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课程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认知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1. 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由于得不到听觉刺激,听觉障碍儿童对复杂
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 知觉信息加工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等其 它感觉通道接受信息。这样,听觉障碍儿童知觉 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制约。
2.视觉的优势地位
向反射,比如注意人脸。半岁后,随着动作发
展,注意范围扩大,周围的许多事物只要与视
觉有关就能引起他的注意,但1岁内的注意多
是无意注意。
由于聋童的听觉障碍,他们的无意注意
和有意注意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
(三)记忆特点
1. 无意记忆占优势
2. 有意记忆的发展
聋童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三方面的因
素:对记记任务的意识和活动的动机 ;情绪
(一)听觉障碍的程度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极重度损
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功能重度损伤,较 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之间。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 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之间。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
由于听觉有障碍,聋童的眼睛就成为
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一
定程度上,视觉在感知活动中的处于优势 地位。 3.缺陷补偿 聋童由于听力损伤,不仅借助视觉、
触觉、运动觉等感官及各种感官的协调活
动来认识世界,而且还借助视觉观察、触 觉和动觉等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
(二)注意特点
聋童的注意现象,最早表现为条件性的定
(三)社会性发展
1.聋童伙伴范围狭窄 2.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贫乏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听力训练和语言教育
一、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听觉察觉
所谓听觉察觉,是指听觉系统对听刺激的感受能 力,或称听感受性。这种听觉能力是对不同性质和不同响 度的声响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射性反应,并不与语言学习直 接联系。
(二)听觉注意
(二)口语训练 1. 语音训练 呼吸与控制训练;呼吸与声带配合训练 ;口腔训 练 ;音位训练 ;音节拼读训练 ;正音训练。 2. 语言理解训练 丰富的语言输入 ;培养听(看)话的兴趣与习 惯 ;习得语言规则系统 ;以特定语境中的最小语言 成分对比理解训练 ;转述训练。 3. 语言的表达训练 培养说的习惯 ;仿说训练 ;句子训练 ;看图 说话训练 ;复述训练 ;叙述训练 ;构建聋校语言 环境。
义词,说明语音的理解能力发展不充分;语
法比较差。
三、智力发展特点
聋生的智力发展、学习的潜能都是存
在的,但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加以培养和训
练。从学业情况的调查材料来看,聋生在
阅读方面较差,而数学方面的学业成绩较
好。
四、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
(一)情绪的发展
1.冲动性情绪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2.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 (二)聋儿的个性特点 1.脾气倔强,好冲动 2.好动、好奇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笔录电话
第四节 听觉障碍学生的教育安置与措施
一、聋和重听学生的融合教育
一是认清回归主流是一种方向,是让聋
童最大范围地适应社会、掌握口语的有效途 径;二是要实事求是,根据聋生听力丧失和 恢复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他们回归主流的问题。
听力丧失水平(分贝) 听力障碍程度 第一级 2 6~ 54 第二级 55~69 第三级 70-89 第四级 90 以上 轻度重听 中度重听 重度重听 深度重听与聋
2. 脑膜炎
3. 其它因素
五、听力评估
(一)听力评估的目的
(1)通过听力筛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
干预听力障碍,以达到早期听力语言康复。
(2)对筛选出来的听力障碍儿童进一步作听力损
失的程度和性质的诊断,为听力障碍婴幼儿选配
合适的助听器提供有关信息。
(3)更重要的是,听力评估是为了确定听力障碍
婴幼儿的康复和教育方向提供有关信息。
作用 ;多种感官的参与。
3. 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四)思维特点 1. 2. 3. 4. 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 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 概念的扩大和缩小化 思维发展达到的水平局限
二、语言发展特点
聋儿的语言发展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困难:
(1)发育不清 (2)发音不好听 (3)音节受限制 (4)词汇量少于正常同龄儿童不能分辨同音异
20世纪的上半叶,关于使用“口语”和“手势语”利弊的争论一
直很激烈。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聋教师罗伊·霍尔库姆第 一个提出了“全面交流”的方法,“要求把听觉、手势语和口语 交往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以保证同听觉障碍者及在听觉障碍者之 间进行有效的交往”。全面交流法允许聋儿使用口语、看话、手 势语、书面语、提示语、体态语等各种利于聋儿交流的方式。即 口语和手势语结合的教学方法获得成功后,这一争论才告一段落。
所谓听觉注意是指聋儿在建立了听觉察觉能力之后, 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无关刺激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 听的内容上,养成聆听的兴趣和习惯。
(三)听觉定位
听觉定位是指在感知声音刺激后去寻找声源的测
向定位能力。重新培养聋儿的听觉定位能力必须在 听觉感知与听觉注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应该尽量 利用生活声响的环境。 (四)听觉识别
家族遗传/近亲结婚 地方病(克汀病等) 发育畸形 妊期疾病 药物中毒 高烧疾病 中耳炎 产钳外伤 外伤 噪声 其他 不祥
(一)学语前听觉障碍的原因
1.
2. 3. 4.
