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涿州新世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涿州新世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
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马丁·路德·金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
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1.对文中部分语句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比喻为“灯塔的光芒……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充分肯定该宣言的历史意义。
B.“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一句意思是说,黑人们从非洲的故土家园流亡出来后,一直没有找到安居之所。
C.“美国……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退了回来”一句意思是说,美国尚未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承诺。
D.“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一句意思是说,美国黑人不能够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而仇视美国白人。
2.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阐明了本次集会的目的。
以下表述,不属于这些目的的一项是:
A.把在“解放黑奴宣言”颁布一百年之后黑人仍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情况公诸于众。
B.要求美国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诺言,使黑人拥有与白人一样的基本人生权利。
C.要让白人们明白,他们的自由与黑人的自由息息相关,他们应当支持、参与黑人争取权利的行动。
D.提醒美国,黑人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十分强烈,十分迫切,对此,国家不能安之若素,不能拖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马丁·路德·金看来,黑人民权运动有法可依,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的相关条文,正是美国黑人争取获得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法律依据。
B. 不能拥有与白人同等的基本人生权利,长期遭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生活贫穷,这些正是美国黑人参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的根本动因。
C. 在马丁·路德·金看来,美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对黑人而言是福音,对美国社会而言也是福音。
D. 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并不主张黑人们用暴力手段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主要是因为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
参考答案:
3、D(误在“主要是因为……”。
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看,他不主张用暴力手段,主要是因为暴力手段不符合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违背他所推崇的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
当然“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也是他不主张暴力的原因,但不是本质的、主要的原因。
)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偷
(美国)雷蒙德·卡弗
他第一次注意到那位年轻女孩时,他正在出售机票的柜台边等候。
她光亮的头发在脑后梳成一个髻——那男人想象它放下来披散在她小小的背后的样子——并在穿着皮衣的肩上,挂着一个沉重的黑皮包。
他设法一睹她的面容——她排在他前面——但直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去时,他才见识了她的美貌,她脸色苍白、双眸漆黑、嘴唇丰满,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
她似乎知道他在瞪着她看,所以突然将目光下移。
航空公司职员打断了他。
那男人只好不再看——他猜她大概二十五岁吧——买了一张到东部某城市二等舱的往返票。
他的飞机一小时后起飞,为了赶时间,他走进机场的一间鸡尾酒吧,点了一份加水威土忌,然后一边啜着酒,一边看着候机室川流不息的人潮,其中有不少他认为还是待字闺中的美丽少女,穿着流行杂志上的服饰。
后来,他又看见了那个穿皮衣的黑发少女,正站在服务台附近,和另一名穿着滚灰毛巾边外套的金发少女谈得很入神。
他很想在她搭机飞往她要去的地方之前,吸引她的注意,好请她一起喝杯酒,但他又想,即使她朝他这边看,酒吧间的阴影可能也很难让她看见他。
过了一下子,她们两个分手了,但没有一个朝他这边走过来。
他叫了第二杯加水威土忌。
下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正准备买本杂志在飞机上看,他觉得有人挤着他。
起初他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这么挨近他,但一看到是谁以后,便露出了笑容。
“生意真好。
”
他说。
她抬头看看他——她脸红了吗?——她嘴角泛上一抹怪异的笑,稍纵即逝。
她从他身边移开,走入候机室的人潮中。
那男人拿着杂志站在柜台边,伸手去掏后面口袋的皮夹时,发现皮夹不见了。
我会是在哪儿掉了呢?他想。
他脑中开始列出皮夹中的东西:信用卡、现金、会员员卡和身份证件。
他的胃中翻搅着类似害怕的情绪。
那女子那么靠近我,他这么想,并且立刻想到了是她扒走了他的皮夹。
他该怎么办?他的机票还在,安稳地放在西装里面的口袋——他伸手进去摸一下那个信封,确定还在。
他可以搭这班飞机,抵达目的地后,打个电话叫人来接他——因为他连搭公共汽车的钱都没有——然后处理完事情,再回家。
但是现在,他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打电话回家,叫他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再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好麻烦啊,这整件事简直令人窒息。
他该怎么办?首先:找个警察,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描述那名年轻女子的样子。
她真该死,他想,她装出注意到他的样子,站得靠他那么近,还在他说话时,脸红得那么漂亮——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扒他的钱。
她的脸红并不是害羞,而是担心被识破,这点最令他受不了。
该死的骗人的动物。
