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合集下载

11第十一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学第七版)

11第十一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学第七版)

第十一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护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任何代谢紊乱或营养不良,都可影响组织、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可使器官功能衰竭。

机体的营养状态与催病率及死亡率是密切相关的。

外科领域不少危重病症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纠正,往往很难救治成功。

在对机体代谢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有效的输入途径的建立,以及各种符合生理、副反应小的营养制剂的相继生产及应用,使近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获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营养支持治疗是20世纪临床医学中的重大发展之一,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为能合理地实施营养支持治疗,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机体的正常代谢及饥饿、创伤引起的代谢变化。

使营养支持治疗措施能适应病人的代谢状态,既有效,又较少发生并发症。

目前的营养支持方式,可分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两种。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机体代谢所涉及的面很广。

从营养治疗角度,最重要的是蛋白质代谢及能量代谢两方面。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NEAA)两类。

NEAA中的一些氨基酸在体内的合成率很低,当机体需要量增加时则需体外补充,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例如精氨酸、谷氨酞胺、组氨酸、酪氨酸及半胱氨酸等。

机体在患病时因摄入减少,EAA来源不足,体内NEAA的合成会受到影响。

因此从临床营养角度,应把NEAA放在与EAA相同重要的地位。

谷氨酞胺(glutamine, Gln)在组织中含量丰富,它是小肠粘膜、淋巴细胞及胰腺腺泡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为合成代谢提供底物,促进细胞增殖。

Gln还参与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合成。

机体缺乏Gln可导致小肠、胰腺萎缩,肠屏障功能减退及细菌移位等。

骨骼肌中缺乏Gln可使蛋白质合成率下降。

考研科目,动物生物化学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

考研科目,动物生物化学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

意义
此种方式既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体内有活泼的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
反应可逆,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
主要方式。
主要在肝、肾组织进行。
4 嘌呤核苷酸循环
氨 基 酸 转 氨 酶 1 α-酮戊 二酸 转 氨 酶 2 谷氨酸 腺苷酸代琥 珀酸合成酶 天冬氨酸
NH3
次黄嘌呤 核苷酸 (IMP)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代谢
Metabolism of Small Molecules Containing N
重点:联合脱氨基、尿素合成、嘌呤 核苷酸体内分解代谢; 难点: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脱氧核 苷酸合成。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 氨的代谢 α -酮酸的代谢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 -氨基酸的氨基转移 到α -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α -氨 基酸生成相应的α -酮酸,而原来的α -酮酸则 形成了相应的α -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 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
特点
没有游离的氨产生,但改变了氨基酸代谢 库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催化的反应可逆。 其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
血清转氨酶活性,临床上可作为疾病 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GPT)
谷草转氨 酶(GOT)
(肝脏)
(心肌 肝脏)
3 联合脱氨基作用 (1) 定义
是指氨基酸与α -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 生成α -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经L-谷氨酸 脱氢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α -酮戊二酸的过 程。
生酮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3 氧化供能
α-酮酸在体内可通过TAC 和氧化磷 酸化彻底氧化为H2O和CO2,同时生成 ATP。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一、内容提要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

(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1.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1)糖代谢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行脂肪酸β–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

(3)蛋白质代谢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生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二)肝的生物转化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水溶性和极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①内源性:系体内物质代谢产物,如氨、胺、胆红素等,以及发挥作用后有待灭活的激素、神经递质等;②外源性:系有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如药物、毒物、色素、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CTP
血红素合成 ALA合成酶
血红素
(2)变构酶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变构酶常由多个亚基构成; 变构效应剂可通过非共价键与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构
象改变(T态和R态)或亚基的聚合、分离从而影响酶 的活性; 变构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不符合米曼氏方程式; 变构效应剂常常是酶的底物、产物或其他小分子中间代 谢物。 变构调节过程不需要能量。
(CH2)4CO HS Co
OH
AO
CH
3
CO
P
丙酮酸脱氢 酶
O CH HC TT
S
二氢硫辛酸 转乙酰酶
C C S Co
H3
A
H SH
(CH2)4CO OH
2 3
HP
S
(CH2)4CO OH
S
S
FAD H2
二氢硫辛酸
脱氢酶 FA D
丙酮酸氧化脱羧
NFAA
D+
NADH +H+
乙酰 丙二酸单 β-酮脂酰转移酶 酰转移酶 合成酶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物质代谢的特点
物质代谢的整体性 物质代谢的可调节性 组织器官代谢的特色性 不同来源代谢物代谢的共同性 能量储存的特殊性 NADPH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当量
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 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现出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根据激素作用受体部位不同,激素可分为:细胞膜受
体激素和细胞内受体激素。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1.应激状态下的代谢调节
应激是机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感染、中 毒、剧烈的情绪变化等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非营养物质代谢

