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高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2.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2】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3.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这段时间里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正确叙述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动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变小
C.观看升旗时太阳日出东北方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4.每年的6月7日~9日,是高考考试的日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最接近在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第一天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时,已近12点,此时的光照图是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图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三个月后,泉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2014年10月22日10时28分,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
图中为“太阳黑子与木星、地球大小的对比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
【2】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时,北京时间为()
A.21日21时28分B.22日15时28分
C.22日13时28分D.22日23时28分
【3】太阳黑子强烈爆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B.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7.如图为某年8月7日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小题。
【1】P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A.90°N B.78°N
C.66°34′N D.12°N
【2】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P地地方时是12时
B.该日P地昼长是Q地的2倍
C.该日P地正午太阳高度约是Q地的2倍
D.此时在P地可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上
8.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3】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A.45°W向西至180°B.45°E向东至180°
C.0°向东至180°D.135°W向西至180°
9.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是可以调节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为获得最多太阳光照,昆明(25°N,103°E)冬至日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应接近
A.30°B.40°
C.50°D.60°
【2】某日昆明某学校操场的旗杆影子最短时,其影子长与路灯杆等长,则此时
A.太阳直射20°B.太阳直射10°S
C.北京时间约为11时D.北京时间约为13时
10.读北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当地球在b~a之间公转过程中,关于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
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
【2】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我国会有下列古诗中描述的哪个节日活动?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综合题
1.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22日凌晨日本福岛附近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
材料二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福岛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_______。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
A.外地核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
(3)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
________。
(4)地震波F为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速变化可判断D层和H层的物质状态分别为、。
2.读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填空
(1)图中PO代表的是__________线。
(2)图中所示日期为__________,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纬线上,为北半球的________日。
(3)图中A地昼长__________小时,E地的日出时刻是_____时。
(4)在ABCD四点中,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是__________, 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5)三个月后,A点白天的时间为_______小时,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_
3.读下图表示某日北京时间14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
(2)此时全球昨日与今日所占经度范围之比约是________ ,
当天K地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昼长为_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______
(4)此时北京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_
(5)若有一架飞机想从A地到C地,走最短的路程,飞机飞行的路线是: ______,飞行的方向是
__________ 。
4.下图是甲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观测者观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图中时刻均为北京时间。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经度为_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____。
(2)甲地地面竿影的朝向,冬至日日出时朝________方向,夏至日日落时朝_________方向。
(3)甲白昼最长时,昼长为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
(4)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___________,此日,乙地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比甲地先迎来日落,则乙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向。
(5)若黄赤交角为25°,则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昼长比当前更______(长、短)。
江西高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答案】D
【解析】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即昼长小于12小时;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地、乙地位于北半球,丁地位于南半球,故选项D正确。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答案】B
【解析】根据昼长的变化规律可知,纬度越高,一年中昼长的变化数值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昼长等于12小时;所以纬度越高的地区,昼长与12小时的差距越大;结合表格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昼长差距由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丁丙,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答案】D
【解析】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也就是说,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由材料可知,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在长江的下游,所以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故D正确;该地没有地壳的抬升作用,也没有地壳的下陷,故A、B错误;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不可能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错误。
故选D项。
【2】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答案】B
【解析】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长江是北半球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南岸冲刷作用为主,北岸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八卦洲将与北岸相连,故B正确;AD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八卦洲在长江的下游,是堆积作用形成的,以沉积为主,面积将会扩大,故C错误。
故选B。
3.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这段时间里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正确叙述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动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由表可知升旗时间越来越晚,说明日出越来越晚,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京位于116°E,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的时间,当北京时间5点51分时,北京地方时为5点35分,地方时早于6点日出,说明北京这段时间
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正确;这段时间为从夏至到秋分,也就是从6月22日到9月23日,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这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可能减慢也可能加快;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长;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变小
C.观看升旗时太阳日出东北方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答案】D
【解析】这段时间为从夏至到秋分,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变小;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观看升旗时太阳日出东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在6月,相比之下不可能出现,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意义
4.每年的6月7日~9日,是高考考试的日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最接近在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图中P位于近日点附近,表示1月初,高考是6月7到9号,最接近图中的丙点,C正确。
【2】第一天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时,已近12点,此时的光照图是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高考时间为6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可排除甲图;乙图北极圈及其以北都出现极昼表示6月22日,高考是6月7到9号,排除B;根据自转方向可知丙图是北极俯视图,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且120°E地方时为12点,符合题目要求,C正确;丁图中60°W地方时12点,120°E地方时为0点。
【考点】地球运动
5.下图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6月22日甲地昼夜等长,甲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夜,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丙地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丁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甲地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A正确。
【2】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图中丁地6月22日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D正确。
