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姓起源——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姓起源
温姓是中华姓⽒中的⼀个著名姓⽒。
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
在当代姓⽒统计中,排名第104位。
全国现有温姓⼈⼝190余万,占全国⼈⼝总数的0.16%。
温姓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和其他姓⽒⼀道,发挥了⼗分重要的作⽤,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关于温姓起源,有多种版本和多种说法。
但是结合现在各地温姓的家谱记载、家族传说和户籍族别记载,当代温姓起源主要有这样⼏种说法:
⼀、源于夏代温国
夏代温国位于河南省温县⼀带,温国故城遗址在温县,是河南省⼈民政府⽂物保护单位。
《温县志》载:“此地夏已⽴国,因境内有温泉,称温国”。
温姓源于夏代温国,有⽂献记载,也有温⽒家族碑志记载。
《国语•郑语》:“⼰姓昆吾,苏、顾、温、董”。
韦昭注:“五国皆昆吾之后别封者”。
国家图书馆《唐⽂拾遗》和《⾦⽯续编》记载的唐温佶神道碑(实物在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左⼭村)碑⽂⽈:“温⽒裔颛顼,为⼰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厥⽤祚⼟,⼦孙因?其⾢,⽽仍其侯。
侯⼆⼗六代⾄乂,⾢于周,别封于郄……。
以缵以起,⽈序⽽忠,⽈恢⽽智,羡良峤义……。
公讳佶,字辅国,即南郑公之长⼦也……。
先⽣之先,在世多才,⽈博宏将,三英彦联……”。
根据⽂献和碑志记载,温姓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后裔,出⾃昆吾⽒母系的⼰姓,约在公元前⼆千年的夏代初期,他的后裔中有⼀个叫“平”的⼈,在少康帝消灭有穷⽒寒浞的过程中功劳很⼤,少康帝把⼀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封给了他,作为夏朝的⼀个⽅国。
因被封的地⽅有温泉,故以泉命国,将这个⽅国称为温国,“平”和他的后裔就以国为姓,天下始有温姓。
这⼀起源是温姓起源说法中最早的起源,在国家线装书局出版的《温姓本原》⼀书中,被称为温姓本原。
⼆、源于周朝唐叔虞
周武王之⼦叔虞,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
唐国后称晋国。
夏代温国被商汤所灭后,温地在商代时是商的“畿内⾢”,相当于现在的京城郊区。
⾄周代时,温国故城是苏国的都城,亦称苏城。
春秋末年,温地归晋国,始称温县(⾢)。
温县归晋国期间,晋国先后派往温县三任⼤夫,其中第三任⼤夫名郤⾄,任温⼤夫后称温季。
有的姓⽒书说这位温季的后裔从此改姓温了。
为了显⽰温姓的出⾝⾼贵,⼜追溯到早温季500年的晋国⽴国者唐叔虞,称唐叔虞为温姓始祖。
有的姓⽒书上也就出现了“唐叔虞之后封温”的说法,将郤⾄说成了唐叔虞的后代,从⽽说唐叔虞是温姓始祖(唐叔虞所在的周朝时期,温县属于苏国,其都城就在夏代时温国的温城,所以唐叔虞不可能将⼦孙封到苏国的。
所以说唐叔虞之后封温,指的就是郤⾄封温)。
三、源于春秋时的温季
有些史书和温⽒家谱记载,温⽒的起源始祖是温季,也就是晋国封温的公族⼤夫郤⾄。
因为郤姓并不是唐叔虞的后裔,时间上距唐叔虞也很遥远,所以这些姓⽒书和温⽒家谱就尊温季(郤⾄)为温姓始祖,⽽没有再追认唐叔虞为始祖。
此说法因很多史书上有郤⾄⽆后的记载,如《古今姓⽒辩证》、《尚友录》、《正字通》等书均记载“⾄⽆后”,意思就是温季(郤⾄)没有后代。
所以,温姓源于温季这⼀说法,有不同的说法以待考证。
四、少数民族改温姓
现有的户籍资料显⽰的温姓族别,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回族、壮族、侗族、⼟家族。
其他民族的温姓尚未发现。
这些少数民族的温姓,有些是汉族温姓为融⼊当地族群⽽改了族别的,有的是为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随的母亲民族,多数还是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因特定的原因⽽改附了温姓。
这些少数民族温姓,在汉族温姓历史⽂化影响下,秉承天下温⽒⼀家亲理念,已经和汉族温姓融为⼀体,共祭温姓始祖。
姓⽒书上说的温姓源头很多,现仅就温姓的家谱记载、家族传说、户籍族别记载,介绍了当代温姓⼈中现有的⼏种温姓起源说法。
对于其他说法,⽐如苏姓改温姓,刘姓改温姓,叱温⽒改温姓,温盆⽒改温姓,温孤⽒改温姓,等等,因为现在温姓⼈中没有发现这些⼈的后裔,此⽂就没有将这些所谓的起源列⼊温姓起源。
温姓满天下,祖根在温县。
⽆论是古温国温平后裔,还是唐叔虞之后的温季后裔,都是以温的地名⽽姓温的,所以,温县是天下温姓⼈的祖根之地、寻根拜祖圣地!温县政府已经规划了古温国⽂化园,将矗⽴起温国始祖雕像;唐叔虞之后的温季墓早在2005年⾸届世界温⽒祖地温县恳亲⼤会前就在温公冢遗址上落成。
温县希望各地温⽒常回家看看。
(作者简介:温国胜,男,⽣于1955年,温县⼈,⼤专学历,中共党员。
曾任职于温县供销联社、县委政策研究室、医药管理局。
温县“温公药园”传承⼈。
1998年开始,在温县县委⽀持下,以县委统战部为主管单位,组建温⽒历史⽂化研究会,服务海内外到温县寻根拜祖的温⽒宗亲。
2003年发起了由县委统战部主办的世界温⽒⽂化博览园奠基仪式。
2004年和⼴东《客联》杂志主编温伟平共同发起了在⼴州召开的“⾸届世界温⽒宗亲⽂化交流会”;在天津市有关单位和宜兴埠镇收集了天津温⽒珍贵的历史资料;数次到⼭西省社科院、祁县,收集了珍贵的温⽒太原堂历史资料;参加了马来西亚温⽒宗亲会温⽒⼦⼥教育基⾦募集⼤会;参加了泰国温⽒宗亲总会温⽒宗亲联谊活动。
2005年开始担任由温县县委统战部为主管单位的温县世界温⽒联谊总会法定代表⼈兼秘书长;筹资建设了温公冢遗址上的温季墓;以温县世界温⽒联谊总会名义承办了由温县政府主办的“⾸届世界温⽒祖地温县恳亲⼤会暨第⼆届世界温⽒宗亲⽂化(经济)交流会”。
2008年发起了由中华伏羲⽂化研究会华夏姓⽒源流研究中⼼和江西博能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华百家姓⽒源流(温⽒)研讨会”;复⽴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夫温府君神道碑》。
2016年承办了在温县召开的由北京温彦国等宗亲发起的“夏代温国故城遗址申请⽴项保护启动仪式”。
2017年发起在北京召开了新时代温⽒⽂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