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距离和时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距离和时间》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 了解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单位;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
一、测量距离的基本概念
1. 距离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间隔,通常用长度单位来表示。
2.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米、千米等。
二、测量时间的基本概念
1. 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持续或结束的先后顺序,通常用时间单位来表示。
2.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等。
三、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单位换算
1. 1千米(km) = 1000米(m)
2. 1米(m) = 100厘米(cm) = 1000毫米(mm)
3. 1小时(h) = 60分钟(min) = 3600秒(s)
4. 1天 = 24小时
导学练习:
1. 小明跑步走了800米,用厘米表示是多少?
2.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 如果一颗子弹飞行的速度是每秒700米,求30秒内子弹飞行的距禿。
导学任务:
1. 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相关练习;
2. 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测量它们的长度,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记录所用时间,并计算消耗的时间。
拓展思考:
1.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设备来更精确地测量距离和时间?
2. 你认为通过测量距离和时间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导学案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单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勤加练习和思考,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祝大家学习进步!
第二课时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距离和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距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时间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3. 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4. 距离和时间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引导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呈现不同场景下的距离和时间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 距离的概念:距离是指物体间的空间间隔,通常用长度来表示。
测量距离的单位有米、千米等。
- 测量距离的方法:可以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地图、GPS等进行测量。
-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或持续的长短,通常用小时、分钟、秒等单位来表示时间。
- 测量时间的方法:可以使用时钟、秒表等工具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日历、手机等进行测量。
3. 练习巩固
- 请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距离和时间来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计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 拓展延伸
- 引导学生思考距离和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距离和时间。
- 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和工具,并分享给同学。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距离和时间有更深入的认识,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和工具,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距离和时间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