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放学期第一次月考
(开学)试题(含分析)
一、选择题
1.在自然界中,既能以化合态存在又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氯
D.铝
【答案】 A
【分析】
试题剖析:在自然界中碳是构成全部动植物体的重要元素,很多以动植物为根源的东西,在
高温时都会分解生成碳。

所以说在自然界里,碳主假如以化合态存在,但也有游离态的,如
金刚石、石墨等。

氯、硅和铝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答案选 A。

考点:考察元素的存在形态。

2.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以下物质的稀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有积淀生成的是
A. 稀盐酸
B. NH4Cl
C. CuCl2
D. NaOH
【答案】C
【分析】
【剖析】
A、钠与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氢气;
B、钠与NH4Cl溶液反响,本质是钠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NH4Cl反响;
C、钠与CuCl2溶液反响,本质是钠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CuCl 2反响;
D、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本质是与水反响。

【详解】 A 项、钠与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氢气,没有积淀生成,故 A 错误;
B 项、钠与NH4Cl溶液反响,本质是钠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没有积淀生成,故 B 错误;
C 项、钠与 CuCl 2溶液反响,本质是钠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Cu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积淀和氯化钠,故C正确;
D 项、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本质是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没有积淀生成,故D错误。

应选 C。

【点睛】此题考察了钠的性质,明确钠与盐溶液反响本质是钠先与水反响,生成的氢氧化钠
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响是解答重点。

3.推的思想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
①钠与水反响生成NaOH和 H2;所有金属与水反响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开朗的铝不可以在空气中稳固存在
③化合物 NaCl 的焰色为黄色;Na2CO3的焰色也为黄色
④密度为 1.1 g/cm 3与密度为 1.2 g/cm 3的 NaCl 溶液等体积混淆,所得NaCl 溶液的密度介于
1.1 g/cm3与 1.2 g/cm3之间; Na- K 合金的熔点应介于Na 和 K 的熔点之间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D
【分析】
【详解】①铁与水蒸气反响生成Fe3O4和 H2,故①说法错误;
②铝与氧气反响,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挡反响的进行,铝单质在空气中能稳
定存在,故②说法错误;
③含有 Na 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响都表现黄色,故③说法正确;
④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的熔点,故④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选项 D 切合题意。

4.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有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以下划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
中正确的选项是
A.分别用沙锅加热两种样品,所有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用干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显然变化的是小苏打
C.取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许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
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积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答案】 C
【分析】
试题剖析:纯碱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A、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分解完整时仍有固体节余,错误;B、两者均含Na 元素,所以焰色反响均是黄色,不可以划分,错误;C、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等量的醋酸反响,碳酸氢钠的反响速率快,所以产
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正确;D、碳酸钠、碳酸氢钠均与石灰水反响产生白色积淀,不可以划分,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察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比较
5.以下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积淀,而后积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度的CO②向 NaAlO 溶液中逐滴加入过度的稀盐酸③向
22
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度稀氢氧化钠溶液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度的盐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②③
【答案】 C
【分析】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度的
2
CO,析出晶体碳酸氢钠,不会出现先积淀后溶解的现象,
故①切合;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度的盐酸,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响先生成氢氧化铝沉
淀,后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响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积淀,而后沉
淀又溶解”,所以不切合条件,故②不切合;③向AlCl 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度,先生成氢氧化铝积淀,持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溶解氢氧化铝积淀,反响现象是先积淀后溶
解,故③不切合;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度的盐酸,盐酸和硅酸钠反响生成难溶性的
硅酸,硅酸和盐酸不反响,所以不出现“先产生积淀,而后积淀又溶解”现象,故④切合;
答案为 C。

6. 以下物件或设施:①水泥路桥②门窗玻璃③水晶项链④石英钟表⑤玛瑙手镯⑥硅太阳能电
池⑦光导纤维⑧计算机芯片。

所用资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⑦
B.所有
C. 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⑦⑧
【答案】 A
【分析】
试题剖析:石英、水晶、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资料,硅电池、
硅芯片均是硅单质的用途的表现,陶瓷、砖瓦、玻璃、石棉为硅酸盐资料。

