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成坚强后盾 楼市转入“白银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需成坚强后盾楼市转入“白银时代”
作者:文/赵月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 2015年第2期
房地产“退烧”属正常调整
2014 年,无论是成交还是房价走势,都佐证了一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数据显示,2014年1—11 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双双同比回落。

而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也从5 月份起连续7 个月不断增加。

二手房价同样明显下调,9 月份时,70 个大中城市全部
环比下跌。

自“9?30”房贷新政、央行降息等政策出台以来,冷清的楼市有了些许转暖迹象,多地商
品房成交上扬,但这并未扭转房地产行业业绩、利润下滑的趋势。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的去年11 月销售业绩的33 家上市企业中,超过19 家不足85% 的企业,已基本不可能完成年度任务。

与此同时,大小房企之间的业绩分化
也在进一步拉大。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4 年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新常态”,“真正步入了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期、政策完善期,以及品质提升期”。

“居民住房普遍短缺、企业拿地开发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朱中一如是说。

华远集
团原董事长任志强也称“希望所有企业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SOHO 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更感叹房地产地位不如从前,“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肯定是走下坡路”。

在许多专家看来,楼市从热变冷是回归真正市场化的一种调整,属于正常现象。

经济学家
樊纲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发展过热,如果总是在那种亢奋、过热的状态下,拿块地就能
挣钱,那太不正常了。

“经历了成长的高峰期,甚至是野蛮生长时期后,目前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

”中投顾
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殷旭飞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的相关报告认为,房地产市场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在始于2010 年的最新一轮史上最严厉的限贷限购调控政策影响下,调整开始不断加深。

由于
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建设即将完善,严重改变市场预期。

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与货币政策从紧,也是加剧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重要因素。

去库存仍为主旋律
进入2015 年,随着年度宏观数据的依次披露,如:去年中国GDP 增幅7.4%,PPI 增速继
续下滑,12 月70 个大中城市中,66 个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下滑……结合当前国际经济整体发
展依旧低迷等,我们明显地感觉得到,今年开年后的大势依旧严峻,最为关键的是在“白银时代”购房者心态发生重要改变:理性大于冲动性。

这必然给今年的楼市发展带来利空的影响。

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李克强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
潜力巨大。

中国政府将加大城市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力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最终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并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产品供给,房地产市场在
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近期在出席某论坛时称,从形势上来看,2014 年楼市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即使受政策宽松的影响,2015 年也将延续这一现状,因为客观事实摆在这里,近期央行也开始“放水”,增加了市场货币的投放量,三四线城市可能市场交易会略
有提升,但局势也不容乐观,因为之前开发量过大,仅仅靠这些经济政策的影响还是不够的,
在建的面积和客观形成的库存量,开发商想要在短期内摆脱这种投资困境是不太现实的,未来
至少还得用三至四年时间来消化库存。

不过,对于后市,在董藩看来,不能因为近期市场的波动就否定房地产的地位,房地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不是谁想否定就能否定的,它现在仍然处在上升期。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短期内来看,当前市场仍然是调整期,市场基本面并
没有明显改变,“去库存”仍然为市场主旋律,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而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下滑的压力还会导致2015-2016 年期间楼市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继续表现出来,迟早还会面临去库存的压力。

刚需支撑楼市前行
对于楼市的波动被夸大为崩盘前奏的声音,专家认为,房地产“崩盘”说是忧虑过度。


方面,宏观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刚性需求将支撑楼市继续前行。

工商银行
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中国内地始终对房地产有非常强的需求,库存过度的地方可能需要作出调整,但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会达到一个稳定均衡的状态,不会造成重大风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夏丹认为,中国人素来有以“拥有自己的房屋”作为安身立
命必要条件的传统,这导致刚需一直是推动楼市发展的一大力量;其次,决定购房需求规模的
长期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口流向即代表市场运动方向,大城市的集聚效应与三四线城市对人员
流动吸引力匮乏的对比,正是这一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历史上,日本和美国房地产泡沫均产生在城镇化率达到75% 以上,并且经济增速较慢的
情况下,而中国城镇化仍有发展空间,且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出现崩盘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

业内人士预计,由于目前商品房库存量
巨大,未来房地产行业将会进入底部徘徊周期。

2015 年下半年开始,楼市有可能回暖
相关机构指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从上至下都已经达成救市共识,限购逐渐取消,信货
开始松动,降息等利好出现,部分地方政府重启购房补贴;又如近日四川全面取消“限购、限价”,“放开90/70”等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此起彼伏,表明了政府维稳楼市的决心,也看到了
在去库存后,楼市向好的可能性,但这最早或出现在今年下半年。

因此,今年整体市场或以先
抑后扬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