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备战高考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 c(HCO3-)>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而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c(H2CO3)>c(CO32-)
B.c(OH-)-c(H+)=c(HCO3-)+2c(H2CO3-)中把c(H+)移项到等式另一边,即是质子守恒关系式。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后,相当于0.05 mol·L -1的Na
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混合液,由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因此正确的关系是:c(HCO3-)>c(CO32-)>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包括CH3COO-水解和CH3COOH电离两个过程,既然pH=7, 根据电荷守恒式,不难得出c(Na+)=c(CH3COO-) =0.1 mol· L-1,c(H+)=c(OH-)=1×10-7 mol·L-1。

水解是有限的,c(CH3COOH)>c(CH3COO-)。

【答案】B
(2011·安徽卷)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c(H +
)=1.0×10
-14
mol/L
B. b 点:c(NH 4+
)+c(NH 3·H 2O)=c(Cl -
) C.c 点:c(Cl -
)= c(NH 4+
)
D.d 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 3·H 2O 电离吸热
【解析】氨水属于弱碱,因此在1.000mol ·L -1
氨水中OH -
的浓度不会是1.000mol ·L
-1
而是要小于1.000mol ·L -1,由水得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H +浓度应大于1.0×10
-14
mol/L ,
A 不正确;由图像可知b 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此时氨水有剩余,即溶液是由氨水和氯化铵组成的,因此有c(NH 4+
)+c(NH 3·H 2O)>c(Cl -
),B 不正确;由图像可知c 点溶液显中性,由电荷守衡可知c(H +
)+c(NH 4+
)=c(OH -
)+c(Cl -
),所以c(NH 4+
)=c(Cl -
),C 正确;由图像可知d 点后溶液中主要物质是NH 4Cl ,而NH 4Cl 要水解吸热,所以温度会略有降低,D 也不正确。

【答案】C
(2011·浙江卷)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
滤液M 沉淀X
1.0 L 模拟海水
(25℃,pH=8.3)
1.0 mL 1.0 mol/L NaOH 溶液
滤液N 沉淀Y
过滤①
过滤②
加NaOH 固体调至pH=11.0

MgO
模拟海水中的离 子浓度(mol/L)
Na +
Mg 2+
Ca 2+
Cl ―
3HCO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 ,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 sp (CaCO 3)=4.96×10-9
;K sp (MgCO 3)=6.82×10-6
; K sp [Ca(OH)2]=4.68×10-6
;K sp [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物X 为CaCO 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解析】步骤①发生Ca2++OH―+
HCO CaCO3↓+H2O;步骤②:K sp[Mg(OH)2]=c(Mg2
3
+)×(10-3)2=5.6×10-12,c(Mg2+)=5.6×10-6。

Q[Ca(OH)
c(Ca2+)×(10-3)2=10-8<K sp,
2]=
无Ca(OH)2析出。

A.正确。

生成0001 mol CaCO3。

B.错误。

剩余c(Ca2+)=0.001 mol/L。

C.错误。

c(Mg2+)=5.6×10-6<10-5,无剩余,
D.错误。

生成0.05 mol Mg(OH)2,余0.005 mol OH―,Q[Ca(OH)2]=0.01×0.0052=2.5×10-7<K sp,无Ca(OH)2析出。

【答案】A
【评析】本题考察方式很新颖,主要考察溶度积的计算和分析。

解题时要能结合溶度积计算,分析推断沉淀是否产生,要求较高。

(2011·福建卷)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醋酸是弱酸,电离方程式是CH3COOH H++CH3COO-,故稀释10倍,pH增加不到一个单位,A项错误;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抑制醋酸的电离,使其pH增大,可以使其pH由a变成(a+1);B项正确;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虽然抑制醋酸的电离,但增大了c(H+),溶液的pH减少;C项错误;提高溶液的温度,促进了醋酸的电离,c(H +)增大,溶液的pH减少;D项错误。

此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切入点都是比较常规的设问,但学生易错选。

【答案】B
(2011·广东卷)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SO32―)+ c(HSO3―)+ c(H2SO3)
C、c(Na+)+c(H+)=2 c(SO32―)+ 2c(HSO3―)+ 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解析】本题考察盐类水解及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