非营养物质代谢

• 迄今已鉴定出30余种人类编码CYP的基因。 • 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40%以上分类,可将人肝细胞P450分为5个家族:CYP1、CYP2、CYP3
、CYP7和CYP27。 • 在同一家族中,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55%60%,又可进一步分为A、B、C等亚族。 • 对异生素进行 生物转化的主要 CYP是 CYP1、 CYP2和CYP3。其 中又以微粒体 CYP3A4、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催化醇类氧化成醛 CH3CH2OH + NAD+ CH3CHO + NADH + H+
❖ 人肝微粒体含有三种FMO同工酶,分别是FMO3、FMO4和FMO5。其中,FMO3的活性占肝 微粒体FMO总活性的70%90%。FMO1仅见于新生儿。
黄素-加单氧酶催化机制
C H 3 N SH 2 N A D P H +2 O 2
N
甲巯咪唑
C H 3
_
N S2 OH 2 O
N
C H 3
N H+H S O _ 3
(detoxicate);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
(一)肝的生物转化反应可分为两相 ❖ 概述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 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二 相反应,才最终排出。
氧化保护作用
生物转化作用
胆汁酸排泄
胆汁酸的生成
胆红素排泄
(二)肝细胞是机体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 *肝细胞富含细胞器,其中以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酶体含量最为丰富。

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氮平衡;2、一碳单位;3、转氨基作用;4、联合脱氨基作用;5、必须氨基酸;6、生糖氨基酸;7、尿素循环。

二、符号辨识1、GPT;2、GOT;三、填空1、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肠液中的肠激酶可激活()酶原。

2、体内主要的转氨酶是()转氨酶和()转氨酶,其辅酶是()。

3、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向是在()内合成尿素,经()排出。

4、肝脏通过()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

5、谷氨酰胺是体内氨的()、()和()形式。

6、氨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和()。

7、胃液中胃蛋白酶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此过程称为()作用。

8、转氨酶的辅酶是(),它与接受底物脱下的氨基结合转变为()。

9、体内不能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氨基酸。

10、人体先天性缺乏()羟化酶可引起苯丙酮酸尿症;而缺乏()酶可引起白化病。

四、判别正误1、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器官是胃和小肠。

()2、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须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3、L-谷氨酸脱氢酶不仅是L-谷氨酸脱氨的主要的酶,同时也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酶。

()4、尿素的合成和排出都是由肝脏来承担的。

()5、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6、体内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肝功能障碍引起的。

()7、谷氨酸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中间代谢物,若食物中缺乏时可引起脱氨基作用障碍。

() 8、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PP、维生素B12和叶酸,均会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

() 9、在体内,半胱氨酸除作为蛋白质组成成分外,仅是产生硫酸根的主要来源。

() 10、氨基酸的降解能导致糖的合成。

()五、单项选择1、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B、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C、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供营养价值;D、糖、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2、必须氨基酸不包括()。

第十一章 蛋白质代谢(一)

第十一章 蛋白质代谢(一)

胺的代谢
大多数胺类对动物有毒,去向: 1)随尿排出; 2)在胺氧化酶作用下可进一步氧化分解:
合成尿素

新氨基酸
糖 葡萄糖或糖原
甘油三酯
脂肪

磷酸丙糖

α-磷酸甘油
脂肪酸

磷酸烯醇丙酮酸
、 丙氨酸 糖 半胱氨酸
丙酮酸
及 丝氨酸
异亮氨酸 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酮体
脂 苏氨酸
亮氨酸
肪 色氨酸 代 谢
色氨酸 草酰乙酸
亮氨酸 赖氨酸
柠檬酸
酪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的 联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TAC
CO2

