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2006 年国内 GDP 总量 20.9407 万亿元, 是 1978 年 的 54.5 倍 ;国 家 财 政 收 入 10.5660 万亿元,是 1978 年的 93.3 倍。在这样长期积 累的发展条件下,取消农业税的重大战略举措 才可能真正摆到桌面上来。另一个典型案例是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 21 世纪 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性跨越。做好这 件事,需要投入巨额人力物力财力,没有雄厚 的国家实力是难以想象的。2017 年的中国经济 总量已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国家财政实力 和金融实力很有底气,外汇储备高达 3 万多亿 美元,已经具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统物质条 件。如果在 10 年前或 20 年前就提出农村贫困 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只能是一个宏伟的空想。
·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4 本刊专稿
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实现共同富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如 何摆脱贫困。中国最贫困人口在哪里?城市 当然有,但绝大多数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后, 尽管历经曲折,但始终没有放弃将农村贫困 人口脱贫作为一项基本国家任务。改革开放 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把农 村 贫 困 人 口 脱 贫 作 为 重 要 国 策, 长 期 规 划、 持续投入、系统施治,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 1000 多 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在各方面条件充分成熟的 情况下,提出利用三年时间进行脱贫攻坚战。 2020 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 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 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 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
解决贫富差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另一条
[作者简介] 韩康,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4 本刊专稿
路, 就 是“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模 式 ”。 苏 联 模 式 的 突出特点,是国家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分配原 则,不允许劳动以外的要素参与分配活动(除 极 少 量 分 配 活 动 ), 由 中 央 计 划 机 构 管 理 分 配 过程。由此,苏联模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由于资 本占有和资本剥削而产生的贫富差别与贫富分 化,出现了一个至少在形式上比较平等的收入 分 配 状 态。 但 是,“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模 式 ” 无 法 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因为,收入分配的计划体 制消灭了贫富差别与贫富分化的同时,也消灭 了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机制,生长了群体吃大锅 饭的惰性体制,进而,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迟 滞相随而至。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苏联领导 人赫鲁晓夫还在发展问题上和美国总统公开叫 板,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两国之间的巨大 发展差距就无法进行比较了。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2)04-0004-05
共同富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世 界 性 难 题。 从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初 始 起, 就 有 很 多 先 贤 学 者 发 现, 贫 富 差 别 和 贫 富 分 化 是 深 蕴在制度内部并可能最终摧毁这个制度的东 西,开始研究如何找到社会均富即共同富裕的 途径。最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这种研究探 索 形 成 了 两 种 不 同 的 模 式 :一 个 以 市 场 体 制 高 度 发 达 的 美 国 为 代 表, 实 行 所 谓“ 滴 漏 模 式”(Hourglass),简单讲,就是资本与财富高 度集中在少数人群后逐步向下层低收入人群散 布。另一个就是著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模 式”,或称“北欧福利国家模式”,即由国家调
二、四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兴起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经济快速增 长,市场与资本快速扩张,社会贫富差距矛盾 凸显,居民收入结构形成了比较典型的金字塔
状 态——低收入 和 中低收 入人 群的底座较大, 中等偏上收入群体规模次之,尖端是少数高收 入者。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收入总量的扩 大,中国开始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修正这个金 字塔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 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 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探 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 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 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 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1] 等等。40 多 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 4 亿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结构已经开始从 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积极转变。
空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长期是一个 发 展 中 国 家 ), 要 想 共 同 富 裕 也 学 不 了 发 达 国 家 的“ 斯 堪 的 纳 维 亚 半 岛 模 式 ”, 照 抄 照 搬 肯 定不行。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们开始按照改 革开放的思路重新思考共同富裕课题,40 多年 来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炼,不断创 新前行,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有系统 的共同富裕中国模式。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 还要承认发展是首先由少数人带动起来的。这 些人是企业家和投资者,他们是发展的带动者, 也是收入最高人群。要发展就要允许他们发家 致富,允许他们聚集资本财产,在合乎法律法 规条件下,不论他们的财富和资本有多大。从 某个视角看,没有这些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 大发展就难以起步。同时,充分发展又必须依 赖社会群体活动,需要大量人群参与,所以发 展又不能由少数人包打天下和独据社会财富, 而需要逐步削弱贫富差别和促进社会共同富 裕,由此,邓小平提出,少数人先富起来,先 富帮后富,走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正确的分 配方针,而且是科学的发展方略,中国就是按 照这个方针方略逐步走过来的。
共同富裕中国模式的内涵十分丰富,我 认为最鲜明、最突出、最有中国特点的就是 三条。
