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合集下载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9例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9例

表 3 两 组 病 例 在 创 面 水 肿 消 退 、 面 渗 液 、 面 愈 合 创 创
血止痛 ; 儿茶苦 以燥 湿 , 微寒 清热 , 涩以收敛 , 用活血疗伤 、 外 止血生肌敛疮 ; 草能清热解毒 , 紫 凉血活血 。 现代药理 研究亦 表明紫草具有抗 菌 、 善微循环的作用 ; 改 地榆有 凉血止血 、 解 毒敛疮 之功 ; 片能清 热解毒 , 冰 消肿止痛 。 以上诸药合 用 , 有 散有敛 , 方简而力宏 , 共奏清热解 毒 、 收敛 止血 、 消肿止痛 、 消
注 : 对 照 组 比较 。 00 。 与 .1
【】陈朝 晖, 东, 3 代述 曲小伟, 复方 紫归膏促 进肛肠病术后创 等. 面愈合 的临 床观 察 [.世界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 0 ,() J ] 2 942: 0
19 3 2 -1 l
4 讨

手 术是 治疗 痔疮 最 常用 的方 法 之一 。 后可 以引 起 出 术 血、 痛、 疼 水肿等 多种并 发症 。 引起 并发症 的主要原 因: 术 手 损 伤而引起 的血液循环 障碍 , 或术后 大便干结 或排便次数太
痔生肌之功。 本研 究显示 两组止 血效果 、 面水肿 消退 、 面愈合 时 创 创
注 : 对 照 组 比 较 , < .5, < . 。 与 00 001 P P
间 比较 , 差异 均有统计学 意义 , 术后 1 及术后 1 , d 4d 两组V S A 疼痛指数 比较 , 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术后5d 差 0 , 5 两组V S A 疼痛指数 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0 )可见 采用 消炎生 火 . 。 5 0
Ma . 0 9 v2 0
手 法 复位 经皮 穿针 内固定 治疗儿童 肱骨髁 上骨折1 1 例 9

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者饮食结构及排便习惯 的调整 , 讲解术后
可能 出现的情况 , 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安全 感; 有不适要 及时处 理 , 如出 血、 疼痛 、 肛 门坠涨不适 、 尿潴 留等 , 对不 同情况 可 针 分别采用缝扎 、 压迫止血 , 镇静剂 、 止痛药 物, 或应用镇痛泵 , 松解压迫敷料 , 局部 热 敷膀胱 区, 导尿等 , 有前列 腺肥大 的男 性
励患者正常饮 食 , 时排便 , 定 保持 大便 成
形 , 干结 或 大便 次 数 过 多 者 , 予药 物 调 有 给
作 , 后 细 心 观 察 , 时处 理 , 术 及 与患 者 及 时 有 效 的 沟 通 亦 不 可 忽 视 。术 后 疼 痛 不 但
术后观察患者创面情况及排便情况 ,
本组 2 8例 3个月 内均复诊 ,2例 得 2 到 05~15年 随 诊 , 折 全部 愈 合 。1 . . 骨 例术后发生前臂骨筋膜综合征 , 紧急 切开 减压 , 延期缝 合伤 口, 病愈 , 能恢 复好 , 功 按朱盛修等 对肱 骨髁上 骨折 的评 判标 准, 2 优 1例 (5 ) 良6例 ( 14 ) 可 7% , 2.% ,
l 0. 7
肱骨 干纵 轴 线 成 角 约 4 。 后 倾 1。~ 5, O 1。 5 。然后外旋 上 臂 , “ ” 臂下 清 晰 在 c 型
显 示 内上髁 且用 手 能 清晰 摸 到 内上 髁 后 , 在 髁 尖 或 略 靠前 进 针 , 角度 与肱 骨 干 纵 其
轴线约 3 。 4 。 后倾 1。 5 ~0, 0 。经透视满 意 后, 自皮外切 断克 氏针 多余部 分 , 末端 弯 曲防止 克 氏 针 进 入 皮 下 。屈 肘 8 。~ 0 9 。患肢末梢血运及桡动脉搏动 良好后 , 0, 肘后支具固定 , 术后 每天解开支具做肘关 节被动屈伸 活动 3次 , 每次 3分 钟 , 活动

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

结果临床愈合时间3.5~5.5周,平均4.0周。

随访5~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针孔感染,2例肘内翻畸形,无V olkmann挛缩。

