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与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100 g酒精和100 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物质的种类D.分子的数量
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
...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4.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5.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1 g B.小于1 g C.大于1 g D.无法确定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7.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8.现将2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反应,2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6gC和9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 的质量比为()A.1:1 B.2:1 C.4:1 D.5:1
9.如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是()A.5:1:2 B.2:1:2 C.1:1:1 D.2:3:1
10.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像是()
二、填空题11.为了验证质量定恒定律。
甲、乙、丙3名同学各做了1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为: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其燃烧后的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n g。
m和n的关系系为m________n(填“<”、“>”或“=”,下同)。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为:光亮的铁钉的质量x g,其生锈后的质量y g。
x和y的关系为x_________y。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为:铁、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a 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b g。
a和b的关系为a_________b。
(4)通过对3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_______,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1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的一种法术,即能把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变成黄金(即单质Au),你认为他的说法科学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3.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以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1.解析:煤燃烧生成CO2气体逸出,致使煤渣质量小于煤的质量,故A 项错误;镁带燃烧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镁带质量与氧气质量总和,故B项正确;酒精和水混合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项错误;氢气和氧气混合,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故D项不正确。
答案:B
2.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3.解析:H2、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不能燃烧,故有剩余。
氢气和氧气反应发生化合反应,这两种气体中只可能有一种气体剩余,不可能同时存在,故剩余气体不可能是C选项中的气体组合。
答案:C
4.解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均不变,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
答案:C
5.解析: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答案:C
6.解析: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为反应物,分别反应了16g、4g,共20g,丙为生成物,生成了20g,所以乙物质的质量不变,由此可知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2g,故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甲、丁为反应物,故B正确;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D错误;
答案:B
7.解析: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可推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该有机物;又知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故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故可判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答案:C
8.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6g+9g-20g=5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20g:5g=4:1.
答案:C
9.B
10.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B
11.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要证明这一点,实验只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或敞口容器中无气体逸出或不与空气中某物质反应时,才能保持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1)中,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质量减小。
实验(2)中,铁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锈,质量增加。
实验(3)中,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气体参加,也没有气体生成,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1)> (2)< (3)=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2.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会改变。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无金元素,显然“把石头变成黄金”的说法是伪科学的。
答案:不科学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无金元素。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推测出反应后不会有金元素
13.解析:(1)根据题示信息可知,反应物是金属和氧气,生成物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金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金属灰的质量,因此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实验是在反应前后没有质量损失的情况下得出的,因此应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中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