延胡索酸
α-酮戊二酸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生物合成 蛋白质
氨基酸 脱氨 氨、α-酮酸
分解代谢 脱羧 CO2、胺能源
三大代谢
氨基酸代谢概况
食物蛋白质
消化吸收
合成
组织蛋白质
分解
尿素
氨 a-酮酸
脱氨基
氨基酸代谢库
酮体 氧化供能 糖
代谢转变
脱羧基
体内合成氨基酸 (非必需aa)
其它含氮化合物( 嘌呤、嘧啶等)
胺类
(一)脱氨基作用
(一)胃内消化: 1、胃蛋白酶(pepsin): 胃蛋白酶元→胃酸( H+) → 胃蛋白酶
2、胃酶作用: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小分子肽→肠道 胃酶作用于:Phe(苯丙), Tyr(酪), Trp(色).( 芳香族)
Glu(谷), Gln(谷氨酰胺).(酸性氨基酸)。
(二)小肠消化
1、来自胰腺的酶: 1)内肽酶:水解pro内部肽键。 胰蛋白酶:Lys(赖)、Arg(精)羧基端肽键;(碱性) 糜蛋白酶:Phe(苯丙)、Tyr(酪)、Trp(色)肽键(芳香族) 弹性蛋白酶:Val(缬)、Leu(亮)、Ser(丝)、Ala(丙)肽

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代谢
目录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
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
目录
肝掌与蜘蛛痣

疾病表现:大、小鱼际与指腹 发红。 相关疾病:慢性肝炎,早期肝 硬化。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扩张结果,显露 在皮肤上酷似蜘蛛,小者如大头针帽, 大者直径可达1cm以上,其中心稍隆 起,如用大头针帽按压中心红斑,则 其周围毛细血管退色。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 如:苯丙芘,大黄
目录
三、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包括两相反应

概述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 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 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 二相反应,才最终排出。
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
Metabolism of the Nonnutritive Substance
目录
教学目的
在了解肝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的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 胆红素代谢及胆汁酸代谢。
目录
教学要求

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及生理意义;胆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酸的分类及胆红素代谢。
谷胱甘肽结合物
目录
• 迄今已鉴定出30余种人类编码CYP的基因。 • 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40% 以上分类,可将人肝细胞
P450 分为 5 个家族: CYP1 、 CYP2 、 CYP3 、 CYP7 和
CYP27。 • 在同一家族中,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55%60%,又

11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1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 应。 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叫做转氨酶或氨基移换酶。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已经发现的转氨酶至 少有50多种。用15N 50 N标记的氨基酸证明,除甘氨酸、赖氨 酸和苏氨酸外,其余的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其 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重要。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二)脱羧基作用
1.直接脱羧基作用 2.羟化脱羧基作用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直接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在脱羧酶作用下,进行脱羧反应生成胺类 化合物。 氨基酸脱羧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以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 植物体内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脱去羧基生成 γ-氨基丁酸。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酪氨酸脱羧生成酪 胺,赖氨酸脱羧生成戊二胺(尸胺),鸟氨酸脱羧生成丁 二胺(腐胺)等。所生成的胺类很多都具有活跃的生理作 用。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4. 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微生物中主要进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方式有3 种: ①还原脱氨基作用 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含有氢化酶的微生物能利用 还原脱氨基方式使氨基酸脱去氨基。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②脱水脱氨基作用 丝氨酸和苏氨酸的脱氨基也可经脱水的方式完 成,催化该反应的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含蛋白质丰富的物质经腐败细菌作用时,常发生氨基酸 的脱羧反应,生成这些胺类。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2.羟化脱羧基作用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可发生羟化作 用而生成3,4-二羟苯丙氨酸,简称多巴(dopa), 它可进一步脱羧生成3,4-二羟苯乙胺,简称多巴 胺(dopamine)。

生物化学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目录
(三)蛋白酶体: 存在于细胞核和胞浆内,主要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短寿蛋白