按照朱盛修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7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

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方法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临床开展。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肘部骨折,发生率约占儿童时期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占全部儿童骨折约30%,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以伸直型居多,并且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资中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开始采用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患者85例,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3~15岁;伸直型79例,屈曲型6例:尺偏型44例;绕神经损伤5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无血管损伤;II型65例,III型骨折20例。

1. 2 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患者取仰卧于骨科手术床上,肘部常规消毒和铺单并进行手法复位:伸直型骨折患肘微屈,两助手分别握其上臂和前臂行对抗牵引,术者双拇指伸至肘后远端向肘前推,余指握抱近端向后拉,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肘,并使前臂旋后,纠正前后、旋转移位。

用拇指推挤内、外侧,整复骨折的尺、桡侧移位。

屈曲型骨折,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前侧,于四指置于近端伸侧,稍牵引下采用加大成角再反折的手法,移位即可纠正。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2例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2例
G r a d肱 骨 髁 上 骨 折 分 型 [ I型 为 无 移 位 骨 折 ; at n l 1 】 : Ⅱ型为 骨折有 移位 , 但后 侧 骨皮质 相 连 ;1 为完 全 1型 1 移位 骨折 。 2例 均为 Ⅲ型 骨折 。合并 伤: 4 尺神 经损 伤 3例 . 桡神 经损 伤 1 。致伤 原 因 : 例 外伤 3 2例 , 祸 车 1 。4 0例 2例 均 为新 鲜 闭合 骨 折 , 中开 放性 骨 折 5 其
透 视 下 . 内 外髁 交 叉 穿 入 克 氏 针 或从 外 髁 与 肱 骨 干 成 4 。 6 。 穿 入 2枚 克 氏针 , 用 石 膏 托 中立 位 固定 。结 从 5及 0 角 外 果 :2例 随访 6 2 月 。 4 ~ 4个 平均 1. 月 。患 侧肘 关 节 伸 直 平 均 为一 。屈 曲平 均 为 18 。 1 肘 内 翻 1。 随诊 观 5 6个 6, 2。 例 0, 察 , 出 现 V lm n 缩 及 尺 神 经 损 伤 。 论 : 皮 穿 针 固 定 是 治疗 dJ 肱 骨髁 上 骨 折 首 选 方 法 , 有 骨 折 稳 定 性 未 ok a 挛 结 经 ,L 具
臂 血循环 障碍 , 致 V lma 导 ok n挛缩 。 手术 切 开复位 内 固定 , 然 骨折 复 位 良好 , 虽 固定确 切 , 手 术 需 广 泛 但
氏针分别 穿过 对 侧骨皮 质 。 长斜 或 不稳定 骨折 , 若 则 透视 下肘 关节屈 曲正位 ,从 外髁 分别 穿人 两 枚克 氏 针 . 向与 肱 骨 干 纵轴 成 4 。 6 。 , 于 内上髁 方 5及 0角 后 前 方穿 人 内侧 克 氏针 . 过 对 侧 骨皮 质约 2 m。将 穿 m
12 . 均 1 8 : 5 o平 2 。健侧 1 6- 5 。平 均 1 0 。 2例全 3  ̄ 14 , 4。 4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碍 ,而以肘 内翻畸形最 为常见 。2 1 0 0年 1 0月至 2 1 年 l 01 0 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 骨折 4 8例 ,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 针的
方 法 治 疗 ,获 得 满 意 疗 效 ,现 总结 报 告 如 下 。
定 观察 2月后摄片 2例骨化物基本 吸收 ,1例骨化加重影响
关节屈伸功能 ,合并 神经损 伤 的患儿在术 后半年 内神 经功 能均恢 复正常 。根据 马龙军 等… 肘关节 评定标 准 :优 :肘
1。 0 。可 :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2 。 0 ,肘携带 角小 于正 1 一3 。 常的 1。~l。 1 5 。差 :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3 。 O 以上 ,肘携带
角小于正常的 1。 5 以上 。本 组病人 恢复情 况 ,优 3 7例 ,良 1 0例 ,差 1 ,优 良率为 9 . % 。 例 79
骨折断端移位情 况 ,将患 肢置 于肩关 节外展 外旋 、屈肘 中
立位 ,一助手握 持前臂 ,另 一助 手把持上 臂近 端 ,拔 伸牵 引 以矫正重叠移位及利 用软组 织铰 链作用 纠正部 分旋转 移 位 ,术者在骨折远 端尺侧 以拇 指为支 点 ,四指握 住远 端桡
快 、自我塑形能力强 的特点 ,决定 了有别 于成人 治疗 的要
2 1 术前处理 .
整复 ,石膏托屈肘 9 。 固定 ,并给予院内制剂消肿止痛胶 O位 囊治疗 ,入院后 3— 5天 ,待 肢 体肿胀 开 始 消退 时行 手 术
治疗。
2 2 复位及 内固定 以伸直尺偏 型为例 ,采用臂丛 神经阻 . 滞麻醉或全麻 ,患者仰 卧位 ,复位前结 合 x线 片再次熟 悉
肿胀较轻的骨折是 适用 的 ,可维持 骨折复位 , 对 于不稳 但
定骨折 ,此种治疗方法 在护 理方 面要求高 ,常因患 儿家属

