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学案与同步训练设计1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d513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7.png)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学习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葡萄、核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这些都和两汉时期一个叫“西域”的地方有关。
那么西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地方?古时候西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课前小练】1.两汉时期,人们把称为西域。
2.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共同夹击匈奴,派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此后日趋频繁。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总管西域事务,这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4.东汉时期,经营西域三十余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
5.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6.为加强中原与西域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和。
【合作探究】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2、阅读教材“丝绸之路”图:请回答:(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
(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这条路线为何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当堂评价】1.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3.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走向是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4. 2008年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63cf7458fafab069dc0292.png)
教师寄语:课题第15课时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审核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学习重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预习自测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2、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夹击匈奴。
渴望建功立业的,毅然应募。
公元前年、年,他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年,西汉政府设立,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通过、今,运往,再转运到,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学过程课堂交流与探究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过的西汉初年匈奴的情况,指出当时的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地理概念)。
提出问题:“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后,引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说说张骞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3.张骞第二次出使,明确这次出使的目的,作用学生阅读,概括出“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4.西域都护设立时间,作用5.丝绸之路,学生先看书,后在地图中指出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教师让学生看图片:丝绸之路的地貌: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
导学过程课堂反馈练习与巩固2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683ae9581b6bd97e19ea66.png)
2、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秦始皇端坐在宝座上,一名跪着的侍从双手举着盛满葡萄的托盘献给他)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想象画。他参照教材,把秦始皇画得十分传神,葡萄画得也非常逼真,可是,这幅画有一个“历史”错误,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尽管秦始皇唯我独尊,富有四海,但当年的他却吃不到我们今天常吃的水果——葡萄。因为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而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是在西汉时开通的。那么,西域在何方?是谁开辟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怎样闻名于世的?
课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时
1
主备人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域的概念。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况。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收集中原王朝通西域互相输出的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
3、“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可以结合本课“课后思”第2题的插图,通过提问加深印象。
4、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
第二:历史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938401fad6195f312ba686.png)
生回答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汉通西域”,汉分为。。。生答:西汉;东汉。
那我们看看西汉是派谁去通西域的?
生:张骞
师:张骞通西域,我们先来看一下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答,师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师生互动。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打开课本,明确学习任务。
师生谈话,探讨标题。
看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二、
讲授新课
二、
讲授新课
二、
讲授新课
二、
讲授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
师: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播放视频《西去的使节》。
然后出示幻灯片上的问题:
(1)汉朝初期的西域情况是如何?
(2)为什么要派张骞去西域?
(3)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b.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c.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d.大秦指古代罗马;
e.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中国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三、丝绸之路
教师:这样,通过张骞通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就开通了一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指导学生看课本。
师提问: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
个别回答,师总结:把古老的中西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6e474b76a98271fe910ef969.png)
滦南县七年级历史学科
学教案
教预
习
导
航
2、公元前年,汉武帝派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年,西汉政府设立,总管
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4、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通过、
,运往,再转运到,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5、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
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规则:请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然后就要比一比,看哪一组的
练习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1、读图题:图一:82页《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图二:83页《丝绸之路》
(1)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使者是,出使的地区就是今天的及其以西的地区,西汉管理这一地区的机构是,设置与年。
教学设计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9febf6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9.png)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讲解,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PPT一幅秦朝疆域地图;一幅我国现今地图)大家来看,秦朝的疆域最西边到达的地方是哪里?再来看我国现在的地图,最西边到达的区域又是哪里?生:回答师:秦朝的疆域西边最远到达的地方叫做陇西,属于我国甘肃省。
而我们国家现在西边最远到达的地方却是新疆。
那么为什么秦朝时期新疆地区不在我国的疆域版图之上,新疆是如何与中原地区开始产生联系的,又是在什么时候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大家把书打开。
(二)讲授新课1、汉通西域师:首先,先来看我们的课题“张骞通西域”。
西域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大家快看书,告诉老师西域的定义是什么?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师:对,我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大家在书上勾出来。
