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化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螺川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
②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③棹(zhào):船桨。
④孤亭:这里指螺江。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7.古诗阅读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诗歇。
完成答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清辉玉臂寒”中“清辉”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的妙处。
(3)《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异同。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10.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________图;第二幅是________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是歌咏松柏,作者有何用意?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
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
④若个:哪个。
(1)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2)【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
(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破阵子”是本词的,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派的代表作家。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15.尾联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
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②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③。
(注释)①迥(jiǒng):远。
②傍:靠近。
③销:通“消”,融化。
(1)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18.诗歌鉴赏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渔翁
[元]周权
转棹收缗①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②芦花雪满溪。
注:①缗:mín,网鱼的绳子。
②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
(1)用原文填空:采莲人因为________而“羞”,渔翁因为________而“醉”。
(2)有人说“采莲”“打渔”都是临水而居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结合这两首诗,请谈谈你的看法。
1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为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本诗。
①动与静②虚与实③留白
2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是近景。
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1)月落、残星、露湿、天光
(2)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
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2.(1)行;春
(2)①“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②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渐欲”、“才能”富于动态,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③“争”字生动地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二字则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
【解析】【分析】(1)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
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故答案为:(1)①行;②春。
(2)①“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②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渐欲”、“才能”富于动态,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③“争”字生动地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二字则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 钱塘湖春行”交代线索“行”,着眼点“春”。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遣词炼句。
答题时应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比如“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3.(1)这首诗歌通过“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描绘了边海人民的贫苦生活。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
【解析】【分析】(1)这首诗歌中的“草野”“禽兽”让人想到边海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长期与野兽同居生活的景象;“柴门”“狐兔”通过描写柴门简陋凄清、狐狸兔子从屋檐下飞来窜去的景象,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所以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2)这首诗歌是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而写下的一首慷慨激愤之作。
因此诗歌通过描写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
故答案为:⑴这首诗歌通过“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描绘了边海人民的贫苦生活;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1)刚刚齐平。
向阳的树
(2)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解析】【分析】(1)“水面初平”的意思是: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平”的意思是“刚刚齐平”。
“早莺争暖树”是指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
(2)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作者把“白沙堤”与前面所见到的景致进行比较,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用“最爱”一词,表达诗人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刚刚齐平;向阳的树
⑵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初平”的意思是“刚刚齐平”。
“暖树”指“向阳的树”。
⑵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苦衷,表达出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的愿望。
本诗表达诗人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
5.(1)时间;青灯
(2)晁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单寂寞、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
“寒林残日”,乌鸦归巢,明灭的油灯营造了冷清的气氛,体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从“假寐”到“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
【解析】【分析】(1)首句写到“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青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愔愔,诗人不能入眠而听到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时间是半夜。
由此可见时间推移是全诗的线索。
(2)本诗刻画了一个羁旅在外、孤单寂寞、夜不能寐、疲惫不堪的游子形象。
题目中的“宿”“旅馆”表明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游子身份;“寒林残日”,乌鸦归巢,再加上明灭的油灯营造出的冷清气氛,体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表示动作的词从“假寐”到“卧听”,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纷乱惆怅之情;“疲马” “残刍”表现马非常疲倦,这也表现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奔波劳累。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时间;青灯;
⑵晁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单寂寞、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
“寒林残日”,乌鸦归巢,明灭的油灯营造了冷清的气氛,体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从“假寐”到“卧
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6.D
解析:(1)行;喜爱
(2)D
【解析】【分析】(1)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围绕着题目中的“行”来描绘景致。
一路上,诗人在湖青山绿,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据此可填写作答。
(2)尾联是“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不是“详写”。
故选D。
故答案为:⑴行;喜爱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从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围绕着题目中的“行”来描绘景致。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⑵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赏析诗歌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尾联是“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不是“详写”。
7.(1)秋季
(2)“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风凉雨凉,同时又是心理的感受,离别在即,心内悲凉。
(或“醉”字最能表现离愁,“醉”字暗示“酒深情亦深”,体现离愁之深。
)(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秋季,(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风凉雨凉,同时又是心理的感受,离别在即,心内悲凉。
(或“醉”字最能表现离愁,“醉”字暗示“酒深情亦深”,体现离愁之深。
)(意对即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8.(1)清冷的月光。
(2)“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极富表现力。
(3)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相比较而言,《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的理解。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
意思。
“清辉玉臂寒”意思是: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即“清辉”指的是清冷的月光。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做此题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再进行赏析。
深”字用的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前四句写出了长安城的破败,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伤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月夜》作者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白露节气的清寒,巧妙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故乡的明月的描写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地深切思念。
“独看”是现实,却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闺中只独看”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
故答案为:⑴清冷的月光;
⑵“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极富表现力;
⑶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相比较而言,《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的理解。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了诗歌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将作者忧国忧民、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即可。
9.(1)曲径通幽;悦
(2)“静”指“万籁俱寂”,“动”指“钟磬音”,作者以动衬静,用钟磬音的悠扬深远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解析】【分析】⑴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
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
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
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
此联主要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