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方程式为SO32-+H2O HSO3-+OH-、HSO3-+H2O H2SO3+OH-,因为水解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碱性会增强,A不
正确;加入少量NaOH 固体,c (OH ―)增大,抑制水解,所以c (SO 32―
)增大,D 是正确的;由物料守恒知钠原子个数是硫原子的2倍,因此有c (Na +
)=2c (SO 32―
)+2 c (HSO 3―
)+ 2c (H 2SO 3),所以B 不正确,有电荷守恒知c (Na +
)+c (H +
)=2 c (SO 32―
)+ c (HSO 3―
)+ c (OH ―
),因此C 也不正确。

【答案】D
(2011·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
(33--∙OH c COOH CH c COO CH c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
)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7
【解析】醋酸属于弱酸,加水稀释有利于醋酸的电离,所以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同时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会增大,由于溶液体积变化更大,所以溶液的酸性会降低,即c(H

)、c(CH 3COO -
)、c(CH 3COOH)均会降低,因此选项A 、C 均不正确;由水的离子积常数
)()(-
+
∙=OH c H c K W 知)()(+-
=H c K OH c W ,所以)
()()
(33-
-∙OH c COOH CH c COO CH c =W
a
W K K K COOH CH c COO CH c H c =
∙∙-+)()()(33其中a K 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B 正确;pH=3的醋酸说明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 ,pH=11的NaOH 溶液说明氢氧化钠的浓度等于0.001mol/L ,因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加入等体积的pH=11的NaOH 溶液时,醋酸会过量,因此溶液显酸性,D 不正确。

【答案】B
(2011·天津卷)25℃时,向10ml0.01mol/LKOH 溶液中滴加0.01mol/L 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
A.pH>7时,c(C 6H 5O -
)>c(K +
)>c(H +
)>c(OH -
) B.pH<7时,c(K +
)>c(C 6H 5O -
)>c(H +
)>c(OH -
)
C.V[C 6H 5OH(aq)]=10ml 时,c(K +
)=c(C 6H 5O -
)>c(OH -
)=c(H +
) D.V[C 6H 5OH(aq)]=20ml 时,c(C 6H 5O -
)+c(C 6H 5OH)=2c(K +
)
【解析】pH>7时,c(H +
)不可能大于c(OH -
)的,所以选项A 明显不正确;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定律知:c(K +
)+c(H +
)=c(C 6H 5O -
)+c(OH -
),所以不可能满足c(K +
)>c(C 6H 5O -
)>c(H

)>c(OH -
),即选项B 不正确;中苯酚是一种极弱的酸,所以当KOH 溶液和苯酚恰好反应,
产物苯酚钾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显碱性。

由题中数据不难计算出,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消耗苯酚的体积是10ml,此时溶液中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c(K+)>c(C6H5O-)>c(OH-)>c(H+),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当加入苯酚的体积是20ml时,苯酚过量,溶液是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苯酚和苯酚钾组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6H5O -)+c(C
+)一定成立,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6H5OH)=2c(K
【答案】D
(2011·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NH4Cl溶液的K W大于100℃时NH4Cl溶液的K W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32-+2I-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2-、NO3-
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解析】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K W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时会促进水的电离,即K W会增大,例如25℃时K W=1×10-14,而在100℃时K W=1×10-12,所以选项A不正确;碘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而单质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42-+2I -+4H+,选项B不正确;能和铝粉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既可以显酸性也可以显碱性,这四种离子:Na+、Ba2+、AlO2-、NO3-虽然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lO2-会结合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或生成Al3+),但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因此选项C正确;100℃时,K W=1×10-12,此时pH=2的盐酸其浓度为10-2mol/L,但pH=12的NaOH溶液其其浓度为1mol/L,所以当二者等体积混合时NaOH过量,溶液显碱性,D不正确。

【答案】C
(2011·重庆卷)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解析】本题考察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及电离平衡的影响。

盐类水解是吸热的,因此加热有利于水解反应向正方应方向移动,明矾中的Al3+水解,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加热时酸性会增强,A不正确;CH3COONa水解显碱性,方程式为CH3COO-+H2O CH3COOH+OH-,加热时碱性会增强,所以溶液颜色会变深,B正确;氨水显碱性,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少量NH4Cl固体,会增大NH4+的浓度,抑制氨水的电离,从而降低碱性,颜色会变浅,C不正确;NaHCO3属于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HCO3-同时电离和水解平衡,方程式为HCO3-H++CO32-,HCO3-+H2O H2CO3+OH-。

