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各种材料检验频次及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材料检验频次及项目
目录
第一章水泥检验 (1)
1.1 检验频次 (1)
1.2 检测项目: (3)
第二章粉煤灰检验 (3)
2.1 检验频次 (3)
2.2 检测项目 (3)
第三章矿渣粉检验 (4)
3.1 检验频次 (4)
3.2 检测项目 (4)
第四章外加剂检验 (5)
4.1 检验频次 (5)
4.2 检测项目 (5)
4.3 检测评定依据 (6)
第五章细骨料检验 (6)
5.1 检验频次 (6)
5.2 检测项目及样品要求 (6)
第六章粗骨料检验 (7)
6.1 检验频次 (7)
6.2 检测项目及样品要求 (7)
第七章拌和及养护水检验 (9)
7.1 检验频次 (9)
7.2检测项目 (9)
7.3检测评定依据 (9)
7.4检验方法 (9)
第八章钢材检验 (9)
8.1检验频次 (9)
8.2 检测项目 (9)
8.3 主要试验仪器 (10)
8.4 检测评定依据 (10)
8.5 取样方法 (10)
第九章钢筋焊接检验 (11)
9.1 样品制备 (11)
第十章钢绞线检验 (12)
10.1 检验频次 (12)
10.2 检测项目 (12)
第十一章锚具检验 (13)
11.1 检验频次 (13)
11.2 检测项目 (13)
第十二章氯化聚乙烯卷材检验 (13)
12.1 检验频次 (13)
12.2 检测项目 (13)
第十三章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水泥基胶粘剂检验 (14)
13.1 检验频次 (14)
13.2检测项目 (14)
第十四章直接用于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检验 (14)
14.1 检验频次 (14)
14.2 检测项目 (14)
第十五章聚丙烯纤维网检验 (15)
15.1 检验频次 (15)
15.2 检测项目 (15)
第十六章泄水管检验 (15)
16.1 检验频次 (15)
16.2 检测项目 (15)
第十七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5)
第十八章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16)
18.1 抗压强度 (16)
18.2 弹性模量 (17)
第十九章混凝土拌合物 (18)
19.1 性能试验 (18)
第二十章混凝土耐久性抗冻性检测 (21)
20.1 适用范围 (21)
20.2 检测频率 (21)
20.3 使用仪器 (21)
20.4 检测依据 (21)
20.5 试验步骤 (21)
第二十一章动弹性模量检测 (24)
21.1 检测频率 (24)
21.2 使用仪器 (24)
21.3检测依据 (24)
21.4试验步骤 (24)
第二十二章混凝土耐久性电通量检测 (26)
22.1 检测频率 (26)
22.2使用仪器 (26)
22.3检测依据 (26)
22.4试验步骤 (26)
第二十三章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检测 (28)
23.1 检测频率 (28)
23.2 使用仪器 (28)
23.3 检测依据 (28)
23.4 试验步骤 (28)
第一章水泥检验
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达3个月做一次全面检验;每批散装水泥不大于500t或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做一次现场抽验。

1.2 检测项目:
第二章粉煤灰检验
2.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产品达3个月做一次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12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粉煤灰做一次现场抽验。

2.2 检测项目
全面检验为细度、烧失量、含水率、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钙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活性指数、安定性共11项指标;现场抽验时为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游离氧化钙含量、安定性5项指标。

第三章矿渣粉检验
3.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产品达3个月做一次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12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矿渣粉做一次现场抽验。

3.2 检测项目
全面检验为密度、比表面积、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含水率、流动度比、碱含量、活性指数共10项指标;现场抽验时为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3项指标。

全面检验为委托检验,其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第四章外加剂检验
4.1 检验频次
对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产品达6个月者进行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5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混凝土外加剂进行一次抽验。

(混凝土用外加剂-8076)
4.2 检测项目
4.3 检测评定依据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
《混凝土泵送剂》 JC 473-2001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氯离子含量、碱含量按GB/T 8077-2000进行;减水率、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常压泌水率比、对钢筋的锈蚀作用、收缩率比按GB 8076-2008进行;坍落度保留值、压力泌水率比按JC 473-2001进行。

第五章细骨料检验
5.1 检验频次
对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达一年者进行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600t或400m3同厂家、同品种细骨料进行一次抽验。

5.2 检测项目及样品要求
第六章粗骨料检验
6.1 检验频次
对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达一年者进行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600t或400m3同厂家、同品种粗骨料进行一次抽验。