26S蛋白 质酶体
20S的核心 2个α环:7个α亚基 颗粒(CP) 2个β环:7个β亚基
19S的调节颗粒(RP) : 18个亚基, 6 个亚基具有ATP酶活性
目录
目录
三、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过程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泛素与选择性被降解蛋白质形成共价连接,并使 其激活,即泛素化,包括三种酶参与的3步反应, 并需消耗ATP。
CHNH2 CH2 CH2 C NH
γ-谷氨酰 氨基酸
COOH CH
γ-谷氨 酰环化 转移酶
氨基酸 COOH
H2NCH R
COOH
H2NCH R
氨基酸
γ-谷 氨酰 基转 移酶
O
半胱氨酰甘氨酸 (Cys-Gly)
谷胱甘肽 GSH
甘氨酸
R
5-氧脯氨酸
肽酶 半胱氨酸
5-氧脯 氨酸酶
ATP ADP+Pi
γ-谷氨酰
通过此种方式并未产生游离的氨。
目录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定义 两种脱氨基方式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 脱下α-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
目录
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
转氨酶
α-酮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NH3+NADH+H+
L-谷氨酸脱氢酶
H2O+NAD+
此种方式既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也 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方式。
(CH2)2 COOH
α-酮戊二酸
催化酶:
存在于肝、脑、肾中 辅酶为 NAD+ 或NADP+

环境生物化学基础 第11章 蛋白质代谢

环境生物化学基础 第11章 蛋白质代谢
2+
H2N
C
O
PO3H2 + H3PO4 + 2ADP
氨甲酰磷酸
(2)瓜氨酸的形成。
NH2 O H2N C O PO3H2 + H (CH2 )3 C NH2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Mg
2+
NH2 C NH ( CH2 )3 CH NH2 O + H3PO4
COOH
COOH 瓜氨酸
(3)精氨酸代琥珀酸的生成 。
二、脱羧基作用
R CH NH2 COOH 氨基酸脱羧酶 R CH2 NH2 + CO2
COOH CHNH2 ( CH2 )2 COOH 谷氨酸脱羧酶
CH2NH2 (CH2 ) 2 COOH + CO2
L-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1、氨的去向 在植物和某些微生物体内,可以把氨储 藏在酰胺中重新利用。 人和哺乳动物将NH3转变成的最终排泄物 为尿素,鸟类和爬行动物为尿酸,水栖动物 则可以将NH3直接排出。
FP- 2H
α-氨基酸酸
亚氨基酸
α-酮酸
COOH CHNH2 (CH2 )2 COOH
NAD+
NADH + H+
COOH C O (CH2 )2 COOH + NH4+
_ L 谷氨酸脱氢酶
L-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二)转氨脱氨基作用
R1 CH NH2 转氨 酶 COOH R2 C O COOH
R1
2、尿素的生成 1932年,Krebs H A和他的学生 Henseleit K利用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NH3 和CO2并不能直接化合形成尿素,而是需要经 过一个环式代谢途径后,才能转变为尿素。 明确了尿素循环的详细步骤,也即当今的尿 素循环 (urea cycle)。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脂质代谢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脂肪动员:指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

3、血脂:是血浆所有脂质的统称。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的脂肪酸等。

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

包括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

简答1、甘油三酯合成的部位、原料及途径。

肝、小肠粘膜和脂肪细胞是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途径。

脂肪酸、甘油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

甘油三脂的合成有甘油一酯途径和甘油二酯途径,其中小肠粘膜以甘油一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肝和脂肪细胞以甘油二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2、软脂酸合成部位、原料、关键酶及调控。

软脂酸在肝、肾、脑、肺、脂肪组织等胞质内合成。

乙酰CoA、NADPH、ATP、HCO3-、Mn2+是合成软脂酸的基本原料。

软脂酸合成的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成受代谢物和激素调节。

①代谢物通过改变原料供应量和乙酰CoA羧化酶活性调节脂肪酸合成。

ATP、NADPH及乙酰Co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可促进脂肪酸合成。

脂酰CoA是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抑制剂,柠檬酸、异柠檬酸是别构激活剂。

同时,乙酰CoA 磷酸化失活、去磷酸化活化。

②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酸的合成,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素能够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③脂肪酸合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靶点。

3、何谓脂肪动员?如何调控?脂肪动员指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

脂肪动员中的关键酶是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当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作用于脂肪细胞膜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酸环化成cAMP,激活cAMP依赖蛋白激酶,使胞质内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磷酸化而激活,分解脂肪。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

生命体都是由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大类基本物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构成的。

虽然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机体代谢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生命之所以能够健康延续,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内、外环境,除了具备完整的糖、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苷酸与核酸代谢和与之偶联的能量代谢以外,机体还存在着复杂完善的代谢调节网络,以保证各种代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类、脂类及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均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尽管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乙酰CoA是它们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它们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都能生成可利用的化学能ATP。

