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
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
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
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
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
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
围绕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2年创新经济论坛目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全球600余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科技创新领袖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加强合作,共建开放、创新、共享的世界经济,在这个冬日里为世界经济带来一道暖阳。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中国,正在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加速集聚澎湃的发展动能。
开放创新不仅使中国经济更具活力,还让世界享受到中国创新、开放所带来的红利。
( )“封闭的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切断彼此的联系,禁止技术交流,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就会分崩离析”…….嘉宾们在论坛上齐声呼吁,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唯有在开放中创新,在发展中共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最强动力。
开放的中国正在加速集聚发展的新动能,也必将助推世界经济合作与增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围绕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2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B.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2年创新经济论坛目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C.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2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D.围绕“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2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而且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
B.这不仅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而且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
C.这不仅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而且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
D.这不仅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而且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
3.对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会涌动着豪情。
B.哺嗒嘀嗒,表针的声响有力而富有节奏,像在发泄似的奔跑,又像在跳着欢快的舞……
C.她立刻不好意思地说:“昨晚……看了一夜……”
D.地震,洪流,水灾…….面对始料不及的灾难,我们渴盼一场成功救授。
那种没有伤亡、没有牺牲、高效率的救援。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
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
...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徒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按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晚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B.骑郎将:也称郎中骑将,西汉置,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
C.典属国:典,仪式;“典属国”即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秩二千石。
D.转:迁官转任。
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
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
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安全的担忧。
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
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
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_____________就是艺术品。
它的形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凤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
_____________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_____________于世界绘画之林,能与西洋画_______________,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能与汉字书法相媲美。
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这话是有道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本身即使屹立等量齐观
B.本来即使伫立并驾齐驱
C.本来如果伫立等量齐观
D.本身如果屹立并驾齐驱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他实行的“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B.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C.然而“书同文”的实行,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D.即使实行“书同文”,也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使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B.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C.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D.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王安石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归隐金陵。
此诗即作于归隐金陵时期。
②仍:又。
1.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结合全诗理解“真乐”的含义。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潜《饮酒》)
(4)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李贺《雁门太守行》)
(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中庸》)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晁错论》)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几天,一个叫“李子柒”的名字和她的故事真的火了。
据称,李子柒不仅在微博拥有2000多万粉丝,抖音拥有3000万粉丝,甚至还火到了海外。
截至目前李子柒虽然在YouTube只发布了104个视频,但总播放量却达到了让人瞠目的9.6 亿!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
这绝对称得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
然而这次李子柒的火却是缘于人们对她针锋相对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如此深受世界各地的粉丝喜爱,每年还能赚几百万美元,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文化输出,因为李子柒镜头里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落后”的农耕文化,会给国外造成一种“中国落后”“中国人都在务农”的印象,因此是一种负面文化输出。
另一方面,李子柒的视频也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好像展示的都是中国负面、落后甚至腐朽的糟粕吧?与此相反,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对她和她的视频人美、景美、意境更美的溢美之词。
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
诚然,李子柒作为一种“现象样本”确实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没必要将其上纲上线或妖魔化。
她和前段时间同样引发热议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一样,就是自媒体和直播风口上崛起的一个成功网红,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和商业浪潮的一个弄潮儿。
(摘编自《对李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东方网,2019年12月12日)
材料二:
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李子柒是不是一种文化输出?有种看法认为,她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过于肤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但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确实传播了一种文化面貌。
