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

牪tián nìróu cuōyī wēi kǒng bùxī shēng
牪( ) ( ) ( ) ( ) ( )
牪qīng fùnuó yípái huáiāi sīqiū yǐn
牪( ) ( ) ( ) ( ) ( )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牪A.漫.长(màn )毛茸.茸(róng )绽.放(zhàn )
牪B.金晖.(huī )徜.徉(shàng )赤.脚(chì)
牪C.姗.姗来迟(shān )刘禹锡.( yì)龚.自珍(gōng )
牪D.炫.耀(xuán )尘垢.(gòu )晕.皱( yùn)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牪A.锻练圣诞侵蚀天涯海角
牪B.酷刑严峻急燥恍然大物
牪C.硝毁遗撼教诲肃然起敬
牪D.欺负狼藉元宵再接再厉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牪A.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B.主人下马客任船,挙酒欲饮无管弦。

牪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牪A.能否在这次小升初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在考试时要认真审题、答题。

牪B.实外西区对我很熟悉,我能一一说出佳处来。

牪C.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二十岁以下。

牪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牪A.魏格纳整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牪B.有名的老铺挂出几百盏灯: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牪C.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
牪D.“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回答。

7.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牪A.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狂人日记》是他的名篇之一。

牪B.我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最早的史书是《史记》。

牪C.“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合称。

牪D.《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8.下面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牪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牪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牪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牪④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牪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9.按要求写句子。

牪(1)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牪五颜六色的野花五颜六色的雨伞五颜六色的贝壳
牪______________
牪(2)这次半期考试小明考了100分,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他拿到试卷时高兴的样子
..。

牪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牪(1)《马诗》中,作者借马,强烈地传达出期盼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

《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诗句“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写出自己不避艰险、清白做人的意志和决心。

《竹石》的作者郑變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竹石“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______的写法。

牪(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_____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这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____说的,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

中华自古多义士,“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苏轼老当益壮的豪情。

牪(3)古人留下许多经典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好的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

”意思是我们总是在运用知识时才感觉到知识不够,许多事情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1.综合性学习。

牪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丽中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牪(1)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请根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

牪①1月10日,连续的微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1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

1月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

直到15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吹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

1月23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次降临。

牪②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GDP产生的排放一直星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排放大户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太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

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

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同学们采访了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就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获得了如下信息:
牪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

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
句。

(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牪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牪杀驼破瓮①
牪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

汝当斩头,自能出之⑦。

”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牪——选自《百喻经》牪【注释】
牪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牪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牪③不得:不能够。

牪④语(yù)之:告诉他。

牪⑤汝:你。

牪⑥吾:我。

牪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牪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牪(1)昔.有一人昔:________(2)有一老人来语.语:________
牪(3)汝.莫愁汝:________(4)即用其.语其: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牪(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舌尖上的浪费
牪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牪“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
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牪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牪A.20岁及以下B.21-30岁C.31-40岁
牪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牪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

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牪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牪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牪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牪心愿
牪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甲)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牪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

”“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

”女儿执拗地要求。

牪“好吧,就说给你听听。

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牪“哎,妈妈,你怎么总是围着我打转转,能不能说说你自己呀?”
牪“我嘛——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永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的种种设想之中。

牪“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你想要……”
牪母亲渐渐意识到了什么,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包坏了,还想要一只新款的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快写作业去吧。


牪女儿一直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母亲,(乙)她没有再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牪屋子里空旷旷的,安静得只能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

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的火气又
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牪“妈妈,我不是……”
牪“还敢顶嘴!告诉你,九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了。

牪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

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牪妈妈:
牪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手袋。

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牪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牪母亲的手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牪20、题目“心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0、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儿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2、“妈妈”为什么固执地反复说“跟你说没用”,而不愿把自己的心愿说给女儿听?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3、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妈妈”,看了女儿的纸条后,你有许多话想对女儿说,可又不好意思,于是决定也给女儿写一张纸条,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4、阅读全文后,你能比较出母亲的心愿和女儿的心愿有什么不同吗?结合文章,写出你的感悟。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习作。

牪题目:小镜头·大道理
牪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亲身经历的哪些事?这些事给与你怎样的启示?请你围绕题目选材写一篇习作,注意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提示:不许仿套或抄袭例文;不许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或人名)【参考答案】
1.甜腻揉搓依偎恐怖牺牲倾覆挪移徘徊哀思蚯蚓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腻、揉、偎、恐、覆、挪、蚯”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牪【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牪A选项,全部正确。

牪B选项,徜徉(shàng)——徜徉(cháng)。

错误。

牪C选项,刘禹锡(yì)——刘禹锡(xī)。

错误。

牪D选项,炫耀(xuán)——炫耀(xuàn)。

错误。

牪故答案为:A。

3.D
解析:D
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牪A.锻练-锻炼
牪B.急燥-急躁恍然大物-恍然大悟
牪C.硝毁-销毁遗撼-遗憾
4.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牪选项ABD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的手法。

牪C项一共有了三种修辞手法:
牪(1)比拟修辞。

“相对出”是描写人的动作。

拟两岸青山为两队欢迎的人群,夹道欢迎我的行船。

牪(2)借代修辞。

孤帆的“帆”,借代指“船"。

是用个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式度。

牪(3)衬托修辞。

其特点是“烘云回托月”。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用日边的宏大烘托“孤帆“其“孤”。