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选 择 上 述 时 期 我 院 收 治 的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患 骨质软 , 外加 意 外 发 生 时 不 懂 得 采 取 一 定 的保 护 性 动 作 和 姿 势 , 以 容 易 发 生 骨 折 。在 儿 童 骨 折 中 , 骨 踝 上 骨 折 发 生 率 所 肱 极 高 , 占儿 童 外 伤 的 6 % 。 其 并 发 症 众 多 , 早 期 处 理 约 5 若 不 当 , 发 生 尺 偏 畸 形 、 化 性 肌 炎 、 ok a n缺 血 性 痉 挛 、 可 骨 V lr n n 肘内外翻和关节功 能障碍等。 闭 合 复 位 石 膏 固定 是 治 疗 儿 童 肱 骨 踝 上 骨 折 的 常 见 方 法 , 别 适 用 于 稳 定 无 位 移 者 。但 对 于 易位 移 的 骨 折 , 膏 固 特 石 定 由 于 固 定 不 直 接 , 容 易 发 生 再 次 位 移 , 迫 肱 动 脉 , 致 很 压 导 发 生 V lm n o an缺 血 痉 挛 , 加 肘 内 翻 的发 生率 。 k 增 近 年 来 , 合 复 位 克 氏针 固定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 稳 定 闭 能 固 定 骨 折 端 。 因为 麻 醉 时 间 短 , 有 手 术 时 间 短 、 院 时 间短 具 住 等 优 点 , 可 明显 减 少 感 染 机 会 , 早 期 行 关 节 活 动 , 行 功 且 可 进 能 恢 复 训 练 , 轻 患 儿 的 痛 苦 , 于 二 次 住 院 的 麻 烦 。但 减 免 同 时 也 有 较 多 并 发 症 , 以 医 源 性 尺 神 经 损 伤 为 最 常 见 和 严 尤 重 。 医 源 性 尺 神 经 损 伤 的产 生 原 因 主 要 为 内上 髁 进 针 偏 向 或
定 术 治 疗 , 较 2组 的 固定 时 间和 肢 体 功 能恢 复 情 况 。 结 果 随访 3~2 比 4个 月 , 均 1 平 5个 月 , 实验 组 优 良率 ( 7 ) 9 % 高

三维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

三维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

三维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目的:探讨使用三维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从2009年8月~2012年4月应用三维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技术共治疗3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男28例,女10例,年龄2~13岁,平均7.6岁。

其中Gartland分型Ⅱb型11例,Ⅲ型27例。

结果:3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24个月)。

术后功能评价优30例,良5例,一般3例,差0例,其优良率为92.1%。

结论:三维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合了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的治疗优势,体现了微创治疗的理念,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对减少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功能障碍和肢体畸形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SCF)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5%~75%[1],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及骨筋膜间室综合症等并发症。

笔者自2009年8月~2012年4月年共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8例,采用三维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13岁,平均7.6岁。

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16例,右侧2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

按照Gartland分型[2]:Ⅱb型11例,Ⅲ型27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48h,平均18.8h。

