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填空题最后一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气抽气
2018 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填空最后一题
1.(宝ft区)为了研究薄膜形变与该薄膜表面气压的关系,小陈同学先用一根细绳将一块材质均匀的橡胶薄膜紧紧地扎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如图7(a)所示,然后用打气机在另一端向管内打气增压(或用抽气机在另一端从管内抽气减压),发现橡皮薄膜的形变情况如图7(b)、(c)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形变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 (b)(c)
图7
⑴比较[(a)(b)]两图或[(a)(c)] 两图可知:⒄;
⑵比较[(a)(b)]两图和[(a)(c)] 两图可知:⒅。
2.(奉贤区)某小组同学根据图 8(a)所示情景(小朋友玩
“打水仗”
游戏)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做出猜想: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
可以传递(21)。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选用压力传感器、大小不等的针
筒等器材,组成如图 8(b)所示的装置。
将针筒A、B 固
定在水平桌面上,用橡皮管将两针筒连通,推动活塞,通
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测出施加在活
塞S A和S B上的压力F A和
A
B
C
D E F G
A ' C ' E ' G '
B '
D '
图 7 (b )
F '
F B 。
已知 S A <S B ,记录实验数据。
① 如果 F B ≠F A 表明:封闭在
容器中的液体不能传递(22) 。
② 如果对 F B 与 S B 和 F A 与 S A 的
比值大小进行比较是为了确定封
闭在容器中的液体是否可以传递 (23) 。
在得到肯定的实验结论的情况下,
该小组同学认为利用类似的装置可以使 F B =100F A 即获得百倍大的压力,你认为他们的 观点是否正确?
(24) 。
3.(虹口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 7(a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他们将同一发光体置于凸透镜前某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然后在电脑上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及大小。
他们多次实验后记录的结果如图 7(b )所示。
图 7 (a )
① 分析图 7(b )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当 (18)
时,物体
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② 分析图7(b)中物距变化量和像距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
4.(黄浦区)如图所示是理论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示意图。
①如图(a)所示,研究A 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在A 点所处位置沿水平方向假想出一个受力面S.如图(b)所示,可用受力面S 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代替A 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其依据是。
②然后在受力面S 上方假想出一段液柱,如图(c)所示,即可用压强定义式P= 推导出p=ρgh.这种运用假想液柱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被称为(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建立理想模型法”)
③小明猜想液体压强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大气压强、他主要是依据气体与液体具有相似性:A.都具有流动性,B.。
④小明在用公式p=ρgh计算大气压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困难,其困难在于
(请至少写出两条)
5.(金ft区)请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有用功指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如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就是人们需要的。
额外功指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如使用简单机械时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就是人们不需要的,没有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
下图是小金同学用三种不同方法把砂子运上三楼,如图6 所示。
下表中的数据是人、沙子、桶、滑轮、装沙子的口袋的重力。
小金重力500 牛
沙子重力100 牛
桶的重力20 牛
图 6 滑轮重力10 牛
口袋重力 5 牛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和表格中数据,请判断:
(1)小金同学用三种方法把砂子运上三楼,其中哪种方法所做的额外功最多,是图中的(18)。
(选填“方法一”、“方法二”或“方法三”)。
(2)计算出小金同学用三种方法把砂子运上三楼,其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9)焦。
6.(静安区)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识,如右表所示。
① 请对三位科学家提出认识,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
(22_) (填序号)
② 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提出观点。
伽利略的设想是:如图
6 所示,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 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BC 的等高处。
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下列选项中的: (2_3) 。
(选填序号)
B
图 6
a 小球的质量足够大;
b 小球的速度足够大;
c 斜面绝对光滑;
d 斜面的倾角 α 足够大。