他将对警察隐瞒一些细节,只告诉他她做了什么,皮夹里有些什么东西。
他咬紧牙根,他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皮夹了。
那黑发女子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时,他吓了一跳,而又非常高兴,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就近告诉站在X光机附近的警卫。
她背对着候机室前面的窗户坐着,计程车和私家车在她身后逐渐聚拢的暮色中缓缓移动。
她似乎正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
她旁边有个空位,于是那男人走过去坐下。
“我一直在找你。
” 他说。
她看着他,一点儿都不认得他的样子。
“我不认识你。
” 她说。
“你当然认识。
”
她叹了口气。
把书摆到一边。
“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抬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
“你扒走了我的皮夹。
” 他说,并且为他用了“扒走”这个字而沾沾自喜,认为比偷、窃,甚至抢字,更口语化。
“你说什么?” 那女子说。
“我知道你做了——在杂志摊那边。
如果你把它交还给我,这件事就算了,否则,我就把你交给警察。
”
她神色凝重地端详他。
“好吧。
”她说,然后从她腿上的黑包包里拿出一个皮夹。
他接过来。
“等一下,” 他说,“这不是我的。
”
那女子跑了,他在后面追,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旁观的人四散躲避,那女孩闪来躲去,以免撞到人,他沉重的呼吸声提醒他,他已经老了——后来,他忽然听见后面有个女人在叫:“站住,小偷!抓住那个人!”他前面那个黑个黑发女子不见了,这时有个穿海军军装的年轻女子伸脚绊倒他,他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和手肘都重跌在候机室的瓷砖地板上,但还是紧紧抓住那个不是他的皮夹。
那是个女用皮夹,里面塞满了钱以及各种信用卡,而皮夹的主人是那个穿着滚毛边外套的金发女郎——那个稍早前他看见和黑头发的女扒手说话的女人。
她也是气喘吁吁的,身边还有个警察。
“就是他,” 金发女郎说,“他扒走了我的皮夹。
”
而他却无法向警察证明身份。
两个星期后——困窘和愤怒己渐平息,家庭律师的钱也付了,家中的混乱也恢复了——早上的一个邮包寄回来了那个皮夹,没有附带任何解释。
皮夹原封不动,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
虽然事情过去了,那男人觉得他的后半辈子,看到警察都会不自在,在女人面前都会觉得羞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时间跨度大,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异常尖锐,荒诞的结局令人深思。
B.小说中黑发女孩先后出现了四次,这四次出场有力地推动了情节戏剧化的发展,黑发女孩虽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却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穿针引线的作用。
C.小说中对人物“他”的心理刻画十分生动,作者以第三人称视角——“上帝”的全知视角对其内心的龌龊、虚伪、下流进行了展示,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心理描写却尖锐得令人生畏。
D.小说的结局令人啼笑皆非,充满了喜剧与荒诞色彩,这种突转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欧?亨利笔法”的借鉴与传承。
5.这篇小说里的人物“他”很值得玩味,尤其是其复杂而隐晦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
6.有人说这篇小说的题目“小偷”具有复杂多元的意蕴和暗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篇小说标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
4.D
5.①龌龊。
“他设法一睹她的面容,见识了她的美貌,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
” “他在瞪着她看,”“他又看见了那个穿皮衣的黑发少女,他很想在她搭机飞往她要去的地方之前,吸引她的注意,”“他将对警察隐瞒一些细节,只告诉他她做了什么,皮夹里有些什么东西。
”
人物“他”作为已婚男子,表面一本正经,语言得体,但内心渴望偷情,渴望艳遇,黑发女子的一再出现让他惊喜,想入非非。
报警时他想对警察隐瞒一些细节,什么细节呢?偷腥不成,反蚀一把米。
②谨慎。
“那黑发女子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时,他吓了一跳,而又非常高兴,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就近告诉站在X光机附近的警卫。
”“我知道你做了——在杂志摊那边。
如果你把它交还给我,这件事就算了,否则,我就把你交给警察。
”小说对人物“他”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显示其思维缜密,能想到各种细节,他没有选择直接报警而是先与黑发女子交涉,既谨慎又想以此接近女子达到原先的目的。
③虚伪。
“你扒走了我的皮夹。
” 他说,并且为他用了“扒走”这个字而沾沾自喜,认为比偷、窃,甚至抢字,更口语化。
直到与黑发女子交涉时,他都不忘自我表现,因为使用了自认为更好的措辞而沾沾自喜,动机不纯却还要咬文嚼字,足见其虚
伪。
6.①表层义。
标题“小偷”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成为结构全篇的线索。
②深层义。
一语双关,揭示真正的小偷是龌龊男子“他”,而不是黑发女子,相对于偷钱,渴望偷腥的龌龊男子“他”,更配得上“小偷”之名。
③象征义。
从整体上看,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小偷角色的荒唐换位象征的是人生的荒诞本质,人是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龌龊”“谨慎”“虚伪”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此题注意从表层、深层和象征意义作答。
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的繁荣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在这里,严羽已触及到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事实上,也正是初唐诗歌的兴盛、初唐诗人的辈出,才引发出唐廷对进士科内容进行改革,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一项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使诗歌成为唐代的首要文学。
由于寒门士子可以经诗赋考试而进士登科入仕,而男丁一旦入仕,还可免除赋役,这样,诗赋便自然与功名利禄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天下士子尤其是广大庶族寒士都倾心于诗歌学习与钻研,并乐此不疲。
高适、孟郊、张籍、韩愈、李商隐、聂夷中等大诗人都是少时家境贫寒,全靠私塾、家教以及自学而成才。
孟郊为登“龙门”,做诗真可谓“呕心沥血”。
他与贾岛的“苦吟”,不仅在唐代,即使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出了名的。
