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热传导性能测试仪
FD-TC-B型导热系数测定仪产品说明书
![FD-TC-B型导热系数测定仪产品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b41a7d97f1922791688e85e.png)
仪器使用说明TEACHER'S GUIDEBOOKFD-TC-B导热系数测定仪中国.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Shanghai Fudan Tianxin Scientific_Education Instruments Co.,Ltd.FD-TC-B 导热系数测定仪一、概述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
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对导热系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稳态法;一类是动态法。
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在待测样品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
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
本实验仪是用稳态法测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实验仪器,FD-TC-B型是FD-TC-II型改进型,加热,散热盘测盘原手工操作改为单片机自适应控制测温传感器,读数显示为摄氏度,精度是0.1C。
该仪器结构牢固、测控方便,已广泛应用于温传感器由另一单片机控制,读数精度也为0.1C大专院校普通物理热学实验。
二、用途(1) 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本仪器附有橡皮样品供教学测试用。
(2) 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热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3) 学习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方法。
三、仪器组成与技术指标1.仪器组成(如图1所示)(1) 热源:电热管、加热铜板;(2) 样品架:样品支架、样品板;(3) 测温部分:单片电脑测温及控制仪。
(4)橡皮样品、导热硅脂(配件)2.技术指标A.温控仪与测温仪(1)温度计显示工作温度:0℃-100℃(2)恒温控制温度:室温-80o C图1 FD-TC-B 导热系数测定仪装置图 (3)控制恒温显示分辨率:0.1℃B.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结构与技术特性(控温及测量用): (1)温度测量范围:-55℃ — +125℃ (2)测温分辨率:0.0625℃ (3)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图2(4)封装形式:TO-92详细应用软硬件请参阅相关资料 C.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量 不确定度: %10 四、安装步骤(1) 取下固定螺丝,将样品放在加热盘与散热盘中间,然后固定;调节底部的三个微调螺丝,使样品与加热盘、散热盘接触良好,不宜过紧或过松;(2) 插好加热板的电源插头;再将2根连接线的一端与机壳相连,另一端的传感器分别插在加热盘和散热盘小孔中(注意:要一一对应,不可互换) ;(3) 开启电源后,左边表头显示从FDHC →当时温度→b = =· =其含义是告知用户请设定控制温度。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d74df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3.png)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一、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材料的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
这些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热传导和电传导机制,还可以为新材料的开发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实验技术,用于分析材料的导热与导电性能。
二、热传导性能分析方法1. 热传导测试仪热传导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传导性能的设备。
它通过将待测材料固定在仪器中,并通过导热棒或导热板的方式施加热源,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传导率。
同时,该仪器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和结构,以及在材料内部添加纳米颗粒等方法,探索材料的热传导机制。
2. 热导率仪热导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导率的设备。
它采用热阻法或热堆法,通过将待测材料与参比材料接触,测量材料间的热阻或热电势差,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该仪器通常可以测量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以及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电传导性能分析方法1. 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常用的电传导性能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四个探针平均分布在待测材料的表面,其中两个探针用于施加电流,另外两个探针用于测量电压。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导电材料的电阻率测量,具有简单、精确、快速等特点。
2. 电导率仪电导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电导率的设备。
它采用电阻法或电堆法,通过将待测材料与参比材料接触,测量材料间的电阻或电势差,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电导率。
该仪器通常可以测量不同材料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导率,以及材料的电导率随温度、压力和湿度的变化规律。
四、新兴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研究新型材料的导热与导电性能。
下面介绍两种新兴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
1. 纳米红外热像技术纳米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导热性能分析方法。
它利用红外热像仪和纳米热探针,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得到材料的热分布图像。
纺织材料吸湿发热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纺织材料吸湿发热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e9d8b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1.png)
纺织材料吸湿发热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纺织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纺织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分子纺织材料设计基础在于掌握并建立科学准确的织物内部热力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功能性织物材料。
热湿传递建模是高分子纺织材料设计根本,但经典建模定律在部分情况下不再具备应用条件,高分子纺织材料用于热防护服中,要求织物材料孔隙直径更小,且在多层结构与特殊环境影响下,高分子纺织材料内部热湿传递更复杂。
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吸湿发热原理,其次探讨了高分子纺织材料优化数学建模必要性,然后研究了影响因素,最后论述了热湿传递性能测试方法以及新纺织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吸湿发热性能;回潮率;克重;热量传递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技术的创新,在对传统纺织面料工艺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对新材料技术进行积极研发与运用。