2方法2.1治疗方法患儿作基础麻醉或臂丛阻滞后,仰卧手术台,生殖腺部位用防护板遮挡。

一助手握持肱骨近端,另一助手握持前臂近端。

在轻度屈肘、前臂旋后状态下,缓慢持续地纵向牵引以矫正短缩移位,恢复肱骨长度。

然后使用端挤手法,纠正侧方的尺偏或桡偏移位,恢复冠状面的力线。

牵引下使前臂旋前或旋后(尺偏型前臂旋前,桡偏型旋后),矫正水平面的旋转畸形。

当C型臂前后位透视显示骨折对位满意后,在牵引的同时逐步屈肘。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多发性骨折,约占儿童四肢骨折的3%~7%、儿童肘部骨折的55%~80%。

伸直型骨折较多见,屈曲型骨折少见。

由于特殊解剖关系,骨折后断端移位,骨折不稳定等原因让治疗困难,易发生肘内外翻畸形。

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移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73例。

均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3例患儿年龄从8月~16岁,就诊时间从跌伤后即就诊到12d,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

其中伸直尺偏型138例,伸直桡偏型18例,屈曲型17例。

其中1例伴有正中神经损伤。

1.2方法肿胀不严重,血循良好的患儿入院即行手法整复,患肢肿胀严重,张力性水疱较多的患儿先予尺骨鹰嘴牵引,待肿胀消退后行手法整复。

术者仔细读X线片,同时观察伤肢畸形并判断断端是外旋还是内旋,以及侧方及前后移位。

患儿由家属抱坐在凳子上,两助手顺势在中立位缓慢持续牵引约5min。

若骨折远端外旋则令远端助手缓慢内旋,相反则令远端助手缓慢外旋,无旋转的保持前臂中立位持续牵引。

后矫正侧方移位,尺移的术者推远端向外同时并令远端助手桡偏。

尺移最好矫枉过正,桡移的则推远端向尺侧,轻度桡移的可不予整复,最好留轻度桡移。

尽量桡侧嵌插,尺侧分离,避免肘内翻畸形。

侧方移位矫正后,矫正前后移位。

伸直型术者推远端向前同时嘱远端助手缓慢曲肘,屈曲型的术者推远端向后同时令远端助手伸直肘关节。

侧方和前后移位均矫正后放置压垫,夹板外固定,后再用钢丝托板固定。

伸直尺偏型骨折固定在前臂充分旋前和锐角屈肘位。

伸直桡偏型的固定在屈肘90°位,屈曲型骨折固定在40°~50°屈肘位,原外旋移位的远端固定在内旋位,内旋移位的固定在外旋位。

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皮肤感觉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

防止骨折再移位及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骨折手法整复后骨位不易维持的夹板外固定后行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用1.5~2kg。

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例, 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伸直尺偏型10例,伸直桡偏型4例。

手术方式为基础麻醉下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应用石膏托固定。

结果本组14例均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4~32个月) 。

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角度为0°,平均屈曲角度为135°,无1例出现V olkmann挛缩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结论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标签: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 克氏针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3~11岁,男多于女,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0% ,其中伸直型占95%以上.屈曲型很少。

Garland将其分为3型: Ⅰ型,无移位; Ⅱ型,有移位,但后侧皮质有相连; Ⅲ型,完全移位。

对于GarlandⅡ、Ⅲ型骨折,如果单纯应用手法整复并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效果差,易发生骨折再移位、肘内翻畸形、血管及神经受压等严重并发症。

而切开手术治疗则创伤较大,并易发生骨化性肌炎。

近年来随着C型臂X线机的普及, 闭合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推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科自2008 年6 月至2011年5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就其临床疗效进行报告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1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3个月(3~12岁) 。