③ 上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告诉我们: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请你从物理学中再举一例说明。
(24_)
最大起飞质量
72.5 吨
客舱内气压
8.0×104 帕
7.(闵行区)图 8 所示是我国研制的大客机 C919,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翼载达 500千克/米 2(翼载是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翼展(飞机的最大宽度)约为 36 米。
机舱内覆有一层高孔率“超细航空级玻璃棉”,能很好地保温与吸收噪音,1 米 3的质量为 5 千克。
下表是飞机的部分技术参数。
(1) 飞机在气压为 2.5×104 帕左右的万米高空时,机体 1 米 2 面积上承受内外气体的压
力差约为 (17) 牛,方向指向 (18) (选填“舱内”或“舱外”)。
(2) 关于客机 C9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9) 。
A
C
α h
A所用材料“超细航空级玻璃棉”的密度比水大
B该飞机在空中水平巡航时,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106瓦特
C 该飞机机翼与机身连接处的宽度约为3 米
8.(浦东新区)小伟查得4℃时均为1 厘米3的三种液体在不同温度时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8 16 24 32 40 48 56
甲 1.006 1.018 1.030 1.042 1.054 1.068 1.080
乙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012 1.014
丙 1.002 1.010 1.070 1.200 1.300 1.600 1.800
①4℃时1 厘米3的丙液体在48℃时的体积为(19) 厘米3。
乙液体的体积大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一定质量的乙液体,(20) 。
②小伟认为甲液体比乙和丙更适合作为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感温液,请你帮他写出选择甲液体的依据。
(21) 。
图 4
9.(普陀区)为了研究摆锤的运动情况,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 A 点静止释放,并利用频闪相机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6 所示。
① 图 6 中势能最大的点是 (20) 点(选填“A ”、“O ”或“B ”)。
② 小明发现摆锤从 A 点到 O 点时速度越来越大, 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
(21) 。
B
图 6
10.(青浦区)如图 4 (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4 (b) 所示。
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 4 (c) 和 (d) 所示。
A O
①由图4(a)、(b)或图4(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17_)
(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②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18_)的性质。
11.(松江区)某学校科技小组设计了一台“电子秤”,实际上是压力测量仪,用它来称
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构原理如图6 所示,P 为金属滑片,固定在安放托盘的轻弹簧上,并能
随轻弹簧一起自由滑动。
①该“电子秤”运用的物理知识(18)(写出两点);
②图中的“质量表”是由(19)改装的(选填“电压表”或“电
流表”)。
图中R0的作用是(20)。
图 6
12.(徐汇区)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带同种电荷的带电体之间排斥力的大小与哪些
因素有关,他们用测微小力的电子秤和两个带同种电荷的金属球A、B 进行图7
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电子秤调零,如图(a)所示。
然后让金属球A、B 分别带
等量同种电荷,带电体间排斥力的大小通过电子秤的示数观察。
己知图(c)、(d)中A、B 球间距相同,且大于图7(b)中A、B 球间距;图(b)、(c)中A,B 球电
量相等,且大于图(d)中A、B 球的电量。
实验现象如图7 所示,请根据实验
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b)和(c)中电子秤示数和相关条件可得:;
②分析比较图(c)和(d)中电子秤示数和相关条件可得:。
答案
1.(17)薄膜表面两侧气压值不等时,薄膜就会发生形变;
(18)薄膜表面两侧气压值不等时,薄膜就会向气压值低的一侧凹陷。
2.(21) 压力或压强(22)压力
(23)压强(24)正确
说明:第(19)、(20)空每空2 分,其余均每空 1 分。
3.(18)像距等于物距。
(19)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变化量。
4.①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建立理想模型法;
③都受重力;
④气体的密度不均匀;重力系数g 会随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深度h 不好确定。
5.(18)方法一;(19) 600。
6.(22)c b a。
(23)c。
(24)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从葡萄干蛋糕模型、行星轨道模式到电子云。
7. (17)5.5×104;(18)舱外;(19)B。
8.(19)1.600;(20)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1)甲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均匀增大,而丙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增大的体积不相同;升
高相同温度甲液体的体积变化比乙大。
9.①A、B
② 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
10.(17)小车向左加速或小车向右减速;(18)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11.(18)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特点等。
(19) 电流表;(20)防止质量过大时,电源短路。
12.(1)同种电荷的带电体之间排斥力的大小与距离有关;带电量相等时,距离越小,排斥力越大。
(2)同种电荷的带电体之间排斥力的大小与电量有关;距离相等时,电量越大,排斥力越大。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