基于此,就新形势下新材料技术在纺织面料中的发展情况展开探讨。
随着现代战争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战争对单兵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必然会朝着轻量化、智能化、舒适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1吸湿发热原理(1)动能转化为热能。
吸湿发热材料通过吸收空气中具有较高动能的水分子,使水分子由动态转化为静态,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动能转化为热能。
(2)液化反应。
气态转化为液态会产生热量,吸湿发热材料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汗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将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水而放出热量。
2高分子纺织材料优化数学建模必要性2.1纺织材料设计高分子纺织材料的设计是从科学角度分析织物的热性能,然后根据设计目标确定物理参数,例如织物的厚度、孔隙率以及材料。
目前,人们对纺织材料的要求有所提高,纺织材料不仅需要满足人体屏蔽和保暖的要求,而且还更加注重衣物的舒适性,例如热湿舒适性、压力舒适性等。
以关注度最高的温湿度为例,在低温或室温环境下,人体舒适度可通过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的微小气间隙来衡量人体的热舒适性指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试验室设备简介
![试验室设备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b1ea701a300a6c30c229f91.png)
测色配色仪
Huntlab、datacolor
本仪器用于对纺织材料或其它材料颜色的测试(反射或透射)和定量分析,用于对纺织材料各类染色牢度的测定。用于纺织品染整工艺的计算机配色。
纺织类仪器设备:
KES风格仪、FAST风格仪
KATO TECH FB系列G系列
本仪器可以对各类织物(机织物、针织物、无纺织物)、皮革、合成皮革以及各种膜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精确检测(测量柔性材料的拉伸、剪切、弯曲、压缩、摩擦性能),利用测定得到的结果,以川端季雄的研究为依据,可以对织物的风格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同时也可用于测试护肤品(BB霜、粉饼)涂覆于人造皮肤上的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
悬垂风格仪
本仪器用于测定各种织物的动、静悬垂性能指标:悬垂系数、活泼率、曲面波纹和美感系数。
马丁旦尔耐磨仪器
本仪器用于测定各种织物测量面料的起毛起球性能,质量损失。根据样照来评价起毛起球的等级。
恒温恒湿测量系统
本仪器用于测定恒温恒湿实验室温湿度的情况,可以实时动态检测温度、湿度,超出范围可以报警。
撕破强力测试仪
燃烧性能测试仪
MESDAN
本仪器主要用于测量纺织品,织物燃烧性能、垂直燃烧、45°燃烧性能以及燃烧火焰蔓延性。
氧指数测试仪
FTT
本仪器用于测定各种形式的纺织品(包括机织、针织、无纺织物等)的燃烧性能,也适用于塑料、橡胶、纸张等的燃烧性能测定。主要测量测试气体中支持燃烧所需的最小氧气量测量指标极限氧指数LOI值
全自动透气量仪
本仪器可测量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材料的透气性能,也可用于测量造纸行业的空气滤芯纸、水泥纸、滤布、涂层织物等的空气过滤性能。
A.S.T.M类型纺织品热传导性能测试仪器的分析和研究
![A.S.T.M类型纺织品热传导性能测试仪器的分析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9acb6c48d7c1c709a1450d.png)
作者简介:张森,男,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纺织仪器检定计量工作。
维普资讯
・ 4 1 ・
济 南 纺 织化 纤科 技
2 7 第1 0年 期 0
( 以下简 称 “ 1 8” ,全 面 阐述 符 合 热工 GB 0 ) 1 4 学( 传热 学 ) 基本原 理的平板 式纺织 品热传导性 能
维普资讯
27 0 年第1 0 期
济 南纺 织 化 纤 科技
・l ・ 3
A. . . S T M类 型 纺 织 品 热 传 导 性 能
测 试 仪 器 的 分 析 和 研 究
张 森 宋 湛 华 邱 学 明 。 西 康 生
( 济南纺织科研 院, 中国纺织科研 院, 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 司 ) 1 z 3
个 自由度 的 传热 ) ,热 流密 度 q ( 单位 时 间 即 内通过单位 面积法 线 n 向的热 流量 Q ,可 表示 方 )
为 : 口=— : 一 X — =一 — : :
d4 . 锄
1 平板式保温仪的基本测试原理
上面提到 的方法标准的测试 原理无一不是建立 在热工 学 ( 热学 )的理 论基础 上 。为 了使 问题 传 简化 ,都是在 “ 一维 稳态温度 场 ” 中进行测 试 , 其 仪 器 便 制 造 了 这 样 的 “ ” 场 。 测 试环 境 中,介质各 点在某 一 时刻 的温度 分 布称 为“ 度场 ” 它 是空间与 时间 的函数。 温 , 时刻 在 ( , , ) 的温度 场可表 示为:T f X Y Z ) x YZ 处 = (, , ,T
T a s i t n e f T x i e m t r a S 以 r n m t a c o e t l a e i l 》(
目前常用纺织品传热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介绍
![目前常用纺织品传热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1c3a001f12d2af90242e648.png)
目前常用纺织品传热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介绍热阻湿阻测试仪通过模拟人体皮肤产生的热量和水蒸气穿透织物的过程,在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下,测试多种材料的热阻及湿阻值。
可用于织物、薄膜、涂层、泡沫、皮革及多层复合材料等的热阻湿阻测试,如衣物,棉被,保暖服装的舒适性能的测试,纺织面料人体舒适度测试等。
目前测定纺织品的传热性能的检测方法有很多,这里标准集团为你简单的讲解4类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蒸发热板法蒸发热板法即出汗防护热板仪,也称为“皮肤模型”,能够模拟紧贴人体皮肤所发生的传热传湿过程,是测量纺织品热阻和湿阻的最准确的装置[5]。
出汗防护热板仪包括温度和水蒸气控制及测定装置和热护环及温度控制二、平板法将织物夹在两个温度不同的恒温热板和冷板之间,用薄的平板热流传感器测定流过织物的热流量,即热板法。
通过计算热阻和织物的导热系数来评判热传递性能的好坏。
但是使用该种方法测试织物的保温隔热性能时,试样边界会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9]。
为了消除边缘效应,减小试验误差,需要测量一种已知导热系数的材料来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因子。
该方法不适合测试导热系数低于0.15W/(m×k)的材料,因为此时校准误差会被放大,故仪器的精度降低。
三、恒温法将织物放在恒温热板的一侧,恒温热板其他各面均有绝热保护,测定在不放试样和放试样时保持热板恒温所需的热量,由此来计算织物的保温率来说明织物的隔热保温性能。
试验时首先在不放试样的情况下测试维持试验板恒温所需的功率,然后再测试放上试样后维持试验板恒温所需的功率。
四、冷却速率法冷却速率法是在将热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停止供电,在其他各面绝热的情况下将织物覆盖到热体的一面或者用织物将热体全部包覆,然后让其自然冷却,测量热体冷却至一定温度所需的时间,或测量热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温度降低值,用冷却速率表示织物的隔热性能[3]。
福特(Fount)还在装置上设置了加压装置,测定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隔热性能。
这种方法比恒温法测定快,但只可以定性比较服装材料的保温性能,却不能定量确定织物的热阻。
织物保温性能探究
![织物保温性能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9b1e0aff00bed5b9f31d55.png)
