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微型计算机存储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引脚
A7 1 A6 2 A5 3 A4 4 A3 5 A2 6 A1 7 A0 8 D0 9 D1 10 D2 11 GND 12
24 VCC(+5V) A10-A0:地址线引脚。
23 A8
R/W#:读/写控制信号输
22 A9
入引脚。
21 R/W 20 OE 19 A10
OE#:输出控制信号输入 引脚。
第24页
7.3 只读存储器ROM
ROM (Read Only Memory) 工作特点:在微机系统的在 线运行过程中,只能对其进行读操作,而不能进行写操作; 电源关断,信息不会丢失,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常用来 存放不需要改变的信息。
掩模式ROM—MROM(Mask ROM)
可编程ROM-PROM(Programmable ROM)
第4页
7.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MOS型RAM按信息存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静态RAM(SRAM) 和动态RAM(DRAM)。 SRAM的存储电路以双稳态触发器为基础,控制电路简单, 状态稳定,只要不掉电,信息不会丢失,但集成度较低, 适用于不需要大存储容量的计算机系统。 DRAM的存储单元以电容为基础,电路简单,集成度高, 但电容中的电荷由于漏电会逐渐丢失,因此DRAM需要定时 刷新,适用于大存储容量的计算机系统。
址
译
码
A1
器
VCC
单元0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D3
D2
D1
D0
第26页
7.3.2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ROM)
字线
VCC T
F 位线 数据线
R
第27页
7.3.3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VCC 字选线
场效应管
位
浮置栅
线
源极
漏极
多晶硅浮置栅
S
D
SIO2 P
+++
N 基底
SIO2 P
15
O5
O2 11
14
O4
A10~A0
地址输入
列译码 行译码
GND 12
13
O3
数据输出端 O7~O0
输出缓冲器
读出放大
2K 8位
存储矩阵
第29页
7.4 微机内存区域划分
微型计算机内存从0开始编址,末地址与处理器寻址能力 有关。微型计算机内存的整个物理地址空间划分若干区域: 常规内存、保留内存和扩展内存等。
第28页
7.3.3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A7
1
A6
2
24
VCC
23
A8
Vpp GND VCC
A5
3
22
A9
A4
4
21
Vpp
CS
片选、功率下降
A3
5
20 CS PD/PGM
和编程逻辑
A2 6 Intel 19 A10
A1 7 2716 18 PD/PG
A0
8
17
O7
O0
9
16
O6
O1 10
电擦除的PROM(EEPROM或E2PROM):能以字节为单位进 行擦除和更改。
第6页
半导体 存储器
随机存取 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 ROM
双极型
MOS型
不可编程 掩膜ROM
可编程 ROM
紫外线擦除的 EPROM
电擦除的 EEPROM 闪速存储器 (Flash Memory)
静态RAM 动态RAM
第15页
7.1.4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为了同时满足速度快、容量大、价格低等要求,计算机 系统采用分级结构。
CPU 速度快 寄存器 容量小 内部Cache 外部Cache 内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
大容量辅助存储器
速度慢 容量大
第16页
7.2 随机存取存储器
7.2.1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7.2.2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7.2.3 集成随机存取存储器(IRAM) 7.2.4 视频随机存取存储器(VRAM) 7.2.5 高速RAM
第13页
7.1.3 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存储器性能指标主要有三项: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带宽。 存储容量:反映存储器可存储信息量的指标。以单元个数 ×数据位数表示。
如:某存储器存储容量为64K×8位,即64K字节。 设微机的地址线和数据线位数分别是p和q,则该存储器 芯片的地址单元总数为2p,该存储器芯片的位容量为2p × q。 例如:存储器芯片6116,地址线有11根,数据线有8根 则该芯片的位容量是位容量 = 211 ×8 = 2KB。 存储容量常用单位: B、KB、MB、GB、TB 1KB=1024B 1MB=1024K 1GB=1024MB 1TB=1024GB
A0
X0
X X1
A1
向 X2
A2
译
码
A3
器 X31
A4
32*32=1024 存储矩阵 1024*1
Y0 Y1 Y2 Y31
Y向译码器
三
态
双
向
I/O(1位)
缓
冲
器
控制电路
A5 A6 A7 A8 A9
WR RD CS
第19页
7.2.1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典型静态RAM存储器芯片——6116
刷新时间间隔一般要求在1~100 ms。工作温度为70℃ 时,典型的刷新时间间隔为2 ms,也就是2 ms内必须对存储 的信息刷新一遍。
第23页
7.2.2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集成随机存取存储器(IRAM) 视频随机存取存储器(VRAM) EDO DRAM SDRAM RDRAM DDR DRAM DDR2 DRAM DDR3 DRAM
第17页
7.2.1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基本存储单元
行选择线X VCC
D位线 T3
T5 A T1
D位线
T4
B
T6
T2
T7 I/O
列选择线Y
T8 I/O
第18页
双译码方式把n根地址线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译码,产生一组行 选择线X和一组列选择线Y,每一根X线选中存储矩阵中位于同一行的 所有单元,每一根Y线选中存储矩阵中位于同一列的所有单元,当某 一单元的X线和Y线同时有效时,相应的存储单元被选中。
18 CS 17 D7 16 D6 15 D5
D7-D0 :数据输入/输 出信号引脚。
CS#:片选输出控制信号
14 D4
输入引脚。
13 D3
VCC:电源。
GND:地。
第20页
7.2.1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Intel 6116工作方式与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
CS
OE
WE
第7章 微型计算存储器
7.1 概述 7.2 随机存取存储器 7.3 只读存储器 7.4 微机内存区域划分 7.5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第1页
7.1 概述