5.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情况。

牪A.这句话的病因是两面对一面,要么去掉“能否”,要么在“关键”后面加上“是否”;牪B.这句话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应该将“实外西区”与“我”调换位置;
牪C.这句话的病因是重复啰嗦,“最多与“以下”重复;
6.C
解析:C
牪【详解】主要考查对成语的运用和理解。

7.B
解析:B
牪【详解】我国最早的史书是《尚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非最早的史书,所以B选项错误。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注意平时的积累。

8.A
解析:A
牪【详解】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并进行排序。

牪①出自宋朝代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雨霖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此句意思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牪②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句意思: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牪③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意思是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

牪④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此句意思是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9.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般蓝一半红的。

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
羞。

试卷发到后,小明高兴的跳起来,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得了满分。

牪【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牪(1)本题要求选择一个词语,写出一段自己想到的话,对词组进行扩写,,句子和词组要相关联,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

本题中“五颜六色”的意思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无论选择哪一个词语写话,都可以将事物五颜六色的样子具体地描写出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牪(2)本题考查情境写话。

牪本题要写出小明拿到试卷时高兴的样子,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突出人物非常高兴的情感即可。

10.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粉骨碎身浑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托物言志张思
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门前流水尚能西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非经过不知难
牪【详解】本题考查了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牪(1)《马诗》中,作者借马抒情,强烈地传达出期盼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牪原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牪《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写出自己不避艰险、清白做人的意志和决心。

牪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牪《竹石》的作者郑燮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牪原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牪(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

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这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说的。

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牪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牪(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牪查看更多内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

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11.因为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排放大户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即排放物多。

所以导致空气严重污染。

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歌唱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和新型阅读理解题目,首先第一题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可以得出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是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排放大户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即排放物多。

所以导致空气严重污染。

第二题根据上句内容仿写出下句,要仔细分析这句话的结构和内容,仿写的时候要写出相同的内容和格式即可。

牪故答案为:(1)因为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排放大户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即排放物多。

所以导致空气严重污染。

牪(2)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歌唱。

12.12、以前,从前。

告诉。

你。

代词,代老人。

13、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这个人随即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的头斩断了。

14、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把骆驼杀死了,陶罐也破了。

把瓮敲碎就可以了。

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15、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行。

牪【分析】译文
牪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
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题(2)的“语”在这里作动词,读“yù”,读“yǔ”时作名词,翻译为语言、话语。

13、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还是比较多的。

牪题(1)“既”翻译成“因为”,“以为忧”翻译为“为此事而忧虑”,所以整合后整句翻译为“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牪题(2)中的“以”翻译成“用”,需要特别注意。

14、这道题共有三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审题清楚。

首先问杀骆驼的原因,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回答即可;再次,问让骆驼出来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在骆驼不用杀死、粮食不会损失条件下的可以做到的最快的办法,陶罐易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敲破陶罐;最后,第二好的办法比较多,只要言之有理并且有用即可。

15、这道题主要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

这类题型为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3.A
解析:牪16、A
牪17、 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最低
牪18、列数字、引用
牪19、AB
牪【分析】
牪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

牪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牪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

牪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

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

牪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

牪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牪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牪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牪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牪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

牪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

该项符合文意。

牪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

该项符合文意。

牪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牪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
一关键行为。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14.牪20、女儿想在妈妈生日的时候买一份妈妈需要的礼物给她。

牪20、甲处女儿的心情是激动、兴奋的;乙处女儿的心情是委屈、难过的。

牪22、妈妈认为女儿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故意装腔作势,同时她还觉得女儿年纪小,不能理解自己,不可能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牪23、孩子,妈妈让你受委屈了。

在我生日的这一天,你帮我完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一项心愿!谢谢你!
牪24、母亲的心愿既有虚无缥缈的空想,也有为现实生活所迫的无奈;女儿的心愿充满了童真,是充满了关怀和体贴、让人感动的愿望。

牪【解析】
牪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根据文章的题目《心愿》,根据文章的情节“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手袋。

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母亲的手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可以得出“心愿”在文中具体指女儿想在妈妈生日的时候买一份妈妈需要的礼物给她。

牪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可以看出女儿是很激动很兴奋的想问妈妈的心愿,希望自己可以在生日这一天满足妈妈的愿望。

根据原文“她没有再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这时的女人内心是难过和委屈的,她想要知道妈妈的心愿而送给妈妈一个惊喜,没想到却得到了妈妈的不理解和抱怨。

牪2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

”和“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快写作业去吧。

”可以得出反复说“跟你说没用”是因为妈妈觉得女儿是想偷懒自己不思考完成作业而来找家长询问,同时妈妈认为女儿年纪小并不能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能完成自己想要的心愿。

牪23、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类题目,结合原文的内容和主要的情节,妈妈对女儿发了火之后才发现女儿其实是想送给自己一个生日惊喜。

所以妈妈决定给女儿回纸条的时候,内容可以围绕对女儿的感谢和道歉来展开,同时还要对女儿进行鼓励。

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即可。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牪24、本题考查的是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整段文章的情节,可以得出母亲的心愿是和实际生活有关的。

而女儿的愿望更是对妈妈的体贴和关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