织物保温性能探究服装的热传递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显热传递,即人体温度和外界环境存在差异可产生的热量传递,它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完成;潜热传递,即由于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问的蒸汽浓度差而产生的湿热传递,它主要通过蒸发和排汗来完成。
随着服装的时装化,仅通过增加或降低织物厚度来维持人体适宜的温度,不但麻烦而且困难,也不美观。
因此,90年代以来,新型保温调温纤维和织物的开发研制骤然兴起。
各种新型的保温调温纺织品相继问世,例如远红外纤维、降温织物、在原丝液中添加特殊的陶瓷粉末或涂层法将陶瓷粉末涂布在织物上。
最近,一种新的方法——微胶囊技术,应用到了开发蓄热调温纺织品上。
一、蓄热调温纺织品的介绍1、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通过纺织品表面或纤维内含有的相变物质遇冷、热后发生固一液可逆相变而吸收、放出热量,从而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高技术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可自由调节纺织品内部温度,即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储存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升高相对较低;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可以释放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降低相对较少,做成服装后比平常纺织品更具有舒适性。
蓄热调温纺织品研制所使用的相变物质的相交温度通常在0~50℃。
利用相变物质的吸放热特性将其加工到纺织材料上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80年代中期,各国研究人员先后采用多种工艺路线研制开发蓄热调温纺织品,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现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NASA开始资助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纺织品的研究工作,计划用于宇航服中的工作手套,美国Triangle研究发展公司和农业部南方工作室先后开展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Gateway公司(现更名为Outlast技术公司)得到了Tyiangle公司微胶囊技术制造蓄热调温纺织品和泡沫的专利授权,该公司经过研究改进,于1997年开始生产和销售含有蓄热调温微胶囊的纤维、织物和泡沫产品。
一套用于织物感官性能评价酏新型测量仪器系统一套用于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的新型测量仪器系统
![一套用于织物感官性能评价酏新型测量仪器系统一套用于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的新型测量仪器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b7494e2172ded630b1cb6b9.png)
于这 样 的事 实 一 织物 手 感基本上是 反映 整体织物 质量 , 前 目 尚难清 楚定 义与其 相连 的具 体织 物物理 性能 。
第一 次 尝试 研 究 织 物 手 感 的现 象 开 始 于 1 2 年 。由 96
B n s 见文献【 ) in ( 1 召集具有广泛背景的人群样本以调查不 1
沙特阿拉伯军服公司; 中国溢达纺织集团, 以及各国高校
?U ie i f ai ri a D vs 美国加 州大 学戴 维 斯  ̄ nvr t o lona t ai ( l l sy C f 分校 ) N tt U i r t 美 国北卡 州立 大学 ) D a i 、 C Sae nv s y( ei 、 ekn U i r t 澳大 利亚 迪肯 大学 ) 香 港 理工大 学、 江理 工 nv sy( ei 、 浙 大学等 所采用 。 该 仪器从 织物 材料 获 得能代 表 感官性能 的原始 数据 。
上 反应 了人的 主观 喜 好 , 自然 应 由人 来 进行主 观评 估 ”。 然 而 , 种 明显 的常 识性 的做 法—旦实施 即面 临 困难 , 括如 这 包
丰宝仪 的 测量 原 理 看上去 很 简单 。 测 织物 样 品首先 被
被水 平放 置在 测 量平 台上 。 在计 算 机 用 户软件 界 面上 建立 文 档并 设好测 量参 数后 , 由计算 机发 送信号 到仪 器, 驱动一 推 杆 向下移 动 从而推 动 样 品通 过喷 嘴 以完 成测 量 过 程 。 在 测 试 过 程 中, 过 喷 嘴 的面 料 样 品如 图 2所示 经 历 了一个 通 复杂的低 应 力变形过 程 , 包括拉伸 、 剪切、 曲以及摩 擦 。 弯
本 文 所 讲 织 物 材 料 包 括 一 般 纤 维 片 状 制 品 , 如 织 例 物 、 张 及皮革 产品等 , 处所 涉织 物感官性能 实际包括 其 纸 此 手 感 ( 觉 ) 折皱 回复 能 力和织 物 悬垂 性 ( 触 、 即与视 觉有 关 的性能 ) 。
平板式保温测试仪极板温差校准探讨
![平板式保温测试仪极板温差校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3b2357b7fd5360cba1adb1b.png)
能沿垂直方 向向上散 发。因此 ,在有样试验试样完全
覆 盖 平 铺 在 测 试 板 上 时 ,测 试 板 热 量 也 只 能 垂 直 通 过
的差异 。好在各种平板保温测试仪构 造大致相 同,实
验 方法 也 较 为 接 近 ,均 采 用 空 板 试 验 和 有 样 试 验对 比 方 式进 行 。 文 章 旨在 研 究 平 板 式 保 温 仪 的极 板温 差 对
作者简介: 邓力生,男,福建省纤维检验局设备部副部长,高级工程 师。
3 《 2 福建轻纺》
福 建 轻 纺 2 1 第 l 期 00 l
试验 设计 :取 大 、中、 小3 种保 暖率试 样 ,保持
测 试 板 温 度 3 .  ̄ 变 , 在 保 护 板 、 底 板 与 测 试 板 温 50 C不
验 方 法 》 标 准 对 其 导 热 性 能 的测 试 , 日本 标 准 J S L I 19— 99 《 般 织 物 实 验 方 法 》 中 对 保 温 性 能 测 0 6 19 一
1平 板 保 温 仪原 理 及 基本 构 造
平 板 保 温 仪 测 试 主 体 由测 试 板 、 保 护 板 及 底 板 构
求 各极 板 之 间无 温差 。 文 章 就 客 观存 在 的 温 差 对保 温 率和 导 热 系数 2 指 标 的 影 响进 行 了研 究 ,探 讨 得 到 了合 乎 个
测 试要 求 的 平板 保 温仪 极板 温 差校 准 指标 。
关键词 :温差;保温率 ;导热系数
d i 03 6 /.s .0 7 5 X.0 01 .0 o ;1 .9 9js 1 0 —5 0 2 1 .1 2 in 0
成 ( 1 图 ),它们有各 自 独立 的电热控温加 热系统 。测
两种测试面料热传导性能方法的比较
![两种测试面料热传导性能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48d437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6.png)
18现代炱綢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5卷)第2期两秭测试面料热传导牲能方法的比较曾靖雅,戴晓群(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服装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人体顺应环境气温的变化,确保体温的恒定.面料的热传导性能直接影响服装的保温性。
面料的热传导性能可以用保温率、热传导率和热阻表示,其中热阻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KES-F7精密瞬间热物性测试仪可测得面料的热传导率k[WAm • °C)],而iSGHP热阻湿阻仪可测得面料的固有热阻Rcf(°C .m2/ W)。
提出把面料的热传导率k转换成相应的面料固有热阻(R:f)的方法,选用不同纤维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多种面料,采用这两种方法分别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当面料厚度较小(d<4mm)时,0.4 m/s风速下测得的与Rrf无显著差异。
当材料厚度增加,内部含气量较大时,两者间差异明显,稳态测量的热阻法测得的热阻更大。
关键词:热传导率;固有热阻;热传导性能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过程中,服装起调 节作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人体热生理免受外 界环境变化的影响[1]。