所用资料为SiO2或用到 SiO2 的是:②③④⑤⑦;为硅酸盐的是:①。

综上,答案D。

考点:硅酸盐资料
7.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向 Ba(OH)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硫酸:2+-2-+
Ba +2OH+SO +2H = BaSO ↓+2H O
2442
B.BaCO3溶于醋酸: BaCO3+2H+= Ba2+ +H2O+CO2↑
C.将 C12通入水中: C12+H2O= Cl - +2H++ClO -
D.向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度 CO2气体: CO32- +CO2+H2O= HCO3-
【答案】 A
【分析】
试题剖析: A 项正确; B 项醋酸是弱电解质不可以拆成离子形式,所以错误; C 项次氯酸是弱酸,
不可以打开,错误; D 项反响前后电荷不守恒,且没有配平,错误。

考点:考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评论:注意反响中哪些物质能够拆成离子形式,注意电荷守恒在判断中的灵巧应用
8.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变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各组物质的转变关系中不所有
是经过一步反响达成的是
A.Na →NaOH→Na 2 CO3→NaCl
B.Al →Al 2O3→Al(OH) 3→AlCl 3
C.Mg→MgCl 2→Mg(OH)2→MgSO4
D.Fe →Fe(NO3) 3→Fe(OH)3→Fe2O3
【答案】 B
【分析】
【详解】 A、Na 与 H2O反响生成NaOH,NaOH与 CO2反响生成Na2 CO3,Na2CO3与盐酸反响生成NaCl,
能经过一步反响达成,故 A 不切合题意;
B、Al 与氧气反响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溶于水,不可以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铝,不可以一步反响
达成,故 B 切合题意;
C、 Mg与盐酸或氯气反响生成MgCl2, MgCl2与氢氧化钠反响生成Mg(OH)2,氢氧化镁与硫酸反
应生成 MgSO4,能经过一步反响达成,故 C 不切合题意;
D、铁与足量的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铁,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
解成氧化铁,能经过一步反响达成,故D不切合题意。

9..以下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 括号内物质 ) 没有关系的是
A.将 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
B.使红色布条退色 (HClO)
C.滴加 AgNO3溶液生成白色积淀 (Cl -)
D.向 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 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 (HCl)
【答案】 D
【分析】
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响生成CO2气体;次氯酸拥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有色布条;氯离
子和硝酸银反响生成氯化银白色积淀,所以选项ABC都是有关系的。

选项 D 中,是氯气氧化
的亚铁离子,而不是氯化氢,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氯气的性质开朗,它与氢气混淆后立刻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备环境污染,剩余的氯气能够用氢氧化钙溶液汲取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查验 HCl 气体中能否混有Cl 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掉 HCl 气体中的Cl 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⑤
【答案】 B
【分析】
试题剖析:①氯气和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能产生爆炸,在没有条件下不反响,①错误;②氢
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汲取氯气的能力较小,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汲取氯气,②错误;
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的量许多,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
氧气,所以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含量较少,强氧化性较低,所以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的,③正确;④氯气和水反响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响生成氯化银积淀,所以氯
气、氯化氢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响生成白色积淀,所以硝酸银溶液不
能用于查验HCl 气体中能否混有Cl 2,④错误;⑤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克制氯气的溶解,氯化氢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能够除掉Cl 2中的 HCl 气体,但达不到除掉HCl 气体中的Cl 2的目的,⑤错误,答案选C。

考点:此题考察氯气的化学性质。

11.把少许 NO2气体通入过度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经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
的干燥管,最后采集到的气体是
A. 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答案】C
【分析】
试题剖析:假定 3 摩尔二氧化氮和水反响生成 2 摩尔硝酸和 1 摩尔一氧化氮, 2 摩尔硝酸和小苏打反响生成 2 摩尔二氧化碳, 2 摩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响生成 1 摩尔氧气, 1 摩尔一氧化氮和0.5摩尔氧气反响生成 1 摩尔二氧化氮,所以节余气体有二氧化氮和氧气,选C。