另一方面,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后”,未免有点太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李子柒的走红,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贡献中国智慧,也有一定启示。
现在,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
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就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各种软文化产品,让人爱看想看,才能把具
象文化传播向外。
作为这一路径的探索者,李子柒的经验值得借鉴。
(摘编自《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南方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讲好中国故事,不必只拘泥于宏大叙事。
“嫦娥”上天、“蛟龙”入海、高铁飞驰、5G网络通天下,我们的对外传播对这些成就多用笔墨,有利于构建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有利于在国际舆论场中创建更多的中国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而美”的事物不值得传播。
比如李子柒制作的短视频,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稀奇,但实际上,这些视频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等元素,融合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传统习俗,这种精致、可亲、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文化产品,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一扇扇小小的窗子,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讲好中国故事,在于是否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
国内媒体如今在海外落地的不少,但有广泛影响力的还不够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出在表达方式上,宣传甚至说教的意味太浓,悬在“臭氧层”之外,让人难以接近。
其实,“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提法本身就已经为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哪里来、爱好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
能够做到这些,也就真正实现了有效传播。
李子柒在海外大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她的视频,没有配发字幕,很多外国网友听不懂她在讲什么,但这并没有影响传播效果。
因为,她用了另外一种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的语言”:最真实的生活。
我们生而为人,都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美好,都对地球另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充满好奇。
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价值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多一些有感而发,少一些刻意为之。
李子柒说,当初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告诉那些远离了乡土、自然的人们,原生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不曾刻意策划,只做一个农耕生活忠实的“记录者”,她着眼于平凡的生活,却收获了不平凡的成就。
这也告诉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回归初心,做最纯粹、有意义的事情。
所谓“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生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人或事,也会在大洋彼岸引发共鸣。
遵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无形中或许就契合了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的交汇点,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达到传播的目的,这比带着很强的动机、预设宣传目标,然后再生搬硬套罗织内容形成的产品要好得多。
(摘编自《李子柒走红海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网,2019年12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柒及其故事在海内外的火爆,与其在微博、抖音及YouTube上的粉丝数量有关,也得益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
B.李子柒视频内容,多展现中国乡村的人美、景美、意境美,但其背后有团队支持,存在商业运作,这使她的视频“太假”,从而招致批评。
C.李子柒的走红,反映了传播环境变化背景下,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具有消除理解障碍、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作用。
D.透过李子柒的走红,回归初心,用无心之举,讲述生活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带有强烈的动机及明确的预设的传播效果要好很多。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针对李子柒的火爆,存在着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即成功的文化输出和负面的文化输出。
B.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将其农村乡土题材视频等同于落后粗鄙,也不应将其提升至文化输出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
C.李子柒的视频,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神。
D.李子柒现象为利用生动亲和的大众文化,探索如何使文化产品达到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一样的效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李子柒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拥有众多粉丝,只是自媒体和直播界的一个成功网红而已。
”
B.“尽管李子柒没有想到有众多的海内外粉丝,但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的重任。
”
C.“李子柒在镜头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乡土,不是有意展示乡村的落后与丑陋。
”D.“李子柒的视频深受海内外大众喜爱,但她和李佳琦一样,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
”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在如何看待李子柒现象的问题上,三则材料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堂司事
(英)毛姆
圣彼得教堂下午有一场洗礼,所以奥伯特·爱德瓦·佛曼还穿着他的司事长袍。
他总是把新袍子放在做丧礼或婚礼的时候才穿,所以,现在他所穿的只是稍微次一等的。
穿这袍子,他感到自傲,因为这是他职位尊严的标志。
司事现在是在小礼堂等着牧师结束他的仪式,这样他就能将这里收拾整齐然后回家。
这位牧师是最近才任命的,四十来岁,红光满面,是个精力充沛的人。
而奥伯特·爱德瓦还是为先前的牧师感到遗憾,那是一个旧派的教士,从不大惊小怪,不像现在这位,样样事情都要插上一手。
不久他看到牧师走了过来。
“佛曼,您能到小教堂里来一会儿吗,我有些事情要同你说说。
”
“好的,阁下。
”
牧师将奥伯特·爱德瓦领进了小教堂。
奥伯特以一种谦恭而又尊严的姿态站着。
在当司事之前他当过仆人,但是都是在非常体面的人家。
开始是在一个富商家当跟班,后来在一位寡居的贵夫人家他升到了管家的职位,圣彼得教堂司事职位出现空缺时他已经在一位退职的大使家里当总管,手下有了两个人。
他高大,瘦削,沉稳而自尊。
看起来,不说是个公爵,但至少也是老派戏班里专门扮演公爵的演员。
他老成,坚定,自信。
牧师神彩奕奕地开口了。
“佛曼,我了解到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
我非常惊讶地发现,你竟然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
司事的脸上没有显露出任何窘困的神色。
“以前的牧师就知道这情况,阁下。
”他回答说。
“他说这无关紧要。
开头那家厨师曾经想要教我,但我好像在这方面实在不开窍。
”
“佛曼,不是我要苛求于你,”牧师说,“我给你三个月时间,到那时你要是还不能读,不能写,那恐怕就得叫你走人。
”
“我感到非常抱歉。
我是一条再也不能学新花招的老狗了。
不会读不会写,好多年来我也活得很好。
”
“这么说,佛曼,我只好说你得走人。
”
“好的,阁下。
”
但是,当奥伯特·爱德瓦以他通常的礼貌在牧师离开后关上了教堂的门以后,他再也无法保持住那种庄重了,他的嘴唇哆嗦着。
他穿上了他的夹克,帽子拿在手里,走出了教堂。
在深深的忧伤中,他没有走向那条往家走的路。
他走得很缓慢。
心情非常沉重。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就在此刻,他觉得要是有支烟抽,或许会给他一点安慰。
既然他从不带烟,他就四下里寻找着,看哪里可以买一盒。
他没有看到卖烟的店铺,于是就往下走去。
这是一条长长的道路,可就没有能卖香烟的店铺。
“这真有点儿怪。
”
为了确信,他又重新在街上走了一遍。
没有,确实不用怀疑。
“我不会是唯一一位在这条街上走过而想到要抽烟的人的,”他想。
“如果哪个家伙在这里开爿小店,卖点烟草、糖果之类的,准能赚钱。
”
他为此遽然一震。
“这就是念头,”他说,“真是奇怪,事情就是在你最没有想的时候这样来了。
” 他将这件事情左思右想了一番,第二天他去了那条街,而且很幸运地找到了一家待出租的店铺。
二十四小时后,他将这家店铺拿了下来,一个月以后,一爿卖香烟和书报的店铺就开张了。
他的妻子认为这件事很糟糕,简直是堕落,但是他回答说,人必须跟着时代变。
奥伯特干得很不差。
过了一年左右,他突然开窍——他想,为何不再开第二家商店,找个人来经管。
于是他又去寻找长长的,还没有香烟店的街道,果然找到这样的街道,还有可以出租的店铺,他又拿了下来。
然后,他开始走遍全伦敦,只要找到一条长长的,还没有香烟店但有店铺出租的街道,他就拿下来。
这样,在十年时间里,他一连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