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1、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B.这一制度有利于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
X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
此“周X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2000多年来一直沿袭,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含义的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C.“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D.“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7、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定“皇帝”名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嬴政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为自己歌功颂德
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
C.整顿和规X称谓
D.恢复周代的礼制
8、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9、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该时期是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0、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实现了选贤任能
C.实行了分封制 D.强化了郡县制度
11、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1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1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1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

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地方分权设立三司制度
C.实行宣慰司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D.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1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17、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18、北宋中期以前,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众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敢于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对防止朝政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到了北宋中晚期,“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

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施行效果取决于皇帝
B.古代监察谏议体制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
C.古代谏官、御史的个人素质对监察谏议制度影响极大
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19、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20、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l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

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B.标志着雅典某某政治发展到顶峰
C.梭伦借鉴《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D.以法律形式体现某某精神与原则
21、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推进了某某进程
2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B.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C.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23、雅典人认为:“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是遵守法律的。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这段材料体现了雅典人的基本政治理念有:①自由、宽恕②人某某权③法律至上④轮番而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25、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

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

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

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
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6、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7、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

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28、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9、“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30、《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B.确立了某某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1、材料一
材料二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图一及材料二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6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3分)
32、在1787年宪法制定之前,美国社会各界对于应该建立何种某某制度众说纷纭。

在扬弃古代某某和充分照顾国情的基础上,美国最终通过制宪构建起一种独具特色的“代表制某某”,也即美国某某政体。

考察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的某某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领土太大,根本不适合某某制,甚至也不适合贵族制。

——《独立指南报》1782年7月20日
材料二18世纪80年代的社会失序表明,权力一经滥用就不再是合法权威,会堕落为暴政;自由如果遭到滥用或走得过头,就是无法无天,最终会出现人民的暴政,形成某某的专制。

——伍德《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建》
材料三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所规定的全国性政府,实行的是一院制,没有单独的执行和司法机构,在形式上与古代某某颇为相似。

材料四在某某制中,人民亲身集会和行使政府权力,而在某某制中,他们通过其代表和代理人来开会和掌管它。

——詹姆斯·麦迪逊
通过采用代表制,“人民”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

“人民”自己直接行使的权力乃是选举权……古代某某的这些技术手段在“代表制某某”中均被放弃,代之以原来属于贵族制和君
主制的选择性选举、长期(终身)任职、任命性官职、政治职业化等机
制。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某某概念的演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适合美国的某某制形式是什么?并结合材料一、一、三分析其不适合的理由。

(5分)
(2)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的某某制中有哪些手段被“代表制某某”放弃?“代表制某某”的实质是什么?(6分)在1787年宪法中,选择性选举有何具体表现?(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美国的“代表制某某”与古代雅典某某的基本原则有何一致之处?在其权力结构中有何发展?(4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1—5DDABD 6—10BBCAC 11—15BBACD 16—20DBDCD
21—25CBCAB 26—30BBCDC
31、(1)图一秦朝、图三元朝;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4分)
(2)三公分权,互相牵制;神化皇权;王位世袭。

(6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从而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6分)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3分)
32、(1)形式:直接某某(雅典式或小国寡民式)。

理由:美国领土广,某某滥用会导致暴政;当时美国实行一院制(5分)
(2)手段: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轮流执政)、陶片放逐法等。

实质:间接某某。

(6分)
表现: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出(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和总统间接选举产生。

(6分)
(3)一致之处:公平公正(或主权在民)。

发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