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作者:赵婉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5期
赵婉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财政支出也呈现逐年递增
的趋势,这被称之“瓦格纳”现象。
利用VAR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动态积累效应,结果
发现,财政支出对下期或者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驱动作用,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大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瓦格纳”现象;财政支出;经济增长;VAR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090-0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平均每年的GDP增长率保持
在9%左右,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或者后金融危机时期,仍然保持了6%以上的速率,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中国奇迹”或者“中国之谜”。
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支出也出现了递增的态势,政府
主导的投资有助于资本形成,从而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起到驱动作用。
关于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性关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但都
局限于某一角度,并且缺乏动态冲击效应分析,本文试图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财政支出对
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二、财政支出规模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分为预算内财政支出和预算外口径,在本文的研究中,以预算内的财政
支出为对象,同时以便研究与经济增长有关的财政政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可知,1990年我国的财政支出为3 083.59亿元,1993年财政支出突破4 000亿元,以后以每年1
000亿元的速度递增,并在1998年突破10 000亿元,以后以每年2 000亿元的速度增加,截
至2010年,已增至89 874.16亿元。
剔除价格因素,2008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大约是1978年的
8倍。
财政支出规模的巨大增长,既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主导所带来
的路径依赖,政府规模的扩大,人口大幅增加导致的社会拥挤成本上升,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同时也有经济增长亟须资本形成所致。
因此,在中国也出现了相应的“瓦格纳”现象,工业化
纵深推进以及体制改革使得财政支出伴随GDP总量增长而增长。
尽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中财政制度由“大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经济发展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财
政支出占GDP比重减少,同时从紧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交替使用,均为了改变财政支出规模逐年递增的态势。
三、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及模型说明
本文中财政支出(用G表示)和GDP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
由于物价因素的影响,本应对变量进行平减以反映真实的经济运行,但由于这两个变量均需要平减,因此,为了方便对模型进行分析,均不作处理,仅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异方差。
由于上一年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产生在下一年,用VAR(P)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是合理的,其一般表达式如下:
其中yt为m维内生变量向量,xt为d维外生变量向量,A1P1…和B1…Br为待估的参数矩阵,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有p和r阶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
2.平稳性检验以及滞后阶数的确定
VAR要求序列是平稳的,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是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伪回归现象,若序列不平稳,可以考虑用原序列的差形式进行回归。
利用Eviews软件中的ADF对lnG和lnGDP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1。
由此可以看出,两变量均为平稳时间序列,符合本文研究中的计量特性,可以进行VAR分析。
根据AIC、SC和LR原则综合考虑,滞后阶数确定为2。
此时AIC值为-7.36,SC值为-6.87,LR值为79.97。
3.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表2,对于财政支出不是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拒
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1,因此拒绝原假设。
检验结果表示在滞后阶数为2的情况下,
表明lnG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
财政支出对下一期或者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格兰杰意义上的
原因。
因此,这表明政府财政支出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4.建立VAR模型得到计量表达式为:
lnGDP=1.43lnGDP(-1)-0.72lngdp(-2)+0.17lnG(-1)+0.06lnG(-2)
lnG=0.16lnGDP(-1)-0.14lnGDP(-2)+1.26lnG(-1)-0.27lnG(-2)
其中R-square为0.998,Adj R-square为0.997。
由此可见,lnG(-1)对lnGDP的
贡献为0.17,说明上一期的财政支出对下一期经济增长的系数大于1,即e的0.17次方。
同理,前两期的财政支出对当期经济增长的系数也大于1,系数显著。
表明前期财政支出有助于资本
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同时,由于系数并不是特别大,说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5.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
值的影响。
在这里,用来分析lnG(-1)或者lnG(-2)的一个干扰项对lnGDP的冲击和影响。
如下图2所示,通过对滞后2期的分析,lnGDP对lnG的一个标准差信息有明显的反应,lnGDP
增加在0.10之后,在第2期达到0.25左右,这说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增长效应是动态,
并且呈现累计效应的现象。
比如政府公共支出中用在基础建设投资、科技支出、教育支出、支
农支出等方面的均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引擎,使得经济增长的能力和潜力在未来若干期内逐渐累
积性地发挥出来。
在财政支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若较大部分用于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上,
则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越大。
同时,财政支出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因此,优
化财政支出,寻找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有助于提高图中展示的动态效
应和累计效应。
方差分解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将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
息相关联的若干个组成部分,从而分析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对上述VAR
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同样选取滞后阶数为2,可以发现,lnGDP在第一期的误差全部来自自身的新息,这是符合常识的,在第二期的误差有5.6%来自lnG,这与上述VAR的表达式是一致的。
因为在本文模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因素比如资本、劳动力、技术、体制改革等变量并没有纳
入其中,省略这些因素只是为了清晰地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而不是代表它们对经
济增长不起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财政支出的职能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财政的其他
职能。
马斯格雷夫认为财政对经济的调控职能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个
方面。
其中,资源配置作为财政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品上,比如国家安全、法律
体系、基础设施,以及市场失灵的领域或者是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导致的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
另外,收入分配职能可以通过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来保证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使得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普通民众;稳定经济职能是通过积极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来确保经济
增长的持续性。
因此,财政的三大职能有效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2.适度控制财政支出总量规模并优化公共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有利
于降低体制改革中的过度成本,但过大的财政支出会使得财政支出与收入不匹配,财政状况恶
化并进而出现赤字现象,加大财政风险。
而缓解财政风险的方式是借债或者增加税收,前者带
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后者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
因此,财政支出应该低于或者等于均衡
增长下的最优规模。
在一定的财政支出规模前提下,应该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下合理减
少行政管理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
高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提高人力资本的规模、质量和改善民生;同时应
加大财政支出支农的力度,农业既是我国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应将财政支出有效
地引导到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轨道上来。
3.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扩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引擎功能。
根据每年的财政预算,制定相应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从强化预算约束、采用“零基预算”、完善财政支出的监
督机制、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等方面规范财政支出的管理。
针对当前政府采购制度中的问题,可以将市场竞争机制引进来,将公共支出管理与公开招标、公开竞争等机制有效地协调起来,
将财政管理的重点放在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两者不可偏。
另外,应加大力度治理腐败问题。
通过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招标制度等方式有效管理促进经济增长中的财政支出,防止基建工程、大型项目中的寻租腐败行为,并且完善《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条,建立相
应的防腐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 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1000):103-125.
[2] Futagami,Morrita,Shibata.Dynamic analysis of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ublic capital.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
nomics Vol.95(1993):607-625.
[3] Devereux,Lve.The Dynamic Effe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Policies in a Two-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7(1):232-256.
[4] Devarajan,S.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
ic growt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37(1996:313-344.
[5] 马拴友.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财政的最优规模[J].
世界经济,2000,(11).
[6] 龚六堂,邹恒甫.政府花费、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和内生经济
增长[J].中国科学基金,2000,(1).
[7]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8] 杨继.经济增长中的公共支出——中国1978—2010[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