这些地方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新疆地区及其更远的地方。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汉武帝时期对待匈奴民族实行的是被动和亲还是主动进攻?(主动进攻)当时,汉武帝得到消息,有一个大月氏民族,因为在与匈奴民族的战争中战败,所以不得不向西边迁移。
汉武帝认为可以联合大月氏民族一起前后夹击匈奴人,因此,他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P82,目的)这时,一心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看到了招募的榜文,便毅然应募。
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76482c4a7302768e9939a6.png)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一、自主学习⑴阅读教材:第一框题“张骞出使西域”,(阅读课本第82-83页)完成导学。
1、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______。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总管西域事物。
从此,今天的______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⑵阅读教材:第二框题“丝绸之路”,(阅读课本第83-84页)完成导学。
1、陆上“丝绸之路”从_______往西,经过______今______地区,运往______,再转运到欧洲。
2、汉武帝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
⑶阅读教材:第三框题“班超经营西域,(阅读课本84-85页)完成导学。
1、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公元____年,东汉政府派______出使西域。
2、东汉时期,班超派部下______出使大秦。
3、______年,大秦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简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探究点二: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A、大秦B、匈奴C、大宛D、楼兰3、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4、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二)能力提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21ad7ad50066f5335b81216a.png)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X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评价汉武帝(∨∨∨)【知识梳理】1、X骞通西域时间:影响:2、丝绸之路含义:线路:地位:3、评价汉武帝(总评)总评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减小诸侯国与的对抗。
2、思想上:他还接受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他还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以儒家的为主要教材。
4、经济上:将地方的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
5、军事上:派大将反击匈奴。
解除了北方的边患。
6、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
(总结)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广泛交流,对多民族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时期。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A.班超B.X骞C.汉武帝D.甘英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某某3、小明在网上看到2008年6月17日这一天发表的题为《奥运火炬感受西域风情》的报道。
通过报道的题目,你可以判断,2008年火炬在6月17日可能传递的地点是()A.某某B.某某C.某某 D某某4、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情的发生?()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X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拓展视野】1.(某某某某卷)欧洲人称中国为“丝国”,最早是在中国的()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08某某某某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001)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8ecd94f80740be1e640e9ac2.png)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你知道西域的范围吗?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填写下列表格:重要人物时间主要事迹结果和意义张骞班超3.你能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 学以致用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二(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2)材料一中“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3)材料一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有哪些?(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意义?(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2.读图学史材料一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
”(1)材料一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东起(),经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关后分南北两路西行。
这条路是()代的使者()开辟的。
(2)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4)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5)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2.想一想,通过学习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事迹,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a. 窦固b.窦宪c.张骞d.班超2.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a.公元前60年b.公元60年c.公元8年d.公元前119年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指的是谁…()a.班超b.张骞c.汉武帝d.甘英4.公元73年,奉命前往西域恢复内地和西域的关系的是()。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ddfab960590c69ec37653.png)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br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1 新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1 新人](https://img.taocdn.com/s3/m/fe2d779cfad6195f302ba65e.png)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通过影视作品、课外阅读等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影视资料、图片资源、故事等,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较好地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内容。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史料、角色扮演、合作交流,采用影片欣赏、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教学用具:多媒体影音资料、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一)导入新课播放一组蔬菜、水果图片,有葡萄、石榴、黄瓜、核桃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的原产地在哪里呢?又是怎样传入我国的呢?以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图片回答图中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由此作为导入,学生易于接受(二)复习旧课1、西汉初年对于匈奴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呢?这时候的和亲有什么特点,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么?那为什么西汉还要跟匈奴和亲呢?2、到了汉武帝时,通过文景之治强大起来的西汉对匈奴实行什么政策呢?派了谁去反击匈奴?3、为了配合对匈奴的军事行动,汉武帝又采取怎样的措施呢?结果是如何,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先让学生快速浏览82到84页,第一、第二个子目的内容,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填空题,在书本上把答案划出来。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489882e943323968001c9243.png)
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入:由西汉和匈奴的战和讲起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今新疆地区)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年)
3.张骞第二出使西域(前119年)
4.前60年西域都护建立(新疆)
强调
张骞出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壮举,张骞是我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交流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这条中西交通要道,历史上称“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2.公元166年达秦使者回访东汉
教师活动
引导复习上课内容,以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过渡。
提问:
1.谁在位时派张骞出使西域?
2.哪一年张骞出使西域,起点是哪里?那位皇帝在位时派张骞出使西域?
3.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4.讲:班超的进取精神
a.投笔从戎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找出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5.指导读书学生抢答:
A.什么是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的路线?
C.海上丝绸之路?