6.2 检测项目及样品要求
6.2.1全面检验为颗粒级配、岩石抗压强度、吸水率、紧密空隙率、压碎指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
第七章拌和及养护水检验
7.1 检验频次
任何新水源或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或使用同一水源达一年者。

7.2检测项目
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碱含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
7.3检测评定依据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7.4检验方法
委外检测。

第八章钢材检验
8.1检验频次
每批不大于60t同厂家、同牌号、同批号、同规格钢筋。

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8.2 检测项目
8.3 主要试验仪器
万能材料试验机、连续式标点机。

8.4 检测评定依据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8.5 取样方法
第九章钢筋焊接检验
9.1 样品制备
9.1.1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的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和埋弧压力焊五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性能的检验。

9.1.2各种焊接方法的试件数量见下表:
9.1.3拉伸试件的最小长度
注:Lh——帮条长度或搭接长度,钢筋帮条或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注:(1)搭接焊搭接长度除要满足上表要求外,还得满足最小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2)切取试件时,应使焊缝处于试件长度的中间位置。

9.1.4弯曲试件长度按下式计算:
第十章钢绞线检验
10.1 检验频次
每批不大于30t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钢绞线
10.2 检测项目
第十一章锚具检验
11.1 检验频次
每批不大于1000套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锚具
11.2 检测项目
11.2.1外观、硬度、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
11.2.2外观检查每批抽检10%且不少于10套,从每批中抽10%的锚具检查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并按产品技术条件确定是否合格,当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时,则本批应逐套检查,合格才能进入后续检验组批。

硬度试验每批抽检5%且不少于5套,按产品设计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做硬度检验,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产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委外检测,其余指标委外检测
第十二章氯化聚乙烯卷材检验
12.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厂家做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8000m2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氯化聚乙烯卷材做抽验。

12.2 检测项目
全面抽验为尺寸、外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热老化处理、耐化学侵蚀共计10项指标;抽验时为前7项。

12.2.1质量要求:①黑色外的其它颜色②表面均为布纹状③低温弯折性温度指标-30℃④其余技术要求符合GB12953Ⅱ型卷材性能要求
12.2.2检验方法:委外检测。

第十三章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水泥基胶粘剂检验13.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厂家做全面检验;每批以甲组分不大于15t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聚氨酯防水涂料做抽验。

13.2检测项目
检验项目为无处理拉伸胶粘强度、无处理压缩剪切强度、热处理后压缩剪切强度、酸处理后压缩剪切强度、盐处理后压缩剪切强度、冻融处理后压缩剪切强度、保护层混凝土与防水卷材粘结强度共7项指标。

13.2.1质量要求:
黑色外的其它颜色;
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13.2.2检验方法:委外检测。

第十四章直接用于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检验14.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厂家做全面检验;每批以甲组分不大于15t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聚氨酯防水涂料做抽验。

14.2 检测项目
全面抽验为颜色、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不透水性、固体含量、涂膜表干、实干时间、潮湿基面粘结强度、与混凝土粘结强度、保护层混凝土与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粘结强度、撕裂强度、与混凝土剥离强度、加热、紫外线、酸、碱处理、加热伸缩率、拉伸时加热、紫外线老化、耐碱性共计16项指标;抽验时为前7项。

14.2.1技术要求:(1)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和孔洞;(2)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3)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14.2.2检验方法:委外检测。

第十五章聚丙烯纤维网检验
15.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厂家做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1t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聚丙烯纤维网做抽验。

15.2 检测项目
全面抽验为直径、长度、密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DSC分析法、熔点共计8项指标;抽验时为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DSC分析法共计4项。

15.2.1质量要求:
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15.2.2检验方法:委外检测。

第十六章泄水管检验
16.1 检验频次
任何新选厂家做全面检验;每批不大于1000个泄水管做抽验。

16.2 检测项目
全面抽验为外观和颜色、尺寸、落锤冲击、环刚度、二氯甲烷浸渍试验、连接密封试验共计6项指标;抽验时为前3项。

16.2.1质量要求:
符合《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稀(PVC-U)管材》GB/T10002.3要求
16.2.2检验方法:委外检测。

第十七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十八章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18.1 抗压强度
18.1.1试件尺寸:取150×150×150mm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作为标准值,用其它尺寸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200×200的立方体试件取1.05;对100×100×100的立方试件取0.95。

18.1.2试件养护:试件应在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内养护(也容许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水中养护)。

18.1.3仪器设备: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钢直尺(精确至1mm)。

18.1.4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

(2)试件在试验前要檫拭干净。

(3)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的横面垂直;开动试验机,当上下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以0.8~1.0Mpa/s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P。

