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共政策监控与调整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四、政党系统 1、将自己的成员选入立法机关,通过影响 立法来影响并监控公共政策的制定 2、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政府 各部门中,以影响政策的实施
3、动用党纪国法对 政策制定者、执行者 进行检查、监督、任免和处罚等 4、以其所影响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 所掌握的大众传媒等制造舆论,从而对 公共政策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的监控
• • • •
4、政策监控的时态 (1)事前监控 (2)事中监控 (3)事后监控
5、政策过程的阶段 (1)政策制定监控:对政策指定过程中的 信息收集、问题界定以及方案规划、选 择和合法化等活动的监督和控制
(2)政策执行监控 (3)政策评估监控 (4)政策终结监控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四、公共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合法化 指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制定 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 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第四节 公共政策调整
2、公共政策调整的目的 (1)避免政策失误 (2)促进社会发展
• • • •
3、政策调整的特点 (1)政策调整的改进性 (2)政策的再优化 (3)政策的延续性
• 4、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 (1)主观原因 • 随着政策的执行,人们对政策方案在解 决政策问题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原 有政策的缺点和不足有了新的认识
(5)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 的调查委员会对政府各部门政策及其执 行情况进行监控
• • • •
2、作为监控客体的立法机关 (1)法案形成过程的公开 (2)法案生效的机制 (3)法案的司法审查
• • • • •
二、行政机关 1、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行政机关 (1)立法控制 (2)司法审查 (3)程序控制
• (2)客观原因 • 政策问题的变化、政策目标的变化、政 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变化、政策 缺陷的暴露、政策负面作用加大
第三节 公共政策调整
二、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问题的调整 2、政策目标的调整 3、政策方案的调整
4、政策执行的调整 5、政策效力的调整 6、政策关系的调整 7、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 • • • • •
3、人民代表大会政策监督的制度与程序 (1)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2)审查国家计划和预算 (3)质询 (4)调查委员会 (5)罢免
• 二、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 • 1、行政监察 • 2、上级行政机关对所属部门及下级机关 的业务监督和人事任免
• 3、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监 督与控制 • 4、综合性的政策监控 • 5、专业性的政策监控
第八章 公共政策监控与调整
• • • • 监控概述 监控的分类 我国的监控机制 公共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一、公共政策监控的涵义 政策监控是为了达成政策目标而对政策系 统及其运行所实施的监督与控制,是整 个政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监控的目的 1、保证政策内容合法 2、保证政策执行到位 3、保证政策结果有效
• (二)强化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控 功能 • (三)制定政策监控程序与实施细则 • (四)建立科学的政策监控模式 • (五)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 (六)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一、公共政策调整概述 • 1、政策调整的内涵 • 指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 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 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 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 充和发展,以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 政策行为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3、政策监控的层次 (1)自我监控: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根据 政策的目标要求,在政策过程中进行检 查分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从而实 现政策监控
(2)逐级监控:指上下级的政策主体之间 按照授权关系,自上而下逐级对政策进 行监控 (3)越级监控:指越过中间层级,上层政 策主体对下层政策主体直接进行监控, 或下层政策主体对上层政策主体进行监 控。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三、公共政策监控的分类 1、政策监控内容 (1)目标监控:以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否为监 控核心 (2)关键点监控:以政策的重点为监控核心
• • • •
2、政策监控的主体 (1)立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2)行政机关的政策监控 (3)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 (4)政党系统的政策监控 • (5)利益集团的政策监控 • (6)公民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第三节 公共政策调整
三、政策调整的原则 1、预设性:根据政策环境的可能变化,预 先设计好政策调整的周期,以防止政策 长期惯性所造成的危害 2、程序性 3、针对性 4、实事求是
5、短期成效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6、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7、反馈性 8、适度性
课堂作业
根据新闻提供的腐败案件,结合你自己的 思考,谈一谈如何对权力高官进行有效 的监督? 要求: 1、重点从制度上入手,不要停留在思想品 德的教育层面; 2、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字数300-500。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二、公共政策政策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1、政策监控特定主体: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 团体和组织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司法机关
(4)政党 (5)利益集团 (6)新闻媒体 (7)民众
• 2、政策监控特定客体 • 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制定、执 行、评估、终结以及承担这些功能活动 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 2、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行政机关 • (1)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立法机关对行 政机关的政策监控 • (2)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控,是一 种事后监控 • (3)行政系统内部的监控,是一种纵向 监控
第二节 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三、司法机关 1、对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与原则合法性的监 控 2、对公共政策内容合法性的监控 3、对公共政策执行合法性的监控
• • • • • •
三、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四、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 1、决定政策内容、方向与实施 2、党纪监督 3、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施 4、通过大众传媒进行
• 五、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 • 六、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的政策监控
• 七、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思考与对 策 •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1、加强立法 • 2、加大执法力度 • 3、对公共政策监控确立明确的标准
2、保证政策贯彻落实 3、实现政策调整与完善 4、促使政策圆满终结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 成
一、立法机关 1、作为监控主体的立法机关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 (2)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算、立项等,对 公共政策 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 控
(3)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 票来影响和监控公共政策 (4)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 监控
五、其他 1、利益集团 2、公民 3、大众传媒
第三节 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1、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监控中的地位与作 用 2、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的基本内容
(1)法律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规范性 文件是否违宪、违法所作出的裁决 (2)工作监督,指人大对行政机关和司法 机关的具体活动和官员的具体行为实施 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