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2王安石变法练习人民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王安石变法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牢固
1.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 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解析 : 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的主要特点是控制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保证“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调整的是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答案:A
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律, 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 , 买贱卖贵 , 渔夺商人豪末之利” , 该
法律是()
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免役法
D. 市易法
解析 : 资料“将笼诸路杂货, 买贱卖贵 , 渔夺商人豪末之利” , 表示该法律使政府与商人夺利, 损害了商人的利益。
A 项有利于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的盘剥,B 项在资料中无法反响,C 项亦与资料信息没关,故消除 A、B、 C 三项。
D 项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控制,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故正确。
答案:D
3.据载 , 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 , 成为有名的大商人 , 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
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 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 均输法、市易法
B.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D. 青苗法、免役法
解析 : 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场面, 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 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遇到深重打击。
答案:A
4. 王安石变法时期 , “响马比之当年, 十减七八” , 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推行()
A. 保马法
B. 将兵法
C. 保甲法
D. 免役法
答案:C
5.( 图文研究 )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
研究 :
(1) 图片中朝中大臣、地方官员和两位太后的态度说了然什么?
(2)宋神宗的态度与他们有什么明显不同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样 ?
参照答案 : (1) 说明王安石变法冲犯了一些保守派官僚和贵族的利益, 遇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 宋神宗赞成免去王安石但坚持推行新法。
由于他是最高统治者, 为保护统治 , 必定针对北宋中期
的弊端进行变法。
二、能力提升
1.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 省劳费 , 去重敛 , 宽农民 , 庶几国用可足 , 民财不匮”的目
的, 该措施应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市易法
D. 均输法
解析 : 依照王安石的均输法, 政府采买物质的原则是“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 这就减少了运输的负担, 节约了大量开支 , 有利于减少农民负担。
因此 ,D 项是吻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
案:D
2. 王安石变法中, 妄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 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 青苗法
B. 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
答案:D
3.王安石变法一度收到了“广存储, 平物价 , 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 , 而吞其实不得乘其急”的收效 , 这
主若是由于他在变法中推行了()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市易法
D. 均输法
解析 : “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 而吞其实不得乘其急” , 意思是说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使农民不误农时 , 限制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由此, 可判断 A 项是吻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4.北宋时期的一首诗中写道 : “万里耕桑富 , 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 , 海贡集千艘。
”这主若是在
夸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 农田水利法
B. 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
解析 : 从“河淤开亿顷”一句, 可知当时开垦了大量荒地和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 这属于农田水利法的内容。
答案:A
5.司马光曾说道 : “介甫文章节义 , 过人处甚多 ,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 致正直疏远 , 谗佞辐辏 , 败坏
百度 , 以致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若是()
A. 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 不合本质
B. 王安石为人做事不当, 用人不适
C.王安石过于自信, 骄横自傲
D.急于求成 , 损害了百姓利益
解析 : 依照资料“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 致正直疏远 , 谗佞辐辏 , 败坏百度” , 能够看出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为人做事不当 , 用人不适 , 从而以致新法失败。
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B
6. 宋人话本中有很多故事波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资料, 完成以下要求。
资料王安石微服赴江宁, 遇一老妪喂鸡豕, 唤: “啰 , 啰 , 啰 , 王安石来 ! ”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 : “自王安石为相公, 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 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 钱既出而差役如
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败, 只得蓄猪养鸡 , 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 或准与他 , 或烹来款待他 , 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 入于骨髓。
”
——据《京本平时小说·拗相公》
(1)依照资料 , 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 , 你如何对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 : 第 (1) 问观察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 地方官吏顺便搜刮,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 以致民众的不满。
资料反响出新法扰民的现象。
第(2) 问观察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话本”既是社会状况的反响, 又是经过人为加工的艺术, 因此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议论, 去除夸张、虚假、歪曲的内容, 还原真实的历史后能够作为史学研究的依照。
参照答案 : (1) 募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 用人不当 , 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 新法引起了民众不满。
(2)话本在必然程度上能反响当时的社会状况 , 拥有必然史料价值 ; 话本属于文学作品 , 有艺术加工成分 ,
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7.阅读资料 , 完成以下要求。
资料神宗熙宁时 , 王安石为相 , 大加改革 :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 改考论、策 , 其帖经、墨义, 则改考大义 ( 帖经专责记诵 , 大义是要说明义理 , 能够发抒建议的 ); 别立新科明法 , 以待不能够改业的士子 ; 主张学校养士 , 因此整顿太学 , 立三舍之法 , 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 , 升至上舍生 , 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 , 特赐获适当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
他们的原因是: 诗赋水平高低简单评判, 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 因此看卷子难
了; 以学问论 , 经义、策、论 , 忧如较诗、赋为适用 , 以本质论 , 则诗赋与策、论、经义 , 同为无用。
他们主张科举连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 所考内容非其所习, 科举之人 , 是要反对的。
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 而熙宁之法复废。
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 也要加以反对。
于是折衷此间, 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
南宋今后, 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照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解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依照资料 , 解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参照答案 : (1) 特点 : 重视学问的合用性, 以经义策论为主; 改革兼顾连续性, 给传统士子出路; 主张兴办学校 , 逐级培养人才。
意义 : 打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限制 , 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 ; 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 , 提升民众文
化素质。
(2)原因 : 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 新旧两派互相攻击 ; 政府的折中兼顾。
8.阅读资料 , 完成以下要求。
资料( 王 ) 安石曰 : “常衮辞堂馔且国用不足, 非当世急务 , 因此不足者 , 以未得善理财者故
也。
”光曰 : “善理财者, 但是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 “不然, 善理财者 , 不加赋而国用饶。
”光
曰: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 , 不在民 , 则在官 , 彼想法夺民 , 其害乃甚于加赋 ! ”
——《宋史》
(1)依照资料 , 指出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各自见解, 并概括王安石为此采用的理财措施。
(2)依照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应如何议论司马光的见解。
解析 : 第 (1) 问 , 从资料中的“善理财者, 不加赋而国用饶”可知王安石的见解, 从资料中的“财货百
物, 不在民 , 则在官 , 彼想法夺民 , 其害乃甚于加赋”可知司马光的见解 ; 尔后依照所学知识 , 概括出王安石
变法的理财措施即可。
第 (2) 问 , 议论时应从司马光所代表的阶级立场来解析。
参照答案 : (1) 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 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想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为此王安石采用的理财措施: 青苗法 ; 募役法 ; 农田水利法 ; 方田均税法 ; 市易法 ;均输法。
(2) 司马光认识到王安石变法波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由于他代表了这部分人的利益, 故反对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