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伸直尺偏型11例,伸直桡偏型5例。

1. 2治疗方法1. 2. 1手法复位患儿仰卧位, 基础麻醉,患肢置于可透X线的手术台上。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选取 2 0 1 3年 4月 至 2 0 1 6年 7月 在 我 院 采 用 手 法 闭 合 复 7 例, 良l 1 例, 可2 例, 差0 例, 优 良率 9 3 . 3 3 。 位 经皮 穿针 治疗 的儿 童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患 儿 3 0例 , 所 有 患 儿 术 优 1 所 有 病 例 无 肘 内翻 畸 形 , 神经 、 血管损伤 , 骨化性肌炎 、 肘 前无 明显神 经血 管 损伤 , 皮 肤 均 完整 。其 中男 1 6例 , 女 1 4 关 节 强 直 或 缺 血 性 肌 挛 缩 等 严重 并 发 症 发 生 。 例, 年龄 i ~1 2岁 , 平均年 龄( 6 . 7 4 ±3 . 5 1 ) 岁, 受 伤 至 治 疗 时 间i ~1 8 h , 平 均时间( 6 . 3 ±3 . 6 ) h 。其 中伸 直 型 骨 折 2 6例 , 屈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是 指 肱 骨 内 外 髁 上 方 的 肱 骨 远 端 骨 中医 理疗 以舒筋 通 络 、 活血 化瘀 ( 中药热 奄包 外敷 及磁 热疗 等) 。
. 3 疗 效 评 价 ] 折, 常 发 生 在 8岁 以 下 儿 童 , 且 多发 生于非优 势侧 , 其 占儿 童 1
1 资 料 与 方 法

l 5 。 判定为可 ; 肘 关 节 伸 屈 角 度 丢 失 和携 提 角丢 失 > 1 5 。 判 定
为差 。
2 结 果
I . 1 一 般 资 料
3 0例 患 儿 均 得 到 随 访 , 随访时间 6 ~1 8 个月 , 平 均 随 访 时
间( 9 . 2 5 ±3 . 5 1 ) 个月 所 有 患 儿 均 获 得 骨 性 愈 合 。其 中 术 后皮 穿 针 治 疗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4例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4例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4例丁磊;严松鹤【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8)011【总页数】2页(P950-951)【作者】丁磊;严松鹤【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骨科六病区,江苏,无锡214000;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骨科六病区,江苏,无锡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我们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共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12岁。

按照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为Ⅱ型(骨折有移位,但后侧骨皮质相连)8例、Ⅲ型(完全移位骨折)16例。

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外伤20例、车祸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5d、平均20 h。

患儿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外展,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一助手握住上臂。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脉全麻。

术者双手握住前臂顺势对抗牵引。

在充分牵引下将前臂极度旋前位,然后术者一手维持牵引,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抗推挤,矫正桡偏或尺偏移位。

在维持牵引下拇指置尺骨鹰嘴后方向前推,其余四指置肱骨髁上近折端前方向后拉,同时在牵引下顺势将肘关节屈曲至极度屈曲位。

C臂X线透视骨折复位成功后,用2枚2 mm克氏针经皮穿入外髁,克氏针方向与肱骨干纵轴成45°角。

然后再由肱骨内上髁稍前方穿入另1枚克氏针,两枚克氏针要分别穿过对侧骨皮质约3 mm。

将克氏针尾在皮外剪断、弯曲,无菌敷料包扎。

屈肘70~90°,前臂功能位管型石膏外固定。

2~3周后去除管型石膏,肘关节主动屈伸练功,4周骨痂生长良好后拔除克氏针。

按照Jup 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1],优:伸直丢失小于15°、屈曲大于130°,无疼痛及功能障碍。

良:伸直丢失小于30°、屈曲大于120°,轻微疼痛,轻度功能障碍。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A b s t r a c t ] O b i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o f ma n i p u l a t i v e r e d u c t i o n c l o s e n e e d l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r f a c t u r e
ro g u p . Co n c l u s i o n : Ma n u a l r e d u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ra f c t u r e c l o s e d p i n n i n g wa s e fe c t i v e f o r t r e a t i n g s u p r a c o n d y l r a f r a c ur t e o f h u me r u s i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p p a r a us t o n t r e a t i n g h u me r a l s u p r a c o n d y l a r f r a c ur t e i n c h i l d r e n . Me t h o d s :1 1 2 c a s e s o f h u me r a l r f a c t u r e i n O r u h o s p i t a l i n r e c e n t 2 y e a r s o f t r e a t me n t , we r e r nd a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nd a c o n t r o l ro g u p t wo ro g u p s ,5 6 c a s e s i n e a c h ro g u p , a l l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发表时间:2013-06-20T16:31:3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尹新生[导读] 检查屈伸肘范围及可靠程度,将针尾折弯剪短埋于皮下,屈肘900前臂旋前位石膏固定。

尹新生(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 421500)【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45-02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优276例,良35例,可23例,占6.7%,劣7例,占2%。

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自1997~2012年,作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41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41例,男206例,女135例。