一方面,“以诗赋取士”使诗歌成为唐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求生求官之术;另一方面,“以诗赋取士”也从诗人中造就出诸如贺知章、张九龄、韩愈、刘禹锡等一代名相、名臣和杰出思想家。
而一旦求生、求仕特别是求仕不成、报国无门时,诗人们自然将诗歌用来作为抒发性情、表达心志的最直接方式。
这样就不仅玉成了一批科举不第、仕途失意却诗名显赫甚至万世景仰的大诗人、名诗人(如李白、杜甫以及孟浩然、贾岛等),而且使得唐代诗歌更具有了人文方面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色彩。
你看:“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醉时歌》);“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这是何等的张扬狂放、淋漓痛快!这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自由头脑与开放胸襟的愉悦和豁达!当然,李白之所以可以“凤歌笑孔丘”,杜甫之所以竟将孔丘与盗跖相提并论而轻蔑之,张祜之所以敢于以诗歌去“轻万户侯”……诗人们之所以竞相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信口(笔)宣泄胸臆,不畏惧任何权贵、权威而抒发性情,粪土“万户侯”,其大前提均在于唐代尤其是初、盛唐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在于从武则天以后历代皇帝们“以诗赋取士”的人才政策。
陈寅恪说:“当时汉文化之中心在长安,以诗赋举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
”而这种情况,也必然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强烈嫉妒与不满,其声讨之音时起时伏,一直贯穿于武后以后的两百余年里。
然而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君王们要的却是源源不断的大批新锐人才来参政议政,至于这些新锐的出身、地位如何,则是不予计较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以诗赋取士”或“以诗取士”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严羽认为“唐以诗取士” 不仅促进了对诗歌的专门研究,而且使诗歌成为唐代的首要文学。
B.《沧浪诗话》里明确论述了唐代朝廷采取“以诗赋取士”的政策与唐诗繁荣的密切关系。
C.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初唐诗歌的兴盛和初唐诗人辈出的原因,才引出唐王朝采取“以诗赋取士”的政策。
D.“以诗赋取士”,可理解为“凭借诗歌和汉赋的写作才能来选取读书人做官执政”。
2.依据原文,下列对“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的繁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初唐诗歌的成就,引发了唐王朝统治者对科举取士内容进行改革,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一项主要内容。
B.诗赋与功名利禄联系起来,使得广大庶族寒士倾心于诗歌学习与钻研,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以诗赋取士”,从诗人中造就了像贺知章、张九龄、韩愈、刘禹锡等一代名相、名臣的杰出思想家。
D.“以诗赋取士”,成就了一批像杜甫、孟浩然等这样的科举不第、仁途失意却诗名显赫甚至万世景仰的大诗人、名诗人。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诗赋取士”,对寒门士子们学习、钻研诗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孟郊、贾岛少时家境贫寒,作诗“呕心沥血”,都以“苦吟”著称,世称“郊寒岛瘦”。
C.不少大诗人求仕不成使唐代诗歌更具有了人文方面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色彩。
D.武则天在选取参政议政的人才方面是开明的,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地位。
参考答案:
1. C(A项“使诗歌成为唐代的首要文学”不是严羽的观点;B项作者所引《沧浪诗话》里并没有对明确论述;D项将“诗赋”理解为“诗歌和汉赋”错误。
)
2. C (与“唐诗繁荣”无关)
3. B(“贾岛少时家境贫寒”无据)
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
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
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
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
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
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
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
”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
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
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
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
帝曰:“叶清臣才可用。
”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
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
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
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
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
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
”清臣曰:“是终为侥幸。
”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
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学善属文属文:写文章
B.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戾:违反
C.仁宗嘉纳之嘉纳:赞许并采纳
D.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权:权且
5.对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B.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C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D.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