人体体温的维持,取决于人 体新成代谢产生的热量与散失到外界环境热量的平 衡,服装在热量散失过程中起阻碍作用,在寒冷环境 中要求服装有一定的保温性能[2]。
服装的保温性主要取决于服装结构和面料的热 传导性能。
面料热传导性能通常由保温率、热传导 率、热阻来表示[3]。
保温率是指无面料时的散热量 和有面料时的散热量之差,与无面料时的散热量之 比的百分率[4]。
保温率只是表示相对比率关系,并 非面料的绝对属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热传导率是 指单位截面、单位长度的试样在单位温差下和单位 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通量[单位:W Am •K)]®。
热传导率主要用于表征普通材料的导热性能,对于 面料,相对于面积,其厚度非常小,不太直观。
表征 面料的热传导性能,一般用热阻来表示,热阻是指面 料上下两面处于稳定温度梯度条件下,面料两面温 差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面料的干热流量之比[单位:(m2 •K)/W]W。
纺织面料舒适性检测—织物透气性能检测
![纺织面料舒适性检测—织物透气性能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73f35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2.png)
1.测试指标 织物透气性指标为透气率。透气率是指以在规定的试验
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速率。 织物透气性越好,单位时间通过的空气量越多;反之,
所通过的空气量就越少。
2.测试方法 透气率的测试原理为,在规定的压差条件下,测定一定时间内垂直通
过试样给定面积的气流流量, 计算出透气率。
纺织面料舒适性检测
目录
CONTENTS
01
织物透气性能检测
02
03
04
织物透湿性能检测
织物拒水性能检测
织物静电性能检测
织物透气性能检测
织物如果既能吸湿,又能把湿和热传递到环境中,温、 湿度恒定并符合最舒适条件,人就感到舒适。这种热湿传递 性能是五十年来织物研究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还有织物 与人体接触时,软硬、粗糙、刺痒、刺痛、静电、冷暖、合 体等亦给人触感舒适程度。
织物透气性检测仪器 及测试原理
任务实施
测试指标及方法
影响织物透气性的主 要因素
任务导入
织物通过空气的程度称为透气性。夏令服装用织物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结构疏松的 薄型织物,凉爽舒适;冬季服装用织物如透气性好,则难抵风寒,应选择具备良好的防风 功能的织物。透气性对服装用织物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导入
织物透气性决定于织物的经纬纱线间以及纤维间空隙数量与大小,亦即与织物经纬密度 、经纬纱线特数和纱线的捻度等因素有关,此外还与纤维性质,纱线结构、织物厚度和体积 重量等因素有关。本任务主要学会如何检测织物面料的透气性能。
空气通过织物的能力称为织物的透气性,以在规定的试验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 垂直通过试样的速率表示。织物的透气性以 L/m2·s表示,即在织物两侧压力差为100Pa的条件 下,每平方米织物每秒钟可通过多少升的空气量。
布匹织物导热系数测量
![布匹织物导热系数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dcc2fd473b3567ec102d8aa6.png)
导热系数测试案例
布匹织物导热系数的测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已经成为现代纺织服装领域的重要课题。
其中对于织物的热性能方面的研究中,织物的导热系数是表征织物热传导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除日常穿着外,在航空航天领域,织物的导热性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航天员舱外作业时人体所需的温度环境主要是由舱外航天服来保障的,因此,需要准确测定舱外航天服织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热特性。
在人、服装、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热交换过程。
热量的传递,从基本原理上分为三类: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织物在静止状态下,织物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视为以热传导为主,但在人体穿着服装的特定条件下,则不仅仅只有一种热量传递方式,并且当人的身体产生出汗的条件下,服装面料吸收了汗水,必然会改变其热传导性能。
对于织物导热性能的研究,首先需要了解静止状态下织物的导热性能。
服装材料导热性能的好坏,对于服装的御寒和防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舒适度来看,夏季应该选择导热系数大的服装面料,而冬季刚好相反。
利用TC3000热线法导热系数仪,测试了室温下几种不同材质布料的导热系数,可以看出,不同材质的布料,其导热性能不同。
表1. 不同材质布料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
更多关于瞬态热线法和仪器设备的介绍,详见固体导热系数仪。
纺织品的热导率测试与应用
![纺织品的热导率测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34866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7.png)
纺织品的热导率测试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纺织品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从日常的服装穿着到工业领域的隔热材料,从家居用品到医疗防护等,其性能要求也越发多样化和专业化。
其中,热导率作为衡量纺织品热传递性能的关键指标,对于评估纺织品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纺织品热导率的基本概念热导率,简单来说,就是指材料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温度梯度下传递的热量。
对于纺织品而言,其热导率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纤维的种类、纺织结构、孔隙率、湿度等。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热传导性能。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热导率,因为它们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存在较多的空气间隙,能够有效地阻碍热传递。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和尼龙的热导率则相对较高。
纺织品的纺织结构也会影响热导率。
紧密编织的纺织品通常热导率较高,而疏松的结构则有利于减少热传递。
孔隙率的大小同样重要,较大的孔隙率能够容纳更多的静止空气,从而增强隔热性能,降低热导率。
此外,湿度也会对纺织品的热导率产生影响。
当纺织品吸收水分时,水分的存在会增加热传导的途径,导致热导率升高。
二、热导率测试方法为了准确测定纺织品的热导率,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测试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稳态热板法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加热的热板和冷却的冷板之间,通过测量在稳定状态下通过样品的热流量和温度梯度,计算出热导率。
2、热流计法使用热流传感器来测量通过纺织品的热流,结合温度差和样品的几何尺寸,得出热导率。
3、瞬态热线法通过在样品中插入一根加热的细线,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计算热导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低导热系数的材料。
在进行热导率测试时,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样品的尺寸和预处理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热导率测试的影响因素1、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尺寸、平整度和均匀性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样品尺寸过小或不均匀,可能导致热传递不均匀,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2个国家标准的絮片保暖性测试与对比