由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NaHCO3溶液显弱碱
性,但加入少量NaCl 固体时,对两个平衡不会产生影响,即颜色不发生变化,D 不正确。

【答案】B
(2011·新课标全国卷)将浓度为0.1mol ·L -1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
) B. )(HF K a C. )
()
(+-H c F c D. )()(HF c H c +
【解析】HF 属于弱电解质,加水促进HF 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即电离程度增大,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B 不变;但同时溶液的体积也增大,所以溶液的酸性会降低,即c(H +
)、c(F -
)和c(HF)的浓度均降低,考虑到溶液中水还会电离出氢离子,所以稀释到一定程度(即无限稀释时),c(H +
)就不在发生变化,但c(F -)和c(HF)却一直会降低,所以选项D 符合题意。

【答案】D
(2011·海南卷)用0.1026mol ·L -1
的盐酸滴定25.00mL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A. 22.30mL
B. 22.35mL
C. 23.65mL
D. 23.70Ml 【答案】B
【解析】图中液面在22~23mL 之间,分刻度有10个,因而每刻度是0.1mL ,液体的凹面读数约为22.35mL 。

本题是基础题,但要注意读数时滴定管与量筒间的差别,滴定管是由上向下读数,量筒则正好相反。

(2011·全国II 卷)等浓度的系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是
A .④②③①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解析】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依次降低,故PH 依次增大。

乙醇属于非电解质,PH
最大。

【答案】D
(2011·全国II卷)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解析】若c1v1=c2v2说明二者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显碱性,但NaOH过量时液也显碱性。

【答案】A
(2011·四川卷)25℃时,在等体积的① 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
B.1:5:5×109:5×108
C.1:20:1010:109
D.1:10:104:109
【解析】酸或碱是抑制水电离的,且酸性越强或碱性越强,抑制的程度就越大;能发生水解的盐是促进水电离的。

由题意知①②③④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0-14、10-13、10-4、10-5,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A
(2011·上海卷)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不可能显碱性 B. 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 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解析】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其浓度分别是大于10-3mol/L和等于10-3mol/L,由于pH为3的某酸溶液,其强弱未知。

因此与pH为11的氨水反应时,都有可能过量;而与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酸可能过量或二者恰好反应。

【答案】AB
(2011·天津卷)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a.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b.2v (Cr2O72—) =v (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mol Cr2O72—离子,需要________mol的FeSO4·7H2O。

(4)第③步生成的C r(O 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 r(O H)3(s)Cr3+(aq)+3OH—(aq)
常温下,C r(O 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

方法2:电解法
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 r(O H)3沉淀。

(5)用Fe做电极的原因为。

(6)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解释)。

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

【解析】(1)pH=2说明溶液显酸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r2O72—的浓度会增大,所以溶液显橙色;
(2)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时,该可逆反应就到达化学平衡状态,因此选项a不正确;在任何情况下Cr2O72—和CrO42—的反应速率之比总是满足1:2,因此选项b也不正确;溶液颜色不再改变,这说明Cr2O72—和CrO42—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

(3)Cr2O72—中Cr的化合价是+6价,所以1mol Cr2O72—被还原转移2×(6-3)=6mol 电子;Fe2+被氧化生成Fe3+,转移1个电子,因此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需要FeSO4·7H2O 的物质的量为6mol;
(4)由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Ksp=c(Cr3+)·c3(OH—)=10-32可知,当c(Cr3+)=10-5mol/L 时,c(OH—)=10-9mol/L,所以pH=5。

(5) Cr 2O 72—
要生成C r (O H )3沉淀,必需有还原剂,而铁做电极时,在阳极上可以失去电子产生Fe 2+
,方程式为Fe -2e -
=Fe 2+。

(6)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在溶液中由于H +
得电子得能力强于Fe 2+
的,因此阴极是H +
放电,方程式为2H +
+2e -=H 2↑,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的H +
浓度逐渐降低,水的电离被促进,OH -
浓度逐渐升高。

由于Fe 2+
被Cr 2O 72—
氧化生成Fe 3+
,当溶液碱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F e (O H )3沉淀。

