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水平,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本的计算机操作、网上浏览和利用Word、Power-Point等方式制作探究报告的方法,打字和浏览速度较快,有一定演讲水平.学生对地理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能踊跃地参与课堂的每个教学活动.
效果分析
由于课前对学生作了充分发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并组成学习小组, 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出去调查、访问,有的负责制作探究报告,有的负责统计调查结果,还有些小组的学生甚至发动了家长的力量,可谓“全民参与〞.
组织课堂教学时,适当穿插和引用了局部小组学生的探究结果, 有些还直接让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汇报.课堂上,学生热烈、积极地讨论问
题,流利大方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探究结果.
课后要学生以“合理利用每一滴水〞为题设计一幅漫画或宣传画,
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到达了预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分工明确,很好地开展了合作学习,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结合了所在地区的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师生共同讨论,双边交互多;教师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和“教材资源的使用者〞到“教材资源的开发者〞的转变.当然,学生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过于简单, 有的不够科学,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总体来说,教学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由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初中地理新课标倡导的根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所以,本节课试图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
技术优势,结合自我探究学习方式,开放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由发,培养地理学习水平,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教材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主要途径一一南水北调〞工程.培养学生搜集、讨论分析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水平.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理知识, 并利用Word或PowerPoint制作报告,或利用Excel统计调查结果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水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1 .我国首都北京缺水严重的原因有〔〕
①人口众多②经济集中
③水源地供水量不大④政治职能突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以下举措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大力开展重工业.实施喷灌、滴灌技术
C.适当提升水价.统一治理调度全流域用水
3 .造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是〔〕
A.流动人口分布的不均
B.全年气温季节变化明显
C.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D.各地离海远近不同
4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方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 .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 .预防水污染
5 .读图,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及对策
经过课后评课和自我反思,对这节课有了更深的熟悉.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导入引人.
考虑到学生对水资源并不陌生,使用南水北调的视频引入本节教学,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2、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说服力强.通过回忆降水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由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关于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举措的学习,首先归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解决举措,这符合学生的逻
辑思维过程.
关于跨流域调水,学生似懂非懂,我用形象化的语言-借
水〞,揭示了其实质.
在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先生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图片,由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由主要途径.
为唤醒学生的节水意识,设置了一个“画龙点睛〞来结束本课学习,呼吁人人节水,保护地球.
缺乏之处有:
南水北调讲授的较粗糙,时间较短,学生接受的不是很
好;小组成绩在最后没有公示.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教学中的长处,改正其缺乏以便更好地效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
课标分析
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本条“标准〞要求更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布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这一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国土整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总体上说,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并且许多地区用水比拟紧张,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并节约水资源. 在各类资源中,水资源是学生每天生活都
要经常用到的资源,因此,由学生从生活中调查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制订节水计划,是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并标准自己行为的一个可行途径.
2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本条“标准〞是上一条“标准〞的继续,以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
而采取的举措.其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相对每一方面,我国都有很多的大型工程值得举例说明,其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作重点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