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防急感控制中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防急感控制中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
【摘要】目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减少急性血吸虫病感染。

方法对疫区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结果干预后人群知晓率达到90%。

结论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感受染。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血吸虫感染
今年夏季以来,我市境内雨水骤多,洪涝灾害严重,防汛抗灾和生产自救中干部群众接触疫水难以避免,学生署期游泳戏水更是经常,疫区易感人群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的机率呈迅速增加态势。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量减少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避免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我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全年无1例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患者,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至2.5%以下,确保了大灾之年无大疫。

1 概况
全市有20个乡镇420个行政村流行过血吸虫病,流行村人口达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2%;现有钉螺面积5807.23万平方米,易感地带面积1088.94万平方米;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77%。

2 方法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我市成立了血防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报道、信息统计、急感防护督查等几个专业小组,层层签订了急感防控责任书,推行急感防控“一票否决”,将血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2 运用各种媒体开展宣教。

我市常年利用电视媒介、宣传栏、标语、宣传画等方法和形式,对疫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雨季汛期。

全年电视公益广告515次,广播宣传2089次,墙体标语270条,流动宣传栏82个。

2.3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相关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前哨”作用。

为提高村干部、村医、当地学校老师的的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先后培训村长22班次486人次、培训村医21班次、培训教师27班次1347人次,教他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在农村防病治病过程中,在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查灭螺、查治病等工作,开展急感防护知识宣教。

同时,通过他们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材料108211本。

2.4 在疫区疫水,加强警示警戒与监测。

在人、畜活动频繁的易感地带,树立预防血吸虫病醒目标牌,设立流动哨卡,防止人畜感染;对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开展督导,加强疫情监测及时跟踪疫情动态。

汛期急感防护督导组在开展疫情督查时,对防汛指挥部、受灾安置点医务室进行了血防知识的宣传。

同时印发宣传单40000份,树警示牌431个,建流动哨卡123个。

2.5 认真组织对学生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相关活动。

疫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五有”、“四个一”血防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增强了血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熟悉了健康生活方式。

在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放血防课本5401本,接受授课学生58281人次。

3 效果评价
采用《疫区群众血防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评价。

问卷调查表发放48629份,回收100%;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其中90分以上占95%,无不及格的情况,疫区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普及率达到90%。

人群感染率调查采用常规间接血凝+集卵镜检孵化法,人群感染率下降到2.5%以下。

4 讨论
健康教育的实施,把握了易感季节,突出了重点人群,特别注意调动了中小学生“再宣传”的辐射效益,可以明显提高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普及率,提高其对血吸虫病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能力,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血吸虫急性感染,有效降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控司.基层血防人员工作手册(试用本)[z],2005:112116.
[2]方文.云南省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