【答案】(1)橙 (2)c (3)6 (4)5 (5)阳极反应为Fe -2e -
=Fe 2+
,提供还原剂Fe
2+
(6)2H +
+2e -=H 2↑ F e (O H )3
(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
1.010mol/L -⨯盐酸的pH 3.0=,8
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
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
-(14-b)
V 210
142
1-+=⇒
b a V V ,现在V1/V2=10-2
,又知a=1,所以b=11。

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答案】D
(2010·山东卷)15.某温度下,3
F OH e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2F OH C OH sp sp K e K 3()<u ()
B.加适量4NH Cl 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C.c 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H c +()与OH c -
()乘积相等 D.F OH e 3()、2C OH u ()分别在b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
到饱和
【解析】b 、c 两点金属阳离子的浓度相等,都设为x ,9.6()10c c OH --=,
12.7
()10b c OH --=,

12.73
3[()](10)sp K Fe OH x -=⨯,
9.62
2[()](10)sp K Cu OH x -=⨯,

32[()][()]
sp sp K Fe OH K Cu OH <,A 正确;a 点到b 点的碱性增强,而4NH Cl
溶解于水后
显酸性,故B 错;只要温度一定,
w
K 就一定,故C 正确;溶度积曲线上的点代表的溶液都
已饱和,曲线左下方的点都不饱和,右上方的点都是Q K >,沉淀要析出,故D 正确。

【答案】B
(2010·天津卷)4.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物质的溶液p 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 .p H = 4.5的番茄汁中c(H +
)是p H = 6.5的牛奶中c(H +
)的100倍 C .AgCl 在同浓度的CaCl 2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 .p H = 5.6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Na +
) > c(CH 3COO -
) 【解析】某些强酸的酸式盐pH <7,如NaHSO 4,故A 错;pH=4.5,c (H +
)=10-4.5
mol·L -1

pH=6.5,其c (H +
)=10
-6.5
mol·L -1
,故B 正确;同浓度的CaCl 2溶液的c (Cl -)是NaCl 的两倍,
它们对AgCl 沉淀溶解平衡的抑制程度不同,故C 错;混合溶液显酸性,则c (H +
)>c (OH -
),根据电荷守恒,c (CH 3COO -)>c (Na +
),故D 错。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知识,包括盐类的水解、溶液的pH 与c (H +
)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答案】B
(2010·广东卷)12.HA 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 -1
Na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 (Na +
)>c (A -
)>c (H +
)>c (OH -
) B .c (Na +
)>c (OH -
)>c (A -
)>c (H +
) C .c (Na +
)+ c (OH -
)= c (A -
)+ c (H +
) D .c (Na +
)+ c (H +
) = c (A -
)+ c (OH -
)
【解析】A 明显错误,因为阳离子浓度都大于阴离子浓度,电荷不守恒;D 是电荷守恒,明显正确。

NaA 的水解是微弱的,故c (A -
)>c (OH -
),B 错;C 的等式不符合任何一个守恒关系,是错误的; 【答案】D
(2010·福建卷)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 .在pH = 12的溶液中,K +、CL -、3HCO -、Na +可以常量共存
B .在pH = 0的溶液中,Na +、3NO -、23SO -、K +可以常量共存
C .由0.1 mol ·1L -一元碱BOH 溶液的pH =10,可推知BOH 溶液存在BOH =B OH +-
+
D .由0.1 mol ·1L -一元碱HA 溶液的pH =3, 可推知NaA 溶液存在A - + H 2O ⇋HA + OH -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
A. pH=12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OH -,不能与HCO 3-
共存
B. pH=0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H +,在NO 3-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化
成硫酸根离子,无法共存
C. 0.1mol/L 的一元碱的pH=10表明该一元碱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D. 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在NaA 溶液中A -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答案】D
(2010·上海卷)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小于理论值
B .相同条件下,2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C .0.1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的pH 大于0.1 mol·L -1的醋酸钠溶液的pH
D .1L 1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 2的量大于1L mol·L -1硫化钠溶液吸收SO 2的量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液的pH 、元素化合物等知识。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说明部分硫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测定值大于理论值,A 错;氢原子转化为氢分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说明2mol 氢原子的能量大于1molH 2,B 错;碳酸的酸性弱于醋酸,故此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 大于醋酸钠溶液,C 对;1L 1mol.L -1的溶液中含有溶质1mol ,前者发生:
Na 2CO 3+SO 2+H 2O=2NaHSO 3+CO 2↑;后者发生:2Na 2S+5SO 2+2H 2O=4NaHSO 3+3S ↓;分析可知,很明显后者大于前者,D 错。

