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
首先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例如安徽和江苏省等已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抬头趋势,甚至造成局部流行。

目前城市江段选择一个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质量性缺水危机。

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若都改从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2)经济损失巨大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频繁,仅1996年不完全统计,干流重大污染事故就达100余起。

某年年10月8日,装载460余吨国家一级危险品-工业纯苯的“赣抚油0005号”油轮在长江云阳段触礁,货舱受损,大量纯苯涌入长江,奉节县城被迫全面停止从长江取水,有人从梅溪河运水进城,水价高达每挑4元,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

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4)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水污染影响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观,娱乐功能减弱。

许多天然浴场消失,一些风景区也因水污染大为逊色。

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还影响到水的渔业和农业用途。

(1)无节制地排放废污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

据水利部门最新调查资料,长江流域现状废污水年排放量达256亿吨,已超过80年代废污水量一倍以上,这些废污水80%以上未径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突起,成为流域内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它们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给乡镇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小造纸、小制革等“十五小”对水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

(3)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
由于用水量加大和流域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使长江三角洲和部分支流地区,供水日显紧张,再加上水体污染,成为当前污染型缺水地区,水网地区等无水可用的一种严峻的现实问题。

(4)流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势头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
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年已编制完成,并纳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编制配套的区域规划,有些城市在编江段规划时又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制订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个能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规,因而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

导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转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
1、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制订长江水资源保护条例
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

以有效地歇制住长江水污染势头,保证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5年10月22日
加快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
本报讯(记者周宗涛实习生许怀思)记者从19日在合肥闭会的长江流域十四省市政协长江水环境保护研讨会上获悉,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十四省市政协审议并原则通过递交国务院的《关于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建议案》,建议国务院加快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

2、统一规划,逐步实施,防治长江水污染,保护长江水资源
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于流域的跨行政区、跨部门的特点,由任何部门、地区来制定规划都会带有片面性。

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应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

由流域机构牵头,根据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标、措施和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论证,统一制定流域规划。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再制定配套的区域规划。

经批准的流域和区域规划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应纳入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加强流域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以长江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现中央、流域、区域三级管理。

完善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现有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且赋予它们必要的管理与监督职权,在流域内行使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能。

加强流域监测管理,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省界断面、水资源保护纠纷和其它水污染事故,以及城市入江排污口实施统一监测和管理。

4、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减少污水排放
随着水资源目益短缺,开发费用日益昂贵,为缓解水资源矛盾,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长江流域经过多年水利建设,目前供水能力已有很大提高。

但预计到本世纪末,长江流域城市和农业灌溉缺水仍将十分严重。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办法,除继续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外,必须大力开展节水宣传,实行全面节水战略,农业、工业、城市都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以减少污水排放。

5、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上行控制途径
富营养化湖泊的恢复途径除了采用常规的环境工程技术之外,更应重视和采取生态技术。

对于点源污染,通过截污分流,建立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式处理等外部控制手段,湖内污染负荷通过营养物质沉淀,底泥疏浚和引清冲污等内部控制手段得以实施。

对于引起湖泊富营养化主要因素的非点污染源,则可以采用加强水陆交错区及生态缓冲带建设的办法,使水陆交错区作为地表径流的主要载体以过滤来自陆地径流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物。

由于水陆交错区的景观界面效应使其中的生物种类繁多、生物量大、根系微生物活动强烈,径流中所携带的有机物较多地在这种环境中被降解,吸附、吸收。

该方法已广泛在国外应用,美国明尼苏达州Roseville的Mccarrons湖泊上游修建了混合滞留/湿地雨水处理设施和日本霞浦湖建立的生态缓冲带,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的资源。

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而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爱惜和保护。

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长江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出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

齐心协力,加快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

7、明确经费渠道,保证投入
为促进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保证水资源保护机构经费、正常业务经费和专项经费的开支需要。

培训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水资源保护管理队伍,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地区间、区域间、国际间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筹集和安排资金,保证投入。

为保证水资源保护管理科学性,有利于制定引导政策,应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科研的投入,为实现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