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完善粒检验项目及注意事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不完善粒检验项目及注意事项研究
作者:王莉莉尹迎迎牛梦宇周江滨秦复霞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年第04期
[摘要]小麦不完善粒主要是靠检验者对国家标准的理解和检验尺度的不同来判定,导致不同检验者之间的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便于实践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本文对检验小麦不完善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不完善粒;检验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S21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2004
国家标准规定小麦质量指标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总量、水分等,其中容重是定等指标,不完善粒是粮食流通过程中决定粮食价格的主要依据,也是原粮出入库的一个重要检验指标。
国家对小麦的质量标准要求为一等小麦容重≥790g/L、二等小麦容重≥770g/L、三等小麦容重≥750g/L,一、二、三等小麦的不完善粒均≤6.0%;四等小麦容重≥730g/L、不完善粒≤8.0%;五等小麦容重≥710g/L、不完善粒≤10.0%;等外小麦容重
1 仪器和用具
天平:感量0.01g;谷物选筛;电动筛选器;分样器;分析盘;镊子。
2 照明要求
操作过程中照明要求应符合《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GB/T 22505—2008)的要求。
3 检验流程
检验样品→分取大样→称样→筛选(电动筛选、手筛)→挑大样杂质→称大样杂质→分取小样→挑小样杂质(矿物质)、不完善粒→称重计算。
按照《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1—1985)的规定分取试样,大样质量500.89g,将分取好的样品分两次放入层筛上(大孔在上,小孔在下,套上筛底),向右各筛1min(110~120r/min),筛后静置片刻,然后挑出上层筛的筛上大型杂质(粮食籽粒外壳剥下归为杂质)和下层筛的筛下物合并称量,其大样杂质质量为2.96g。
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按规定分取小样,小样质量50.63g,精确至0.01g,在检验小样杂质(矿物质)的同时挑出不完善粒,并称重计算[2],分取小样时一定要从筛过大杂的样品里分取。
4 小麦不完善粒比对检测结果分析
公司为深入了解不同检验机构对小麦中不完善粒标准把握的情况,与开封、周口、驻马店三个地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位检验员,在公司实验室采用同样的照明设备和光照度,确保实验条件统一的条件下,用同一份小麦样品进行人员对比检测。
该小麦样品的大杂质含量为0.6%,小麦样品的不完善粒质量为50.63g,实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不同检测指标数据,虫蚀粒的最大差值是0.04,破损粒的最大差值是0.09,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黑胚粒的最大差值是0.19,赤霉病粒的最大差值是0.17,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生芽粒的最大差值是0.36,生霉粒的最大差值是0.31,病斑粒的最大差值是0.32,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1、2、3、5、6、7号人员是工作3年以上的检验员,检出的结果相对稳定,而4、8号人员则是入职不到半年的检验员,检出的结果是有差别的,因不完善粒各项检测数据存在差异,导致最终检验者检出的结果之间最大差值(1.6%)超出了国家标准允许的误差(0.5%)[3]。
通过对8位检验人员的检测结果和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检验结果的偏差主要是因为不同检验人员对小麦不完善粒定义理解的偏差,以及平时检验时所把握的检验尺度不同所产生的。
小麦不完善粒检验是物理检验方法,虽然方法直观、操作简便,但是由于检验者对标准理解的偏差,容易造成结果的差异。
为了减少个体之间检验结果的差异和尽快提高检测能力,
需要检验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更要加深对标准的理解与掌握[4]。
为此,笔者在理解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对检验不完善粒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5 小麦不完善粒各项检测指标的注意事项
不完善粒:小麦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未熟小麦籽粒不属于不完善粒。