考点:氮的氧化物的计算
12.以下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选项是
实验
A无色无色白色积淀无色溶液
B红色无色白色积淀白色积淀
记录
C红色无色无色溶液白色积淀
D无色无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分析】
SO2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使品红溶液退色;SO2通入 Ba(NO3) 2溶液中,在酸性环境中会被氧化成,进而获得BaSO4白色积淀; SO2通入到 NaOH和 BaCl 2的混淆溶液中发生反响:SO2+2NaOH===NaSO3+H2 O;Na2SO3+BaCl2 ===BaSO3↓+2NaCl,生成白色积淀,故 B 项正确。

13.在必定条件下, NO跟 NH3能够发生反响: 6NO+4NH3===5N2+6H2O,该反响中被氧化和被复
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A.3∶2
B.2∶1
C.2∶3
D.1∶1
【答案】 C
【分析】
【剖析】
依据氧化复原反响中的观点,以及原子守恒进行剖析即可。

【详解】依据反响方程式,NO
中N的化合价

+2 价→ 0 价,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
原, NO:6N→ 3N2↑; NH3中 N 的化合价由- 3 价→ 0 价, NH3为复原剂,被氧化,NH3:4N → 2N↑,即被氧化和被复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4:6=2: 3,应选项 C 正确。

14.常温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必定能大批共存的是
+2+-、 Cl-
①加入 Al 能产生 H 的溶液: Na、 Mg 、 NO
23
②在含有大批3+-2++-
Fe 的溶液中:HCO、 Ca 、 Na 、 SCN
3
③与 NH4HCO3反响能产生气体的溶液:Na+、 K+、 NO3-、 Cl -
④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2+--+
Fe 、 NO 、 MnO、 Na
34
⑤无色溶液中:
2++-
、 Br
-Cu 、 K、 NO3
A. ③
B.②⑤
C.③⑤
D.①④【答案】 A
【分析】
【详解】①该溶液能与 Al 反响生成
22+-
H ,该溶液为酸或碱,若为碱,Mg
与 OH 不可以大批共
存,
-在酸性条件下拥有强氧化性,与Al 反响不生成氢气,该离子组不可以在指定溶液
若为酸, NO
3
中大批共存,故①不切合题意;
3+-3+-
发生络合反响生成 Fe(SCN)3,该离子组不可以在指② Fe与 HCO3发生双水解反响, Fe与 SCN
定溶液中大批共存,故②不切合题意;
③与 NH4HCO3溶液反响产生气体的溶液中可能可能含有NaOH,也可能含有酸,该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不发生离子反响,能大批共存,故③切合题意;
④该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该溶液是酸性的,-Fe2+-+
NO 在酸性溶液中拥有强氧化性,与 NO、H
33
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2+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在指定溶液中不可以
大MnO4拥有强氧化性,能与Fe
量共存,故④不切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 A 正确。

【点睛】易错点是NO3-,NO3-在酸中拥有强氧化性,能与复原性离子发生氧化复原反响,与活泼金属反响,不产生氢气。

15.此刻以下物质:①氯水;②溴水;③碘水;④臭氧;⑤二氧化氮;此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
液变蓝的是
A. ①②
B.④⑤
C.①②④⑤
D.所有
【答案】 D
【分析】
【剖析】
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能把I -氧化成I 2,该物质拥有强氧化性或反响产生拥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详解】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该物质拥有强氧化性或反响产生拥有强氧化性的物
质;
①氯水主要成分是 Cl 2, Cl 2 拥有强氧化性,能把 I -
氧化成 I 2,使淀粉变蓝,故①切合题意;②溴水中 Br 2,拥有强氧化性,能把 I -
氧化成 I 2,使淀粉变蓝,故②切合题意;
③碘水中有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故③切合题意;
④臭氧拥有强氧化性,能把
I -
氧化成 I 2,使淀粉变蓝,故④切合题意;
⑤ NO 2 与溶液中水反响,生成 HNO 3,HNO 3拥有强氧化性,把 I -
氧化成 I 2,使淀粉变蓝,故⑤符
合题意。

