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讲授新课: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
地理位置?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
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
及时纠正,辅导。
)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
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
一样。
)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
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
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东半球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北半球
10°W、87°N 东半球北半球
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南半球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复习题”3。
板书设计:
三、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陈国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
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
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
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
为了
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
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
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
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利
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
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
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
列结论:
(板书)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
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
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
这就是纬度。
(板书)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
(见教材
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
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
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
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
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重点与难点确定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历来都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虽然他们
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常识,但是仅限于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
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
另外,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
未学,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经
纬度的确认等知识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根据课标
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专题的重点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
特征,经纬网定位;难点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突破方案案例
为什么学生会对经纬网的知识产生畏难情绪呢?在多年的教学实
践中,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平面图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
我们教师感觉最简单的平行线经纬网图,实际是学生们最容易产生困
惑的,因为这类地图与地球仪相比,变形最大。
(2)分不清南北纬、
东西经。
这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它们的划分不清,二是对南北纬、东西经的表示符号记不清。
鉴于此,我在这个课题的设计中贯彻
了这一思想:将问题分解,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
观地观察到常见经纬网的形成过程。
我主要借助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
的优势,来化解难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实物(即
地球仪)──立体图──平面图的反复转化,利用多媒体动画,借助
鲜艳的色彩,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
强化他们的感官刺激,以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
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分解了难点,达到了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附:“经纬网定位”难点突破设计
本难点的设计思路是:从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把复杂问
题简单化,让学生主动参与,轻松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从抽象到具体──经纬网是怎样建构起来的?
1.利用多媒体叠加立体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立体经纬网图,这就是我们手中的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拉近与地球仪的距离,增加感性认识。
)
2.利用多媒体叠加局部平面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局部的平面经纬网图。
第二环节:从感性到理性──经纬网该怎样使用?
利用地球仪定位
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个点(90°e,30°n)。
2.提问学生:你在小地球仪上找到几个这样的点?然后让学生在地球仪把它标出,记做a点。
3.继续提问学生:你能找到b点(90°w,30°n)吗?还能用别的经纬度表示吗?
小结: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这就是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正因为如此,经纬网定位成为最精确、最直接的定位方法。
4.多媒体展示谷歌地球,搜索a点的位置,并配合景观图展示。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经纬网是怎样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
1.台风预防
xx年第14号台风“天秤”于8月23日在中国台湾南方海面生成,朝西北移动,8月24日,“天秤”到达位于中国台湾西南的南海,为
中国台湾南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
由于预报准确,防范及时,使这次
台风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你能否写出台风“天秤”8月23日生成时和24日移动到的位置的经纬度?
2.抗震减灾
北京时间xx年1月12日下午,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地区(72.5°w,18.5°n)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该国大部分地区受灾
情况严重,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向该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你能否在地图上找到该国的位置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