18.1.5结果计算: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P/A
f
c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兆帕)
式中: f
c
P—破坏荷载(牛)
A—试件承压面积(平方毫米)
取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三个试件中最大或最小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值;当最大和最小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此组试件作废。

18.2 弹性模量
18.2.1试件尺寸:取150×150×300mm的立方体试件
18.2.2试件养护:试件应在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内养护(也容许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水中养护)。

18.2.3仪器设备: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弹性模量测定仪、钢直尺(精确至1mm)
18.2.4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

(2)试件在试验前要檫拭干净。

(3)在试件上安装弹性模量测定仪,
(4)调整试件位置,使试件的中心线与压力试验机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开动压力机与试件接触均匀。

(5)加荷至基准应力为0.5MPa(11.25 KN)的初始荷载F
,保持恒载60s
并在以后30s记录每测点的变形读数ε
,应立即连续均匀地加荷载至应力为轴
心抗压强度f
cp 的1/3的荷载值F
a
,保持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
点的变形读数ε。

(6)当以上变形值之差与它们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应重新对中试件后重复4.5条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低于2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7)在确认对中符合4.6条规定时,以加荷载速度相同的速度卸荷至基准
应力0.5MPa(F
),恒载60s;然后用样的加荷和卸荷速度以及60s的保持恒栽
(F
0及F
a
),至少进行两次预压。

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在基准应力0.5MPa(F

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
,在用同样的加荷载速
度加荷至F
0,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
a

(8)卸除弹性模量测定仪,以用样的速度加荷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如
果试件的抗压强度与f
cp 之差超过f
cp
的20%时,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9)结果计算:
n L
A F f E a c ∆⨯-=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MPa );
F a —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时的荷载(KN ) F 0—应力为0.5MPa 时的初始荷载(KN )
A —试件承压面积(mm 2) L —测量标距(mm )
第十九章 混凝土拌合物
19.1 性能试验
19.1.1试验设备
(1)搅拌机:容积30~100L,转速为18~22rad/min 。

(2)台秤:最大称量值100kg ,感量50g 。

(3)案秤:最大称量值10kg ,感量5g 。

(4)天平:称量1kg ,感量0.5g 。

(5)铁板或拌和槽:尺寸不宜小于1.5m ×2.0m ,厚度3~5mm (保证底部不变形),拌合槽高度100mm 。

(6)铁铲、抹刀、坍落度桶、刮尺、容量筒等。

19.1.2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9.1.3样品制备:
(1)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用料取样应根据不同要求,从搅拌机中的同一盘混合料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合料中取出;或在试验室中用机械或人工拌制。

(2)进行混凝土拌合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原则应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及相关标准进行。

(3)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拌合物进行试验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方法按下列方法步骤进行:
①试验室温度应控制在20±5℃,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避免遭受阳光直射和风吹(当需要模拟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及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和温度条件应与施工现场相同)。

②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在拌合前,材料的温度应保持与实验室温度相同。

③各种材料应拌合均匀。

水泥如有结块又必须使用时,应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量。

④在确定用水量时,应测定砂、石、外加剂的含水量,并扣除之。

⑤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以质量计。

称量精度:骨料为±1.0%,水、水泥和外加剂为±0.5%。

⑥掺外加剂时,掺入方法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

⑦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各种工具(如搅拌机、拌合用铁板和铁铲、抹刀等),应预先用水湿润,使用完毕后必须清洗干净,上面不得由混凝土残渣。

⑧使用搅拌机拌制混凝土时,应再拌合前预拌适量同水灰比砂浆,使搅拌机内壁黏附一层砂浆,以免正式拌合时水泥砂浆损失。

机内多余的砂浆应倒在所用铁板或拌和槽上,使之也黏附一层砂浆。

预拌的砂浆要弃之不用。

19.1.4样品拌合
(1)人工拌合法:将称好的砂、水泥放在铁板(拌合槽)上,用铁铲将水泥和砂翻拌均匀,然后加入称好的石子,再将其全部拌合均匀。

将拌合均匀的拌合物堆成圆锥形,在中心做一凹坑,将称量好的水(约一半)倒入凹坑中,勿使水溢出,小心拌合均匀,再将料堆成圆形做一凹坑,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拌合。

每翻一次,用铁铲在全部拌合物面上压切一次,翻版一般不小于6次。

拌合时间(从加水算起)依据不同的拌合体积,宜按如下规定控制:拌和体积在30L以下时,拌和4~5min;体积在30~50L时,拌和5~9min;体积超过50L时,拌9~12min。