从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三大营养物质的利用可相互替代。

一般情况下,机体利用能源物质的次序是糖(或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主要为肌肉蛋白),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占总热量50%~70%),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肥胖者可多达30%~40%)。

机体以糖、脂供能为主,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因为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途径限制了进入该代谢途径的代谢物的总量,因而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又相互制约,并根据机体的不同状态来调整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若任一种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通常能代谢调节抑制和节约其它供能物质的降解,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而脂肪动员及蛋白质分解往往受到抑制;在饥饿状态时,由于糖供应不足,则需动员脂肪或动用蛋白质而获得能量。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1章 氨基酸代谢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1章 氨基酸代谢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1章氨基酸代谢----09c3c95f-6eac-11ec-bed1-7cb59b590d7d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1章氨基酸代谢第11章氨基酸代谢单位自测(一)名词释义1.氨基酸代谢池2.氮平衡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4.必需氨基酸5.非必需氨基酸6.自身激活作用7.γ―谷氨酰基循环8.转氨基作用9.联合脱氨基作用10.尿素循环11.一碳单位(二)填空题1.正常动物的蛋白质代谢属于平衡,即=。

2.不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需要从食物中提供,称为氨基酸。

3.食物蛋白质的消化自部位开始,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部位是。

4.胃液中胃蛋白酶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此过程称。

5.肠内氨的主要来源是和,这也是血液氨的来源。

6.在肝脏L-谷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谷氨酸产生并还原为NADPH或NADH。

前者可进入人体循环,最终被氧化为CO2和H2O。

7.直接生成游离氨的脱氨基方式有和,骨骼肌有循环。

8.只将氨基从一个氨基酸移向另一个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是。

9.转氨酶的辅酶表示它与从接收底物上去除的氨基结合,转化为氨基酸。

10.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可产生游离氨和,后者可进入途径进一步代谢。

11.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是,和是此酶的别构抑制剂。

12.在嘌呤核苷酸循环中最终释放NH3的化合物称为催化该反应的酶。

13.运输氨并降低其毒性的氨基酸称为sum。

14.鸟氨酸循环是合成的过程。

催化此循环的酶存在于。

15.尿素分子中的两个N原子,一个来自,另一个来自,由其他氨基酸提供。

16.尿素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不参与人体蛋白质合成。

17.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催化和等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是此酶的激活剂。

18.在鸟氨酸循环中,水解产生尿素和鸟氨酸,故此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

19.体内直接甲基供体是,含(氨基酸)。

20.合成黑色素的主要原料是或。

21.儿茶酚胺包括、和三种物质。

(3)多项选择题1.含谷丙转氨酶(gpt)最多的器官是:a、胰腺B.心脏C.肝脏D.肾脏E.血清2。

动物营养学-11第十一章(维持与生长的营养需要1)

动物营养学-11第十一章(维持与生长的营养需要1)

畜禽能量摄入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
种类 猪 猪 鸡 鸡 奶牛 奶牛 奶牛 体重 摄入ME 产品 维持需要ME 维持占 生产占 (kg) (MJ/d) (MJ/d) (MJ/d) (%) (%) 200 50 2 2 500 500 500 19.65 17.14 0.42 0.67 33.02 71.48 109.93 0 10.03 0 0.25 0 38.46 76.91 19.65 7.11 0.42 0.42 33.02 33.02 33.02 100 41 100 63 100 46 30 0 59 0 37 0 54 70
谢影响不同,维持需要也不同。 泌乳牛>干奶牛 空怀母畜>妊娠母畜
健康状况良好的动物维持需要要比处于疾病下的动物低。 被毛
皮厚毛多动物,在冷环境下维持需要较皮薄毛少的
动物少。
(二) 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的影响 饲粮种类
不同饲粮配合,三大有机营养素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例
不同,热增耗则不同,动物维持需要也不同。
公牛 肥育牛
绵羊 山羊
1000 482
50 36
52000 32411
4301 3344
52 67
86 93
5643 5738
3599 3367
293 315
228 227
成年动物绝食代谢的平均基础值不适合生长动物,生长
动物随年龄增加,单位代谢体重的绝食代谢产热量减少。
3、随意活动
随意活动:是指在绝食代谢基础上,为维持生存动物
94.2 98.7
100.0 100.0
100.0 100.0
103.7 95.8
105.8 102.1
102.8 94.4
110.6 106.6