易错警示:此题解答是的易错点有二:一是对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和吸热放热的关系不清,要能够准确理解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二是忽视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不能准确判断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时要生成氢硫酸,造成氢硫酸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

(2010·上海卷)16.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l -]>[NH 4+]
B .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OH -]= [H +]
C .0.1 mol·L -1的硫酸铵溶液中:[NH 4+]>[SO 42-]>[H +]
D .0.1 mol·L -1的硫化钠溶液中:[OH -]=[H +]+[HS -]+[H 2S]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氨水和氯化铵混合溶液的pH=7时,溶液中[H +]=[OH -],则[Cl -]=[NH 4+],A 错;由于pH=2的酸的强弱未知,当其是强酸正确,当其是弱酸时,酸过量则溶液中[H +]>[OH -],B 错;1mol.L -1的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NH 4+]>[SO 42-]>[H +],C 对;1mol.L -1的硫化钠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OH -]=[H +]+[HS -]+2[H 2S],D 错。

技巧点拨:在解答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类的题目时,核心是抓住守恒,其包括: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氢离子)守恒。

其中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物料守恒是指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质子守恒:是指在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 +与OH -量相等。

(2010·四川卷)10.有关①100ml 0.1 mol/L 3NaHCO 、②100ml 0.1 mol/L 23Na CO 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2323c CO c H CO ->
D.②溶液中:()
()323c HCO c H CO ->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知识;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Na 2CO 3的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故水中电离出的H +个数更多,A 项正确;B ②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而①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根据物料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B 项正确;C 项3NaHCO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所以C(H 2CO 3)>C(CO 32-)D 项23Na CO C032-
分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占主要地位且水解大于电离。

判断D 正确。

C 、D 两项只要写出它们的水解及电离方程式即可判断。

(2010·江苏卷)12.常温下,用 0.100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
1-3CH CO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33CH COO
OH CH COOH H c c c c --++=+ B .点②所示溶液中:()()()33Na CH COOH CH COO c c c +-
=+
C .点③所示溶液中:()()()()3Na OH CH COO H c c c c +--+>>>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33CH COOH CH COO H Na OH c c c c c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A 项,处于点①时,酸过量,根据电荷守
恒,则有B 项,在点②时,pH=7。

仍没有完全反应,酸过量,
;C 项。


时,两者完全反应,此时由于的水解,溶液呈碱性,但水解程度是微弱的,D 项,在滴定过程中,当NaOH 的量少时,不能完全中和醋酸,则有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项。

(2010·浙江卷)26. (15分)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 a (CH 3COOH )
=51.810-⨯,K a (HSCN )=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ap (CaF 2)=101.510
-⨯ ②25℃时,32.010-⨯mol·L -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 (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
(HF )、c (F -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 图2
(1)25℃时,将20mL 0.10 mol·L -1 CH 3COOH 溶液和20mL 0.10 mol·L -1HSCN 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 -1NaHCO 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 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 (CH 3COO -) c (SCN -)(填“>”、“<”或“=”)
(2)25℃时,HF 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 ≈ ,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

(3)-34.010⨯ mol·L -1HF 溶液与-4
4.010⨯ mol·L -1 CaCl 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
合液pH 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
生。

【解析】
给信息多,可以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也可以根据问题再去取舍信息。

信息分析:①HSCN 比CH 3COOH 易电离,CaF 2难溶。

②F -PH=6,PH=0时以HF 存在。

F -与HF 总量不变。

【解题分析与答案】
(1)相同的起始条件,只能是因为两种酸的电离度不同导致溶液中起始反应时H + 浓度不同引起反应速率的不同。

反应结束后,溶质为CH 3COONa 和NaSCN,因CH 3COOH 酸性弱于HSCN ,故CH 3COONa 水解程度大,c (CH 3COO -)<c (SCN -)。