年龄1~15岁,平均8.2岁。

伸直型330例,其中尺偏型217例,桡偏型113例,屈曲型11例。

Gartland Ⅰ型43例,Ⅱ型185例,Ⅲ型110例。

2. 手术方法全部病人均采用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消毒,辅巾后在C形臂监视下行手法整复。

由助手握持上臂近端反牵引,并操持在旋转中立位,术者握持前臂旋后位牵引,开始时半屈肘,加大力量,先矫正重叠移位,再矫正侧立及旋转称位,一手牵引,另一手拇指推顶尺骨鹰嘴,余四指放于肘窝近折端前面,用力屈肘100~1200,对于难以复位的以折顶手法复位。

透视复位良好后,术者用钻钉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紧贴尺骨鹰嘴桡侧穿过骨折远端过骨折线沿肱骨干纵轴方向进入髓腔,然后从外上髁略偏后再进1枚克氏针,向内上方推进,通过骨折张并与第1枚克氏针交叉,并穿过内侧皮质,透视观察复位及钢针位置,以桡侧骨质对合紧密为准。

检查屈伸肘范围及可靠程度,将针尾折弯剪短埋于皮下,屈肘900前臂旋前位石膏固定。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活动 , 预防性 应用 抗生 素 5 口服我 院 自制活 血化 常规 , 瘀 口服 液每次 3 L 每 f3次 。3~ 肿胀 消退 后停 0m , t 5d 服 。1 月后去石 膏 , 导患者进行伤肢 功能锻 炼 。定 个 指
2 方 法
2 1 术 前准 备 . 检 查健 侧肘 关节 伸 屈 活动 时有 否在
与肱骨纵轴呈 3 。 4 。针尾抬高 1。 5 ~0, 0 钻入 1 枚克 氏 针达对侧皮质外 1n m停止进针。若术前检查健侧尺 神经随肘关节屈曲向前滑移者 , 再经肱骨外髁另一位 置与第 1 针平行钻人 1 枚直径 15f . l i m圆尖克 氏针。
此时 骨折 已稳定 。将 肘关 节半 屈 曲位 , 时 向前 滑移 此
中医正骨 2 1 年 1 月第2 卷第 1 期 01 1 3 1
经皮 穿 针 固定 治 疗 小儿 肱 骨髁 上 骨折
刘 卫 平
( 河南省 长葛市卫 生职 业 中等 专业 学校 附属 医院 , 长 葛 4 50 ) 河南 60 0
关键词 肱 骨骨 折 儿童 骨折 固定 术 。 内
沟 , 肱骨 内髁 中央 稍靠 前 与 前法 相 同 钻入 1枚 20 经 .
m 圆尖克 氏针 。若 术 前检 查 尺 神 经无 滑 移 现 象 , m 在
经肱骨外髁钻人克氏针后仍保持屈肘位 。术者一手
拇指 紧压 尺 神 经 沟 , 内髁 稍 靠 前 如 上 法 钻 人 1枚 经 20IT圆尖克 氏针 。使 两 枚克 氏针 在 鹰嘴 窝上 髓 腔 . . 'I B 1 内交叉 。活动肘 关节 , 伸屈 正常 , 携角 正 常 , 视 见 提 透 骨折对 位对 线好 , 肘关 节活 动时 骨折 无移 位 。克 氏针 尾 折弯 、 剪短 , 向远端 击人 一些 。再 次 活动 肘关 节 , 再 无 异常 发现 , 针尾 包埋 于皮下 , 包扎 针尾 处 , 膏后 菌 石 托 固定肘 关节 于屈 肘 7 。 0前臂 中立位 。 0 ~8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 8・
山 西 中 医
21 0 2年 8月第 2 8卷第 8期
S N I FT M A g 0 2V 1 8N . HA X O C u.2 1 o 2 o8 J .
手 法复 位 经 皮 穿针 内固定 治疗 儿 童 肱 骨 髁上 骨折
李广 文
摘要 : 目的 : 观察手法复位经皮 穿针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新鲜闭合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的疗效。方法 : 6 将 5例不稳 定性 新 鲜闭合性 儿童肱骨髁上 骨折 患儿均采 用手 法复位经皮 穿针 内固定 , 骨折 临床愈合后 配合 中药熏洗 治疗 。结果 : 到随访的 得 6 骨折 全部愈合 , 中优 3 4例 其 8例 , 94 ; 1 , 2 8 ; 5例 , . % ; 良率为9 . % 。结论 : 占5 .% 良2 例 占3 . % 可 占7 8 优 22 手法复位经皮 穿
牵 引时应先顺畸形方 向牵引 , 渐调 整至前臂旋 后位 。骨 逐
折 的重叠与旋转 畸形可 经正 确 的牵 引而 纠正 。术 者 用两 手掌端挤两 断端 的内外侧 , 正尺偏 或桡偏移位 。上述移 矫 位矫正后 , 术者改 以两 拇指 置 于骨折 远端后 侧 向前推 挤 , 余 四指 置于骨折 近端前侧 向后托扳 , 同时下助手 在保持牵
推骨折远端向桡侧 , 直至髁 上嵴光 滑后 , 翻肘关 节 , 外 使桡
侧骨皮质嵌插 。复 位满 意后 , 手维 持复位 , 助 术者用 直 径
15~2m 的 克 氏针 从 肱 骨 外 上 髁 的最 高 点 后 下 方 1Ol . m I T
处斜 向内上方经皮 刺入 , 触及 骨质后 向 内上 倾斜 4 。 入 5钻 远折端 , 至骨折处 暂停 , C型臂 x线机 透视证 实骨 折对 经 位对线 良好后 , 肱骨远端用力 外翻 , 将 保持外 翻张力位 , 将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分析对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了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64例,采用“正骨十四法”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固定,观察及分析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携带角测定情况等变化情况。