遗传原因
早产或难产 母亲麻疹 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
(二)学语后听觉障碍的原因
聋或重听儿童中,只有5%的儿童是
学语后听力障碍。
1. 中耳炎
(一)早期教育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训练是聋童语言教 育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二)个别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 年龄的差异和语言环境的差异。
(三)多方合作,创造最佳语言环境
聋童的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里进行是不够的,需
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及多方的努力,为聋人的语言 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 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有助于利用残余听力。
(二)听力筛选与诊断
1. 听力筛选
听力筛选是用快速而简捷的方法从某 个特定的群体(通常指0~5、6岁的新生 儿及婴幼儿)中鉴别出可能存在听力障碍 的个体的过程。
生理方面
·常感耳部疼痛 ·耳朵有分泌物流出 ·外耳道感染 ·常见以棉花等塞耳朵
·耳朵散发难闻的异味 ·耳朵嗡嗡作响 ·经常感冒 ·经常以口呼吸
二、语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关于口语和手势语的争论
长期以来,采用口语教学和手语教学是聋教育中的两种教学 基本理论和方法,两者的争论一直存在。正因为如此,聋校教学 方法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9世纪中叶,一些聋教育者对手语教学的目标产生疑虑。 1867年开始,争论的升级导致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彻底分化。 1880年,国际米兰会议后,口语教学便占据了聋教育的主导地位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概述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训练 和语言教育 听觉障碍学生的教育安置与措施
第四节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概述
一、听觉系统与听觉刺激 (一)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刺激
二、听觉障碍的定义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残疾标准中规定: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 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 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 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三)手势语与手指语 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 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亦称手 势表情语。 手指语又称指语,是用指式(手指 的格式变化)代表拼音字母,连接若干 个指式,可以拼成任何的语言词句。
(四)看话训练
看话,又叫看口、唇读、读话、视话,
是聋人感知言语的一种特殊方式和技能,
即利用言语活动的视觉信息以理解对方的
行为方面
·上课易分心 ·常要求别人重复 ·不听从或混淆教师的指令 ·常侧头听别人说话 ·用看比听更容易了解 ·常无故打断别人说话 ·无法确定教室的声响出处
·在构音上有困难 ·语音不清、缺乏变化 ·语音不清且不自知 ·说话声音过大或过小 ·在看电视时,常把音量开得过大 ·回避参加说话的活动 ·常常不理解老师的作业指示
听觉反馈就是在发音或者说话时,无意识地通 过听觉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 (八)听觉概念 听觉概念的形成表明儿童已经达到最高的、最
复杂的听觉层次,它不仅表现为“听到了”,而且
是“听清了”,更重要的是“听懂了”,最后再通 过其动作反映得到“正确执行(回答)”,这才表 明听觉概念的建立。
二、语言教育的原则
教育安排建议 充分合并到普通班学习 到普通班学习兼以特殊教育辅助 个别可融合并到普通班,多以个别辅导 多在聋校学习,给予个别辅导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学龄前教育与训练
我国听力障碍儿童学前教育的安置
形式有以下四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机
构 ;普通幼儿园附设特教班 ;聋校附设
学前班 。 三、聋童的学校教育与训练 四、聋童青少年期的教育
言语和促进交流。 (五)笔谈法
四、听力训练和语言学习的辅助设施和技术
(一)助听器
助听器是聋童教育中重要的辅助设备,
帮助有效地放大声音。目前,助听器可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供集体教学使用的大型助
听器,另一类是供个人使用的小型个体助听
器。
(二)电子耳蜗植入术
电子耳蜗植入术,也称“人工电子耳”
是一种用以补偿耳蜗毛细胞受到损伤,或 没有毛细胞从而无法产生音感的电子装置。
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HL。
(二)听觉障碍发生的年龄
如果儿童是在学会说话前丧失听力, 通常是由遗传或怀孕时所造成的,就称
作学语前聋;如果儿童是在学会说话后
丧失听力,就称作学语后聋。
(三)听觉障碍的类型
根据听力损伤的部位,可以将听觉障
碍分成三类:
★传音性听觉障碍,听力损失主要发生
在外耳和中耳部分;
语言障碍儿童2-4万。2010学年教育部统计
显示,全国体力残疾学生(6-18岁)在校
人数为112553人。
四、听觉障碍的成因
原 总 因 计 残疾儿童数 2576 234 17 179 72 307 334 450 10 25 2 225 721 0-3 岁 384 38 — 46 16 34 42 31 4 2 1 50 120 4-5 岁 401 45 2 34 11 56 42 39 2 5 — 49 116 6-14 岁 1791 151 15 99 45 217 250 380 4 18 1 126 485
听觉识别是在聋儿已经熟悉声音的基础上,认识
和识别各种声音所包含的意义和代表的事物。
(五)听觉记忆
聋童的听觉记忆需要反复、多次的刺激,使大脑
的记忆编码得以强化。 (六)听觉选择 听觉选择就是在两种以上的声音中,或者在环境 噪声中选择性听取某种声音的能力,也就是指能够听
取希望听到的某种声音的能力。
(七)听觉反馈
2.听力诊断
在听力诊断阶段,听力学专业人员对筛
选出的可疑听力障碍儿童做深入而全面的诊
断性听力评估,了解儿童损失的程度、损伤
的部位、可能的病因,以及儿童的语言、认
知、运动等领域的发展。常用的诊断性听力
测验有:纯音测听、言语测听、脑干诱发电
反应测验、耳蜗电图等。
(三)听力测验的方法 一般,在教育情境中常见的听力测 验有纯音听力测验、言语听力测验和行 为测听等。
★感音(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由于
耳蜗内以及耳蜗后听神经通路病变导致的听 力损失;
★混合性听觉障碍,既有传音性听觉障
碍,又有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
三、听觉障碍的流行率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查的资料推算,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听
力残疾人为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
24.16%。此外,我国每年新诊断出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