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摘要:心态和谐是指人的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
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本文就如
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和谐心态,创造完美人生谈三方面的认识:①心态决定命运;
②和谐心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③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关键词:心态命运理想和谐之本Point of view harmony is foundation of harmony Sun Taoyun
Abstract:The point of view harmony is refers to human s innermost feelings to be harmonious,i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individual and the collective,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individual and the country all must be harmonious,individual must be able to treat the difficulty,the setback and the honor correctly.How does this article on maintain the harmonious point of view in the modern life,the creation perfect life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the understanding:①Point of view decision destiny;②The harmonious point of view is the realization ideal co rnerstone;③The point of view harmony is foundation of the harmony.
Keywords:Foundation of the point of view Destiny Ideal Harmony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93-0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其中把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作为目标任务之一,并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六项原则之一,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把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和谐相处局面作为社会建设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和
现实意义。

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季羡林95岁生日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去祝贺,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 温家宝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

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
与国家都要和谐。

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由此联系到现实,人之生存问题多多,但是概括起来,无非两大问题:一是为
什么活?一是怎么活?为什么活是信仰问题,怎么活是价值问题。

古往今来,这
两个问题与其所派生的无数问题交织在一起,演绎了跌荡起伏、纷繁复杂的历史,造就了无穷迥异的人生。

然而,追求幸福、和谐的心态作为主线之一却是贯穿于
始终的。

今就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和谐心态,找到个人的坐标谈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心态决定命运;二是和谐心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三是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1.心态决定命运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
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才是
最重要的。

一种遗憾,可以被缩小,可以被放大。

缩小遗憾,遗憾则是美丽,如
断臂之维纳斯;放大遗憾,遗憾将是魔鬼。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年幼时陪母亲看牙病,她的母亲因引发心脏病
而卒死在诊疗室里。

这件事从此在吉尔伯特心里留下了阴影,折磨她几十年,并
从不敢看牙医。

但后来在她被牙痛折磨的终于无法忍受时,只好请来牙医,结果
在诊疗过程中却同样卒死。

当时伦敦的报纸耐人寻味的评论说,她是被40年来
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
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会面临这种极端的例子,但是具科学测量,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
的时候,呼出的气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特别多。

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
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极其有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

心态不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命运。

有一个寓言,说某个小镇有一个贫穷而自卑的女孩,和母亲相依为命,直至18岁,从没有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

18岁那年的圣诞节,母亲破天荒给了她
20美元,让她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

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走过,而是绕过人群,贴着墙根朝商店走。

一路上她看见所有的人生活都比自己好,觉
得自己是这个小镇上最可怜、最寒碜的女孩子。

她一路嘀咕着来到商店,看到琳
琅满目的头花、发饰,呆呆发愣。

这时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头发真漂亮,如果再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

她看到标价16美元,就说我买不起。

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当这个姑娘再从镜子里看自己时,惊呆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这么漂亮,这么容光焕发!她勇敢的掏出钱
来买下了这朵头花,接过找回的4美圆后转身就跑,以至于撞在了一个刚进门的
老婆婆身上。

她一路飘忽的奔跑,觉得路上所有的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羡慕的目光。

她又一次遇到自己暗暗喜欢的男孩子,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邀请她一同参
加圣诞舞会。

这个女孩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再给他买点礼物才对呀!于是她又
飘飘然回到了商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婆婆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
会回来的,刚才你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等你来取呢。


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当然不是。

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
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呢?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孔子斥为“鄙夫”,
其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

子曰:“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亦。

”孔子说像这样的小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

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
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尽快过去,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
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例如一个人在星期一莫
名其妙遭一顿暴打,他星期二就开始向各个朋友复述这件事,到星期三的时候,
他已郁闷的不想去见人了,到星期四的时候就开始找碴儿跟家人吵架了……
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每复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顿。

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
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其实就象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
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
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失业、婚变、朋友背叛、亲人离去等等这些事
情。

这些事情是大事还是小事,没有客观标准。

关键在于心态。

2.和谐心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

理想越高远越好吗?不然!重要的不在于理想的高远,而在于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
想是大还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的感受。

一个人内心
的感受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忙周
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
们所看到的往往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

这个风筝能放多远,关键在于你
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

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
舍弃那些激烈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这会是你
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作为,能够做的最好。

我们强
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
安定,政治稳定,需要哪几条呢?(《论语》子贡问政)。

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要强大,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个学生矫情,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去掉一条,该去什么呢?
孔子说:去兵。

他又说再去掉一个呢?
孔子说:去食。

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是一死,从古自今谁不死呀?所以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数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幸福吗?觉得安全吗?即使一个
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繁荣,享受这种文明的现代人仍有可能有复杂的心灵困惑。

只有不被物质生活所累,胸有坚定的信念,心有美好的理想,才能始终保持心境
的那份恬淡和安宁,才能精神充实而彻底摆脱心灵的困惑。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
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信仰、失去理
想的生命,决不是鲜活的生命。

而没有和谐的心态,内心浮躁,患得患失,即使
有理想,最终也只能是沙滩上盖高楼,难以久远。

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但是现实中确
有个别人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难以实现,还有个别人认为地球是有寿命的,
何况还有核威胁的存在,从而怀疑共产主义。

诚然,实现共产主义从时间而论,
是久远的,地球有寿命和核威胁是确切的。

但是换一种心态来看,一个人的生命
都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决不会因最终命运是死亡而放弃努力,
不去奋斗,而是孜孜以求,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并把自己的理
想寄托于后代,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就本质来说,共产主义是一种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是一种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解放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
展的行动,是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状态。

一个心态和谐的人,不追求高尚的道德
情操吗?不追求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吗?不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吗?那么,何以不
相信不追求共产主义而怀疑呢!
理想信念与和谐心态是密切相连而不可分割的。

没有理想信念,不会有和谐的
心态。

而没有和谐的心态,理想信念就失去了基石,即使有理想信念,最终也会
虚无缥缈而溃散。

3.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那么坚持以人为本,当以和谐心态
为本。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心态和谐当为之根本。

和谐的心态绝不是无欲无求,绝不是离群隐居,逃避现实的自我解脱,绝不是
放弃社会责任而求一己之乐。

和谐心态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根本对立的。

可以说心态不和谐是万恶之源泉。

人世间的一切罪恶、丑陋,无不是由心态不和谐而产生。

心中没有真善美,
就不会有和谐的心态。

和谐的心态是能正确处理内心矛盾和现实矛盾的心态,能
坦然面对得与失,正确看待荣与辱。

和谐的心态一定是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心
态;一定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态;一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心态;也一定是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自处超然,群处蔼然的心态。

和谐心态是生命的健康状态,是信仰、理想、责任、情操的融合,是真善美的
结晶,是得与失的统一,是自尊、自信、自强,理性平和的健全人格的生命体现。

我们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呢?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小区邻里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
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真善美,都有一种坚定
的信念,都沐浴在理想的阳光之中。

没有和谐的心态,就没有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奋斗的实践。

和谐心态是建设和谐
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我们强调和谐心态是和谐之本,决不是忽视物质文明建设。

相反,物质文明建设
是实现和谐心态的物质基础。

失去物质基础,和谐心态无法依存;没有和谐心态,物质文明也难以发展。

而究其实,物质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更是为了实现心态
和谐,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子贡问政
[2]《心理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大学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7第一版[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25个理论热点(修订版)法律军事苏建华龄出版社,2006-09-01
[4]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推进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丛书王建国/张伟群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0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