![基于2个国家标准的絮片保暖性测试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bfa79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3.png)
DOI :10.19333/j.mfkj.20200503905基于2个国家标准的絮片保暖性测试与对比陈㊀欣,王越平,唐静一(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北京㊀100029)㊀㊀摘㊀要:针对GB /T 35762 2017㊁GB /T 11048 2018,这2项国家标准下絮片保暖性测试结果存在差异且试样状态干扰测试结果,导致产品间性能不可比的问题,文章采用现行的2项保暖性国家标准对不同系列㊁不同规格㊁不同状态的絮片进行保暖性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㊂结果表明:测试方法和试样状态对絮片热阻测试结果均有显著影响,且絮片面密度越小,对测试结果影响越大;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对部分絮片保暖性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甚至大于产品系列间差异;蒸发热板法测得的热阻大于平板法,但平板法测试数据更稳定,试样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后使蒸发热板法的测试结果更稳定;2项标准(方法)下的絮片测试结果不能直接进行比较㊂关键词:絮片;热阻;测试标准;测试状态;方差分析中图分类号:TS 177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Analysis on thermal insulation of wadding based on two national standardsCHEN Xin,WANG Yueping,TANG Jingyi(School of Materials Design and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est results of wadding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the two national standards include GB /T 35762 2017and GB /T 11048 2018and that the state of the specimen interferes with the test results,resulting in incomparable performance between products,the thermal insulation of wadding with different series,specifications and states wer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two national standards,and the variance of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the artic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methods and specimen stat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of thermal resistance.The lighter the areal density of wadding,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the test methods and the state have an even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results of some samples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uct series.The thermal resistances by the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method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lat plate method.But the data by flat plate method are more stable.When covering a non-woven fabric,the data are more stable by the method ofsweating guarded-hotplate.Thermal resistance of wadding under two methods cannot be compared directly.Keywords :wadding;thermal resistance;testing standards;testing status;variance analysis收稿日期:2020-05-16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Z181100005918005)第一作者:陈欣,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服装新材料㊂通信作者:王越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染色㊁纺织服装新材料及新技术研究,E-mail:2661501334@㊂㊀㊀絮片是冬季保暖用重要材料,对其保暖性的测试与评价是产品开发的依据之一㊂然而影响保暖性测试结果的因素很多,针对环境因素,沈华[1]的研究表明由于恒温恒湿室内的气流不稳定,导致试样上部的气流流速高时测得保温率偏低,并且絮片材料通常较厚,试样裁剪边缘散热明显㊂评价指标的不同也对产品保暖性能的判断产生影响,郁幼君等[2]针对平板式保温仪的保温率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保温率虽然与热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但对高保暖样品如絮片,热阻指标更能反映产品间的性能差异㊂此外,郭禹[3]研究表明保暖性测试结果受测试仪器㊁测试条件的影响,测试时间是保温测试的重要参数,采用不同型号仪器测出的保温性能存在差异㊂张森等[4]探究了纺织品热传导性能测试方法㊁仪器和环境对保暖性测试结果的影响㊂测试标准㊁方法对保暖性结果影响的研究较少㊂国内外测试纺织材料热传导性能的标准㊁方法很多,如ISO11092 2014‘纺织品生理影响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㊁ASTM D1518 2003‘纺织品热传导性能测试方法“㊁JIS L1096 2010‘日本工业标准一般织物试验方法6.28保温性A 法(恒温法)“㊂国内保暖性测试依据GB/T 11048 201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蒸发热板法)“和GB/T35762 2017‘纺织品热传递性能试验方法平板法“,其中GB/T11048以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1092 2014㊂2项国家标准规定的仪器(本文中使用的仪器型号)均由3个独立控制的加热区域:测试板㊁保护板和底板组成,差异在于平板法的测试板为实心金属平板,测试时样品平铺于其上高于仪器平台(为防止环境空气的流动,用防护罩遮蔽形成稳定的测试小环境);而蒸发热板法的测试板相对于仪器平台的位置可上下调整,以使放在其上面试样的上表面能够与仪器平台平齐,另外在测试板周围是热护环,其既可避免测试板侧面的热传递,又可消除测试样边缘(厚度方向)的热损失,同时在样品水平方向增加风速,目的是去除样品上方空气层对保暖性测试结果的影响[5-7]㊂化纤絮片是高蓬松的纤维集合体,在外观和使用上不同于常规纺织品,所以保暖性测试有一定特殊性㊂目前市场上的絮片产品很多配备纺粘非织造布覆盖表面,纺粘非织造布在保护絮片外观的同时,具有防止质量损失的作用㊂许多厂家要求絮片贴合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测试和使用,并且部分絮片产品表面贴合的纺粘非织造布无法剥离,故有必要了解测试保暖性时试样状态(是否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对于絮片保暖性测试结果的影响㊂基于此,本文以市场上常见的化纤絮片产品为对象,进行2项国家标准下的保暖性测试,并了解测试过程中试样状态的影响,为絮片保暖性能测试标准(方法)及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㊂1㊀实验部分1.1㊀实验材料选用某厂家P系列和L系列㊁100g/m2和150g/m22个规格絮片产品进行实验㊂实验材料具体规格参数见表1㊂可见,相同面密度下,L系列比P系列厚度大且蓬松㊂表1㊀相关样品规格参数样品编号厚度/mm面密度/(g㊃m2)样品成分P1007.330105.4聚酯P15010.920158.6聚酯L1008.580100.5聚酯L15013.170151.8聚酯纺粘非织造布0.01517.5聚丙烯㊀㊀注:纺粘非织造布用于运输过程中絮片保护㊂1.2㊀实验内容①依据GB/T35762 