(2)HF 电离平衡常数Ka= 【c (H +)* c (F -)】/ c (HF ),其中c (H +)、 c (F -)、 c (HF )都是电离达到平衡时的浓度,选择中间段图像求解。

根据图像:PH=4时,c (H +)=10-4, c (F -)=1.6×10-3、 c (HF )=4.0×10-4。

Ka=0.4×10-3。

(3)PH=4.0,则c (H +)=10-4,此时:根据HF 电离,产生的c (F -)=1.6×10-3,而溶 液中的c (Ca 2+)=2.0×10-4。

c 2(F -)×c (Ca 2+)=5.12×10-10,5.12×10-10大于K ap (CaF 2)=101.510-⨯,此时有少量沉淀产生。

教与学提示:本题比较全面地考察了电离平衡常数与溶解平衡常数的知识内容。

要求学生会读图,要掌握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和含义:平衡时的溶液中的各种相关离子的浓度。

要理解溶解平衡的含义:达到饱和溶液时的最大值,大于则沉淀析出,小于则不析出。

明确平衡常数是随温度变化的,不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实际值而发生变化。

在平衡常数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专题,有比较,有触类旁通地系统地研究和学习平衡常数问题。

(2009·天津卷)25℃时,浓度均为0.2 mol/L 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 -)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 32-)均增大
【答案】C
【解析】NaHC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CO 3- CO 32-+H + ;HCO 3-+H 2O H 2CO 3+OH - Na 2C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 32-+H 2O HCO 3-+OH - ;HCO 3-+H 2O
H 2CO 3+OH - 溶液中均存在H 2O 的电离平衡,所以A 、B 正确;加入NaOH 固体后,平衡HCO 3- CO 32-+H +正向移动,平衡CO 32-+H 2O HCO 3-+OH -逆向移动,所以c (CO 32-)均增大,D 正确;因CO 32-
的水解程度比HCO3-大,所以Na2CO3溶液中c(OH-)比NaHCO3溶液中c(OH-)大,C不正确。

(2009·天津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 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均减小
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答案】D
【解析】C6H5ONa水溶液中,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OH-)>c(H+),A不正确;温度不变,K w 不变,B不正确;pH相等,则c(H+)相等,C不正确;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有更难溶于水的Ag2S沉淀生成,使c(S2-)下降,D正确。

(2009·广东卷)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O)]
B.氯水中:c(Cl-)>c(H+)>c(OH-)>c(ClO-)
C.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c(CH3COO-)
D.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
【答案】D
【解析】A氯水中,,且c(H+)>c(Cl-),A、B 均不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得到醋酸钠溶液,由于CH3COO-水解,使c(Na+)>c(CH3COO-),C不正确。

(2009·福建卷)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答案】B
【解析】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不正确。

通入CO2,发生反应CO2+2OH-==== CO32-+H2O,OH-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

水解反应
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增大,C不正确。

加入NaOH固体,OH-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D不正确。

(2009·上海卷)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化学式电离常数
HClO K i=3×10-8
H2CO3K i1=4.3×10-7 K i2=5.6×10-11
A.c(HCO3-)>c(ClO-)>c(OH-)
B.c(ClO-)>c(HCO3-)>c(H+)
C.c(HClO)+c(ClO-)=c(HCO3-)+c(H2CO3)
D.c(Na+)+c(H+)=c(HCO3-)+c(ClO-)+c(OH-)
【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H2CO3的酸性大于HClO,则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故A项正确, B项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判断,C项等式右边漏掉了CO32-的浓度,D项中右端漏掉了CO32-所带的电荷,均错误。

(2009·江苏卷)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c(NH4+)>c(OH-)=c(H+)
B.0.1 mol·L-1 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
C.Na2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
D.25 ℃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c(CH3COOH)+c(H+)
【答案】AC
【解析】A选项中溶液呈中性,则c(H+)=c(OH-),
据电荷守恒原理有:c(Na+)+c(H+)+c(NH4+)=c(OH-)+2c()
所以c(Na+)+c(NH4+)=2c()
由于NH4+水解使c(NH4+)<c(),从而有c(Na+)>c(),A正确。

B选项中NaHCO3溶液显碱性,但c(OH-)比c(HCO3-)小,B不正确。

C选项中在Na2CO3溶液中,由质子守恒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