西医综合(非营养物质代谢)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西医综合(非营养物质代谢)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西医综合(非营养物质代谢)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有关成熟红细胞代谢特点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因此进入红细胞的葡萄糖靠糖酵解供能B.红细胞内经糖酵解产生的ATP主要用来维持红细胞膜的钠泉功能C.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主要通过2,3-BPG支路生成乳酸D.人红细胞内有很多的谷胱甘肽,它石主要的抗氧化剂正确答案:C解析: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内糖酵解存在侧支循环,即2,3-BPG,主要用于调节血红蛋白运氧。

知识模块:非营养物质代谢2.下列关于2,3-BPG(2,3-二磷酸甘油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在红细胞中含量高B.是由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生成的C.2,3-BPG经水解,脱去磷酸后生成3-瞵酸甘油酸D.2,3-BPG是一种离能磷酸化合物正确答案:D解析:2,3-BPG是红细胞内糖酵解的侧支循环,用于调节血红蛋白运氧。

在1,3-二磷酸甘油酸处形成分支.生成中间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再转变成3一磷酸甘油酸返回糖酵解。

1,3-二磷酸甘油酸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知识模块:非营养物质代谢3.在成热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所生成的NADPH的主要功能是A.合成膜上胆固醇B.促进脂肪全成C.提供能量D.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水平正确答案:D解析: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能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对红细胞而言,NADPH可以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从而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知识模块:非营养物质代谢4.红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物是A.NADHB.CoQHC.GSHD.FADH2正确答案:C解析:红细胞内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以保护一些含巯基的蛋白质或酶免受氧化剂、尤其是过氧化物的损害,还可以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知识模块:非营养物质代谢5.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球蛋白及血红素构成B.由珠蛋白及血红素构成C.有变构效应D.是体内主要的含铁蛋白质正确答案:A解析: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构成,血红素内含有Fe2+,血红蛋白含有4个亚基,每个亚基可结合1个血红素并携带1分子氧,而1个氧分子与Hb亚基结合后会引起亚基构象变化,具有别构效应,别构效应又称变构效应。

失传的营养学第11章读后感

失传的营养学第11章读后感

失传的营养学第11章读后感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们对健康是美的一个永恒不变的标准。

健康离不开营养,营养也成为美的重要因素。

从各种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保证机体有良好的物质支持是健康的保证,也是美丽的基础。

通过读《失传的营养学第11章》总结出如下体会:营养素就是参与人体构建的那些东西: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吃饭就是为了获得我们身体多需要的营养,造血系统是一个很特别的系统,特别之处在于它旺盛的生产能力,血液中的各种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短的只几天,如血小板和一些白细胞,长的也只有几个月,如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四个月。

感觉骨髓就像一个大工厂,有很多条生产线,每天都在繁忙地生产大量各色产品。

这样一个系统,您想想每天要需要多少原料。

我们都知道血液是极有营养的东西,营养来源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这些血细胞,它们都是营养素做的。

当原料缺乏时,一个很常见的病就出现了——贫血。

还有一种叫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因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

在我们身体里,更新代谢越快的器官越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对毒性物质和各种辐射非常敏感。

尽管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病因,但您想想,我们的造血系统已经正常工作好多年了,它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问题,一定是受到什么东西的干扰了。

正如前边所讲,一切有害物质的伤害最后都是以消耗营养素为代价的,所以再障的发生和再障能不能恢复健康与营养素的补充与否有直接关系。

肝与造血的关系肝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它对骨髓的造血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当肝的解毒功能良好时,会迅速清除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有毒物质对骨髓的损伤。

我们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保持营养素的平衡摄入,保持食物酸碱性的平衡,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少饮烈性酒。

非营养物质名词解释

非营养物质名词解释

非营养物质名词解释定义: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一类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例子:二价铜离子: Cu2+,自由基。

2,自由基: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很强的中间代谢产物或活性很低的小分子有机物,它包括OH、 NR3、 NH2等。

自由基本身并无活性,但能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形成稳定的分子。

自由基在体内外都很活跃,它能攻击蛋白质,也能侵犯核酸。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时,就破坏蛋白质正常功能,如使酶失活。

自由基还会攻击脂类、碳水化合物,引起变性、燃烧、老化、溃疡等症状。

在老化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是人衰老的主要因素。

3。

还原力:抗氧化剂和酶所具有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称为抗氧化能力(antioxidant capacity)。