综上所述,应选项
D 正确。

16. 往 FeCl 3 和 BaCl 2 的混淆溶液中通入 SO 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白色积淀产生。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该实验表示 SO 2有漂白性
B.
白色积淀为 BaSO 4
C. 该实验表示 FeCl 3 有氧化性
D.
反响后溶液酸性加强
【答案】 A
【分析】
试题剖析: A 、二氧化硫被氧化,没法考证其漂白性。

B 、三价铁离子会把二氧化硫氧化,所
以会生成白色积淀硫酸钡。

C 选项正确。

D 选项本来溶液因为三价铁离子的水解显酸性,后边
融进了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溶液酸性加强。

考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评论:此题重点抓住二氧化硫的性质有漂白性、复原性。

17. 由以下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 Na 2SO 3 样品溶于稀硝酸后,滴加
BaCl 2 溶液
Na 2SO 3 晶体
有白色积淀生成
已氧化变质
B.
将金属钠在焚烧匙中点燃,快速伸入集满
CO 2 集气瓶中产生大批白烟,
CO 2 拥有氧化
的集气瓶
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2
2
C.
取久置的 Na 2O 2 粉末,向此中滴加过度的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Na O 没有变

D.
向开水中滴加氯化铁稀溶液, 持续煮沸至溶液
制得氢氧化
呈红褐色
溶液呈红褐色
铁胶体
A.A
B.B
C.C
D.D
【答案】 B
【分析】
【详解】 A、HNO拥有强氧化性,能把2-2-,没法说明 Na SO 能否变质,故 A 不符
SO氧化成 SO
33423
合题意;
B、有黑色颗粒产生,该黑色颗粒为碳单质,CO2中 C 转变为碳单质, C 的化合价降低,CO2具有氧化性,故 B 切合题意;
C、久置Na2O2转变为Na2CO3,碳酸钠与盐酸反响产生无色的CO2,因为过氧化钠也能与水反响
生成无色的氧气,现象同样,故不可以证明Na2O2能否变质,故C 不切合题意;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用饱和的FeCl 3溶液,所以该实验不可以获得氢氧化铁胶体,故 D 不切合题意。

18.某溶液由 Na+、 Cu2+、 Ba2+、 Fe3+、 AlO2-、CO32-、 SO42-、 Cl -中的若干种离子构成,取适
当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2-2-
、 Cl -
四种离子
A. 原溶液中必定只存在 AlO2、 CO3、 SO4
B. 气体 A 的化学式是 CO
C. 原溶液中必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 Ba2+、 Fe3+
D. 生成积淀 B 的离子方程式为: Al 3++ 3OH-= Al(OH) 3↓
【答案】 C
【分析】
【剖析】
该溶液中加入过度盐酸,有气体 A 生成,推出原溶液中含有CO32-,依据离子共存,原溶液中
必定没有 Cu2+、 Ba2+、 Fe3+,依据溶液表现电中性,则原溶液中必定有Na+,无色透明溶液 A
中加入过度氨水,获得白色积淀,白色积淀为Al(OH)3,则原溶液中必定含有

AlO2,滤液 B
中加入过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积淀,白色积淀为BaSO,则原溶液中含有2-,滤液 C
SO
44
中加入过度的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出现白色积淀,积淀为AgCl,Cl -来自于过度的盐酸,原溶液中不可以确认能否含有Cl -。

【详解】该溶液中加入过度盐酸,有气体 A 生成,推出原溶液中含有2-,依据离子共存,
CO
3
原溶液中必定没有 Cu2+、 Ba2+、 Fe3+,依据溶液表现电中性,则原溶液中必定有Na+,无色透
明溶液 A 中加入过度氨水,获得白色积淀,白色积淀为Al(OH) 3,则原溶液中必定含有

,AlO2
滤液 B 中加入过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积淀,白色积淀为
442-
,BaSO,则原溶液中含有SO
滤液 C中加入过度的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出现白色积淀,积淀为AgCl,Cl -可能来自于过度的盐酸,不可以确认原溶液中能否含
有Cl -。

+-2-、SO2-,故 A 错误;
A、原溶液中必定存在 Na、 AlO2、 CO
34
B、依据上述剖析,气体为CO,故 B 错误;
2
C、原溶液中必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Fe3+、Ba2+,故 C 正确;
D、 NH·H O为弱碱,离子方程式为Al3++·H O=Al(OH)↓+ 3NH+,故 D 错误。

