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童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把握课文主题,感悟童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趣的文章,看看作者小时候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自主探究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感悟课文主题,体会童趣。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童趣?
二、深入分析
1.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探讨课文中的哲理。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童趣?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下对话: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述童年趣事的句子,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我觉得“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这句话很有趣,因为我小时候也喜欢观察小东西。
生2:我喜欢“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想象到了一群鹤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情景。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如下对话: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比如“翊”字,谁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翊是帮助的意思,课文里说“翊戴星辰”,就是帮助星辰。
师:很好,还有谁知道“翊”字的笔画顺序?
生:是撇、横、竖、撇、点、横折钩、横。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设计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到文中的比喻句吗?
生1:找到了,“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就是一个比喻句,把小虫子比作鹤。
师:很好,那拟人句呢?
生2:我也找到了,“群鸡乱跳”,这里的鸡被赋予了人的行为。
(2)把握课文主题,感悟童趣,设计如下对话:
师: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
生: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趣事。
师: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童趣呢?
生1:童趣就是小时候无忧无虑,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
生2:童趣是小时候简单纯真,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过程补充:
第一课时
一、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边读边思考,课文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课文很生动,描述的童年生活很有趣。
二、课堂讲解
1.分析课文结构,设计如下对话:
师: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
生1: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童年时光的回忆,第二部分是具体趣事的描述,第三部分是对童趣的感慨。
生2: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视力很好,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观察小虫子、群鸡乱跳等趣事,第三部分讲述了作者对童趣的珍惜。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设计如下对话: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作者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童趣的珍惜。
生2:作者还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观察。
第二课时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设计如下对话:
师:请各组讨论,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发现童趣?
生1:我们可以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小动物、植物等。
生2:我们还可以多尝试做一些小时候喜欢的事情,比如捉迷藏、
放风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童趣有了怎样的理解?
生2: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和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童趣。
2.拓展延伸,设计如下对话: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有没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
生1:我小时候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在河边捉小鱼。
生2:我小时候喜欢爬树,每次爬到树上都觉得自己像个小英雄。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2.由于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3.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思考和讨论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4.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术语堆砌,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5.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展示、网络资源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6.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表见解,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7.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8.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到学生的负担,应适量、适度,避免过多过难,以免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