还原力的高低表示抗氧化剂的多少,如血红蛋白(葡萄糖)在4.9g/L,硫化血红蛋白(珠蛋白)在9g/L时都能将SO2还原为SO3,而在3.8g/L时仅能还原为NO2。

4。

过氧化物酶:有些氧化剂的分解产物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过氧化物酶。

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红素)在分解过程中,形成的过氧化物酶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

例子:细胞呼吸过程中,各种物质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大量自由基,是造成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体内抗氧化剂之一,具有催化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反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且过氧化氢又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天然杀菌剂。

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就是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反应时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等。

非营养物质可分为两类:营养物质和抗营养物质。

(1)营养物质:凡可被生物体利用,合成自身组织并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2)抗营养物质:凡阻碍或干扰营养物质被生物体利用,而本身又不能合成自身组织或不能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称为抗营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基的直接供体。
2NAD+
2NADH+ 2H+
UDPG脱氢酶
目录
催化酶: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s, UGT)
举例:
H
COOH C H O C H C OH H O
OH
+ UDPGA
C HO OH C H
+ UDP
苯酚
苯β葡糖醛酸苷
目录

UDPGA 作为葡糖醛酸的活性供体,在肝微粒体的 UDP- 葡 糖 醛 酸 基 转 移 酶 ( 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s, UGT )催化下,可将具有多个羟基和 可解离羧基的葡糖醛酸基转移到醇、酚、胺、羧酸 类化合物的羟基、氨基及羧基上形成相应的 β-D 葡 糖醛酸苷,使其极性增加易排出体外。 据研究,有数千种亲脂的内源物和异源物可与葡糖 醛酸结合, 如胆红素、类固醇激素、吗啡和苯巴比妥 类药物等均可在肝与葡糖醛酸结合进行生物转化, 进而排出体外。
内质网 线粒体 胞液或线粒体 内质网 内质网 胞液或内质网 内质网 胞液 胞液与内质网 胞液 线粒体 胞液与内质网
目录
(一)氧化反应是最多见的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
1. 加单氧酶是氧化非营养物质最重要的酶

存在部位:微粒体内(滑面内质网) 组成:Cyt P450,NADPH+H+,NADPH-细胞色素
该人群饮酒后乙醛在体内堆积,引起血管扩张、面部潮 红、心动过速等反应的重要原因。
长期饮用乙醇可使肝内质网增殖。大量的乙醇可
稳定内质网内CYP2E1的活性和增加其mRNA的含量, 即 启 动 微 粒 体 乙 醇 氧 化 系 统 (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 MEOS)。CYP2E1不但在氧化乙醇时 消耗ADPH和氧,而且还催化脂质过氧化,产生羟乙基 自由基。后者可进一步促进脂质过氧化和肝损伤。
8086
1420 0.51.1 1 4 1.510 0.21.5 1.84.7 0.20.9
磷脂
0.050.08
0.20.5
目录
二、胆汁酸有游离型、结合型及 初级、次级之分
胆汁酸(bile acids)的概念: 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 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即胆汁酸盐, 简称胆盐 (bile salts)。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 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
目录
*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肝是生物转化最重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
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
目录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不等于解毒作用
*生物转化的意义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 (xenobiotics) 进行转化,使
其灭活 (inactivate),或解毒(detoxicate);更为重要的 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还原产物:相应胺类 •硝基还原酶(nitroreductase) :
NO2 NO NHOH NH2
硝基苯
亚硝基苯
羟氨苯
氨基苯
目录
•偶氮还原酶(azoreductase) :
N N CH3 COOH N CH3 2NAD(P)H +H+ NH2 CH3
+ H2N
COOH
N CH3
甲基红
邻氨基 苯甲酸
COSCoA + AMP + PPi
苯甲酸
COSCoA + 甘氨酸
苯甲酰CoA
O C N CH2 H COOH + CoASH
苯甲酰CoA
苯甲酰甘氨酸
目录
四、生物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年龄、性别、营养、疾病及遗传等因素 对生物转化产生明显影响

年龄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很明显; 某些生物转化反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营养状况对生物转化作用亦产生影响; 疾病尤其严重肝病也可明显影响生物转化作用;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三、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包括两相反应