323NH234
【点睛】依据剖析,学生以为Na+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学生忽视溶液表现电中性,离子
查验中按照的原则:一是必定性原则,二是互斥性原则,三是电中性原则,四是出入性原则。

19. 将Cu片放
入0.1mol/LFeCl
3 溶液中,反响一准时间后拿出(溶液体积变化忽视不计),所
得溶液Q中的,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溶液 Q比原溶液增重了 1.92g.
B. Q 中 n(Cu2+):n(Fe 3+)=3:4
C. 反响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04mol
D. n(Cu 2+)=0.03mol
【答案】 B
【分析】
【剖析】
3+ 2 +
+2Fe 2+
,同溶液,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
Cu 与 FeCl3发生: Cu+ 2Fe=Cu
之比,进行剖析。

【详解】将 Cu片放入 0.1mol/LFeCl 3 溶液中,反响一准时间后拿出(溶液体积变化忽视不计),Cu 与 FeCl3发生 Cu+2Fe3+ =Cu2++ 2Fe2+,所得溶液 Q 中的 c(Fe 3+ ):c(Fe2+ )=2:3 ,则 c(Fe 3+)=0.04mol/L、 c(Fe 2+ )=0.06mol/L 、c(Cu 2+ )=0.03mol/L 。

A、题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没法计算溶液增重的量,故 A 错误;
B、同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依据离子方程式,推出Q中n(Cu2
+):n(Fe3+)=c(Cu2+):c(Fe3+)=0.03:0.04=3:4,故B正确;
C、题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没法计算出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故 C 错误;
D、题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没法计算Cu2+物质的量,故 D 错误 .
【点睛】此题部分学生经过剖析计算,选项A、 B、 D 仿佛都正确,学生不知怎样解决,学生错把物质的量浓度当物质的量进行运用,没有注意到题目中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只好用同
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直接推出选项 B 正确。

20.向含 Fe2+、 I -、 Br -的溶液中通入过度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以下图,已
知: b- a= 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同样的元素。

以下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线段Ⅱ表示Fe2+的变化状况
B. 线段Ⅳ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I 2+5Cl
--
+10Cl
-
+6H2O 2+12OH=2IO3
C. 依据图象可计算a=6
D.原溶液中 c(Fe 2+ ) ∶c(I - ) ∶c(Br - ) =2∶1∶3
【答案】 B
【分析】
【详解】 A、向仅含Fe2+、 I -、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当氯气,复原性I -> Fe2+> Br -,第一发生反
应: 2I -22-
, I
-2+23+-2+
+Cl=I +2Cl反响完成,再反响反响: 2Fe+Cl =2Fe +2Cl, Fe 反响完成,又发生
反响 2Br - +Cl 2=Br 2+2Cl -,故线段 I 代表 I -的变化状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状况,线段Ⅲ代表 Br -的变化状况,故 A 正确;
B、线段 IV 表示一种含氧酸,且 I 和 IV 表示的物质中含有同样的元素,该元素为I 元素,
2I - +Cl 2=I 2+2Cl -,耗费 1mol 氯气,所以碘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响 IV 耗费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5mol,依据电子守恒,设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 (x-0) ×2mol=5mol×2,解
得 x=+5,则该含氧酸为HIO3,离子方程是 I 2+5Cl 2+6H2O =2IO 3- +10Cl- +12H+,故 B 错误;
C、由通入氯气可知,依据反响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 I -)=2n( Cl 2)=2mol ,溶液中 n( Fe2+)=2n( Cl 2)=2×( 3mol-1mol ) =4mol, Fe2+反响完成,依据电荷守恒可知n( I -) +n( Br -) =2n
(Fe2+),故 n( Br -) =2n( Fe2+) -n ( I -)=2×4mol -2mol=6mol ,依据 2Br - +Cl 2=Br2+2Cl -可知,溴离子反响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 C 正确;
D、依据以上剖析,原溶液中e(Fe 2+):c(I- ):c(Br- )=4:2:6=2:1:3,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此题应选B。

