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活动的医务监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加强身体全面素质的训练和专项技、战术的训练。
2020/12/13
39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B、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 C、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腹痛可减轻或消失; D、口服解痉药:阿托品、普鲁苯辛;
E、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F、进行热敷。
2、通过客观检查评价运动负荷
(脉搏、血压、肌力)
2020/12/13
6
第六页,共44页。
三、消除疲劳途径和方法
1、消除疲劳的途径 (加速代谢、调节神经系统机能、补充营养物质)
2、、消除被劳的方法 (整理活动、眨眼、水疗、桑拿浴、吸氧、吸负氧离子、理疗、音乐疗法、合营营养、按摩、针灸、
气功)
2020/12/13
2、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异常。
2020/12/13
42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3、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 4、相对性局部缺血。
5、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 6、心肌代谢障碍。 7、心肌传导系统的急性紊乱。
8、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
2020/12/13
43
第四十三页,共44页。
1、环境高温。
2、湿度高、通风不良。
2020/12/13
9
第九页,共44页。
超载:运动→机体产热↑→产热或储热>散热→体温调节系统超载。 衰竭:下丘脑体温调节或周围性反应所致功能紊乱→心率加快
2020/12/13
10
第十页,共44页。
发生机制: 高温对人体主要系统的影响:
1、体温调节
2、中枢神经系统
凡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和心输出量突然减少的因素均可引起晕厥。
2020/12/13
24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过分紧张,见到别人受伤、出血而受惊、恐怖等。
2、重力性休克 定义: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休克为重力性休克。 多见于径赛运动员、尤其是短跑、中跑,偶见自行车和竞走运动员中。
6、心源性晕厥 好发时间:剧烈运动后,立刻洗澡会因心肌缺血发生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2020/12/13
27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二、征象
1、晕厥前:全身软弱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2、昏迷后: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率快而细弱、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缓慢。(一般昏倒数秒,长者1~2小
(一)运动性腹痛 1、肝淤血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引起肝瘀血。
2020/12/13
33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2、呼吸肌痉挛 可能原因:运动中未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的协调,功能紊乱,发生痉挛或微细损伤。 疼痛部位:季肋部和下胸部。 疼痛性质:锐痛。
2020/12/13
2020/12/13
25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挺举时,胸内肺内压剧增,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出现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 4、直立性血压过低。 常于久站,久卧后和久蹲后突然站起后发生。
2020/12/13
26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主要改变:低血糖和低碳酸血症。
29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4 、久蹲后不要骤然站立,应慢慢起立; 5、避免在高温、高湿度或无风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训练和比赛; 6、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
2020/12/13
30
第三十页,共44页。
四、处置 1、一般处理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下肢抬高位。 (2)松开衣扣、腰带。 (3)保暖。 (4)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穴。
时) 30/12/13
28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三、预防
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参赛前。
2、坚持科学训练的原则,避免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运动性疾病。
3、疾跑后不要立即站立不动,而应继续慢跑并调整呼吸,然后再停下来。
2020/12/13
3、制定医务监督方案 (基本要求、方案修改、及时反馈分析及评价)
2020/12/13
2
第二页,共44页。
二、实施阶段
1、对有组织的健身者进行分组
2、提醒健身者注意体育卫生
(个人卫生、运动着装和保护性用具的安全、运动环境卫生)
2020/12/13
3
第三页,共44页。
三、鼓励健身者做好自我监督
1、主观感觉
此后不宜再进行游泳,应休息,保暖
2020/12/13
22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晕厥
定义: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
晕厥最主要的危害:晕厥发生杀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2020/12/13
23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脑重占体重的2%,脑血液供应占心输出量的1/6,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2020/12/13
