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2、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哪两部分?
静态
动态


﹙ ﹚ ﹙ ﹚ ﹙ ﹚ ﹙ ﹚ ﹙ ﹚ ﹙ ﹚
﹙ ﹚ ﹙ ﹚ ﹙ ﹚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
百草园
春夏秋的美丽 景物
不必说:
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
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叫天子
单是…… 就有……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长吟 伏 窜


观察景物方法:
有序:低——高——低
多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颜色;质感;形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
动物
单是 ------ 就有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低唱
弹琴
声音



动作
缠络
像莲房
臃肿

像小球
又酸又甜
形状

动物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9)记叙在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10~24)记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百草园
第一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所以不矛盾。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
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一共 种。
14
皂荚树
桑 葚
黄 蜂
叫天子
斑蝥
覆盆子
何首乌根
木莲藤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
阅读3—6自然段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增添百草园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欲扬先抑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这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地全过程, 也从捕鸟活动表达了“我”在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可见“我” 在童年时代,十分喜爱捕鸟,也反映了作者小时兴趣广泛。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没有结桑椹的桑树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个方面: 1)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奇的传说(3-6段); 3)雪地捕鸟(7-8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集《二心集》、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阿Q正传》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比喻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到晚年回忆,含蓄而富有诗意),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植物
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
味道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作用)?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 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在“我”眼中的趣味无穷,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亦是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 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做铺垫。
hǎn
máo

确凿 菜畦 桑葚 油蛉 斑蝥 攒 珊瑚 蟋蟀 脑髓 人迹罕至 竹筛 觅食 秕谷 系 传授 书塾 渊博 宿儒 蝉蜕 人声鼎沸 窦 厥土 拗 倜傥 金叵罗 盔甲 绣像 锡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正音:
záo

shèn
líng
cuán
shān
shuài
suǐ
shāi



shòu
shú
yuān
dòu
jué
ǎo
tì tǎng

kuī
xiù
xī bó
tuì
dǐ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