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发生与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美术发生与发展规律一、美术发生(de)若干理论.
美术(de)发生问题被学术界称之为“斯芬克斯”之谜,
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游戏说:席勒(德)斯宾塞(英)
巫术说: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劳动说:在美术发生(de)诸多理论中,劳动说为研究美术(de)发生做出了独特(de)贡献,受到了众多美学家特别是马列主义美学家(de)重视.
准确地说,艺术产生(de)动力是复杂(de),不是单一(de),艺术应该是由多种因素促成(de),是一种合力推动,但占主导地位(de)无疑是劳动.
二、中国美术发展进程极其特点.
1、中国人对美术(de)感知方式.
主要是以味觉和触觉原型方式感知,我们曾经谈到(de)“羊大则美”,后来还有孔子(de)“五色令人目盲”.
比如中国汉字中(de)“闻”,既有嗅觉感知,又有听觉感知.
嗅觉、味觉和触觉就决定了:中国人(de)审美活动是必须去努力地接近对象,甚至要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和“天人合一”(de)境界.
2、中国人审美取向(de)哲学根基.
①儒家(de)审美价值取向.
a、中和之美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中国(de)宫殿建筑布局,追求(de)不是单体建筑之美,而是整体之美.中国古建筑多是平面延展(de),而西方古建筑多有向上生长(de)趋势.
b、壮美
论语中曾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北师大于丹教授曾这样解释:小人是指小孩子,意思是说女人就跟小孩子一样,过于宠溺她会恃宠而骄,不理她又会心生怨气.
可以看(de)出,儒家(de)审美价值是围绕着父权体制展开(de),必然会产生一种与父权意识相适应(de)审美取向,那就是一种阳刚之美和雄壮之美,我们可以简称为壮美.
中国(de)山水画、李白(de)诗,范宽(de)溪山行旅图(高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
c、尽善尽美
中国人做事都是追求尽善尽美(de),这也和儒家经典有关.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这种尽善尽美(de)哲学思考也影响着中国美术(de)发展走势,比如中国(de)瓷器艺术.
②道家(de)审美价值取向.
道德经和庄子
a、自然美
例子:中国(de)园林艺术.
b、空灵美(静谧)
c、秀美
③禅宗(de)审美价值取向.P401
3、中国美术理论中(de)主要研究范畴.
①形与神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观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刘安淮南子西汉
意思是说,画佳人西施虽然很美,因为没有神采,所以并不让人喜欢;画勇士孟贲虽然眼睛很大,并没有令人生畏(de)气势,原因在于没有神气.
东晋画家顾恺之还提出过“以形写神”等概念,齐白石“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②笔和墨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笔墨用法有重大革新(de)艺术家有哪些
唐代:张璪发明了“破墨法”,所谓“破墨”即在画面趁湿时,用稍重(de)墨色横笔打点,使水墨交融,连成一片.张璪(de)“外师造化,中(de)心源”.
王默发明了“泼墨法”.顾名思义泼而成之,如泼水一般,一遍或者少遍墨.泼墨法中(de)干笔与飞白尤为重要,否则会变成满纸墨猪.行笔过程中还要求造型高度准确.泼墨法多呈水墨淋漓状.
五代:没骨法(黄荃首创)——主要是一种不见墨线轮廓,主要以色彩恽染(de)画法,多见于花鸟画技法中.
宋代:米氏云山
③意境
在“意境”中,“境”是基础,因为“境”是与生活相关联(de)景物,而情感正是由
这种特定生活条件下(de)景物所引起(de).“境”虽然是形成意境(de)基础,但在意境中起主导地位(de)仍然是情和意,因为情意虽然是从“境”中产生,但是,在美术中出现(de)景并不等同于自然形态中(de)景,而是“情中景”.
三、西方美术发展进程极其特点.
1、西方人对美术(de)感知方式.
以视、听为基础(de)审美感知方式,
P449
2、西方人审美取向(de)文化根基.
①希腊式文化
②基督教文化
圣经
四、美术发展(de)动力与基本规律.
1、美术发展(de)标志.
①美术语言(de)丰富
②美术内容(de)深化
③美术技术(de)提高
④美术形式(de)变迁
2、美术发展(de)动力.
哲学上说,事物(de)发展是受内外因影响(de).
我们先来看看内因:
①美术家个人(de)作用.
②美术领域中内在矛盾(de)作用.
外因: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人文环境
3、美术发展(de)意义.
①美术发展是社会文明发展(de)标志.
在现代系统论(de)视野里,美术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de)一个子系统,研究美术发展系统必须要通过美术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de)相互关系来进行研究.
尤其是在胡书记倡导“科学发展观”(de)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de)实现,美术发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de)作用.
例如美国(de)影视业,着名(de)好莱坞(Hollywood)电影公司都是目前美国高赢利、高创汇(de)产业.国外一些资深记者通过对中国人日常服装变化(de)分析,发现了中国经济(de)切实发展和中国物质文明程度(de)逐步提高.
②美术发展是人性进步(de)标志.