31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5)若有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防止舌头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6)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做胸外心脏挤压术。 (7)醒后服用热糖水和VB1,VC,并注意休息。
2020/12/13
32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发病原理
运动中腹痛的基本原因:
2020/12/13
17
第十七页,共44页。
二、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
2、运动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进行按摩。
2020/12/13
18
第十八页,共44页。
3、冬季运动注意保暖。 4、夏季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VB1的摄入。
5、饥饿和疲劳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三)腹外疾病
肺炎、胸膜炎、肾结石、腹肌损伤。
2020/12/13
36
第三十六页,共44页。
二、预防
1、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运动负荷。 2、比赛或训练时调整好动作与呼吸节奏。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冬天不要在未做好准备活动前就脱掉外套。
2020/12/13
37
第三十七页,共44页。
2020/12/13
20
第二十页,共44页。
游泳中发生肌肉痉挛:
1、自己无法处理或解救: 先深吸一口气,仰浮与水面,并立即呼救。
2020/12/13
21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2、水中自己解救腓肠肌痉挛:
先吸一口气、仰浮与水面,用痉挛肢体对侧的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足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 用对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将膝关节伸直,待缓解后慢慢游回岸边。
2020/12/13
40
第四十页,共44页。
运动性猝死
猝死:又称急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6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6h内意外死亡。
2020/12/13
41
第四十一页,共44页。
一、病因
1、冠心病 占据心肌梗死的首位诱因。
6、游泳下水前用冷水冲淋全身;水温太低时,游泳时间不宜太长。
7、运动中要学会放松肌肉,在降体重和控制体重时要讲究科学性。
2020/12/13
19
第十九页,共44页。
三、处理
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
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切忌用力过猛,用力均匀,缓慢。
1、腓肠肌:伸直膝关节、踝关节背伸 2、屈拇肌和屈趾肌:足及足趾背伸。 3、在痉挛肌肉部位进行按摩。
12
第十二页,共44页。
三、治疗
1、一般处理: (1)转移到阴凉处休息。 (2)热痉挛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藿香正气水。
2020/12/13
13
第十三页,共44页。
2、物理降温:用凉水擦摩皮肤,使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加以降温。
3、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点滴输液、严重者送往医院。 4、住院治疗。
4、合理安排膳食: A、剧烈运动前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不吃平时吃不惯的食物; B、不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或比赛。
C、饭后应休息1.5—2.5h才参加运动 。
2020/12/13
38
第三十八页,共44页。
三、治疗
1、腹内或腹外疾病: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
2、运动加速时出现的腹痛:
3、心血管系统 4、水盐代谢
2020/12/13
11
第十一页,共44页。
二、预防 1、夏天炎热季节训练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热天运动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 2、安排好炎热天气训练和比赛时的营养和饮水。组织合理的水盐供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3、对不耐热的个体加强预防措施。
2020/12/13
二、预防
1、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
2、严格鉴别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的心脏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的区别。
2020/12/13
44
第四十四页,共44页。
34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原因:(1)剧烈运动后血液重新分布,胃肠缺血、缺氧,引起胃肠痉挛。 (2)饭后过早运动、运动前过饱、喝水过多或空腹运动空气刺激。 (3)腹部着凉,运动前吃难于消化的、产气的食物。
2020/12/13
35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二)腹内疾病 急慢性肝炎、胆道疾病、溃疡病、慢性阑尾炎等。
(二)电解质丢失过多 运动中大量排汗,造成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肌肉痉挛。
2020/12/13
16
第十六页,共44页。
(三)肌肉连续收缩而放松不够 运动中,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时间太短,引起肌肉痉挛。
(四)疲劳 疲劳的肌肉发生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的改变,代谢产物堆积,导致痉挛。
7
第七页,共44页。
第三节 运动性突发事件的 预防与现场处置
体育健身中,有可能发生运动性中暑、肌肉痉挛、运动中腹痛甚至运动性猝死等突发事件。碰到该状况,应 该如何处置及预防?