二、非选择题
21.(1) 将容积为50 mL 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淆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
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节余气体体积为 5 mL。

则原混淆气体中NO2和 O2体积比可能是 ________或 ________。

(2)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 SO2被氧气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18: 7 (2). 43: 7 (3). 2SO
2+ O2SO (4). 2Cl
2
+23
2Ca(OH)2=CaCl2+ Ca(ClO) 2+ 2H2O
【分析】
【详解】( 1 )同样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发生的反响有4NO2+ O2+
2H2O=4HNO3,节余的气体可能是NO,也可能是O2,假定节余气体为O2,说明混淆气体中O2过度,NO2不足,令NO2的体积为xmL,O2的体积为(50 -x)mL,依据反响方程式,所以有(50 - x)mL-x/4mL=5mL,解得x=36, O2的体积为14mL,NO2和O2的体积之比为36: 14=18:7;假如节余气
体为 NO,则 NO2过度, O2不足,令 O2的体积为 ymL,发生 4NO2+ O2+ 2H2O=4HNO3,节余 NO2
的体积为 (50 - y- 4y)mL,节余 NO2与 H2O发生 3NO2+ H2O=2HNO3+ NO,产生 NO的体积为 (50 -5y)/3=5 ,解得 y=7,则 NO2的体积为 43mL, NO2和 O2的体积之比为 43: 7;
( 2)工业上制硫酸,SO2被氧气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SO+O22SO3;
(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常用 Cl 2和石灰乳反响来制备,即化学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2+Ca(ClO) 2+ 2H2O.
22.必定量的铁粉在氯气中充足焚烧,将所得固体完整溶解于稀盐酸,制得溶液A。

(1)铁在氯气中焚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推断 A 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①只有Fe3+;②只有 Fe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同学为研究溶液的构成,实验以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取少许溶液 A 于试管
假定②不建立,假定①或③建立;
________________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中,加入 KSCN溶液
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持续研究溶液 A 的构成。

查阅资料: 16HCl+ 2KMnO4===2KCl+ 2MnCl2+ 5Cl 2↑+ 8H2O
实验过程:另取少许溶液 A 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酸性KMnO4溶液,充足振荡,KMnO4溶液紫色褪去,实验结论: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 。

a. 可能有 Fe2+
b. 可能无 Fe2+
c. 必定有 Fe2+
依据你选择的实验结论,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2Fe+ 3Cl 22FeCl 3(2).含有 Fe2+和 Fe3+(3).溶液变血红色
(4). Fe 3+-
(5). ab(6).
2+-
,逐滴加入酸性+ 3SCN3因为复原性 Fe>Cl
2+2+,使紫色褪去,故可能含有2+2+, Cl-
KMnO溶液, Fe将 MnO复原为 Mn Fe;若溶液中无 Fe 4
也能将 MnO复原为 Mn2+,紫色褪去,因此溶液中也可能无Fe2+
【分析】
【详解】( 1)铁在氯气中焚烧生成氯化铁:2Fe+ 3Cl 22FeCl 3;( 2) A 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
阳离子,即含有Fe3+和 Fe2+,Fe3+遇 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2+遇 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所
以取少许溶液 A 于试管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Fe3+,则假定②不建立,假定①或③成
立,离子方程式:3+-2+-,使 KMnO紫
Fe +3SCN═Fe(SCN)3;(3)酸性 KMnO溶液能够氧化Fe、 Cl
44
2+-,逐滴加入的酸性KMnO溶液,先将2+
色褪去,因复原性: Fe>Cl Fe氧化,而使 KMnO紫色褪
44
去,故可能含有 Fe2+;或加入的酸性 KMnO4溶液,将 Cl -氧化,而使 KMnO4紫色褪去。

故答案为:ab;因为复原性 Fe2+> Cl -,逐滴加入的酸性 KMnO4溶液,先将 Fe2+氧化,而使 KMnO4紫色褪去,故可能含有 Fe2+或溶液中可能无 Fe2+,加入的酸性 KMnO4溶液,将 Cl -氧化,而使 KMnO4紫色褪
去。