混凝土拌和物超过50L时,应特别注意拌和物的均匀性。

(2)机械拌和法:按照所需质量,称取各种材料,分别按石、水泥、砂依
次装入料斗,开动机器徐徐将定量的水加入,继续搅拌2~3min(或根据不同情况,按规定进行搅拌),将混凝土拌和物倾倒在铁板(拌和槽)上,再经人工翻版两次,使拌和物均匀一致后供试验使用。

(3)准备好的混凝土的拌合物,应立即进行试验,试验前还应经人工对混凝土拌合物略加翻拌,以保证其质量均匀
19.1.5坍落度试验
(1)本试验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和易性。

主要适用于坍落度在12~220mm范围内的塑性和流动度性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测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

(2)用水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工具,并把坍落度筒放在已准备好的铁板上,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在固定位置。

(3)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

每层用捣棒沿落选方向由外向中心插捣25次,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插到筒底,插捣第二层和第三层时,捣棒应插入到下一层的20mm~30mm深处。

插捣顶层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后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4)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在5~10s内提起坍落度筒。

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并应在150s内完成。

(5)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

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呈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

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以记录。

(6)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拌和物试体的黏聚性与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拌和物截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截锥体逐渐下沉(或保持原状),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倒坍、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
则表示黏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拌和物也因失浆而骨料外漏,则表明保水性不好。

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保水性良好。

混凝土坍落度单位为毫米,精确至5mm。

第二十章混凝土耐久性抗冻性检测
20.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水中经快速冻融来测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快冻法抗冻性能的指标可用能经受快速冻融的次数或耐久性系数来表示。

20.2 检测频率
梁体混凝土每20000m3/次,桥面保护层1500 m3/次
20.3 使用仪器
混凝土快速冻容循环试验机。

20.4 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
20.5 试验步骤
20.5.1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

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

浸泡时水面至少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开后进行冻融试验。

20.5.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出表面水分,称重,测定基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20.5.3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因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压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mm左右。

20.5.4把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

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即可开始冻融循环。

20.5.5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2)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3)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

每块试件从-15℃升至6℃所用的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

(4)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5)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一次横向基频测量,测量前应将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

横向基频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应按标准的规定执行。

测完后应立即把试件掉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

试件的测量、称量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份损失。

(6)保证试件在冷冻液中冻结时温度稳定均衡,当有一部分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

(7)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保持在冻结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存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

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潮湿状态下用防水材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存放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

试件处在冻融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过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8)冻融到达以下3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
①已达到达200次循环;
②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
③质量损失率5%。

(9)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可按下式算:
P=100×f
n 2/ f
o
2
式中: P—经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计算(%)
—N次冻融循后试件的横向基频(赫)
f
n
f
—冻融循环试验前测得的试件横向基频初始值(赫)
o
混凝土试件冻融后的重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Wn=100×(Go-Gn)/Go
式中: △W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重量损失率,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计算(%)
Go—冻融循环试验前的试件重量(公斤);
Gn— n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重量(公斤)。

混凝土耐快速冻融循环次数应以同时满足相对动弹性模量值不小于
60%和重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循环次数来表示。

混凝土耐久性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P×N/200
式中: K—混凝土耐久性系数;
N—达到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
P—经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相对弹性模量。

第二十一章动弹性模量检测
21.1 检测频率
梁体混凝土20000m3/次,桥面保护层1500 m3/次
21.2 使用仪器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测定仪
21.3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21.4试验步骤
21.4.1测定试件的重量和尺寸。

试件的没量精度应在±0.5%以内,尺寸的测量应在±1%。

每个试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均取3个部位测量的平均值。

21.4.2将试件安放在支承体上,并定出换能器或敲击及接收点的位置。

21.4.3用共振法测量混凝土弹性模量时,先调整共振仪的激动功率和接受增益旋钮至适当位置,变换激动频率,同时注意观察指示电表的指针偏转,当指针偏转最大时,即表示试件达到共振状态,这时所显示的激振频率即为试件的基频振动频率。

每一测量应重复测读两次以上,如两次连续测值之差不超过0.5%,得这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测试结果。

21.4.4用敲击法测量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时,用击锤激振。

敲击时敲击力的大小以能激起试件振动为度,击锤下落后应其自由弹起,此时即可从仪器数码管中读出试件的基频振动周期,试件的基频振动频率应按下式计算:
f=1/T×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