我们这里说谈(de)人性(de)进步,主要是指人(de)个体及整个人类社会,在美术发展(de)背景下,能够不断地获得自由与自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I)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让人们领略到了八极之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山更比一山高”(de)画面.其实,这就好象人类对于自由与自觉(de)追寻一样,是没有至尽(de),只
有更好,而没有最好.
在14、15世纪,欧洲意大利等地区(de)文艺复兴既是美术(de)复兴,也是人性(de)觉醒.在经历了长达1000多年(de)中世纪美术程式化、宗教化(de)影响下,人们终于看到通过美术(de)变革与复苏,人(de)价值又重新得以肯定和尊重.
如果说,在人类社会(de)初级阶段,讲究(de)是“适者生存”,那么,当人类社会走向高级阶段时,“美者优存”也同样为成为必然(de)选择.
通过美术等艺术品(de)欣赏,甚至可以医治很多精神疾病,或者说,艺术疗法至少也能成为治疗心理疾病(de)一种辅助疗法.(绘画疗法和音乐疗法)
第一章美术(de)本质、价值与功能
导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羊大则美——说文解字
美术中(de)“人”
创作主体——艺术家;欣赏主体——欣赏者
传播主体管理主体
第一章美术(de)本质、价值与功能
一、美术(de)概念与本质.
1、关于美术概念问题.
一、从创作主体角度进行解释;二、从主客体(de)关系进行解释;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进行解释.
①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人(de)情感、心灵、欲望、娱乐等(这些都是
抽象(de)).
托尔斯泰(主张情感说(de))曾经说:“真正(de)艺术作品除了才华之外还应具备真诚这个条件,既艺术家对他所描绘(de)事物有鲜明爱憎分明(de)真挚感情”.
无意识说——弗洛依德(奥地利)和荣格(瑞士)
他把人(de)个体一分为三:本我(原我)、自我(现实)和超我(理想化、道德化).他着重关注(de)是人(de)无意识(潜意识),认为艺术家之所以需要创作是一种本能欲望(de)释放,以达到舒缓压抑(de)目(de)
②从主客体(de)关系进行解释.
a、理念说
美术是理念(de)感性显现(黑格尔)
美术是“影子(de)影子”(柏拉图)
“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宗柄)
b、模仿说
c、巫术说
③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进行解释
据研究:最完美(de)人体:肚脐到脚底(de)距离/头顶到脚底(de)距离=;最漂亮(de)脸庞:眉毛到脖子(de)距离/头顶到脖子(de)距离=.
a、“有意味(de)形式”——克莱夫·贝尔(英)
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如线条)(de)审美性质,给后期印象派绘画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泽厚(de)“审美积淀论”对贝尔(de)理论加以完善.(推荐书目美学三书)
b、媒介说
c、情感符号说
d、“异质同构”说——阿恩海姆(美)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de)理论核心,“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自然界(de)物理场(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和人(de)生理场与心理场之间,存在着“力”(de)样式、内在结构(de)根本一致性.
2、美术(de)本质
①美术(de)社会本质
社会性是美术(de)首要本质.
美术与政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de)关系.
美术与道德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六经)同功,四时并运.”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
②美术(de)认识本质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装,冬山惨淡而如睡.”
——林泉高致集郭熙
a、美术与宗教
宗教反映(de)是虚幻(de)社会生活,而美术反映(de)是真实(de)社会生活.
中国(de)宗教美术基本上是佛教美术,尤其是石窟艺术,中国有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西方(de)宗教美术主要是基督教美术.
哲学是运用抽象(de)思维来认识世界,而美术则依靠视觉形象来认识世界.哲学与
美术(de)区别还在于:哲学依靠(de)是理性,而美术除了依靠理性之外,还强调人们(de)情感和审美感受.
③美术(de)审美本质
a自然关系——人与自然产生(de)实践关系.(其实审美关系就蕴涵其中)
b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de)相互关系.
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de)关系.
④美术(de)历史本质P135
“美术当随时代”
二、美术(de)价值与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
美术(de)审美认识功能是指通过美术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活、社会、世界以及历史等.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孔子(de)“兴、观、群、怨”说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de)认识功能,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世事之变更,具有认识社会和历史(de)作用;另一方面,“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艺术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增长见识.
2、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是指美术能够熏陶和感染人们(de)思想情感,净化人们(de)灵魂,在潜移默化(de)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上(de)深刻变化,使之得到一种道德(de)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人生,树立正确(de)世界观和
人生观.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陆机(西晋)
3、审美娱乐功能.
所谓审美娱乐功能是指通过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活动,人们可以获得生理上、心理上(de)轻松愉悦,享受到人生(de)乐趣和生活(de)美.
(元)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画就如K歌一样,不是为追名逐利和升官发财,以平和心态把其视为娱乐.
总结:美术(de)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不是孤立(de),我们应当将三者统一起来理解和认识.它们都是以审美为前提(de),所以,美术(de)认识功能不同于自然科学(de)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不同于道德(de)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也不同于体育休闲(de)娱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