【3】三个月后,泉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三个月后,为9月22日接近秋分日,全球接近昼夜平分,泉流也接近昼夜平分,与甲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A正确。
【考点】昼夜长短判断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6.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2014年10月22日10时28分,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
图中为“太阳黑子与木星、地球大小的对比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
【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层是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
球层
【2】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时,北京时间为()
A.21日21时28分B.22日15时28分
C.22日13时28分D.22日23时28分
【答案】D
【解析】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0月22日10时28分,和北京时间相差13个小时,因此北京时间为22日23时28分。
【3】太阳黑子强烈爆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B.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答案】C
【解析】太阳黑子强烈爆发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所以C正确。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
7.如图为某年8月7日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小题。
【1】P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A.90°N B.78°N
C.66°34′N D.12°N
【答案】B
【解析】8月7日,大约处于6月22日与9月23日中间,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北纬十几度;故图示P为与
晨昏线相切的纬度约为北纬七十几度。
故选B项。
【2】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P地地方时是12时
B.该日P地昼长是Q地的2倍
C.该日P地正午太阳高度约是Q地的2倍
D.此时在P地可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上
【答案】D
【解析】图示P点所在纬度出现极昼,且P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故P点时间为0时;图示P点出现极昼,
昼长为24小时,而Q点并非昼夜平分;图示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小于Q点;由于P点位于北极圈内,且此时
出现极昼,故该地的日出方向为正北。
8.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右图所示状况是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对应丁日,所以D正确。
【2】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以南极点为中心,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所以C正确。
【3】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A.45°W向西至180°B.45°E向东至180°
C.0°向东至180°D.135°W向西至180°
【答案】A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此时a点地方时为15时,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45°W向西至180°,所以A正确。
【点睛】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9.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是可以调节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为获得最多太阳光照,昆明(25°N,103°E)冬至日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应接近
A.30°B.40°
C.50°D.60°
【答案】C
【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昆明位于25°N,为获得最多太阳光照,昆明冬至日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应接近50°,所以C正确。
【2】某日昆明某学校操场的旗杆影子最短时,其影子长与路灯杆等长,则此时
A.太阳直射20°B.太阳直射10°S
C.北京时间约为11时D.北京时间约为13时
【答案】D
【解析】某日昆明某学校操场的旗杆影子最短时,为正午时分,其影子长与路灯杆等长,即太阳高度为45°,北京时间约为13时,所以D正确。
【点睛】竿影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成负相关,即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线以南地区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0.读北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当地球在b~a之间公转过程中,关于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
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
【答案】B
【解析】当地球在b~a之间公转过程中,即秋分到冬至期间,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所以B正确。
【2】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我国会有下列古诗中描述的哪个节日活动?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案】D
【解析】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即春分到夏至期间,可能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形,所以D正确。
二、综合题
1.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22日凌晨日本福岛附近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
材料二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福岛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_______。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
A.外地核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
(3)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
________。
(4)地震波F为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速变化可判断D层和H层的物质状态分别为、。
【答案】(1)D
(2)B
(3)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幔
(4)纵波,液态或融熔状态固态
【解析】
(1)地震发生时发出的弹性波有横波和纵波,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纵波的速度快,因此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D正确。
(2)此交震源深度为14公里,位于岩石圈,B正确。
(3)图中A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地幔。
(4)图中F波速度快为纵波,D层中横波消失,物质状态为液态可融熔状态;H层纵波速度加快,可能为固态。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方法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纵波的速度快,因此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读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填空
(1)图中PO代表的是__________线。
(2)图中所示日期为__________,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纬线上,为北半球的________日。
(3)图中A地昼长__________小时,E地的日出时刻是_____时。
(4)在ABCD四点中,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是__________, 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5)三个月后,A点白天的时间为_______小时,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_
【答案】(1)晨
(2)6月22日23°26′N 夏至
(3)24 ,4
(4) A 66°34′
(5)12 90°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呈现信息,侧重自然地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长的计算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由黑夜介入白天为晨线,图中PO代表晨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所以A地昼长为24小时,E地的日出时刻是4时。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是A。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三个月后,为秋分日前后,A点白天的时间为12小时。
3.读下图表示某日北京时间14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
(2)此时全球昨日与今日所占经度范围之比约是________ ,
当天K地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昼长为_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______
(4)此时北京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_
(5)若有一架飞机想从A地到C地,走最短的路程,飞机飞行的路线是: ______,飞行的方向是
__________ 。
【答案】(1)(20°N.90°E )
(2)1:3 9 6
(3)E
(4)昼短夜长
(5)A—E—C 先东南后东北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纬70°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0°S,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地方时12时的经线,为90°E。
此时全球昨日与今日所占经度范围之比约是1:3,当天K地的日出时间为9时,昼长为6小时。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E。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纬70°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0°S,北半球昼短夜长。
若有一架飞机想从A地到C地,走最短的路程,飞机飞行的路线是A—E—C ,飞行的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
4.下图是甲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观测者观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图中时刻均为北京时间。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经度为_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____。
(2)甲地地面竿影的朝向,冬至日日出时朝________方向,夏至日日落时朝_________方向。
(3)甲白昼最长时,昼长为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
(4)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___________,此日,乙地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比甲地先迎来日落,则乙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向。
(5)若黄赤交角为25°,则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昼长比当前更______(长、短)。
【答案】(1)120°E 40°N
(2)西北东南
(3)15小时73°26′
(4)10°N 东南
(5)75°长
【解析】甲地位于北半球,图示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甲地经度为120°E ,纬度为40°N。
甲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日出东南,面竿影朝向西北,夏至日太阳日落西北,竿影朝向东南。
甲地位于北半球,图示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甲白昼最长时,为夏至日,昼长为15小时。
甲地位于北半球,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此日,乙地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比甲地先迎来日落,则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
(5)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若黄赤交角为25°,则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5°昼长比当前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