一、 社 会 公 平 始 终 以 高 质 量 发 展 为 基础
共同富裕要求国家积极调节收入分配,平 抑贫富差别,关照社会弱势人群,实现社会公 平。中国的经验表明,社会公平要从空想变成 现 实 , 必 须 以 发 展 为 基 础 ——高 质 量 可 持 续 发 展,同时,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社会公平和共 同富裕也要积极随行,不可缺失或弱化。改革 开放初期,1978 年中国 GDP 总值只有 3645 亿 元,人均 381 元,国家财政收入 1132.3 亿元。 在 如 此 低 水 平 的 发 展 条 件 下, 我 们 的 政 策 方 针没有提出关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过高要 求,而是坚持把“发展是硬道理”放在领先位置, 先把蛋糕做大,再讲蛋糕分配,实际上走了“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路径。随着经济增长和 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 系列配套政策也随之相机跟进,特别是重大战 略举措的出台。
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是中国历史的沉 疴。要使近亿规模的巨大贫困人口脱贫,是一 项空前浩大、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 要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也需要实践过程的不断 探索创新。由此,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农村不 同的区域禀赋、发展条件、人居环境状况,实 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 社会保障兜底的“五个一批”,实行扶持对象、 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 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2020 年取得农村人 口全部脱贫。试看当今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 没有哪一个敢把农村人口全部脱贫作为正式国 务,更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讲已经实现了全部农 村人口脱贫,只有中国实事求是地做到了。许 多国外学者和政治家都承认,在中国这个难度 极大的成功案例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发展中国
什么是当前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呢? 按照国家统计局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年 27540 元计算,显然偏低了。有一个研究机构 的数据是月收入 5000 元左右,笔者认为比较 合理。按照人均 5000 元计算,4 亿中等收入群 体的年收入总量达到近 20 万亿元。正是这个 4 亿中等收入群体和他们手中的近 20 万亿,构 成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体。国内房市、车市、 家电市场、文旅市场和其他重要市场的兴衰, 主要取决于 4 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变化。 从收入结构看,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 大压缩了高收入人群的比重,使低收入居民更 容易向上层收入群体靠近,成为平抑贫富差别 和促进社会收入更趋合理的重要力量。现在, 中国决策机构正在进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的战略规划,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同,如果按 照规划未来 15 年“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得以实现,将会出现一个规模惊动世界的 8 亿 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收入结构将出现革命性的 改变,贫富差别会大大缓解,共同富裕的目标 就可能不远了。
控,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职能,抑制资本和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在少数人 手 中。 很 显 然,“ 滴 漏 模 式 ” 的 效 果 菲 薄, 根 据美国皮尤公司的数据,今天 5% 的美国人口 掌握的财富大大高于 20 年前,贫富严重分化 已 成 为 国 家 常 态。“ 北 欧 福 利 国 家 模 式 ” 则 是 另一种情况。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这种模式 经过不断修正调整,有充裕的理论解释,也有 长期的实践验证,国家福利水平和社会均贫富 水准都得到很高国际评价,受到国内大多数社 会人群的高度认同。
这里的典型案例有两个。一是 2006 年全面 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国农业千年发展的历史突 破,农业成为全球极少见的无税负行业,当年 就减负 1000 多亿元,大量农民进入小康。实 施这个战略举措的基础是国家发展水平的大幅
·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4 本刊专稿
2022・4 本刊专稿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韩康
[摘 要] 共同富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不同于“北欧福利国家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等,
我国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源自统的共同富裕中国模式,其中,最鲜明、
最突出、最有中国特点的内涵有三条:一是我国社会公平的政策方针始终以高质量发展
为基础,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系列配套政策也随之跟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并不成功,国家也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解 体 了,“ 斯 堪 的 纳 维 亚 半 岛模式”只适于高度发达国家,最成功的案例 又往往发生在北欧较小的国家经济体。20 世纪 70 年代后,全球很多落后国家由于各种机缘而 发展兴起,成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起 飞后,绝大部分国家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 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贫富分化、 阶级对立、社会割裂,进入腐败、内乱、混战 和政权叠换状态,造成经济发展长期迟缓甚至 停滞,无法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种典型案例,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地区都不鲜见。
进;二是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居民收入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积极转变,形成4亿中等收
入群体,平抑贫富差别、促进社会收入更趋合理;三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农村贫困
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实现共同富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未来,我国需要继续探索共
同富裕的难题,认真研究面对最富有人群如何构建更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 共同富裕;中国模式;高质量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贫困问题
中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 家,共同富裕早就成为党的坚执理念和重要目 标,也早就纳入治国理政过程。新中国成立初 期, 我 们 崇 尚“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模 式 ”, 按 照 这 个模式的基本要求管理收入分配,结果当然也 不可能脱离该模式的历史逻辑 :没有贫富差别 和贫富分化,也没有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的强 大内动力,最终,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美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