7.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7.1.2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 7.1.3 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7.1.4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A10~A0
D7~D0
工作状态
1
×
×
×
高阻态 低功耗维持
0
0
1
稳定
输出
读
0
×
0
稳定
输入
写
常用的静态存储器SRAM有: 6116(2K×8)、6264(8K×8)、62256(32K×8) 62512(64K×8)等。
第21页
7.2.2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DRAM基本存储电路。
行选择信号 T C
A0
X0
X X1
A1
向 X2
A2
译
码
A3
器 X31
A4
32*32=1024 存储矩阵 1024*1
Y0 Y1 Y2 Y31
Y向译码器
三
态
双
向
I/O(1位)
缓
冲
器
控制电路
A5 A6 A7 A8 A9
WR RD CS
第12页
3. 读/写控制电路
三态数据缓冲器:是数据输入/输出的通道,数据传输 的方向取决于控制逻辑对三态门的控制。 读写控制电路:接收CPU发来的相关控制信号,以控制 数据的输入/输出。CPU发往存储芯片的控制信号主要有读 信号、写信号和片选信号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其外围电 路部分也各有不同,如在动态RAM中还要有预充、刷新等 方面的控制电路,而对于ROM芯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 有输出控制逻辑等。
第7页
7.1.2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地址译码电路、 存储体、三态数据缓冲器、控制逻辑。
A0
地
A1
址
译
码
An-1
器
存储体
三态 数据
缓冲
器
D0 D1
DN-1
R/W
控制逻辑
CS
2n×N
第8页
1. 存储体
记忆单元:能够表示二进制“0”和“1”的状态的物 理器件构成了一个个记忆单元,每个记忆单元可以保存 一位二进制信息。 存储单元:1个或多个记忆单元构成一个存储单元,每 个存储单元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该编号就是存储单元的 地址。 存储体(存储矩阵):许多存储单元有规则地组织起 来(一般为矩阵结构)就构成了存储体。
存储器分为两大类: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本章主要介绍内存,内存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因此本章
重点介绍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半导体存储器 的扩展技术。
第2页
7.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根据存取方式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 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PU可以对RAM的内容随机地 进行读写访问,RAM中的信息断电后会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ROM的内容只能随机读出而不能写 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常用来存放不需要改变的信息, 如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等。
第9页
2. 地址译码电路
存储体通常含有2n个存储单元,采用n条地址线对其进 行访问。 存储芯片中的地址译码电路对CPU从地址总线发来的n位 地址信息进行译码,经译码产生的选择信号可以唯一地选 中片内某一存储单元,在读/写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可对该 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芯片内部的地址译码主要有两种方式:单译码方式和双 译码方式。 单译码方式适用于容量较小的存储芯片。 双译码方式适用于容量较大的存储芯片。
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
快擦型存储器(F1ash Memory)
第25页
7.3.1 掩膜型只读存储器(MROM)
A0
地
第5页
7.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目前常见的只读存储器ROM有:
掩膜式ROM:用户不可对其编程,其内容已由厂家设定 好,不能更改。
可编程ROM(PROM):用户只能对其进行一次编程,写 入后不能更改。
可擦除的PROM(EPROM):其内容可用紫外线擦除,用 户可对其进行多次编程。
刷新 放大器
预充 T9
行选择线X
预充 T10
T5 A
CD
T1
C1
B T6
T2
CD
C2
列选择信号
D
D
数据输入/输出线
T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8
I/O
列选择线Y
I/O
第22页
7.2.2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DRAM的刷新。
动态RAM是利用电容C上充积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当电 容C有电荷时,为逻辑“1”,没有电荷时,为逻辑“0”。 但由于任何电容都存在漏电,因此当电容C存有电荷时,过 一段时间由于电容的放电过程导致电荷流失,信息也就丢失, 因此需要周期性地对电容进行充电,以补充泄漏的电荷,通 常把这种补充电荷的过程叫刷新或再生。
第10页
单译码方式只用一个译码电路对所有地址信息进行译码, 译码输出的选择线直接选中对应的存储单元。
选择线
存储体
0
A0
地
1
A1
址
2
译
A2
码
3
A3
器
15
WR
控制
CS
电路
数据缓冲器
I/O0 I/O1 I/O2 I/O3
第11页
双译码方式把n根地址线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译码,产生一组行 选择线X和一组列选择线Y,每一根X线选中存储矩阵中位于同一行的 所有单元,每一根Y线选中存储矩阵中位于同一列的所有单元,当某 一单元的X线和Y线同时有效时,相应的存储单元被选中。
第14页
7.1.3 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存取时间:表示启动一次存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 时间,一般为几ns到几百ns。
存取时间越短,则存取速度越快。 存储器的存取时间主要与其制造工艺有关,双极型半导 体存储器的存取速度高于MOS型的存取速度。 带宽:每秒传输数据的总量,通常以B/S表示。 带宽 = 存储器总线频率 × 数据宽度 / 8 例如:一存储器的总线频率为100MHZ,存储宽度为64位, 则: 带宽 = 100 × 64 / 8 = 800MB/S
第3页
7.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主要有双极 型和MOS型两类。 双极型RAM具有存取速度快、集成度较低、功耗较大、 成本较高等特点,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高速缓冲存储 器。 MOS型RAM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等特点,适 用于内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