2017,利用YG606F纺织品热阻测试仪(温州方圆仪器公司)对L系列和P 系列100g/m2和150g/m2的絮片进行原样和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在絮片上方平整㊁无缝地覆盖等尺寸纺粘非织造布,以下同)2种状态的保暖性测试㊂②依据GB/T11048 2018,利用YG606L纺织品热阻测试仪(莱州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对L系列和P系列150g/m2絮片进行原样和覆盖纺粘非织造布2种状态的保暖性测试㊂实验均在环境温度(20ʃ2)ħ,相对湿度(60ʃ4)%条件下进行㊂2项国家标准具体测试参数见表2,2台实验仪器同时工作㊂每个样品测试5个重复样,计算热阻平均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和变异系数(保留2位有效数字)㊂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讨论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㊁不同絮片对保暖性能影响的显著性㊂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每个因素由10个因子组成㊂表2㊀2项国家标准的测试参数标准测试尺寸/(cmˑcm)预热时间/s热板温度/ħ测试时间/s风速/(m㊃s-1) GB/T35762 201735ˑ35180035ʃ0.118000 GB/T11048 201850ˑ50180035ʃ0.118001 2㊀结果与讨论2.1㊀2项国家标准下絮片测试结果比较采用不同标准(方法)对不同试样㊁不同状态下的絮片保暖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㊂可以看出,L系列絮片结构蓬松性优于P系列,因此热阻值大于P系列产品㊂对采用2项国标分别测试的2个系列絮片L150和P150的热阻进行测试标准(方法)的差异对絮片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㊂表3㊀不同方法和试样状态下絮片的保暖性测试结果测试方法样品编号测试状态热阻平均值/((m2㊃K)㊃W-1)变异系数/%蒸发热板法L150P150絮片0.501 2.60纺粘非织造布+絮片0.518 1.79絮片0.423 2.58纺粘非织造布+絮片0.440 1.83平板法L150P150L100P100絮片0.424 1.75纺粘非织造布+絮片0.444 2.08絮片0.378 1.99纺粘非织造布+絮片0.404 2.00絮片0.272 1.67纺粘非织造布+絮片0.291 1.93絮片0.2510.88纺粘非织造布+絮片0.270 1.52注:蒸发热板法测试纺粘非织造布单层的热阻为0.014(m2㊃K)/W㊂表4㊀2项测试标准(方法)对絮片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分析样品编号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显著性L150测试方法组内0.62410.624133.4430.000组间0.03780.005--总和0.6619---P150测试方法组内0.20910.20957.2710.000组间0.02980.004--总和0.2389---由表4可见,测试标准(方法)对L150和P150样品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0.01,说明测试标准(方法)对絮片保暖性能测试结果有非常显著的影响㊂根据表3,测试同一絮片的热阻,蒸发热板法得到的结果大于静置平板法㊂这是由于采用平板法测试时试样的下表面紧贴热板,试样上表面及侧面暴露于测试环境,絮片材料通常比较厚,被裁剪的试样边缘散热明显,而蒸发热板法的热板由热护环及温度控制装置2部分组成,热护环有效防止实验板底部和边缘的热散失[8];此外平板法测试试样的尺寸小于蒸发热板法,在测试样尺寸小的情况下,热量沿絮片平面方向传递最终散失到外界环境中的路径变短,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由该路径散失的热量增多,宏观表现为絮片整体的热阻偏小[9]㊂综合考虑2方面因素,测试同一样品时平板法的热阻结果小于蒸发热板法㊂就测试结果的稳定性而言,平板法测试时,测试状态相对静止(四周有防护罩),减少了环境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测试结果相对稳定㊂蒸发热板法在1m/s的风速下进行测试,目的是为了排除样品表面的空气热阻,但是由于空气流动使疏松的样品表面状态不稳定,所以热阻变异系数偏大,稳定性稍差㊂2.2㊀2种试样状态的测试结果比较纺粘非织造布作为絮片表层的保护层,大多在使用时剥离,但也有少数产品上的纺粘非织造布作为絮片的一部分是无法分离的,并且在产品规格上并没有体现纺粘非织造布的存在㊂这种情况是否会干扰到产品保暖性的比较,为此对表层是否覆盖纺粘非织造布的絮片样品进行测试㊂鉴于2项测试标准(方法)有显著差异,依据不同方法,对表1中絮片在是否覆盖纺粘非织造布2种状态进行保暖性能测试,并进行试样状态对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5㊂表5㊀2个试样状态对絮片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分析测试方法样品编号测试状态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显著性蒸发热板法L150P150试样状态试样状态组间0.03110.031 5.7380.043组内0.04380.005总和0.0739组间0.02810.0287.4690.026组内0.03180.004总和0.0599---平板法L150P150L100P100试样状态试样状态试样状态试样状态组间0.04210.04214.5780.005组内0.02380.003--总和0.0669---组间0.07010.07027.4550.001组内0.02080.003--总和0.0909---组间0.03610.03633.5280.000组内0.00980.001--总和0.0459---组间0.0410.04087.9180.000组内0.00480.000--总和0.0449---㊀㊀注:测试状态指覆盖或未覆盖纺粘非织造布㊂就热阻变异系数而言,平板法测试2种状态下的絮片热阻时,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后使测试结果变异系数增大,测试结果不稳定;蒸发热板法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后测试结果变异系数减小,更加稳定㊂这是由于平板法测试时,当絮片内部热传递达到平衡时,除了边缘散热产生的误差外,还会因为絮片内部孔隙分布不均匀等因素而产生测试误差[8],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对絮片上表面的孔隙分布造成影响,且纺粘非织造布放置状态存在差异,使得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㊂而蒸发热板法测试絮片(未覆盖纺粘非织造布)的热阻变异系数偏大,主要是由于空气流动带来的影响,絮片结构蓬松多孔,当空气在样品表层流过时,造成絮片夹持的静止空气含量不稳定;当覆盖较致密的纺粘非织造布后减少了絮片表层空气流动带来的误差,测试结果更加稳定㊂2.3㊀各项影响因素比较根据2.1节㊁2.2节分析,2项国家标准和试样状态对于保暖性测试结果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同㊂众所周知,当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暖性主要受絮片本身规格㊁结构的影响(纤维成分相同时),故在此比较了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影响与絮片规格结构影响的差异,分析各自对保暖性影响程度的大小,絮片热阻测试过程中影响因素比较见图1㊂注:-w指絮片覆盖纺粘非织造布㊂图1㊀絮片热阻测试过程中影响因素比较用平板法分别对L系列(2个规格)和P系列(2个规格)絮片进行热阻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产品规格对絮片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均为0.000,F值分别为1526.8(L系列)和1316.7 (P系列),影响非常显著㊂说明不同规格的絮片对其保暖性能影响明显[10]㊂采用平板法分别对100g/m2(L㊁P系列)和150g/m2(L㊁P系列)絮片进行热阻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产品系列对絮片热阻影响的显著性均为0.000,F值分别为85.629(100g/m2下)和93.095(150g/m2下),影响非常显著㊂说明相同规格下絮片产品系列之间的保暖性能显著不同[10]㊂几个因素相比较,保暖性受絮片规格影响最大;产品系列影响次之;不同的测试标准(方法)影响再次之,试样是否覆盖纺粘非织造布的状态影响最小㊂但是从图1看出,当不同产品系列之间的絮片保暖性差异较小时(其他条件相同), P100-w与L100的热阻测试结果非常接近(图1中小圈),2项测试标准(方法)下的L150与P150㊁L150-w与P150-w的热阻测试结果非常接近(图1中大圈),导致无法对样品间保暖性差异做出正确的判断㊂此时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等影响因素必须全面考虑㊂3㊀结㊀论通过分析保暖性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对絮片保暖性的影响,并与絮片规格和产品系列等因素比较,得到如下结论:①依据2项国家标准(方法)对絮片进行保暖性测试,采用GB/T11048 201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蒸发热板法)“测试热阻值结果较大,采用GB/T35762 2017‘纺织品热传递性能试验方法平板法“测试热阻值结果稍小,测试标准(方法)对絮片保暖性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影响,故不同标准(方法)㊁不同仪器对絮片保暖性测试结果不能直接进行比较㊂②试样状态对絮片保暖性测试结果有显著影响㊂采用GB/T11048 201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蒸发热板法)“测试时,试样状态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絮片表面覆盖纺粘非织造布后测试结果比未覆盖纺粘非织造布结果更加稳定;采用GB/T35762 2017‘纺织品热传递性能试验方法平板法“测试时,试样状态的影响较大,这时未覆盖纺粘非织造布的絮片保暖性能的测试结果更加真实㊂③对于同一厂家产品的保暖性测试结果,产品规格影响显著性最大,产品系列间的差异其次,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改变对保暖性测试结果也有一定影响;絮片面密度越小,测试方法和试样状态对其影响就越大;对于部分絮片样品,测试标准(方法)㊁试样状态对保暖性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甚至大于产品系列间差异㊂故实验过程中的测试标准(方法)和测试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㊂参考文献:[1]㊀沈华.被类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2]㊀郁幼君,陆慧娟.平板式保温仪传热系数与保温率的关系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4(4):57-58. [3]㊀郭禹.纺织品保温性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J].纺织科学研究,2006(4):1-8.[4]㊀张森,宋湛华,邱学明,等.A.S.T.M类型纺织品热传导性能测试仪器的分析和研究[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8(2):32-42.[5]㊀陈宁,梁小焰,黄嘉文,等.蒸发热板法测试热阻性能的研究[J].中国纤检,2014(16):72-73. [6]㊀王革辉,胡昳辰,张梦雨,等.国产与进口纺织品热阻测试仪测试性能比较[J].上海纺织科技,2016,44(2):56-58.[7]㊀詹卓,陈益松.面料热阻测量在GB/T11048新旧标准中的差异[J].纺织学报,2013,34(9):68-72. [8]㊀崔鹏.高蓬松纤维集合体保温性检测机理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11.[9]㊀张萍,于学智.织物厚度与其保暖性相关程度的探讨[J].丝绸,2004,41(12):31.[10]㊀曹继岗.高蓬松纤维集合体保暖性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10.。
qtm-500快速热导仪原理
![qtm-500快速热导仪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39b4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9.png)
qtm-500快速热导仪原理
QTM-500快速热导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导率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定律和热电效应。
快速热导仪的测量原理如下:
1. 热传导定律:根据热传导定律,热量会沿着温度梯度从高温区域传导到低温区域。
热导仪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测量材料内部的温度梯度和传导热量来计算材料的热导率。
2. 热电效应:快速热导仪采用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导线,当两种金属接触处存在温度差异时,会产生热电势差。
利用热电偶的温度差测量能力,可以测量材料内部的温度梯度。
3. 实验过程:在测量过程中,快速热导仪会将热量从一个加热器传导到待测材料样品上。
加热器通常是由高导热材料制成的,可快速向待测样品释放热量。
样品的一个表面接触着加热器,而另一个表面接触着冷却器。
通过热电偶测量样品的两个表面温度,再根据热传导定律推导出材料的热导率。
总结起来,QTM-500快速热导仪利用热传导定律和热电效应,通过测量材料内部的温度梯度和传导热量来计算材料的热导率。
基于单平板式织物热性能测试仪的纺织品冷感测试方法与指标
![基于单平板式织物热性能测试仪的纺织品冷感测试方法与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4b0bb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e.png)
基于单平板式织物热性能测试仪的纺织品冷感测试方法与指标屠乐希; 沈华; 王府梅【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5)005【总页数】7页(P658-664)【关键词】纺织品冷感; 表征指标; 热流密度曲线; 多层堆砌【作者】屠乐希; 沈华; 王府梅【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 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9人体皮肤在接触织物瞬间的冷暖感,其受织物和人体表面温度的影响,温度刺激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关于冷或暖的判断[1]。
通常所说的冷暖感是指织物的接触冷感,即人体温度高于织物的情况。
人体与织物接触初期的感觉表现为接触冷感,随着时间延长,热量从高温的人体向低温的织物传递,当两者温度逐渐趋于一致时进入稳态传热阶段,此时人体向外散失的热流密度可以用于表征纺织品的保温性。
日本加多公司基于Kawabata等[2-5]提出的“皮肤-材料”瞬时传热模型研发了Thermo Labo Ⅱ(KES-F7型)测试仪,采用瞬态热流最大值(Qmax)表征冷感,成为至今测试纺织品冷感的权威方法[6]。
但在应用中发现KES-F7型测试仪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其冷却台由铜板制成,对于较薄的试样,铜板可以通过织物吸收测试热板的热量,使得测试结果难以真实反映织物自身的冷感。
此外,Qmax为测试开始0.2 s后仪器所记录的热流值,当试样由多种材料组合叠加时,Qmax只能表征最表层纺织品的冷感,即改变其余层织物并不影响测试结果,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不太适合测量和表征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纺织品的冷感。
Hes[7-8]在Kawabata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用热吸收能力(b)来表征冷感,其反映了织物从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但由于分析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也未得到普及。
HFB-1型织物凉感测试仪[9]能够测试并记录测试热板输出热流密度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Qmax、稳态热流密度值和单位面积初始传递热量来表征试样的冷感,测试时试样位于测试热板与绝热板之间,试样法向几乎不传递热量,这与床单、凉席类产品的使用情况相似,但与服装、被子等多数纺织品的实际散热情况大相径庭,并且仪器预热受绝热板加热历史影响,使得每次测试初始热流密度值并不一致。
国外织物风格仪KESF和FAST比较研究.