概述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 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 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 二相反应,才最终排出。
N-二甲基 氨基苯胺
目录
(三)酯酶、酰胺酶和糖苷酶是生物转 化的主要水解酶

存在部位:肝细胞内质网和胞液中 催化的反应
酯酶(esterases)可以水解羧酸酯、硫酯、磷酸酯等, 产生水溶性较强的酸和醇。 酰胺酶(amidase)可水解各种酰胺类。 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主要存在于肝细
多芳香烃 加单氧酶系 加氧
O
环氧化物 (致癌物) 非酶促反应 分子重排 水化酶 水化 GSH 谷胱甘肽-S-环氧化物 转移酶
H OH
酚类
H
OH OH OH
SG
二氢二醇衍生物 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物
谷胱甘肽结合物
目录
• 迄今已鉴定出30余种人类编码CYP的基因。 • 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40% 以上分类,可将人肝细胞
•甲基的供体:S - 腺苷甲硫氨酸(SAM)
CONH 2 甲基转移酶 + S-腺苷甲硫氨酸 N CONH 2 +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N
+
烟酰胺
CH 3
N-甲基烟酰胺
目录
HO
R
SAM
H3CO HO
R
HO
儿茶酚
O-甲基儿茶酚
目录
6.甘氨酸主要参与含羧基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
COOH+ CoASH + ATP
胞微粒体中,胞液虽也有环氧化物水解酶,但不重 要。该酶水解环氧化物产生邻二醇 。
目录
CH 2CH2C N CH 2CH2C
O
CH2CH2CH2 C
CH3
O C CH3 CH3
CH 2CH2C N CH 2CH2C
O CH2CH2CH2C OH
苯丁酸氮芥异丁酯
苯丁酸氮芥
异烟肼
异烟酸
O

O
HO HO
HO HO
目录


第二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Metabolism of Bile and Bile Acids
目录
一、胆汁的主要固体成分是胆汁酸盐
肝胆汁 胆囊胆汁 胆道系统 (hepatic bile) (gallbladder bile) 肝细胞分泌 •胆汁的成分: 胆汁酸盐(bile salts)、无机盐、粘蛋白、 磷脂、胆色素、胆固醇、多种酶类
目录
肝胆汁经胆囊浓缩
两种胆汁的百分组成和部分性质
肝胆汁 比重 pH 1.0091.013 7.18.5 胆囊胆汁 1.0261.032 5.57.7

固体成分 无机盐 粘蛋白 胆汁酸盐 胆色素 总脂类 胆固醇
9697
3 4 0.20.9 0.10.9 0.52 0.050.17 0.10.5 0.050.17

遗传因素亦可显著影响生物转化酶的活性。
目录
(二)许多异源物可诱导生物转化的酶类

许多异源物可以诱导合成一些生物转化酶类, 在加速其自身代谢转化的同时,亦可影响对其 他异源物的生物转化。 由于多种物质在体内转化常由同一酶系的催化, 因此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出现药物之间对同 一转化酶系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使多种药物的 生物转化作用相互抑制,可导致某些药物药理 作用强度的改变。 此外,食物中亦常含有诱导或抑制生物转化酶 的非营养物质。
• 催化这类反应的酶称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O O O O O OCH3 O O HO SG O O O OCH3 GST O
+ GSH
黄曲霉素B1-8,9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结合产 物环氧化物
目录
5. 甲基化反应是代谢内源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目录
2. 硫酸结合也是常见的结合反应
硫酸供体: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PAPS)
transferase )
催化酶:硫酸转移酶 (sulfate
X-OH + PAPS X-OSO3H + PAP 举例
O
O
+PAPS +PAP
HO
HO3SO
雌酮
雌酮硫酸酯
目录
3. 乙酰化是某些含胺非营养物质的重要转化反应
苯并芘
苯并芘-7,8-二醇
DHEP-BP
目录
(四)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

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 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结合剂:葡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 氨酸、乙酰基、甲基等物质或基团。
目录
1. 葡糖醛酸结合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结合反应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 (UDPGA)是葡糖醛
CH3CH2OH + NAD+ CH3CHO + NADH + H+ •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催化醛类生成酸。 CH3CHO + NAD+ + H2O CH3COOH + NADH +H+
目录
ADH 是乙醇代谢的关键酶。 ALDH2 活性低下,是
P450还原酶

催化的基本反应:
RH+O2+NADPH+H+ ROH+NADP++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