5.1 虫蚀粒
虫蚀粒指被虫蛀蚀,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
注意事项:(1)应仔细观察里面是否有细小蛀空,以免漏检。
(2)应特别注意是否伤及胚或胚乳,未伤及胚或胚乳的籽粒归属完善粒。
5.2 病斑粒
病斑粒指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包括黑胚粒和赤霉病粒。
5.2.1 黑胚粒
黑胚粒指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籽粒。
注意事项:(1)深褐色或黑色斑块可能发生在籽粒的任何部位,但常出现在胚部和麦沟处,不论斑块在何处,斑块明显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都应归属黑胚粒。
(2)小麦籽粒胚部颜色很深且面积较大,一般情况下已经伤及胚,可归属黑胚粒;如果胚部颜色较浅且面积较小,通常未伤及胚部,可归属完善粒。
针对判断困难的籽粒,可以用镊子轻轻地将胚部种皮拨开,观察胚部颜色,如果胚部颜色是褐色或颜色较深,则说明小麦已经受到真菌的感染應归属黑胚粒,反之,则归属完善粒[5]。
5.2.2 赤霉病粒
赤霉病粒指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中间混杂有黑色子囊壳。
注意事项:籽粒皱缩、呆白在实际工作中按呆白并皱缩掌握。
检验时要注意有些小麦籽粒表面皱缩,但籽粒颜色正常,这种籽粒或许是小麦中的未熟粒,就不能归属赤霉病粒。
赤霉病粒检验应注重“看”和“听”。
看:颗粒呆白且皱缩[6];听:让疑似赤霉病粒在20cm的高处自然掉落至白瓷盘中,相比正常颗粒,赤霉病粒掉到白瓷盘中时声音发木或很微弱,没有正常颗粒掉落至白瓷盘中那种清脆的声音。
5.3 破损粒
破损粒指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注意事项:(1)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裂纹,未伤及胚或胚乳的不属于破损粒。
(2)裂纹较大,并且已经张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应归属破损粒。
5.4 生芽粒
生芽粒指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经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7]。
注意事项:(1)生芽长度超过本颗籽粒长度的籽粒应归属杂质,不应归属生芽粒。
(2)仔细观察发芽的痕迹,以免漏检芽已经断落的籽粒。
(3)在挑小麦萌动粒时,先观察其样品是否有发芽粒,若发芽粒较高时,胚部种皮明显隆起且與胚分离的颗粒视为萌动粒。
疑似萌动粒可以用刀片从胚部隆起部分的中部纵向剖开,仔细观察种皮是否与胚分离,分离的可判为萌动粒、未分离的不判为萌动粒[8]。
5.5 生霉粒
生霉粒指粒面生霉的颗粒。
注意事项:以下情况不应判定为生霉粒。
(1)轻擦霉斑部分,霉状物可擦掉且擦拭后种皮无肉眼可见痕迹的籽粒。
(2)粒面被其他污染(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物污染形成斑点的籽粒。
(3)籽粒破损,破损部位黏附有其他污染物的籽粒。
(4)因病害产生斑点的籽粒,不要把病斑粒误判为生霉粒。
6 结论
不完善粒是原粮检验的常见问题之一,它主要依靠人体的感觉器官,由于检验人员认知和技术水平不同,导致检测结果差别较大,如果没有具体的判定方法和细则,就很难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因此,要加强新进检验员和资深检验员之间的比对,更应加强对新进检验员的培训。
在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对标准有细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GB 1351—2008,小麦[S].
[2] GB/T 5494—2019,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S].
[3] GB/T 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S].
[4] 马心宇,仲子梅.影响小麦不完善粒判定的关键性因素技术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16(10):60-61.
[5] 王宏,侯文忠,贾香园,等.关于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清理工艺的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35(1):21-25.
[6] 张德伟,宋立山,何建华,等.原粮检验中小麦、玉米不完善粒检测结果差异性原因分析[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 33(3):42-44.
[7] 陈明军.小麦不完善粒比对实验分析报告[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6,32(4):46-47.
[8] 赵莉,刘泽,何贤芳,等.小麦不完善粒构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