5.课时巩固
a.要求学生每人出题,同学回答
b.个人进行小结
附重点:(学生归纳)
(1)一条古道
(2)两件大事
(3)三位人物
学生活动
1.学生介绍:
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背景、经过、作用(各小组发言)学生互动,加强理解。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答a恢复与西域的联系b派甘英出使大秦c大秦派时者回访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c3e5c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4.png)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导入:(播放石榴、葡萄等图片)这些食物你吃过吗?你明白它们是哪里出产的吗?又是何时传入中原的呢?(西域,汉代时期)那么,西域究竟是什么地址呢,又是谁把这些食物带入中原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路来学习一下。
二、讲课:(一)张骞通西域一、依照地图,讲述西域的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确实是此刻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址,称为西域。
二、大伙儿回忆一下,在汉武帝之前咱们汉代跟匈奴之间的关系如何?西汉初期国家实力虚弱,不足以与匈奴抗击,因此实行的是和亲政策,可是匈奴仍然南下进行掠夺,而且操纵了天山以北的小国。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规画着要还击匈奴。
因此,他发布了一张招贤令。
咱们一路来看一看这张招贤令,然后试探: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张骞;联合大月支,夹击匈奴。
)3、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线路图”,假想张骞出使西域会碰到的艰险:(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咱们学习?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坚决不移、忠于祖国……4、张骞共出使了几回西域?(两次)那么,这两次出使的情形如何呢?请同窗们自课文82-83页,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刻、目的、功效。
五、汉代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转变呢?骆驼……西域到中原: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良种马中原到西域:铁器,丝绸六、大伙儿看到这张地图,对照秦朝的疆域,多了什么地址呢?(西域)西域是怎么纳入到汉代的版图当中的呢?大伙儿在讲义上找找答案。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7、咱们方才要紧学习的是汉通西域的一些内容,那么在汉通西域的进程当中,是谁起到了一个超级重要的作用啊?(张骞)那么大伙儿试探一下张骞对我国的历史有什么功绩呢?能够结合咱们方才讲的石榴宝马从西域传到中原,丝绸,铁器从中原地域传到西域来想一想。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252db70242a8956bece453.png)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自主探究——新课标教材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线索及思路清晰,主要线索为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及路线、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不多。
课文对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过程等基本情况、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及丝绸之路的路线均作出了直接的说明。
但对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的理解;对张骞富有责任感的品质、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华文化等情感、价值观的渗透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也给课堂教学的拓展提供了空间。
我认为,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对象分析:到初中学习才几周的初一学生对老师和书本的依赖较强,但有着难能可贵的好奇心与活跃的思维。
课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但要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则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感受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掌握历史线索,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历史的魅力并产生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及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2)读懂张骞通西域的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及丝绸之路开辟中所作出的贡献,初步掌握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查资料初步了解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2)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情景体验、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史实及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成功通西域的学习,理解他克服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追求目标的精神意志;(2)通过理解民族交流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及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
学案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案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b9d3f7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7.png)
馈
与
巩
固
5.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6.在下列人物中,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
A.冒顿单于B.汉武帝
C.卫青、霍去病 D.王昭君
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C.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D.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立
4.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分别是( )
A.长安 中亚 B.长安 西亚 C.长安 欧洲 D.新疆 欧洲
6.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交
流
展
示
⌒
任务
讨论
展示
︶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历史人物中,对陆路“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的是( )
A.卫青B.霍去病C.班固D.张骞
2.“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B.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7.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汉百姓能在长安城内买到( )
①汗血马 ②石榴 ③葡萄 ④西红柿 ⑤猕猴桃 ⑥胡萝卜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二)读下图,回答问题。(P83页丝绸之路示意图)
(1)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320f6683b3567ec102d8a9b.png)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
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
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学法指导1.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可以通过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我们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也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2.本课基本知识点较多,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填写作出以下表格,帮助梳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______和______以西,称为西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806394680203d8ce2f2480.png)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型:新课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和班超经营西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历史空间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及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开拓进取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冠世榴园》教师:咱们枣庄有号称中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冠世榴园”,这个园林始建于西汉成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同学们知道石榴原产于哪里?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内地的吗?相信学完今天这节课,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教师:西域在两汉时期所指的是哪些区域?学生: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展示: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师:从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玉门关、阳关之外的西域是一种什么景象?学生:荒凉,人烟稀少。
教师:汉武帝以前,西域的情况是怎样的?学生: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展示:《西汉疆域图》教师:汉武帝以前,西域分布着36国,大的只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
那里星罗棋布着乌孙、且弥、蒲类、疏勒、龟兹、莎车、楼兰等小国。
但是就在如此荒凉的土地上,却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开辟中原和西域交通的第一人是谁?学生:张骞。
简介张骞:张骞,西汉武帝时人,中国古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
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向天下招募能出使大月氏的人,张骞渴望建功立业,毅然前往,成为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我们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
张骞的出使西域,最初是以寻找盟友夹击匈奴为目的。
因为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同时伴随着同年卫青、霍去病在军事上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也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
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
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学法指导
1.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可以通过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我们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也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2.本课基本知识点较多,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填写作出以下表格,帮助梳理知识:
重要人物时间主要事迹结果和意义
张骞
班超
3.通过对张骞、班超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 B.单于C.赞普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7.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8.西域地区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
9.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秦 B.西汉C.东汉D.新朝
二、材料分析题
10.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为国忘私的高贵品质。
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匈奴从此再不能与西汉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