结果:64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平均术后(4.29±0.29)周达到临床愈合,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25.7°~141°)和携带角(8.4°~14.3°)。

治疗及随访期间无出现感染、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及Flyn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来评价疗效,优42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3.75%。

结论:对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闭合穿针法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具有一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闭合穿针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是儿童常见肘部损伤,占据儿童肘部骨折的首位,在10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多发。

其中伸直型骨折占95%~98%,该病症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原发性血管神经损伤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给儿童的正常活动和生活带来较大的障碍,在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学习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心理痛苦[1]。

故采用何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面临的一项重点问题。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探讨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式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64例病例来源于2009年9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患儿。

其中男41例,占64%,女23例,占36%,平均年龄6岁。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分期护理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分期护理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分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43-01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儿童四肢骨折的75%[1],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为目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公认方法[2]。

我科自2004 年1月至2008年12月参与护理了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243例,期间我们根据骨折的早、中、晚三期的辨证施护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3例,男159例,女84例,年龄2~15 岁,平均8岁,左侧145例,右侧98例,伸直型234例,屈曲型9例,尺偏型119例,桡偏型92例,无明显尺桡偏3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h~3d。

2 分期护理方法2.1早期(第1周):此期患儿由于术前和术中的创伤,骨折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其护理指导方法应主要以活血化瘀,行气消肿为主。

①中药内服:此期可指导其口服桃红四物汤、消肿一号方或肢伤一号,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行气、通络止痛之功效。

②功能锻炼:因骨折处尚不稳定,水肿较重,康复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锻炼,包括用力握拳、充分伸直五指、屈伸腕关节等。

每日3-5次,每次5-10 分钟。

③中医饮食指导:此期可食用“猪血汤”[3],以行气活血止痛,并辅以清热凉血。

2.2中期(第2-3周):此期患儿肿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应根据其一举一动,采取如下护理措施:①中药内服:此期可指导其口服新伤续断汤、跌打养营汤或肢伤二号,以起到活血、接骨续筋、舒筋活络之功效。

②功能锻炼:术后第8天至拆除石膏前,骨折水肿已基本消退,给予更换石膏。

在第1阶段肌肉收缩锻炼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以及小范围的旋转运动。

③中医饮食指导:此期可食用“木瓜粥”[4],以调和为主,并辅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调和脾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熊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2期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

结果临床愈合时间3.5~5.5周,平均4.0周。

随访5~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针孔感染, 2例肘内翻畸形,无Volkmann挛缩。

按照朱盛修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7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

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方法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临床开展。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肘部骨折,发生率约占儿童时期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占全部儿童骨折约30%,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以伸直型居多,并且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资中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开始采用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患者85例,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3~15岁;伸直型79例,屈曲型6例:尺偏型44例;绕神经损伤5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无血管损伤;II型65例, III型骨折20例。

