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
学科_历史_ 日期2011、3、15 主创人龚艳玲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过程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阶段出现:(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时间原因地区
标志
2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公天下”→“家天下”(禅让制→世袭制)
世袭制----
(1)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世袭的内容-(财产、爵位等);
(3)方法---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4)作用---世袭制开始了一种私有制“家天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3商朝政治制度:
探究学习,
(1)商朝有哪些历史遗存? 。
(2)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建立:(学生看书,了解西周建立的过程)
2.西周两大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对象:、、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
(5)分封的诸侯国: 、、等
(6).评价(影响):积极:有利于,巩固周的统治
弊端:后来出现了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利用课本资料,进一步探究分封制
(7).历程:产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时期,结束于秦朝
1.含义(实质):
2.内容(学生分析研究课本)掌握核心内容:
形成等级:
3.影响:
(1)对当时: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
②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巩固了分封制。
强化王权,“国”“家”一体,有利统
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2)对现在: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①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
[归纳总结]: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实行分封制;实行宗法制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大制度的关系: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祭祀时的占卜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
《专题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
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
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4、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5、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6、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7、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功夫
B、宗族关系是基本的政治关系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8、《说文解字》记载,“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9、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除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原则
D、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10、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
B、归顺的殷商旧族
C、姬姓亲族
D、夏商王的后裔
1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1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是指()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13、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旧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1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15、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16、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17、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九个鼎,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18、依据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判断,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包括()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