23.为测定 Na2CO3与 Na2SO3混淆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 1)方案一:称取必定质量的样品(30g) ,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节余固体质
量为31.6g,计算。

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方案二:以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 C 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惹起Na2CO3含量的丈量结果比本质值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 a. 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 五氧化二磷h. 无水氯化钙请将以下容器中应盛放
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 B 中 ______, D 中 ________, E 中 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 A 内的固体反响完整后,需翻开活塞K,向 A 中通入大批的氮气。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 3)方案三:称取必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当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

过滤、清洗、干燥积淀,称量固体质量。

实验中判断积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1).使 Na2 SO3氧化完整(2). 58% (3).查验 SO2能否除尽(4). CO 2溶于水(5). c(6). a(7). f(8).使 A、 B、 C、 D 各装置中残留的CO进入 E
2
被充足汲取(9).取清洗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白色积淀生
成,证明积淀已洗净;
【分析】
【详解】( 1)① Na2SO3简单被氧化成Na2SO4,所以加热恒重的目的是使Na2SO3氧化完整;
② Na SO 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SO+ O=2NaSO △ m
232324
126× 232
m(Na SO)31.6- 30m(Na
2SO)=12.6g ,则
233
碳酸钠的质量为 (30g - 12.6g)=17.4g,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7.4g/30g × 100%=58%;(2)① A 装置发生 Na2CO3+ H2SO4=Na2SO4+ CO2↑+ H2O,Na2SO3+ H2 SO4=Na2SO4+ SO2↑+ H2O,依据实验目的,装置 B 的作用是汲取 SO2,应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装置 C盛放品红溶液,其作用是查验 SO2能否除尽,装置 D的作用是干燥 CO2,装置 D 盛放的为浓硫酸,装置 E 中盛放碱
石灰,汲取 CO2,装置 F 中盛放碱石灰,作用是防备空气中 CO2和 H2O进入到装置 E,所以装置 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查验 SO2能否除尽;丈量的结果比实验值偏低,说明 CO2量减少,可能
是 CO2溶于水;
②依据上述剖析, B 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选c,D 中盛放浓硫酸,应选a,E 中盛放碱石灰,应选 f ;
③因为该实验为定量实验,需要让 CO2所有被汲取,所以向 A 中通入大批的N2,其目的是使A、
B、 C、D 各装置中残留的CO2进入 E 被充足汲取;
(3)清洗积淀的方法:取清洗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白色积
淀生成,证明积淀已洗净。

24.工业上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同样之处,又有差别。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
产硝酸的主要门路,路线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门路。

(1)写出 N2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工业合成 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写出工业制硝酸第③步反响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腐化性的强酸,其复原产物因硝酸浓度的不一样而有变化,从整体
上说,硝酸浓度越高,均匀每分子硝酸获得的电子数越少,浓硝酸的复原产物主要为NO2,稀硝酸的复原产物主要为NO。

实验室中,常用Cu与浓 HNO反响制取 NO,用 Cu与稀 HNO反响
323
制取 NO。

(ⅰ)请写出实验室顶用Cu 与浓 HNO反响制取 NO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该反响中
32
发生氧化反响的物质是_______,1 mol 氧化剂 _________(填“获得”或“失掉”) _______ mol 电子。

(ⅱ) 64.0 g Cu 与适当的浓 HNO3反响,铜所有溶解后,共采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的气体( NO和 NO的混淆气体),反响中耗费HNO的物质的量是()
23
A. 1.5 molB. 2.0 mol C.2.5 mol D. 3.0 mol
(ⅲ)本质上硝酸不单可被复原为NO2或 NO,浓度更稀时硝酸还能够被复原为N2O、 N2、 NH4NO3
等。

请将 3 种物质: FeSO、 Fe( NO)
3和 Fe ( SO)分别填入下边对应的横线上,构成一个
43243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3
______+______+2
O↑+ H 2O(2 分)
HNO + ______N
并配平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Fe2++ __NO3-+__H+= __Fe3++ __N2O↑+ __H2O 【答案】( 1)做保护气、保留粮食、制氨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