1. 2 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患者取仰卧于骨科手术床上,肘部常规消毒和铺单并进行手法复位:伸直型骨折患肘微屈,两助手分别握其上臂和前臂行对抗牵引,术者双拇指伸至肘后远端向肘前推,余指握抱近端向后拉,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肘,并使前臂旋后,纠正前后、旋转移位。

用拇指推挤内、外侧,整复骨折的尺、桡侧移位。

屈曲型骨折,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前侧,于四指置于近端伸侧,稍牵引下采用加大成角再反折的手法,移位即可纠正。

将肘关节屈曲至中立位,一助手取1枚1.5 mm光滑克氏针自肱骨外上髁最高点穿入皮肤,触及骨质后在冠状面上与肱骨纵呈45°角,在矢状面上与肱骨纵呈15°角进针直至穿透肱骨近折端的对侧皮质约2 mm。

再取1枚1.5 mm光滑克氏针在上进针点前0.5 cm处穿入皮肤,向近折端尺侧穿透对侧骨皮质约2 mm。

C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将针尾屈曲90°露于皮外,无菌纱布包扎针尾。

1. 3 术后处理用上肢石膏后托固定患肢于屈肘50°~60°三周。

麻醉失效后,仔细检查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功能。

术后3~4周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拔除克氏针,并去除外固定,开始间歇性主动的肘关节屈伸活动训练。

2 结果
临床愈合时间3.5~5.5周,平均4.0周。

随访5~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针孔感染, 2例肘内翻畸形,无Volkmann挛缩。

按照朱盛修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7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

3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根据两骨折端的相对位置分型为I型:无移位;II型:有移位但后侧皮质完整;III型:有移位且无骨皮质接触。

根据骨折暴力来源分型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粹型,根据骨折远端移位情况又细分为尺偏型、桡偏型,旋内以及旋外型,产生塌陷,复位后远端容易向尺侧再移位,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内外侧成骨能力不平衡,内侧骨痂多,连接早,使愈合后肘内翻发生率较高,是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6%~
76.9%,平均为30%。

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虽可达到解剖复位,但2~3 d后复查X线片骨折经常再移位。

这是由于强有力的屈、伸肌群分别附着在内、外髁上,这些肌肉的牵拉常使受累的髁旋转和移位。

即使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但这些作用于骨折块的旋转拉力,常使骨折端发生再移位。

此外,骨折处肿胀消退后,夹板石膏托变松,以及患儿疼痛减轻后的活动及不恰当的体位,骨折断端易发生再移位,此时,如果不再次矫正易并发肘内翻等畸形,而反复多次的手法矫正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加重创伤导致骨化性肌炎和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

因此,作者仅对无移位的I型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待肿胀消退后及时更换石膏托治疗,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能达到解剖复位并能很好的维持骨位,肘内翻发生率低。

但骨折周围骨膜受到广泛的剥离,破环血运,易导致关节囊挛缩,瘢痕粘连,遗留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

此外,手术瘢痕的形成也是一件令患儿哭恼的事情。

因此,作者仅对少数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则具有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又能避免其不足。

在麻醉条件下,采用手法复位并经C臂X光机透视将骨折解剖复位,准确选择进针点,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不破环周围血运,不遗留手术瘢痕;术后固定于屈肘50°~60°,可避免患处肿胀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减少Volkmann挛缩的发生;没有频繁调整外固定的繁琐,缩短了住院时间短;骨折断端能保持相对稳定,血运破环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活动肢体,有利于肿胀消退,减少手术粘连;方法操作简单等特点。

本术式适用于:①有移位的单纯肱骨髁上骨折;②有全骺分离者;③软组织肿胀不甚能手法复位者。

禁忌证:①严重份粹性肱骨髁上骨折,无法手法复位及克氏针固定者;②有血管损伤者;③开放性骨折。

如患者就诊早,肿胀不严重者,应及早复位,此时手法复位容易,可清楚触及进针点,一般对患者行急诊手术中流量。

就诊晚,肿胀重的患者应采用石膏托暂时固定,抬高患肢,待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本院采用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法,在外髁上平行穿入骨块,不
在内侧穿针,是避免触摸不清而误伤尺神经。

加用石膏托外固定加强了对骨折的保护作用。

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 朱盛修,陈景云,薛兆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1982,62(3):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