2020/12/13
8
第八页,共44页。
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一、原因
2020/12/13
14
第十四页,共44页。
肌肉痉挛
定义: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 运动中最易发生肌肉:
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屈趾肌
2020/12/13
15
第十五页,共44页。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寒冷刺激
肌肉受冷空气的刺激(准备活动不充分),兴奋性突然增高使肌肉发生强直收缩。
2、客观检查 ( 脉搏、体重、月经)
2020/12/13
4
第四页,共44页。
第二节 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
一、什么是运动性疲劳
概念: 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判断:
(轻度、中度、重度运动性疲劳)
2020/12/13
5
第五页,共44页。
二、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 1、通过主观感衡量运动负荷
(负荷适宜时、负荷过大时、负荷不足时)
第一节 健身医务监督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健身医务监督是健身指导对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评定的基础上,使用医学指标和方法,对健身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检 查,督导和协助健身者科学健身的过程。
健身医务监督内容:
2020/12/13
1
第一页,共44页。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健康档案
2、明确体育活动的禁忌证和限制
2020/12/13
39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B、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 C、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腹痛可减轻或消失; D、口服解痉药:阿托品、普鲁苯辛;
E、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F、进行热敷。
2、通过客观检查评价运动负荷
(脉搏、血压、肌力)
2020/12/13
6
第六页,共44页。
三、消除疲劳途径和方法
1、消除疲劳的途径 (加速代谢、调节神经系统机能、补充营养物质)
2、、消除被劳的方法 (整理活动、眨眼、水疗、桑拿浴、吸氧、吸负氧离子、理疗、音乐疗法、合营营养、按摩、针灸、
气功)
2020/12/13
2、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异常。
2020/12/13
42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3、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 4、相对性局部缺血。
5、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 6、心肌代谢障碍。 7、心肌传导系统的急性紊乱。
8、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
2020/12/13
43
第四十三页,共44页。
1、环境高温。
2、湿度高、通风不良。
2020/12/13
9
第九页,共44页。
超载:运动→机体产热↑→产热或储热>散热→体温调节系统超载。 衰竭:下丘脑体温调节或周围性反应所致功能紊乱→心率加快
2020/12/13
10
第十页,共44页。
发生机制: 高温对人体主要系统的影响:
1、体温调节
2、中枢神经系统
凡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和心输出量突然减少的因素均可引起晕厥。
2020/12/13
24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过分紧张,见到别人受伤、出血而受惊、恐怖等。
2、重力性休克 定义: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休克为重力性休克。 多见于径赛运动员、尤其是短跑、中跑,偶见自行车和竞走运动员中。
6、心源性晕厥 好发时间:剧烈运动后,立刻洗澡会因心肌缺血发生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2020/12/13
27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二、征象
1、晕厥前:全身软弱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2、昏迷后: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率快而细弱、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缓慢。(一般昏倒数秒,长者1~2小
(一)运动性腹痛 1、肝淤血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引起肝瘀血。
2020/12/13
33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2、呼吸肌痉挛 可能原因:运动中未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的协调,功能紊乱,发生痉挛或微细损伤。 疼痛部位:季肋部和下胸部。 疼痛性质:锐痛。
2020/12/13
2020/12/13
25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挺举时,胸内肺内压剧增,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出现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 4、直立性血压过低。 常于久站,久卧后和久蹲后突然站起后发生。
2020/12/13
26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主要改变:低血糖和低碳酸血症。
29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4 、久蹲后不要骤然站立,应慢慢起立; 5、避免在高温、高湿度或无风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训练和比赛; 6、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
2020/12/13
30
第三十页,共44页。
四、处置 1、一般处理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下肢抬高位。 (2)松开衣扣、腰带。 (3)保暖。 (4)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穴。
时) 30/12/13
28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三、预防
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参赛前。
2、坚持科学训练的原则,避免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运动性疾病。
3、疾跑后不要立即站立不动,而应继续慢跑并调整呼吸,然后再停下来。
2020/12/13
3、制定医务监督方案 (基本要求、方案修改、及时反馈分析及评价)
2020/12/13
2
第二页,共44页。
二、实施阶段
1、对有组织的健身者进行分组
2、提醒健身者注意体育卫生
(个人卫生、运动着装和保护性用具的安全、运动环境卫生)
2020/12/13
3
第三页,共44页。
三、鼓励健身者做好自我监督
1、主观感觉
此后不宜再进行游泳,应休息,保暖
2020/12/13
22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晕厥
定义: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
晕厥最主要的危害:晕厥发生杀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2020/12/13
23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脑重占体重的2%,脑血液供应占心输出量的1/6,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2020/12/13