![国外织物风格仪KESF和FAST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26a8e6700abb68a982fb3a.png)
国外织物风格仪KESF和FAST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KESF和FAST技术在测试原理和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得出FAST技术在我国纺织品行业推广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织物风格KESF FAST测试原理前言织物风格,作为织品本身的物理和机械特征与人的主观感受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评价指标。
但同时,它在反映织品外观美感和穿用舒适性方面又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初期的织品风格评定往往单纯借助于视觉和触觉,这种主观评定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不够稳定。
为了找到统一的定量化评价织物的标准,科研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较成功的、也是有代表性的测试系统是KESF(Kawabata织物风格评价系统)和FAST(Fabric assurance by testing simple testing),因两者的测试原理有所差异,认清二者的差别点,对于实际应用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1测试原理的差别FAST测试法的基本原理FAST(织物质地简易测试法)是澳大利亚工业和科学院研制的一套毛织物特性测试系统,用来测定织物特性对裁剪缝制性能及成衣外观的影响。
该测试系统是专为毛织物生产、整理及服装制造厂质量管理而设计。
FAST系统属于分项式多机台型测试仪,它包括三台仪器和一种试验方法,即FAST—1压缩仪、FAST—2弯曲仪、FAST—3拉伸仪和FAST—4尺寸稳定性测试方法。
通过测试织物的压缩、弯曲、拉伸、剪切等四项基本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并绘出相应的“织物指纹图”,用来评价织物的外观、手感和预测织物的可缝性、成形性。
KESF测试法的基本原理KESF,也称川端评价系统(Kawabata’s Evluation system),是以川端季雄为首的日本织物风格评价和标准化委员会(HESC)研制的一整套织物风格测试仪。
川端法把织物风格分为三个层次:1.2.1力学量:是利用KES—F风格仪对织物测试获得的拉伸、弯曲、剪切、压缩、厚度及重量,以及表面性质的16个力学参数.1.2.2 基本风格:以川端季雄为首的日本织物风格评价和标准化委员会(HESC)对各种风格特征感觉进行了统一定义,提出了若干基本风格.例如:男式冬季外衣料有三种基本风格:硬挺度;光滑度;丰满度。
热导率仪原理
![热导率仪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e4b73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6.png)
热导率仪原理
热导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导率的仪器。
热导率是指材料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热量的能力,是材料热传导性能的重要指标。
热导率仪的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定律,通过测量材料的温度变化和传热时间来计算材料的热导率。
热传导定律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在热传导过程中,热量会沿着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即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热传导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q = -kA(dT/dx)
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材料传递的热量,k表示材料的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即单位长度内温度的变化量。
热导率仪利用热传导定律测量材料的热导率。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加热元件放置在待测材料的一侧,另一侧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
加热元件加热后,热量会沿着材料的温度梯度传递到另一侧,温度传感器会测量到材料的温度变化。
通过测量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加热元件的功率和传热时间,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热导率仪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
它可以用
于测量各种材料的热导率,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材料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中,热导率仪是一种重要的测试工具。
热导率仪是一种利用热传导定律测量材料热导率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材料的温度变化和传热时间来计算材料的热导率。
热导率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材料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中的重要测试工具。
en-4900gc的热导率
![en-4900gc的热导率](https://img.taocdn.com/s3/m/0f8818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e.png)
en-4900gc的热导率en-4900gc是一种常用的热导率测试仪器,用于测量材料的热导率。
热导率是指物质在热传导过程中传热的能力,是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热导率是一个物质特性,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通过物质传递的能力。
热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能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热导率越高,传热速度就越快。
热导率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导热性能,对于热工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en-4900gc是一种基于热平衡原理的测试仪器,通过测量样品两端的温度差和施加的热功率来计算热导率。
使用en-4900gc进行热导率测试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该仪器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热传导性能的研究和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
热导率的大小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如材料的结构、组分、密度等。
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和气体要大,金属的热导率一般较高。
热导率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导率会增大。
热导率的测量对于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材料的热工学设计和热传导分析中,需要准确测量材料的热导率参数。
通过热导率的测量,可以评估材料的导热性能,为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
除了en-4900gc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热导率,如横向热导率测量法、纵向热导率测量法、热板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测试要求。
在选择测试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评估。
en-4900gc作为一种常用的热导率测试仪器,可以准确测量材料的热导率。
热导率是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热工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热导率的测量可以评估材料的导热性能,为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
除了en-4900gc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热导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科普
版权所有 编撰:张国权 LLY—608织物热传导性能测试仪
主要用途:
本仪器主要用于测定纺织品、消防用品及其他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是:将试样置于热流密度一定的火源上,通过试样背面的量热器测量温度升高规定值所需要的时间,以此作为评价热传导性能的指标。
仪器特征:
1、可以数字显示火焰温度、测量温度、时间。
2、燃烧器采用适合于燃烧石油液化气的火焰喷头,气孔呈内外环分布,使试样受热均匀,量热器置于样架上夹板的孔中,直接与试样接触。
3、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仪器造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技术指标:
1、热源:石油液化气
2、热流密度:大于40KW/m
2 3、测量温度范围:20℃~200℃
4、计时范围:0~100秒
5、试样尺寸:140×140mm
6、量热器受热面积:Φ40
7、电源:AC220V 50Hz 1.5KW
适用标准:
欧共体标准
EN367-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