31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5)若有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防止舌头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6)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做胸外心脏挤压术。 (7)醒后服用热糖水和VB1,VC,并注意休息。
2020/12/13
32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发病原理
运动中腹痛的基本原因:
2020/12/13
17
第十七页,共44页。
二、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
2、运动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进行按摩。
2020/12/13
18
第十八页,共44页。
3、冬季运动注意保暖。 4、夏季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VB1的摄入。
5、饥饿和疲劳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三)腹外疾病
肺炎、胸膜炎、肾结石、腹肌损伤。
2020/12/13
36
第三十六页,共44页。
二、预防
1、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运动负荷。 2、比赛或训练时调整好动作与呼吸节奏。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冬天不要在未做好准备活动前就脱掉外套。
2020/12/13
37
第三十七页,共44页。
2020/12/13
20
第二十页,共44页。
游泳中发生肌肉痉挛:
1、自己无法处理或解救: 先深吸一口气,仰浮与水面,并立即呼救。
2020/12/13
21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2、水中自己解救腓肠肌痉挛:
先吸一口气、仰浮与水面,用痉挛肢体对侧的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足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 用对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将膝关节伸直,待缓解后慢慢游回岸边。
2020/12/13
40
第四十页,共44页。
运动性猝死
猝死:又称急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6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6h内意外死亡。
2020/12/13
41
第四十一页,共44页。
一、病因
1、冠心病 占据心肌梗死的首位诱因。
6、游泳下水前用冷水冲淋全身;水温太低时,游泳时间不宜太长。
7、运动中要学会放松肌肉,在降体重和控制体重时要讲究科学性。
2020/12/13
19
第十九页,共44页。
三、处理
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
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切忌用力过猛,用力均匀,缓慢。
1、腓肠肌:伸直膝关节、踝关节背伸 2、屈拇肌和屈趾肌:足及足趾背伸。 3、在痉挛肌肉部位进行按摩。
12
第十二页,共44页。
三、治疗
1、一般处理: (1)转移到阴凉处休息。 (2)热痉挛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藿香正气水。
2020/12/13
13
第十三页,共44页。
2、物理降温:用凉水擦摩皮肤,使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加以降温。
3、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点滴输液、严重者送往医院。 4、住院治疗。
4、合理安排膳食: A、剧烈运动前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不吃平时吃不惯的食物; B、不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或比赛。
C、饭后应休息1.5—2.5h才参加运动 。
2020/12/13
38
第三十八页,共44页。
三、治疗
1、腹内或腹外疾病: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
2、运动加速时出现的腹痛:
3、心血管系统 4、水盐代谢
2020/12/13
11
第十一页,共44页。
二、预防 1、夏天炎热季节训练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热天运动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 2、安排好炎热天气训练和比赛时的营养和饮水。组织合理的水盐供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3、对不耐热的个体加强预防措施。
2020/12/13
二、预防
1、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
2、严格鉴别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的心脏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的区别。
2020/12/13
44
第四十四页,共44页。
34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原因:(1)剧烈运动后血液重新分布,胃肠缺血、缺氧,引起胃肠痉挛。 (2)饭后过早运动、运动前过饱、喝水过多或空腹运动空气刺激。 (3)腹部着凉,运动前吃难于消化的、产气的食物。
2020/12/13
35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二)腹内疾病 急慢性肝炎、胆道疾病、溃疡病、慢性阑尾炎等。
(二)电解质丢失过多 运动中大量排汗,造成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肌肉痉挛。
2020/12/13
16
第十六页,共44页。
(三)肌肉连续收缩而放松不够 运动中,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时间太短,引起肌肉痉挛。
(四)疲劳 疲劳的肌肉发生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的改变,代谢产物堆积,导致痉挛。
7
第七页,共44页。
第三节 运动性突发事件的 预防与现场处置
体育健身中,有可能发生运动性中暑、肌肉痉挛、运动中腹痛甚至运动性猝死等突发事件。碰到该状况,应 该如何处置及预防?
2020/12/13
8
第八页,共44页。
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一、原因
2020/12/13
14
第十四页,共44页。
肌肉痉挛
定义: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 运动中最易发生肌肉:
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屈趾肌
2020/12/13
15
第十五页,共44页。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寒冷刺激
肌肉受冷空气的刺激(准备活动不充分),兴奋性突然增高使肌肉发生强直收缩。
2、客观检查 ( 脉搏、体重、月经)
2020/12/13
4
第四页,共44页。
第二节 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
一、什么是运动性疲劳
概念: 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判断:
(轻度、中度、重度运动性疲劳)
2020/12/13
5
第五页,共44页。
二、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 1、通过主观感衡量运动负荷
(负荷适宜时、负荷过大时、负荷不足时)
第一节 健身医务监督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健身医务监督是健身指导对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评定的基础上,使用医学指标和方法,对健身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检 查,督导和协助健身者科学健身的过程。
健身医务监督内容:
2020/12/13
1
第一页,共44页。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健康档案
2、明确体育活动的禁忌证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